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如何做到身累心不累,身忙心不忙?

2020-12-17 鑑史悟道

我們現代人最普遍的困惑:平常,一顆心總是忙得要死,有事的時候,固然是忙得不可開交,找不著北;沒事的時候,也往往是「百種須索」「思緒萬千」。天天活得這麼累,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大多數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累,其實都不是身體的累,而是心累。

練就一顆從容自在的心

陽明告訴我們:天地之間的生機,本來就是沒有一刻中斷的,所以人活著,就是處於不停的活動中,這其實也正常。但是在忙中要有個主宰,生命才是屬於自己的。當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緒、好惡、欲望,並且摒除厲害計算和患得患失之心,以純然的理性來面對事物,從而我們內心就有了一個強大的主宰。

正如累主要是跟心有關一樣,忙也是這個道理,身體的忙不會要人命,心忙才要人命。

如何才能在面對大量紛繁瑣碎的事情時,做到身累心不累、身忙心不忙呢?

答案很簡單:只動腦,不動心。

大多數人平常對待事情時,往往是腦子沒動心先動,很容易被自己的情感、情緒、好惡、欲望等控制,只有極少數有修行的定力深厚的人,才會只用腦子(理性)去對待處理事務。

如果把我們自己比喻成採石場上的搬運工,把每天等待我們處理的工作看成是一大堆石頭,那麼,每天帶著情感、情緒、利害計較、患得患失之心去上班的人,就等於平白無故往自己身上加了一大堆腳鐐、手銬和枷鎖。試問,這樣的人能夠搬得動石頭嗎?就算搬得動,也會把自己活活累死。

而善於用理性對待事物的人,就等於輕輕鬆鬆地空著兩手去上班,面對那一堆可以把絕大多數人累死的石頭,他卻能愉快勝任,有條不紊地一一搞定。

由此可見,要讓自己能夠日理萬機而又保持身心泰然,能夠用最少的精力處理最繁雜的實物,成為職場上的高效能人士,其秘訣在於:只動腦,不動心。

民國的上海灘大佬杜月笙,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本事指什麼?本事不僅指一個人的能力,更是指這個人面對事情時能夠理性思考,從容應對。

脾氣指什麼?脾氣不僅指一個人容易發怒,更是指這個人的情商有問題,不善於管控自己的情感、情緒、欲望等等。

一個人究竟要怎麼做,才算「理性面對事物」呢?

不把任何事情為手段

我們做事情之所以容易感到累,絕大多數情況是應為我們不喜歡這些事情本身,而是想要事情背後的東西。比如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工作就是為了掙錢,活著就是為了成功,等等。如此一來,人生中所做的事,都成了追求別的東西的手段,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我們都很少能夠體會到事情本身的樂趣和價值。因此,我們會覺得讀書很累,工作很累,掙錢很累,連活著都很累。

事實上要想生活不這麼累,我們就必須去發現每件事情本身的樂趣和價值。比如讀書,就要去體會求知的樂趣和知識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為了升學;工作,就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鍊各種能力,實現人生價值,而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活著,就要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美好,而不僅僅是為了出人頭地、功成名就。

我們這麼說,並不是要求你做什麼事都不要設立目標,但不能把過程當成手段。能夠純粹地欣賞「做」本身,也就是既能夠享受「到達」的樂趣,又能夠欣賞「前往」的樂趣。

我們必須幫自己培養起一種更寬廣、更智慧、更具兼容性的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不僅能容納對目標的堅定追求,還能容納對過程本身的體驗、欣賞和享受;不僅讓我們朝向最終的目標努力,還能讓我們富有創造性地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絕大多數事情,都可以被賦予某種意義

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世界上有多少人,應該就有多少種不同的答案。但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絕大多數事情,都可以被賦予某種意義。

為什麼這麼說?

