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皇帝奉為「神筆」,在明代書法排第一,草書更是冠絕古今!

2020-12-12 三餘書社

在中國草書史上,有幾個人士需要大書特書的,他們以一己之力,將書法中的草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了草書史上繞不過去的經典!我們這篇文章主要講大草。

在大草領域,晉時有張芝,唐代有顛張醉素,宋代有黃庭堅,明代有王鐸、徐渭、祝允明、倪元璐、傅山…

鐸《贈張抱草書詩卷》

張芝是第一個對草書進行變革的人,將今草變為大草,草書的面目為之一變,而張旭和懷素則分別在草書的筆法和線質上做足了功夫,而宋朝的黃庭堅,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宋朝的草書大旗,將草書的變化之美發展到了極致。

明朝的王鐸是最值得銘記的草書大師,他在章法和墨法上做出了前人從未有過的嘗試,使草書從二維的點面空間,發展到了三維的視覺空間。

鐸《贈張抱草書詩卷》

王鐸有一次給皇帝寫字,技驚四座,被皇帝奉為「神筆」。從此,「神筆」王覺斯的名號便火遍書法史。在明代書法排第一,草書更是冠絕古今!

書法史上但凡能夠名垂千古的人,多半是才華超群、天資卓越之人,王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鐸18歲中舉人,20歲中進士,21歲入翰林,這樣的才華,縱觀整個中華文化史也沒有幾個。王鐸除了書法之外,還以文章名世,其文詞藻雅麗,文情並茂,議論精當,被譽為「江南才子」!

鐸《贈張抱草書詩卷》

王鐸的書法取法主要是以王獻之為主,他書法的風格的體勢變化,主要是以閣帖為主,而歷代雪人學習閣帖,只能寫小字,一旦放大,則很容易失勢,而在王鐸筆下,他在用筆和用墨上突破傳統,並且汲取了唐宋諸位名家的用筆,形成了一種,張弛有度,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風貌。

王鐸在草書領域是一位偉大的開拓者,他的墨跡作品傳世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乃是他的《贈張抱草書詩卷》,這一卷詩卷在草書史上極為經典,是學習王鐸草書的必臨佳作。

這卷《贈張抱草書詩卷》,通篇筆法變化極為豐富,筆筆勁健,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鐸《贈張抱草書詩卷》

沙孟海先生曾經評價王鐸的書法:

他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在於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

這是一種極高的讚譽,王鐸一生以「二王」為總,求書法得其正脈,悟到了趙子昂跟董其昌從未領會到的境界,是書法界的「中興之王」!

王鐸的書法在日本備受讚譽,其書法傳入日本之後,曾經極為轟動,被當時的人,奉為第一流書法家,並稱為「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鐸《贈張抱草書詩卷》

王鐸的這卷草書長卷《贈張抱草書詩卷》,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這卷作品並不能直接相提並論與王羲之,因為王羲之沒有大草作品傳世,沒有可比性,但是此作完全不輸於唐宋名家之作,在章法與單字的變化方面,甚至猶有過之。這種探索,堪稱是前無古人的

沒有練過草書的人,很難悟出這種境界。

鐸《贈張抱草書詩卷》

此王鐸《贈張抱草書詩卷》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草書方面的絕世經典。

如今,我們將這件長卷按照原作進行1:1複製,還原出了真跡一模一樣的作品。

鐸《贈張抱草書詩卷》

欲購此宣紙長卷,請點擊下面惠購:

