點右邊+關注 度小月 一起追憶那些被時光偷走的時光
電影——作為觀眾的我們,因口味不同,觀感也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怎樣,一部電影只要能讓人跟隨情節看下去,能夠扣人心弦,就是好電影。
資深影評人總是從比較專業的角度去評判電影的好壞,或者從口碑和票房來證明其是否成功。而生活中的我們將看電影作為一種愛好,一個享受美好過程的載體,只要喜歡就好。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一部關於用大愛救贖心靈的法國懸疑影片《獵物2011》。
劇情:
在監獄服刑的搶劫犯阿德裡安(艾爾伯特·杜邦迪飾),因遭人陷害,被誣陷為連環女性殺人案的嫌犯,為了查明真相、洗清不白之冤,阿德裡安持械越獄而逃。
出逃的阿德裡安發現自己冒著風險搶來贓款不翼而飛,妻子也慘遭殺害,而天生有語言障礙的女兒艾米麗卻不知所蹤。經過多方調查發現,導致他身上這一切悲劇根源的矛頭都指向他的同監獄友莫萊爾(斯特凡·德巴飾)。
而此時,監獄協同警方聯手追捕阿德裡安。年輕漂亮、做事雷厲風行的女警探克萊爾(阿麗斯·塔格裡奧妮飾)全全負責此案。阿德裡安一邊要躲避全城警察的通緝,一邊要尋找罪魁禍首莫萊爾,一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追逃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克萊爾與阿德裡安曾正面交鋒三次,都被其逃脫,克萊爾還因此被上司魯喬尼(齊達內·蘇阿內)降職。而阿德裡安明明有機會殺死她,卻沒有動手,這也讓其內心覺得此案另有隱情,倔強的克萊爾勢必要追查到底。
另一邊,莫萊爾非常狡猾,輾轉出沒多地,行蹤不定,就在阿德裡安束手無策之際,一位多年來一直在抓捕莫萊爾的老民警卡裡加向他提供了線索。
阿德裡安驅車趕到,女警官克萊爾也隻身到此,經過一番生死搏鬥,二人合力將莫萊爾擊斃,女兒艾米麗也成功獲救。
阿德裡安卻意外掉下懸崖,警方展開搜救,卻沒有發現屍體……
克萊爾將艾米麗送回學校,幾個月後,艾米麗收到一份郵件,來自遠方,她開心地笑了……
影片《獵物2011》是由埃裡克·瓦利特指導,艾爾伯特·杜邦迪和阿麗斯·塔格裡奧妮聯袂主演的動作電影,上映於2011年。
電影以追殺和逃亡為內容主線,情節環環相扣,步步驚心,引人入勝,從始至終都讓我們能夠在提心弔膽的緊張情緒裡觀賞此片。影片以獵物為名,在整個追逃過程詮釋了名字的意義:
所有被害女性都是莫萊爾的獵物,
莫萊爾卻成為被他陷害的阿德裡安的獵物;
阿德裡安身負搶劫、越獄,和被陷害為連環殺手,從而成為警方的獵物。
電影在演繹過程中更注重對人物性格與心理的刻畫:
阿德裡安在監獄裡為同監獄友伸張正義表現出其義氣的一面,而後對於妻子被害,女兒失蹤,不顧自身安危,勢必要查出真相,還自己清白,又表現出其內心特別的執著與剛毅,儘管他也是罪犯,但卻從不濫殺無辜,做事分明,表現出「盜亦有道」的性格。
罪犯莫萊爾陰險、狡詐、殘忍,利用他看似善良的面孔騙過了警察,騙過了阿德裡安,謀財又害命,到最後的垂死掙扎時刻,還利用了小女孩的善良將其殺害。因為忌憚阿德裡安,所以不停的逃亡,轉換著地點,可謂狡兔三窟,但最後終於得到了報應。
還有其他人物的性格:女警克萊爾心思縝密、大膽、而又明察秋毫;上司魯喬尼的剛愎自用;老警察卡裡加十多年來從警長到被免職,卻始終沒有放棄對莫萊爾的追捕,這份執著與堅持非常難能可貴。
整部電影除了對人物心理及性格的細膩刻畫之外,最主要的是時時刻刻帶著我們入戲,跟隨劇情的跌宕起伏而不斷深入,直到真相大白。
這是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也是一場獵人與獵物之間的角逐,阿德裡安在這場追逃中,既是獵人,也是獵物,能夠不斷讓他堅持下去原因,也許是對於女兒的愛讓他在最後獲得心靈上的救贖吧!
關注度小月,好電影不斷,如果喜歡,希望您動動小手評論、點讚、收藏,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