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也許就是花木蘭這位傳奇女子的「原型」

2020-12-08 蝌蚪五線譜

哪朵你最愛?

近日,迪士尼的真人電影《花木蘭》全球首映,作為迪士尼唯一的一位中國公主,它的上映在國內可謂萬眾矚目。

《花木蘭》首映禮現場 圖自騰訊網

只可惜受疫情影響,讓我們沒法去電影院一睹木蘭的颯爽英姿。可是在這個暖風和煦的春日,你可以戴上口罩,走上街頭,去尋一尋花木蘭的「原型」——玉蘭。

從木蘭到玉蘭

說到木蘭我們其實並不陌生,除了這位奇女子外,也有許多描述植物木蘭的詩句。如「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又如「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李商隱《木蘭花》)。

明代以前,古人將幾種木蘭科植物均混稱為「木蘭」。直到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一書中詳細描寫:「玉蘭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蘭,故名。」至此,古人才將玉蘭從花色上與其它木蘭科植物進行了區分。

雖然古詩詞中並未明確說明所寫木蘭為玉蘭還是紫玉蘭,但因為玉蘭為大喬木,紫玉蘭為灌木,所以根據「以木蘭為梁」「木蘭舟」等描述,可以推測是玉蘭的可能性較大。

玉蘭花大潔白,先花後葉 圖自中國植物

古典名花

玉蘭(Yulania denudate),木蘭科玉蘭屬,在我國的栽培歷史超過兩千年。

因為其花大、潔白、芳香、先花後葉等特點,在早春開花時,滿樹潔白晶瑩,十分顯眼,宛如玉樹,所以深受喜愛。自古代,建造庭院時便有「玉堂春富貴」一說,即種植玉蘭、海棠、迎春、牡丹及桂花以求吉祥多福。現如今在公園、街道及小區也隨處可見玉蘭蹤影。

除了城市綠化外,玉蘭還以其它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如北京傳統手工藝品毛猴,就是用玉蘭的花骨朵做的身子。玉蘭花的花瓣(花被片)據說裹上面糊在油鍋裡一炸也是一道佳餚。

北京傳統手工藝品——毛猴 圖自光明日
鮮炸玉蘭花 圖自下廚房

你身邊的那些「木蘭」

木蘭科除了玉蘭,還有其它許多植物常常在我們身邊出現。

1. 紫玉蘭(Yulania liliiflora)

顧名思義,紫色的玉蘭,花型和玉蘭相似,花期稍晚,花紫色,為大灌木。不過現在園林中多見花為紫色、形態為喬木的二喬玉蘭(Yulania × soulangeana)。

紫玉蘭 圖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二喬玉蘭 圖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2. 荷花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

又名廣玉蘭,花較玉蘭大,呈荷花狀,常綠喬木,花期為5月。原產北美,不過憑藉其出色的觀賞性,現在在城市中也很常見了。

荷花玉蘭 圖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3. 含笑(Michelia figo)

在春夏之交,你是不是經常在公園或小區,聞到一股甜香,有點像熟透了的香蕉,四下望去,卻找不到是從哪兒傳出來的香味。這就是含笑,一個看名字就十分含蓄的植物,花朵小呈淡黃色,躲在葉叢中,讓你只聞其香不見其花。

含笑 圖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4. 白蘭(Michelia × alba)

同樣都有濃香,這位可就高調多了。白蘭為大喬木,因其不耐嚴寒,現多在南方一帶種植。

在記憶中,一到初夏,街頭巷尾就會有老奶奶拿著一個竹籃,裡面放了滿滿一籃香氣撲鼻的白蘭,那香味好聞又濃烈,買一束別在身上,可以香一整天,是那個時候人人都能擁有的「天然香水」。

