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草書史上,有幾個人士需要大書特書的,他們以一己之力,將書法中的草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了草書史上繞不過去的經典!我們這篇文章主要講大草。
在大草領域,晉時有張芝,唐代有顛張醉素,宋代有黃庭堅,明代有王鐸、徐渭、祝允明、倪元璐、傅山…
張芝是第一個對草書進行變革的人,將今草變為大草,草書的面目為之一變,而張旭和懷素則分別在草書的筆法和線質上做足了功夫,而宋朝的黃庭堅,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宋朝的草書大旗,將草書的變化之美發展到了極致。
明朝的王鐸是最值得銘記的草書大師,他在章法和墨法上做出了前人從未有過的嘗試,使草書從二維的點面空間,發展到了三維的視覺空間。
王鐸有一次給皇帝寫字,技驚四座,被皇帝奉為「神筆」。從此,「神筆」王覺斯的名號便火遍書法史。在明代書法排第一,草書更是冠絕古今!
書法史上但凡能夠名垂千古的人,多半是才華超群、天資卓越之人,王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鐸18歲中舉人,20歲中進士,21歲入翰林,這樣的才華,縱觀整個中華文化史也沒有幾個。王鐸除了書法之外,還以文章名世,其文詞藻雅麗,文情並茂,議論精當,被譽為「江南才子」!
王鐸的書法取法主要是以王獻之為主,他書法的風格的體勢變化,主要是以閣帖為主,而歷代雪人學習閣帖,只能寫小字,一旦放大,則很容易失勢,而在王鐸筆下,他在用筆和用墨上突破傳統,並且汲取了唐宋諸位名家的用筆,形成了一種,張弛有度,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風貌。
王鐸在草書領域是一位偉大的開拓者,他的墨跡作品傳世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乃是他的《贈張抱草書詩卷》,這一卷詩卷在草書史上極為經典,是學習王鐸草書的必臨佳作。
這卷《贈張抱草書詩卷》,通篇筆法變化極為豐富,筆筆勁健,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沙孟海先生曾經評價王鐸的書法:
他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在於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
這是一種極高的讚譽,王鐸一生以「二王」為總,求書法得其正脈,悟到了趙子昂跟董其昌從未領會到的境界,是書法界的「中興之王」!
王鐸的書法在日本備受讚譽,其書法傳入日本之後,曾經極為轟動,被當時的人,奉為第一流書法家,並稱為「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王鐸的這卷草書長卷《贈張抱草書詩卷》,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這卷作品並不能直接相提並論與王羲之,因為王羲之沒有大草作品傳世,沒有可比性,但是此作完全不輸於唐宋名家之作,在章法與單字的變化方面,甚至猶有過之。這種探索,堪稱是前無古人的
沒有練過草書的人,很難悟出這種境界。
此王鐸《贈張抱草書詩卷》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草書方面的絕世經典。
如今,我們將這件長卷按照原作進行1:1複製,還原出了真跡一模一樣的作品。
欲購此宣紙長卷,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