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遺上新!成都博物館收藏其中兩項,這項為世界之最!

2020-12-21 騰訊網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

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戲劇表演形式,中國皮影戲於2011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位於成都博物館5層、藏品數量近20萬件的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為目前世界上收藏皮影數量最多、種類最全、品質最優的專題博物館。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成都,穿梭於古老與現代,也推動著這項光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館藏近20萬件藏品

年代從明代延續至近現代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是一種通過燈光照射獸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幕布上投射的影子表演故事的傀儡戲,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戲作為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據史書記載,它始於戰國,興於漢朝,興於唐宋,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而今,人們或許已少見皮影戲的現場表演,但自2016年起,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在成都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配合著有趣的皮影戲體驗活動,這種別樣的興趣課堂,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探索,也讓成年人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記憶。

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的前身為「成都皮影博物館」,2006年,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覆同意冠名為「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藏品數量近20萬件,文物徵集地域分布廣泛,涵蓋了我國絕大多數有皮影及皮影藝術的省份,以四川(成都)、雲南、安徽、浙江、重慶、江西、廣東等地區皮影文物為特色,生、旦、淨、醜等各類角色與車馬、動物、花卉、桌椅等道具布景豐富、齊備。

藏品年代從明代延續至近現代,質地有牛皮、驢皮、羊皮、紙質等。與此同時,博物館還收藏有相當數量的皮影演出樂器、雕刻製作工具、戲本影卷等實物與大量珍貴的民間皮影演出音像資料。

主題展常年免費開放

多維觀展加強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影舞萬象·偶戲大千——中國皮影木偶展》,作為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的常設展,常年對公眾免費開放。步入展廳,也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皮影戲的魅力——方寸之間,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熙熙攘攘。

工作人員告訴小錦,中國皮影部分展覽面積約1300平方米,展出了包括陝西皮影、唐山皮影、成都皮影、雲南皮影、浙江皮影、湖南紙影與《西廂記》、《金殿問罪》、《五鋒會》場景等館藏皮影文物精品超過2000件,並提供近萬件館藏珍貴皮影文物的查詢服務。「該展覽從中國皮影造型、皮影製作、皮影演出,以及皮影與民俗等四個主要方面對中國皮影戲進全面、集中的展示。」中國皮影部分展覽主要由「序廳」、「變幻無窮」(造型)、「鏤繪傳奇」(製作)、「好戲連臺」(演出)、「影戲人生」(影戲與民俗)等單元組成,例如觀眾在這裡便可以對皮影的分類一目了然:在日常演出使用過程中,民間藝人一般會根據戲班規則將各種影偶按照頭茬、身段、馬靠、神怪、動物及其他景片道具等分類存放於專用影箱或戲包之內,既方便演出使用,也遵循一定的民俗禁忌。「《影舞萬象·偶戲大千——中國皮影木偶展》中國皮影部分力圖實現靜態的皮影文物、燦爛的戲劇文化與歷史、現實的多維對話,這也是舉辦本項展覽的主要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展現出中國皮影戲的靈動性特徵,展覽特別注意營造空間的變化性與藝術感,並特別強調互動展示手段運用的合理性。南廳夾層空間多媒體互動與皮影文物結合展示、南廳尾部感應式光影互動、北廳書架式查閱休息區、北廳視頻投影與現場演出多用皮影舞臺、北廳聲腔互動選聽區,以及大量運用的多媒體查詢、視頻投影、互動桌面等,營造出展覽流線的豐富感,並最終加強觀眾對於皮影戲與皮影歷史文化的了解與認知。

2010年11月16日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體經穴漆木俑,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的經脈醫書相對照,對揭開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穴漆人於2013年出土於天回鎮老官山漢墓,這件文物被學界認為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完整的經穴漆人,人像高約14釐米,通體髹黑漆,表面用白色和紅色細線描繪的經絡線條清晰可見,並刻以圓點標示穴位,能夠辨認的穴位有117個,在不同部位還陰刻「心」、「肺」、「腎」、「盆」等線刻小字,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經絡的深刻認識。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段禎 圖片由成都博物館提供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相關焦點