白蘭花 圖自中國植物圖像庫

雖沒有文獻能證明花木蘭的木蘭確指玉蘭,但蝌蚪君相信,這位替父從軍的傳奇少女,在人們的心中與那潔白的玉蘭一樣,都象徵著神聖、高潔與美好。

作者:金夢怡

相關焦點

  • 《木蘭傳奇》去俠女家鄉採風
    就如何以百集動畫片《木蘭傳奇》為抓手,進一步弘揚亳文化開展了熱烈交流探討。作為中國女性最傑出的代表,由千古名篇《木蘭辭》吟誦傳唱的民族英雄花木蘭,在中國家喻戶曉,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以她為原型的影視作品此前也播出過一些,均取得較大社會反響。
  • 花木蘭原型是胡人女武士?鮮卑男人的女權觀:論武德還得是漢人女子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辰昕之塵字數:2279,閱讀時間:約8分鐘編者按:由於花木蘭一般被定位為北魏時代的鮮卑族女子
  • 歷史上的未解之謎:花木蘭到底是否存在?花木蘭本身就有四大謎團
    隨著電影《花木蘭》的上映,這位歷史上著名的女將又重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我們從小的時候就學過《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那曾經是折磨我們童年的「朗讀並背誦全文」的噩夢。花木蘭替父從軍,這個故事一方面代表了兒女的孝心,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戰亂背景,一方面宣揚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在我國詩歌體系中,地位不俗。
  • 《花木蘭》舊時代女子的悲鳴與覺醒
    影片開始,花木蘭被迫出去相親。她打扮成大家閨秀的樣子,做出端莊大氣的行為舉動。這一切只不過是為了找個好夫婿,為家族爭光。在古代女子賢良淑德,做一個無德女子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就算是為家族爭光了。女子不能從軍,不能入朝堂,作用僅僅只是找個好夫婿來光宗耀祖。這對於古代的女子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枷鎖。
  • 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袁今夏、孫若微、上官曦就是強
    自古就有著重男輕女的錯誤思想,導致女子不得家裡器重,明朝更是如此,但即便是這樣情景,還是有著不少女子奮發圖強,不依靠家裡的關係就憑藉自己的努力也能闖出一番新的天地。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臨危受命的孫若微、被逃婚仍把持家業的上官曦以及六扇門捕快袁今夏,她們都是不輸男兒的巾幗英雄。
  • 誰說女子不如男,原來你是這樣的花木蘭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之一。她的故事最初是在一首被稱為木蘭歌謠的詩中描述的。沒有考古學證據證明她是一個真正的人,但她的英雄行為的故事在古代文本中被告知。儘管她的故事僅記載在文學中,但在今天的學校也有教授。
  • 任人打扮的花木蘭
    (資料圖/圖)花木蘭,這個中國古代戰爭背景下關於女性命運的故事,最早出自北朝民歌《木蘭詩》。在此基礎上,花木蘭的故事由古至今不斷發展豐富,衍生出文學、戲劇、電視劇、電影等不同版本,包括明代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豫劇電影《花木蘭》(1956)、龍江劇電影《木蘭傳奇》(1994)、電視劇《花木蘭》(1998)、電影《花木蘭》(2009)等等。
  • 軍中「花木蘭」:河南老兵銀金花的傳奇經歷
    世人多喜歡用柔美來形容女子的美好,可偏偏就要這樣一群女子,她們在特殊的年代如熱血男兒一般馳騁沙場,雖沒有強健的身軀卻依舊是那樣的威風凜凜,自古有花木蘭,近代中國的戰場上,更多的巾幗英雄同樣為祖國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 因「花木蘭」符合迪士尼選題標準,劉亦菲真人版《花木蘭》來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迪士尼拍中國傳統故事「花木蘭」的故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這首美妙的樂府詩是我們從小就熟讀和背誦的,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很喜歡這位傳奇女子的。
  • 花木蘭替父從軍屬於什麼類型的故事 花木蘭幾種文學形象解析
    不過在當時,有一個人相對比較確定的經歷倒是也可以被視為花木蘭這個文學形象的原型之一,她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女平陽昭公主。史書上沒有記載這個平陽昭公主的名字,在李淵起事反隋時,她和自己的夫君住在仍被隋朝控制的長安。她知道自己父親起事之後,先讓自己的夫君柴紹孤身出逃,自己也離開長安,散盡家財之後廣招各路豪傑,響應父親起事。
  • 為什麼花木蘭女扮男裝不會被發現?
    或者花木蘭是個獨來獨往的通訊兵。有人說花木蘭是北朝的一類軍事貴族,除了馬匹長鞭外,上戰場還自帶僕役,和其他士兵有距離。僕役自然不會洩露她的身份。而且花木蘭升官快,很快就自帶官威,不會被懷疑,因為沒人敢懷疑。