相關焦點

  • 明代的一位草書大師,字字驚豔,不愧為「一代神筆」!
    我們今天談草書,在魏晉時期的草書是中國草書史上的第一座巔峰,這個時期的草書一張芝、王羲之和王獻之為代表,其主要特點基本停留在小草與章草和部分大草的範疇。草書到了明朝,由於器物發展的成熟以及書法發展的必然性,湧現出了一個泰鬥級的草書大師,他突破了前人的界限,將草書寫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他就是王鐸。王鐸被譽為「神筆王覺斯」,他被譽為「一代神筆」,書法字字精絕。
  • 一位文化部長寫的狂草,曾經賣了4000多萬,被書法界封為「神筆」
    王鐸草書《金山寺立軸》王鐸在書法史上有著「神筆」的稱謂,他在明代的書壇,乃至於整個書法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當我們在評價書法的時候,應該將書法於人品和道德分開,因為在不同的道德立場下,往往會有不同的結論,這於書法藝術並無關聯。王鐸的書法主要成就是在他的草書上面,其書法風格的形成,乃是在崇禎17年左右,這時候的他已經人近中年,對於「二王」閣帖的體會已經深入精髓,在當代的書壇便與董其昌齊名。
  • 書法史排前三的「草聖」,最後一位成就最大,被日本尊為「聖人」
    對於當代學習書法的人群來講,有一位書法教授說過,有超過9成的人是不入門,而且在這些入門的書法家當中,能夠在草書領域當中有所成就的更是鳳毛麟角!在中國書法史上能夠以草書聞名的書家並不算多,而能夠算得上是超一流的大師更是猶如鳳毛麟角。魏晉是大草發展到成熟的一個巔峰時期,這個時期的崔瑗、杜度以及張芝將草書發展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可惜的,這幾人均未有墨跡傳世!
  • 書法史上「第一神品」《草書千字文》,永遠禁止出國(境)展出
    宋徽宗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號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書畫家。《草書千字文》是他40歲而作,也是他書法最為爐火純青時候創作的。 此卷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為紙本,縱31.5釐米,橫1172釐米,為描金雲龍,長3丈,無一接縫,紙面雲龍紋生動規整,留有唐人遺韻。
  • 「神筆王鐸」 的生平與藝術成就
    本文導讀:溫州博物館收藏明代王鐸書法扇面2幅、山水扇面2幅、蘭草扇面1幅,無論是他的書法,還是繪畫,總有一種眼看不飽
  • 100多億的草書名作,禁止出國展覽!不是懷素,也不是張旭…
    宋徽宗一生曾經寫過兩件千字文,堪為他一生當中書法的最高成就,一件是他在20歲時候寫的《楷書千字文》,另外一件便是被譽為中國草書史上的「第一神品」的《草書千字文》,這一年他40歲,這是他書法最為爐火純青的時候。
  • 王鐸草書《金山寺二首》軸超清單字鑑賞
    在我國書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嚴謹秀逸之風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鐸取法高古,與拘謹乏趣、滑弱無力的書風相抗衡,大膽創新,開創一代書風。 他是書法史上一位傑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時代的王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懷,在他的《擬山園選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驚世駭俗的審美觀。他最大的成就是他超邁雄奇的行草書。
  • 明·張瑞圖《草書千字文》,奇逸,峻峭!
    弘揚國粹兿術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交流學習心得 ——————祉洋藝術沙龍—————— 張瑞圖,明代官員、書畫家,他以擅書名世,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鍾繇、王羲之之外另闢蹊徑
  • 明代書法界的非主流,日本京都國門上的國名匾額出自他手!
    姜立綱初學黃蒙,繼法鐘王,後來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他擅寫楷書,以顏真卿為宗,體度渾厚、清勁方正,被稱為「臺閣體」或「誥敕體」,可謂標準的公務員字體。姜立綱歷正統、天順、景泰、成化、弘治五朝,當時凡是宮廷裡的制誥和宮殿碑額,大都出自他的手筆,因為曝光率很高,想不出名都不行,人們稱其字為「姜字」,享有很高的社會聲譽。
  • 宋仁宗的書法水平極高,他的「飛白書」比江湖藝人強太多了
    宋代無論是君主還是大臣,「未嘗不頃刻以文學為務」,他們好讀書,以書法、繪畫為樂。宋代皇帝大多通經史,善詩文,工書法,文化修養 高,為歷代所不及。其中最著名的是創製出」瘦金體「的宋徽宗,但是他的祖宗仁宗皇帝趙楨也是一位書法大家,這一點許多人都不知道。宋代皇帝學養之高,是因為皇室對教育十分重視。
  • 米芾寫給皇帝的這幅書法,800年來少有人及!
