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人都想把自己過得簡單一點,但是又有很多人卻讓你無法簡單,在別人的思想意識左右下,很多人生活得很累,做人簡單容易,但讓人覺得簡單很難,生活本來就累,別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01其實根本沒那麼多意思
二十多年前,聽過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雜誌編輯在處理來稿時,看到一封投稿信,是寫在煙盒紙上,作品標題是《掌聲》,內容就兩句:「掌聲響起來/掌聲一次又一次地響起來」,作品連作者信息都沒有。編輯覺得是惡作劇就扔進了廢紙簍。
但是過了一陣他覺得有點意思,就找了回來,越讀越有味。於是決定刊發,同時請了評論家為這首詩寫評論。在幾個評論家的分析之下,這兩句詩變得高深莫測、餘味悠長,仿佛通過這兩句詩,可以看見掌聲背後的各種嘴臉。
由於沒有作者,這首詩刊發時,同時也在刊物上尋找作者。結果就有人主動認領了這篇作品,核對了來稿信封信息確認是原作者。但是這位作者說,只不過是在聽某一首歌的時候,覺得無聊,隨手寫了兩句,並沒有那麼多想法,寄給刊物只是因為自己是個詩歌愛好者,投過很多次稿都沒發表過,這次也是想惡搞一下,沒想到不但發表了,還贏得了評論家的高度評價。
02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
這當然是一個笑談,但是這個笑談其實還真的反映出了一些現象。有人問了一個問題,說:「為什麼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有些人總是能解讀出各種各樣的意思?」這也許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我們經常聽人說「言者無心,聞者有意」,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有很多語文課都要總結中心思想,也要求我們寫讀後感,寫啟示。但是很多啟示都是我們讀者自己感受到的,原作者是否有這些寫作動機呢?其實並不一定,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作品觸動了讀者的某一根神經,才會有不一樣的反應。
在詩歌上,有一種說法是「三分在作者,七分在讀者」,就是詩歌的內涵更大的部分在於讀者去體會,而不是作者直接寫透。寫透的詩不叫詩,詩歌必須有讓人感受和思考的空間。所以如果是作品,就容許讀者去根據自身的因素去聯想,去感悟。
03不要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但是聯想是可以天馬行空的,而對於作品本身而言,太天馬行空就會離題萬裡。就如同這首《掌聲》一樣,如果不是雜誌社約稿,如果不是評論家想賺點稿費,放到誰面前也會覺得是扯淡,但就這個卻能解讀成佳作。
有很多人都喜歡把一些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就如同有人問你:「吃飯了沒?」你回答:「沒吃。」再問:「為什麼沒吃?」你說:「不想吃。」這樣就有可能引起一些人的猜想,甚至懷疑你有什麼情緒、身體不好等等。其實你可能就是不餓。
現在的很多人都想把自己過得簡單一點,但是又有很多人卻讓你無法簡單,你隨口一說的一句話,你的一個小動作,可能就會引起別人的各種想法,或許這與一些人的思維發散性、利害關係、個人經歷、個人角度等有關係,但是就是不讓人簡單下來。
所以在別人的思想意識左右下,很多人生活得很累,想簡簡單單做人都不容易,會讓人很累。其實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過得輕鬆,就讓自己簡單起來,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解讀,同時要遠離那些心眼較多的人。因為越是喜歡揣摩人心思的人,越容易曲解別人的意思,越會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越會讓你生活得不輕鬆。
肅竹2020.6.29於漢中(原創作品,嚴禁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