只要你活著,就始終要面對事情,當我們不喜歡的事情降臨時,你可能只有兩種態度可以選擇:1,以抗拒的、消極的心態去面對,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痛苦萬分,感覺生不如死;2,以坦然的、積極地心態去承擔,告訴自己既然這件事無法逃避,那與其他被它摧殘得公布餘生,還不如以勇敢的姿態,以一種有尊嚴的方式去應對,就像奧斯維辛集中營裡的弗蘭克爾那樣。

當然,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天災人禍,比如事業和感情的挫折,比如生活的磨難,等等。但無論什麼事情我們都可以通過對自己的態度的選擇,盡最大可能去減少這些事情給我們造成的壓力、痛苦和傷害。

我們能夠賦予一件事情以意義,不並不意味著你要去歡迎他,或者硬要把它當成好事,而是說你可以用一種理性的、智慧的方式,去把一件被動接受而且難以接受的事情,變成一件勇敢面對而且主動承擔的事情。

正如弗蘭克爾的獄友在面對死亡時做的那樣,在心裡跟上帝籤一份契約,用自己的死亡,去換取親人從痛苦中解脫。無論這份契約從現實的角度看有多麼荒謬,它都足以現實出一個人內在的精神自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超越其所處的外部環境。而當死亡變成這樣一種有目的的犧牲,變成在當時條件下最具主動性和最富有意義的行為時,在常人眼中無法接受的死亡,也就變得易於承受,而且可以坦然承受了。

如果連苦難和死亡都能以這樣的方式被我們超越,那世上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不能面對、無法承擔的?

美國存在主義哲學家保羅說過一句看似矛盾卻內涵深刻的話:把無意義接受下來,這本身就是有意義的行為。

因為,它昭示了一種勇氣,一種可以超越任何外在打擊的心靈的力量。

馬可奧勒也認為,當你發現有一件不幸的事情在你生命中發生時,你不要固執地認為它是不幸的,因為你可以在任何不幸和痛苦面前保持內心的自由。他說:記住,在任何可能使你煩惱的場合都採用這一原則,那這(發生的事情)並非是一個不幸,而高貴地忍受它卻是一個幸運。

一次只做一件事

現代都市人之所以每天活的匆忙、緊張、焦慮不安,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有一種不合理的心理習慣;總是在潛意識中,企圖把今天必須完成的所有事情一次性搞定。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們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帶著這種錯誤的心裡去從事每天的工作,其結果就是把自己搞的疲憊、沮喪、焦頭爛額。

有趣的是,這種近乎強迫症的錯誤習慣,卻是從我們身上某些很好的品質衍生出來的,比如義務、責任感、敬業精神等等。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職場上越是優秀,越具有嚴於律己的精神,就越有可能患上這種心理病症。

職場上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都會對這種心理傾向保持警覺。他們會把一天中要做的所有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安排停當,然後集中精力,各個擊破。

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輕鬆高效地處理繁雜事務,不僅要要養成這種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還要有意識地訓練一種高度的專注力,那就是:當他手上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心裡就只有這件事,仿佛世界上也只剩這件事。這種狀態,就是儒家常講的「敬」,也是佛教常講的「定」。