  • 格格新歌《花木蘭》 颯爽演繹「誰說女子不如男」
    近日,著名歌手格格的全新力作《花木蘭》全網首發,朗朗上口的歌詞搭配獨一無二的旋律,為歌迷帶來了一首意蘊悠長的誠意之作。據悉,該作品由著名音樂人張超為格格量身定做,由朱雀音樂製作團隊傾力打造。
  • 將軍在上葉昭歷史原型是花木蘭? 小說結局葉昭得償所願柳惜音慘死
    逗趣的愛情、傳奇的故事引發網友強烈討論,各個平臺好評如潮,不少觀眾都被劇中葉昭和趙玉瑾這對歡喜冤家圈粉,錯位人設賺足口碑。劇中葉昭女扮男裝在軍營闖蕩,大家不由得想到了替父從軍的花木蘭,那麼,葉昭的歷史原型是花木蘭嗎?她和趙玉瑾的結局由如何呢?
  • 「花木蘭」的故事為何能廣泛流傳?忠孝情結導向與通俗作品演繹
    價值觀的正面導向作用,讓《木蘭詩》地位極高「花木蘭」的故事到底起源於何時,這個已經無法考證了,但其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被歌詠是一個確切的事實。那麼在此之前應該是有一些零星的故事片段,至於是否真的有「花木蘭」這個原型,倒不是必須的。
  • 為什麼說動畫版的《花木蘭》才是真正的女性個性解放?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花木蘭故事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主要有1939年《木蘭從軍》、1956年《花木蘭》、1996年《天地奇英花木蘭》、1998年《花木蘭》、2009年《花木蘭》、2013年《花木蘭傳奇》等,花木蘭題材敘事不斷承繼改寫,呈現出與時俱進、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同時代的改編者在故事中多少都託寓了特定的時代精神與話語指向。
  • 為什麼說迪士尼動畫版的《花木蘭》才是真正的女性個性解放?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花木蘭故事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主要有1939年《木蘭從軍》、1956年《花木蘭》、1996年《天地奇英花木蘭》、1998年《花木蘭》、2009年《花木蘭》、2013年《花木蘭傳奇》等,花木蘭題材敘事不斷承繼改寫,呈現出與時俱進、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同時代的改編者在故事中多少都託寓了特定的時代精神與話語指向。
  • 所以豆瓣評分低就是不懂《花木蘭》?
    無出其右的是,花木蘭的角色特質,需要更多是剛,而非柔。一個女孩子要在滿是男人的戰場頑強生存,靠的不是女子本弱,而是巾幗不讓鬚眉之氣。當然這個氣,和影片中打造的概念「氣」不是等同之物。和動畫一樣,前期《花木蘭》的故事敘述,圍繞木蘭的「男孩子氣」性格以及她的女性身份不協調展開,被迫相親時,背景音樂唱道:丈夫戰場殺敵保家衛國,妻子相夫教子做賢內助,以及影片同樣提到的:女子嫁人為家中帶來榮耀。
  • 木蘭詩中,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 螞蟻莊園10月14日答案
    最近花木蘭這個話題很火,劉亦菲的花木蘭電影你看了嗎?關羽花木蘭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花木蘭家中有幾個人呢,2020年10月14日,在今天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古代歷史知識的,問題是「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詩》的記載,花木蘭家裡至少有幾口人?」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 新版《花木蘭》古老中國故事與全球文化共舞
    20多年後,再度推出真人電影,迪士尼對這個經典IP情有獨鍾,不僅因為它有龐大的粉絲基礎,更因為「花木蘭」延續著勇氣與智慧並重的獨立女性精神,傳遞自我探索的價值。「從動畫片《花木蘭》到真人版,好萊塢不斷開採中國故事。這足以說明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是一筆難以估量的遺產,它們能從中國的傳奇故事,成為當代全球文化的一部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羅崗教授說。
  • 劉亦菲 / 甄子丹主演不一樣的《花木蘭》
    花木蘭,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事跡流傳至今,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劇情儘管有很多改編,但劉亦菲和鞏俐飾演的女性角色非常值得稱讚!電影導演妮基·卡羅執導,將中國傳奇戰士的史詩故事全新呈現。影片講述了一位無所畏懼的年輕女子義無反顧為家國而戰,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自我們小的時候就耳熟能詳,但多年來我們只把她當作故事,甚至中學時期的那篇課文《木蘭詩》到現在還能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