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的首要選擇就是進入各大電視臺。 /新聞聯播
高考之後,小夥伴們開始考慮專業選擇。雖說是「選擇」,其實加上「分數、就業、院校」等條條框框之後,似乎就只剩「被選」的份兒了。
有一部分小夥伴則不用糾結專業的選擇,就是參加藝考的同學。
自2012年起,「藝考熱」在全國流行開來,當時就有3.2萬人報名參加藝考,597所高校開設藝術類專業。
有人認為,藝考就是通往大學,甚至一類大學的「捷徑」。
高考前的知識是不得不學,高考後的專業選擇是興趣所在。/pexels
在藝考剛開始的時候,確是如此。不過近幾年,「藝考熱」已經變得「過熱」,在高考這場戰鬥打響前,藝術生們都要先經歷藝考——這場「廝殺」,「捷徑」之說已不復存在。
播音主持專業在藝考中走俏。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150所左右的本科院校招收播音主持類專業,僅「211大學」就有25所。
中國傳媒大學一位副教授曾在採訪中說:「每年招收100名本科生,而報名人數卻在10000人左右。」
在這百裡挑一的競爭壓力下,學習播音主持的浪潮依舊火熱,人們對這個專業的看法也逐漸兩極。這個專業到底為什麼廣受歡迎?做一個「播主生」真的好就業嗎?
新周刊APP記者採訪了幾位「播主生」,試圖解開這個謎底:當專業不再那麼吃香時,曾經香餑餑一樣的播主生,真的面臨就業困難嗎?
01
為了上一本,
選擇了「上手快」的播音主持
迪姐也曾是「播主生」,現在是有著8年教學經驗的藝考教師。
選擇播音主持的考生大多都很迷茫,只能依靠父母的選擇作出對考學最有幫助決定。
「對於考生而言,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的確是為了能夠考上好大學。這並不代表藝考簡單,而是給那些文化課不理想的同學多一個選擇。」
迪姐表示,學習播音主持的同學中存在以個人興趣為主導的,但大多數人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大學,上一本!
藝考的種類很多,有音樂、舞蹈、編導、美術等,播音主持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藝術類的學習大多需要童子功,而播音主持最大的特點就是上手快。」
根據迪姐舉例,很多學生都是在高三才發現自己的文化分數衝不起來,要現抓一個藝術學,就必須是播音主持。
「尤其是對北方的學生而言,普通話本就較為標準,加以專業藝考訓練和良好語言環境,甚至三個月就能參加考試。」
但是不少人憑藉播音主持走進了理想學府,卻沒有走進理想專業。
藝考時炙手可熱的專業,幾年讀下來卻漸漸不香了。
成為「央視名嘴」是一些「播主生」的夢想,卻也是一些「播主生」的噩夢。
「上課時就會有學生問我,現在學這個以後就只能做主持人嗎?」
當然不是。
有人在大學期間輔修雙學位,有人學著播音主持考了金融學的研究生,還有人從播音主持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
「播主生」只是當代教育下的一個角色,每個能夠表達暢所欲言表達內心想法,懂得耐心傾聽別人說話的人,都是一個出色的「語言者」。
積極求變、大膽選擇、勇敢追求,這樣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02
「人們把這個專業想窄了」
佳陽曾是一個「播主生」,已經畢業5年的他現在已經擁有一個獨立成熟的配音工作室。
上大學時,佳陽就開始為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做準備了。/pexels
「進入大學開始學習播音主持這個專業時,我是有些失望的。因為我選擇這個專業既不是為了播音也不是為了主持,而是因為我從小就對配音情有獨鍾。」
在佳陽的講話過程中,聽不出一點兒播音腔,甚至還帶了些「塑普(塑料普通話)」的味道。
但是他的音色無疑是極好的,聊天過程中他應邀變換了幾種聲音,從大叔音到蘿莉音,簡直聽不出是一個人。
「小時候看動畫片就很喜歡模仿各種角色的聲音,非常有特色,像《西遊記》裡面的人物,你閉著眼睛都知道是誰在說話,這就說明角色聲音的區分做得很好。」
配音是播音主持專業中的一個細分,這也是佳陽堅定選擇這個專業的原因。
聲音是相通的,有臺詞功底的演員或者主持人,都是配音大佬的「種子選手」。/聲臨其境
「學習了播音主持以後,我才發現配音不該放在這個專業裡。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練聲、朗誦、讀新聞或者主持的時候,都非常需要跟其他人保持音色的融合,但是配音卻講究聲音的個性。」
雖然能夠開始學習自己熱愛的配音,但是佳陽發現,配音在整個大學的學習中僅佔很小的一部分。
「從大二開始才有配音課,並且一周只有一節,我覺得一點兒也不過癮。」
不過,佳陽一直沒有放棄對配音的熱愛。
大二開始,佳陽就時不時地跑去找老師,將自己錄好的配音小樣發給老師請求指點。