相關焦點

  • 夜讀丨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心太累了,就慢下來休息有句話說:「困身,會難受;困心,會煎熬。」很多時候,人的痛苦都不是在身體上,而是在內心裡。心只有一顆,裝太多東西,就會累。很贊同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最不開心的人是想太多的人。」
  • 「忙一點不要緊,累一點也沒關係,只要堅持初心,就無愧於身上這身...
    2019年,因為工作表現突出,彼時還身在高支隊政工科的他,被評為高支隊「十佳民警」。在高支隊的兩年裡,有他拼搏過、奮鬥過的痕跡。「今天下班早,你看咱們從哪兒開始說起?」此時已經23時,居光偉忙完了當天的工作後,說起了他和高支隊的感情,聊到了他從警的初心。
  • 古風微小說:當兩下分離,終究是你傷了我心,還是我累了你身!
    人言如裳,便是百般不願,千般不喜,終是落於身上。心似湯熬,只為情長。人比黃花,只緣痴長。淚如簾瓏,只憑念長。笑顏如花,只因愛長。夜不安眠,只怪恨長。如此累累,縱有萬般才情,也難過情關一場。淚,無從而落。心,百般糾腸。唯有不悔,不休,不言傷。2,天下無不散之筵,情緣一事總是難以由心由己。你不離,我便不棄。於是,當兩下分離,終究是你傷了我心,還是我累了你身?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緣,許是孽。
  • 時鐘在走,日曆在翻,累不累,心知道
    只有時間一直陪你,記住過,遺忘過,得到過,失去過,世上沒有不平凡的事,只有不平凡的心,所有的經歷和遇見,累不累,只有心知道。 每個人的路都得自己走,累不累,腳知道,每個人的淚都得自己擦,苦不苦心知道。
  • 情感閱讀:心累生命中許多的疼,不是身疼,而是心疼
    生活中許多的累,不是身累,而且心累,生命中很多的痛不是身痛,而是心累,心累的時候只想要一個擁抱,暫時的停靠,心疼的時候只想要一句安慰,疲憊的時候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一個人靜靜地發呆,不想把疼痛吶喊,因為有太多的無奈讓人無法選擇。
  •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養心不動作為一介書生,王陽明帶兵打仗無往不勝,秘訣就是三個字「不動心」。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
  • 魚累了,水知道;雲累了,風知道,心累了,誰知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身體累了,還可以停下腳步歇一歇;而心累,像是一顆從內腐爛的蘋果,外表看起來鮮美,極具蠱惑。每天都過得很忙,認真的工作,照顧家人,自己卻沒有可以依賴的人,沒有可以永遠陪伴的人。潛意識裡覺得,做任何事都沒有意義、也沒有意思。年輕時,曾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在一瞬間變老的。時間並不是我們老去的元兇,閱歷產生的心境變化才是。就是那麼一瞬間,有些事、有些場景深深的觸動了你的心,發現自己不再擁有年輕時的心氣。
  • 累,我的心累了,好想將心靠岸
    累,我的心累了。好想將心靠岸,好想長眠不醒,好想去那夢中的天堂。累,我真的是累了,一次次的夜半難眠;一次次的淚溼枕巾;一次次的心如刀割;不是我不想快樂的生活;不是我在自尋煩惱;也不是我悲觀厭世,而是我的心真的太累了……人活著為什麼就這麼累?是我的心太小?是我的人太笨?是我的情太重?還是我的命就是這樣?
  • 王陽明心學:為何人生一事無成?只因太過浮躁,心定,則萬事可成
    王陽明心學:為何人生一事無成?只因太過浮躁,心定,則萬事可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在他臨終時曾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心光明了,世界好像都可以一同點亮,此後的幾百年間,王陽明和心學理論真的點亮了很多人的內心世界。現代社會中,很多人越來越焦慮、迷惘、缺乏安全感。人的一生,放下一切,便是對的嗎?
  • 人為什麼活的很累?句句扎心
    仔細想想,為什麼我們會感到這麼累呢?原因大概有四。01心太軟,不懂得拒絕。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很是戳心:「世界上有兩種人,註定不快樂。一種是敏感的人,一種是心太軟的人。太敏感的人,一次次傷害自己。太心軟的人,別人一次次地傷害你。」心軟的人,總是禁不住別人央求,只要對方開口,再不情願都會點頭示好。
  • 上班累的心情說說 保持心情愉悅排解壓力