  • 非遺地圖|一眼千年,守護成都漆藝四十餘載,靜聽宋西平的非遺故事!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規模歷屆之最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10月舉行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於10月17日至10月22日在成都舉行,屆時將舉行包括開幕式暨國際展演、國際論壇、非遺博覽園主場活動、主題分會場等在內的530餘場活動,規模為歷屆之最。新聞發布會現場 世界非遺聚成都 展現非遺之美從2006年起,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舉行,2009年起永久落戶四川成都,每兩年一屆。
  • 國家一級博物館上新!成都兩家博物館榜上有名
    近年來,成都的博物館不僅數量眾多,服務水平、管理與科研能力等也日臻提高,博物館推動生活美學深度融入城市肌理,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助力。今年的國慶黃金周,成都文博推出不少重磅大展:成都博物館的「歐洲繪畫五百年」、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大足石刻」外展等,觀眾在家門口就能一覽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品,一飽眼福。
  • 佛山市博物館新館預計明年對市民開放
    珍貴館藏中半數為書畫作品,從宋、元到明、清、民國,年代齊全,已形成一個藏品大體系。書畫史上赫赫名家如戴進、陳道復、王穉登、張瑞圖、董其昌、藍瑛、惲壽平、八大山人、吳昌碩、任伯年、黎簡、蘇六朋等的作品也有收藏。佛山市博物館是廣東省內除省博物館和廣州藝術博物院外,僅有收藏宋代字畫的博物館。
  • 世界上最受歡迎十大博物館:中國有兩家上榜,沒有北京故宮博物館
    博物館在保護藝術和手工藝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作為文化集中地,吸引著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雖然所有的博物館都有各自的價值,但總有一些博物館比其他的更受歡迎。小編盤點了根據每年的遊客數量,盤點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其中,中國竟然有兩家博物館上榜。 10.
  • 賞指尖上的非遺舌尖上的非遺
    第七屆國際非遺節下月啟幕,將把活動辦到百姓身邊四大板塊一展非遺之美:包括國際論壇、非遺展演、非遺大展、非遺競技等28個分會場創下歷屆之最:包括四川10個市(州)和成都18個縣(市、區)分會場
  • 中國最著名的五大博物館,圖四被評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1、北京自然博物館 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62年正式命名為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從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
  • 成都有座被稱為「童話世界」的公園,還打破兩項世界吉尼斯紀錄
    目前,中國有許多受歡迎的旅遊城市,其中有許多深受人們喜愛的地區,如位於四川省的成都,近年來,通過各種宣傳,它已經成為中國受歡迎的旅遊城市,當你來到這裡,你不僅可以擁有充滿歷史魅力的古鎮,還可以品嘗正宗的川菜,參觀中國的國寶熊貓,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成都有座被稱為「童話世界」的公園,還打破兩項世界吉尼斯紀錄
  • 深圳市非遺抗疫作品展開幕,展覽結束後無償捐給深圳博物館收藏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磊13日,深圳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啟動。該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深圳博物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承辦。本次活動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內容包括非遺抗疫作品展、深圳首屆非遺購物節及非遺小課堂三大活動。市民觀眾不僅可以到博物館現場參加活動,而且可以通過網絡觀看直播、參與互動、購買非遺產品和聽取非遺知識講座。
  • 成都糖畫:可觀可食的非遺技藝,妙手生花,甜在心頭
    據考,它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褚人獲《堅瓠補集》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糖畫其實是一門高深的技藝,其中蘊含了歷史、美術、地方民情風俗、蔗糖工藝等複雜元素。 糖畫藝人在創作過程中,需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經過短暫地構思,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上。時機和力度都要把握得剛剛好才行。
  • 15件罰沒古生物化石交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收藏
    原標題:15件罰沒古生物化石交大學博物館收藏   日前,省自然資源廳與成都海關、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首次舉行罰沒古生物化石現場鑑定及移交儀式,籤訂了《成都海關罰沒古生物化石移交清單》,由省自然資源廳對成都海關移交的罰沒古生物化石予以接收,並交由具有古生物化石收藏資質的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收藏。
  • 潮宏基聯手NENDO佐藤大&起承文化,玩轉非遺花絲新時尚
    在歷史的長河中,東方珠寶曾經是輝煌一時的代表,而其中被譽為「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工藝更是代表了我國貴金屬製作工藝的,境界,它被譽為,級手工藝,兩千多年來一直為宮廷御用,擁有悠久的「,定製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
  • 42+1570,中國非遺數量世界第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共有19個申報項目入選,其中包括被譽為中國「百戲之祖」的崑曲藝術,中國成為首批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非遺傳承人賴淑芳展示她的手工布鞋 (圖源:成都日報)近年來,為推動非遺保護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國家提出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目標和新理念,讓非遺真正「從生活來,回到生活去」。
  • 明年即將落成 揭秘成都自然博物館裡的「珍品」
    團隊立馬意識到,這不僅是全球首次在該地層界線上發現到三葉蟲群,還很有可能是二疊末期三葉蟲滅絕前Pseudophillipsia家族中的一個新種群。此前,國際上「最後的三葉蟲」為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家盧衍豪院士所發現。他在重慶北碚晚二疊紀地層內找到了一個三葉蟲單體化石,被認定為地球歷史上「最晚」的三葉蟲。
  • 非遺大師饒寶蓮油管上「安利」中國文化,受追捧點讚!
    (原標題:非遺大師饒寶蓮油管上「安利」中國文化,受追捧點讚!)在發布的視頻中,饒寶蓮通過鏡頭為觀眾真實記錄並展示了一個中國傳統手藝人的平凡日常。幽幽庭院,喝茶賞花;春夏秋冬,日復一日的紙上精耕細作,讓觀眾感到踏實和溫暖。有粉絲評論道:「這些美好的傳統技藝,留住了歲月溫柔的一面」。
  • 世界排名「三連跳」!成都這個瓜娃子,竟然成了中國唯一!
    它是中國唯一入選Beta+(世界二線強城市)的城市,「成為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第五個中國內地城市」! 一個天天只曉得吃吃耍耍的地方, 啷個就成了世界二線? 別急,且聽我為你慢慢道來~
  • 中國首家以麻為主題的博物館落戶江西,愛好博物館的朋友有福了
    中國首家以麻為主題的博物館落戶江西,感興趣的小夥伴可前來打卡唐代詩人孟浩然寫過一篇詩作叫《過故人莊》,詩中,孟夫子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說起麻,對於現代人都很陌生,但早在4700年前,我們華夏民族的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薴麻種植和手工織布,上至皇室貴人,下至勞作農人,皆著薴麻衣,麻和古代先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什麼是麻?「麻」字始見於西周晚期金文。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說法,「麻」本義是一種莖皮纖維植物。
  • 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開館4年的成博新館有多牛?
    成都博物館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核定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其中包括成都博物館、四川省建川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新開放的成都博物館,此番直接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 大師小匠喜獲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兩項大獎
    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展開討論,目前中國共有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等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遺,這些項目的列入人類非遺目錄後,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對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2020成都最值得打卡的時尚藝術空間 | YOU成都·新推薦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靈魂客廳」,它濃縮了城市的文明史,點亮了這座城市歷史長河中的一盞盞路燈。 它為生活其中的人們提供了追根溯源的訊息,讓我們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它為遠道而來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對外的窗口,讓他們以最為本源的方式了解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