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12月16日,工信部發布《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工信部官網信息顯示,為繼續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工信部對《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2018年1月1日實施)進行了修訂,現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1年1月18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2018年版產能置換範圍為環境敏感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相比,這次徵求意見稿所稱的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是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等地區以及其他「2+26」大氣通道城市,產能置換範圍再次擴大。
徵求意見稿還特別強調: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嚴禁增加鋼鐵產能總量。未完成鋼鐵產能總量控制目標的省(區、市),不得接受其他地區出讓的鋼鐵產能。
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兩年粗鋼增產 去產能成效削弱
為嚴禁鋼鐵行業新增產能,推進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工信部於2017年12月31日印發《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自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已將近3年,在此期間也順利籤約了大量的產能置換項目。
記者注意到,工信部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996號(工交郵電類313號)提案答覆的函」中提到,2016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方共同努力,紮實推進鋼鐵去產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比如提前超額完成全國「十三五」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5億噸上限目標任務,全面取締了1.4億噸「地條鋼」產能等,鋼鐵企業效益顯著改善,產能利用率回歸合理區間。
但是,在部分地區備案實施鋼鐵產能置換項目過程中,一些項目存在產能置換手續不完善、「打擦邊球」藉機擴大產能等問題,影響了鋼鐵產業健康發展。
該回復函中提到,為鞏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成果,針對鋼鐵行業項目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印發《關於完善鋼鐵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工作的通知》,暫停了鋼鐵項目備案和產能置換工作,並按照部門工作分工,分別牽頭研究制訂鋼鐵項目備案指導意見、鋼鐵產能置換辦法。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置換產能建設不斷投產,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有7000萬噸產能建成投產。
「由於之前的置換比例低,監管程序少,加上新建冶煉裝備生產效率更高,加上各種輔助冶煉裝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近兩年粗鋼產量增長明顯。」她表示,這也造成鋼鐵去產能的成效被削弱。
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中國的粗鋼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9.963億噸,同比增長8.3%。中國佔全球粗鋼產量的份額從2018年的50.9%上升至2019年的53.3%。
近一年多來我國粗鋼月度產量(單位:萬噸)
而今年1~10月,我國粗鋼產量達到8.7億噸,同比增長5.5%,預計今年粗鋼產量將突破10億噸。
王國清認為,這裡面既有技術改進、效率提升等因素,但也有此前產能置換比例低、監管程序少方面的原因,因此需要修訂相關辦法,以促進鋼鐵工業更健康發展。
將引入第三方機構加強評估
在王國清看來,2018年版的《鋼鐵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存在區域範圍少、產能置換比例低等不足,在鋼鐵產能置換過程中,難以達到明顯減量置換的目的。
「這次新修訂的意見稿將原先的環境敏感三大區域擴展為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包括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等地區以及其他『2+26』大氣通道城市,囊括的區域和城市更多。」她說。
置換比例是指退出產能與建設產能之比,是產能置換工作中的關鍵指標。「這次的修訂稿在置換比例上,重點區域由原先的1.25:1提升到1.5:1;其他地區置換比例不低於1.25:1,可以起到減量置換的目的。」王國清說。
她對記者表示,新修訂的徵求意見稿亮點在於有第三方機構的評估。
如徵求意見稿第九條提出,在相關企業將產能置換方案報送建設項目所在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後,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須委託具有冶金行業甲級工程資信等級的第三方機構,對建設項目企業報送的產能置換方案進行評估,核實產能置換方案的真實性、合規性。
徵求意見稿第十二條提出,在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前,建設項目所在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委託具有冶金行業甲級工程資信等級的第三方機構評估,核實建設項目所在地區、企業名稱、擬建的冶煉設備型號、數量、產能與已公告產能置換方案的一致性,評估通過後建設項目方可投產。對建設項目所在地區、企業名稱、擬建冶煉設備型號、數量、產能與已公告產能置換方案不一致的,建設項目不得投產。
王國清認為,引入第三方機構的評估,將使得鋼鐵行業在後期的產能置換過程中更加公平公正,有助於保證產能置換的真實性、合規性和有效性。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