    上班的時候雖然有錢,但是很不快樂,特別是節後這幾天上班的人們,估計心都還在家裡沒回來,所以非常的消極。幹一點活而就感覺到累,簡直是負能量爆棚啊,那麼關於上班累的時候你有沒有在朋友圈發一些說說呢?工作累了的句子說說心情短語2、心累到一定的程度,連生氣和計較的力氣都沒有了。3、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應該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小任務順利完成,有利於你對大任務的成功把握。4、工作不行,戀愛不行,化妝不行,唱K不行,長相不行,身材不行,經濟實力不行。
  • 四川小學生留言「太累」墜樓身亡,現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活得太累了」,聽到這句話,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是不是會覺得這是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的口頭禪?然而,就在昨天,在四川瀘州,一個小學生在留了個這樣的小紙條之後,就跳樓身亡了。大家的評論大致分成兩個觀點,一個觀點認為現在的孩子確實很累,要上很多個輔導班,很不容易。還有一部分的網友的觀點是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父母們為了孩子幾乎奉獻了自己的一切,但是,孩子卻不知道T恤父母的一片苦心,動不動就跳樓,這樣的孩子太不懂事了!
  • 王陽明:此心不動,方能萬事從容!
    歐陽德意識到,要讓內心凝定是極難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心意多處於一種煩亂的狀態,有事時固然很忙,但無事時卻也閒不下來。於是他尋求師父的幫助,想要從師父那裡得到一個真正的答案。 「忙」是一種現實的存在,事務繁雜,逼使著人投入其中,身體得不到休息,是一種忙;而心煩意亂,時刻充滿各種雜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寧靜,也是一種忙。
  • 出道仙,你累或不累,都無路可退!
    大家好,這幾天若辰屬實是有點「飄了」,身在最北方忙的卻有點找不到北了,總是想靜下心來寫點啥,但是總是有事情打擾,今天就寫點關於仙緣弟子自己能不能寫單子供堂,大千世界真的是無奇不有,內容僅供參考,不喜勿噴哦!
  • 王陽明為什麼說「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原因竟如此簡單
    王陽明認為,人心就是天理,世界上哪還有存在於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呢?雖然"心外無物「的看法與唯物主義觀點相悖,但王陽明關於從人的內心去尋找真理的看法,是有其道理的。古人云:」相由心生。「意思是說人的心思會呈現在其外在的表徵之中,如此推敲,人的言語、行為等外在表徵,則多為其複雜內心的反映。
  • 人為什麼活得很累?句句扎心
    心軟的人,總是禁不住別人央求,只要對方開口,再不情願都會點頭示好。心軟的人,身上的刺都是朝向自己長的,不懂拒絕,也不敢傷害別人。委屈自己吞,眼淚自己擦,最後只會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02忙不完,不知道休息。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成年人真實的寫照是怎樣的?」
  • 王陽明:心能誠意,事上磨練,要做到事上磨,根本還是在「誠意」
    意思是說:想要成就心學,除了做到事上磨,根本還是在「誠意」。陽明心學有很多關鍵詞:慎獨,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細細理解一下其實說的都是誠意。 想要明白陽明心學,要先理解這兩個關鍵詞——心能誠意,事上磨練。
  • 心累,最難治
    身體累不算累,心累才是真的累。但是,不論遇到什麼樣的苦難,只要我們「心」不倒下,一切都會變好。誰還沒有經歷過在半夜崩潰大哭,在第二天清晨就踏著陽光繼續出發了。生活就是這樣,充滿歡樂也充滿疼痛。珍惜吧,因為,這樣的人生,有且只有一次。
  • 吉吉·哈迪德當媽2月後首曬照:全新境界的忙和累
    吉吉·哈迪德當媽2月後首曬照:全新境界的忙和累 時間:2020.11.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 「心若不動,萬事從容」!王陽明「心學」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看透和超越外在環境,從內心尋求強大的力量之源,這正是王陽明心學的最大價值。每當我們感到壓力很大,生活處處不如意的時候,不妨借鑑王陽明心學的智慧,幫助自己找到幸福。養不動心王陽明:「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作為一介書生,王陽明帶兵打仗無往不勝,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