    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傳世書法作品當中,有這樣一類書法堪稱傑作。這一類書法乃是「奉敕」所寫,就是皇帝命令書寫,或者寫給皇帝的作品。 這一類書法往往是那個時代書法的至高成就,比如在北魏時期著名的《元氏墓誌》,不論是從刻石的選擇上還是「書丹」的書法家,或者是最後鐫刻上石的刻工,都是當時的一流名手。
  • 沈鵬的草書,帶偏了書法的創作方向,江湖書法並非主流
    他們處廟堂之高,當然對於書法的創作更應該有嚴謹的法度,最好是有起筆落筆有可以寫成金書金字的品質。沈鵬老先生曾經是中書協主席,如今還是中書協的名譽主席,所以他的書法地位具有引領價值,也具有示範價值。那麼沈鵬老先生能不能寫一手法度嚴謹,灑脫自如的草書書法呢?
  • 一位部級幹部的酒後書法,被人3000多萬買走,不愧是「一代神筆」
    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雒州香山作》,那是書法界的「神筆」王鐸所寫。王鐸自幼生活清貧,但才華橫溢,在官場上最高做到了禮部尚書,相當於今天的文化部長級別了,清軍入關之後,他被迫無奈「降清」之後,同樣被委以禮部尚書之職,這個時候也正是他書法創作的高峰,這件《雒州香山作》,便是在一次苦悶的酒後所作。
  • 他的硬筆草書寫出了毛筆的質感,大氣磅礴,獲中國硬筆書法特等獎
    ,但是草書卻是書法的最高境界,草書並不是將字寫草,而是將字寫「規範」,這裡我們所說的「規範」就是「草法」,草書對書法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要深諳用筆之道,而還要筆筆入法,這就要求書法家,不但要學習「草法」,而且還要學習相關的理論,只有做到理論和實踐相互統一,才能夠寫出精湛的草書來,而書寫工具的變化,也導致了硬筆草書的活躍,很多書法書法愛好者嘗試著用硬筆寫草書,依然能夠寫出大氣磅礴的景象,而他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 宋徽宗草書,筆走龍蛇、一瀉千裡,何人能及?
    ,書壇出現了一位特殊的書法家,他的職業是皇帝,論及書法水平,他的書法整體的氣格上超越了「宋四家」,直與唐人比肩。 他就是藝術天才宋徽宗。 「道君皇帝」宋徽宗在文化史上是家喻戶曉的,他因為喜歡藝術而亡了國,他是一位天才的藝術家,但不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他是一位藝術全才,對於書法、繪畫、音樂、金石、器物等等方面,都有極為獨到的研究。他同時也是一位「玩家」,促進了茶事,繪畫藝術的全面高漲。
  • 和「雪」有關的書法名作
    提起來關於「雪」的書法,大家首想想起來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三希堂三貼」之首的晉王羲之《快雪時晴貼》。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快雪時晴帖》只是一封4行28字的書札,內容為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不少人認為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僅次於他所書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作。
  • 中書協徐利明狂秀草書,筆墨飛揚恣肆,卻被網友批評書法布局太次
    在書法界,草書的書寫是最容易弄巧成拙的,結構、筆墨、布局、線條等,有一個地方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整幅書法作品的品質。因此,許多的書家即使有多年的書寫經驗,也常常出錯。徐利明講書法由此看來要想寫出一幅好的草書作品,不僅需要紮實的書法功底,還需要綜合的文化素養。
  • 田英章書法曾紅遍全國,如今跌落「神壇」,他的書法到底怎樣?
    「書法皇帝」。在「田楷」紅遍中國的那段歲月裡,田英章打下了一片肥沃的書法疆域,因而得以被「田楷」粉絲奉為「書法皇帝」,天下「田楷」門生更是遍布南北。有人說田英章「書法皇帝」這個名號並不準確,更應該稱他為「書法教育皇帝」,比起在書法本身的研究和造詣來,書法教育方面的影響力才是成就「田楷帝國」的基石。
  • 元代一位書法宗師,草書冠絕天下,連趙子昂都甘拜下風!
    我們今天談的這個人是以草書聞名天下,也是趙子昂一生推崇的對象。他就是鮮于樞。趙子昂對鮮于樞的書法畢生推崇,他在鮮于樞死之後曾經感慨說道:鮮于樞草書《石鼓歌》鮮于樞是北方人,有著北方人的豪俠之氣,他的祖父與父親均為朝廷官員,自己年少的時候經常隨父親遷居,在輾轉流離的生活當中,結交了無數的至交好友。
  • 明末清初第一人,王鐸書法藝術初探(第一期)
    崇禎朝時期是書壇萬馬齊喑的時代, 他高舉改變書風大纛, 以力克時弊、振興書風為己任, 打破了當時那種由婉約漸至媚俗的書風。王鐸的書法, 以其雄健的筆力、險峻的結體、強烈的節奏、鮮明的個性, 獨立蒼茫, 睥睨古今。他那神筆的魅力, 深深振撼了每個讀者的心靈。王鐸說:「餘書獨宗羲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