實踐出真知,配音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進步。之後,佳陽就會陸續接到老師派給他的配音工作,不僅能有效學習,還順便賺到了生活費,真可謂一舉兩得。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佳陽無疑是幸運的。雖然初入大學時發現這個專業與自己的想像有偏差,他也憑著一腔熱愛堅持走出了自己的路。
「這個專業沒出路」、「配音不是誰都可以」、「你就是三分鐘熱度」......任何一種反對的聲音都可能斷送對興趣的堅守。/pexels
「播音主持這個專業,其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窄,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細分。」
聽到「播音主持」我們就會先入為主地想到這就是一個天天照著書本讀的專業。其實,它絕不只是跟聲音打交道。
就像主持美食節目需要生活經驗,主持法律節目需要法律知識,主持歷史節目需要文化素養......那些看似只提兩句的「皮毛」,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學習。
所以「播主生」到底是不是學得無用,不妨多了解看看。
03
「只要姐樂意,哪裡都能去」
木木是一個「播主生」,今年畢業後,在找工作方面一直不太順利。
找工作屢屢被拒,上個好大學不如學個好專業?/pexels
「今年找工作很難,而且我發現背著『播音主持』這個專業找工作會更難。」木木先後面試了4家新媒體公司,目前還沒有收到好消息。
播音主持這個專業,仿佛跟很多崗位都有相關,卻也都不合適。
「投簡歷時,就有不少HR回復我的專業不適合他們的崗位。更要命的是,新媒體要求技術,作圖、剪輯、運營......這些我都一知半解。」
木木很發愁,明明自己的外形條件很好,上鏡能說會道,對於新聞傳播等學習也都沒落下,可現在怎麼卻感覺什麼都用不到呢。
難道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真的是個坑嗎?
同樣是今年畢業的「播主生」子祺,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充分發揮語言特長,在哪個行業都不吃虧。/pexels
「找工作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而且播音主持這個專業真的給了我更多可能。」
子祺現在已經入職一家汽車外企,在這個看似與自己專業沒有丁點關係的地方,她卻說學習播音主持專業幫了她的大忙。
「首先,我有3次面試經歷,全部都很順利,如果不是因為美貌(自戀請忽略)那一定是因為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給了我出色的社交能力。」
播音主持學的不就是說話技巧嗎?
「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就像是在做平時的『即興評述』練習,提觀點,舉例子,講方法,我回答的都很有條理。」
就像英語成績好的同學不一定講得出流利的英語一樣,從中國應試教育走出的學生,也不太會表達自己,很多有才華有能力的人,都「掛」在了面試環節。
能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確實很加分。
「其次,雖然在外企中,我的英語算是能力一般的,但是我的公關能力很強。」
會交流、不怯場,這都是專業素養。/pexels
大學的時候子祺就兼職做商演活動的主持人,一來二去,各種線下活動的流程就被她摸清了。
「在車企工作,必然少不了車展等活動,我又能策劃又會主持,他們沒理由不喜歡我。」
同樣是「播主生」,二人找工作的情況卻大相逕庭。
木木與子祺的學習內容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子祺更善於利用專業揚長避短,而木木卻只關注自己專業背後缺失的部分。
不得不說,現在確實存在不少對「播主生」固有印象有所偏差的人。
「學播音主持的其實就會『侃大山』。」
「他們就應該去電臺啊電視臺啊這些地方。」
「應該去做主播。」
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人才和庸才。沒有主觀能動性,學什麼專業都會垮掉。/pexels
確實,播主生可以做主播,可以進入傳統媒體播新聞、主持節目,但是他們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更多不同的方向。
如果衡量一個專業的就業前景,是基於就業崗位與本專業的相關性的話,那播音主持無疑是贏了。
因為不管是播音員、主持人、記者、編輯、編導、配音、婚禮司儀,還是銷售、教師、自媒體、淘寶直播、企業行政......不誇張地說,只要是開口說話的行業,都能算作是播音主持的就業方向。
所以,如果把「播主生」設限為只能坐在電視機裡說話的人,那就像認為作家只能被寫在書皮封面上一樣可笑。
專業也許會凋敝,但專業人才不會。/pexels
每個初入社會的學生,都是一張白紙,不管進入什麼行業都需要繼續學習。
播音主持這個專業,既不在神壇上,也不在深坑裡。
面對眾多也許正在焦慮的「播主生」,我們大可說一句:拿出你在專業課上的自信來,何愁人生沒有各式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