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這個標題是聳人聽聞,請先把下面這28秒音頻聽完。
聽出是機器人在主持嗎?怎麼樣,驚著了吧?千真萬確,說話的就是機器人!
再上一段女機器人。
感覺如何?反正,作為幹了一輩子廣播電視的老媒體人,我抱著手機呆坐了良久......
人工智慧,能夠取代人類簡單重複勞動的人工智慧,真的來啦!這是我認識多年的一位小兄弟組織研發的,他把這套系統稱為:取悅 全能AI電臺主播智能播控系統
十幾年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創業實踐,以及幾十年的廣播電視工作經驗告訴我,這也許是一套能夠改變中國廣播電視業態,特別是重塑廣播電臺的結構、流程、盈利模式的應用技術。我覺得有必要把它介紹給業內同仁。當然,其它領域對人工智慧感興趣的朋友,這種模式對你也應當有借鑑意義。
一、這套機器人能夠瞬間讓一家電臺在節目質量、播音主持水平、管理效率上實現一次跨越式的大升級。
1、這套系統提供的各個機器人主播是通過對不同的優秀主持人累計十幾年的電臺聲音節目進行模型訓練和深度學習,用獨創的深度神經網絡學習算法打造而成。包括主持人的音質,甚至呼吸的氣聲,都再現得惟妙惟肖,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聽眾完全聽不出來是機器人在全程主持。理論上講,如果有法律的授權和足夠的節目內容進行訓練,完全可以訓練出跟中央廣播電臺夏青,中央電視臺李修平,著名配音員任志宏聲音一樣的機器人主播。也就是說,完全可以讓一家縣級廣播電臺的播音水平瞬間達到省級、甚至是國家級水平。
2、這些機器人可以根據內容要素,比如,歌曲的背景含義、歌曲的理解、作者故事、傳唱度,以及前後歌曲音樂的上下情感邏輯,自動配置適宜的情感、語言、語速、節奏,每一位都是「有血有肉」的主播。更重要的是,機器人主播是不會遺忘的,它能夠把自己學會的萬種詞彙、情感邏輯、語言方式信手拈來,即使介紹同一首歌曲或音樂,這一次與上一次的串詞,這一秒與下一秒的解說,也可以做到完全不一樣,按概率計算,AI主播至少在幾年內不會重複同一句話。這又保證了內容質量跨越式升級。
3、這套智能播控系統操作起來十分簡單,我們以一個音樂臺為例簡單介紹。
首先,在系統提供的機器人主播中選擇合適的 「主持人」並確定它們的職責。
第二,設定音樂節目的參數,系統就會在其自帶的海量高品質音樂素材中,根據新歌、老歌,流行時尚、經典歌曲、英文歌、爵士樂等參數及你預定的比例,全自動合理編排整個節目的選曲,並匹配預選機器人主播,同時也會自動生成主播的串詞。無需人工,一鍵完成。當然,如果你不滿意,或者添加你自己錄製的曲目、寫的串詞,也可以按你的意圖人工幹預。
第三,設定呼號和報時。機器人主播會根據串詞的需要和精準的算法,隨機在節目中插入時間和電臺頻率。比如:時間來到了北京時間15:05分,各位正在收聽的是FM……
第四,設定路況和天氣。在指定的時段內,機器人主播會根據百度地圖實時數據,播報所在城市重點道路的堵車點,擁堵長度,平均車速,尚需幾分鐘通過。天氣的數據則是來自中央氣象臺。
第五,設定新聞時段。在該時段內,機器人主播會選擇採用新華社,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的稿件播出。如果需要播出本省、市、縣的新聞,或本臺記者的稿件,只需在「自定義新聞」按鈕下把稿件文字輸入計算機即可。
以上,一個音樂臺需要自動播出的內容就編排設定完了,機器人主播就會按時出來工作了。
4、到了臺裡由真人主持人主持的熱線、談話節目時間,或者,緊急突發需要,工作人員可以隨時中斷該系統播出,由真實主持人主持,無縫無痕切換。
5、該套系統自動檢測,雙備份,做到播出萬無一失。
6、當然,這套機器人系統還有需要完善的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雖然對於程式化的內容,它的表現十分出眾,一般的市縣級電臺甚至很多省級電臺都無法望其項背,比如,音樂節目主持、天氣播報、路況播報、尋點報時、頻點播報、歌曲預告等。但是對於新聞節目、需要雙向互動的熱線節目,由於訓練的時間不足,以及「智商」所限,它還欠點火候,需要假以時日。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連這些它也能夠做得比我們更好,那還要我們幹嘛呢!
總之,這套人工智慧系統提供的不是簡單的革新,而是實現工業文明到信息文明的信息傳播樣態的跨越式升級。
二、它能取得什麼樣的經濟效益?極端的情況下,可為廣播電臺節約70%-90%的運營成本。
1、機器主持人不要休息,不要管理,不要工資,不會抱怨,不會請假,可以通宵值夜班、周末班,且主持水平超級穩定,保證全天候24小時上節目實時主持。對應與之配套的錄音、剪輯、製作、播出人員及其費用,以及設備費用自然也跟著節省下來。據了解,已有電臺甚至全天24小時AI主持,無需主持人,電臺只安排一個人值班就行了。
當然,這屬於極端現象,並非我們所倡導的方向(關於這一點我們放在第三節詳述),但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出這套系統節約成本的潛力,極端情況下,它可以節省70%-90%的人工成本,而對於處在行業變革度日艱難的我們,節省下來的可都是純純的利潤。
2、運營成本大幅下降,由於主持質量和內容質量的提高,可以使得收聽率提升,對應的就是廣告效益的提高。
3、另外,這套系統自帶全套電臺廣告編排播控系統,可以跟第一節介紹的內容編排系統完整對接,上下任意插播廣告,不會遺漏。這也算是經濟效益吧。
三、那麼富裕出來的我們幹什麼?不是失業下崗,而是實現信息文明環境的勞動力的一次升級。
其實眼下的局面,早在12年前的2008年,我在寫自己的第一部專著《即將消亡的電視》時,就覺察到了這一點,只是我沒想到它來的這麼猛烈。
但,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擔心人工智慧完全取代我們的位置,至少短時間內它還做不到。那麼,我們該做什麼呢?
1、毋庸諱言,媒體帶有必然的意識形態屬性,我們的媒體還往往被冠以喉舌的稱號,可是現在的傳統媒體還有多少能夠承擔起喉舌的職責呢?箇中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廣播電視媒體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工業文明為我們提供的信息處理工具十分有限,從而導致在我們的整個生產流程中,我們的機構編制、人員崗位配置中,大量的人員是被大量的重複性、程式化工作緊緊拴住的。不是我們不想創新,不想嘗試,是我們大量的人力、時間、精力都用在了不開天窗、安全播出,這些底線性簡單工作上了。因此,把簡單工作交給擅長程式化重複性工作的機器人,恰恰可以把我們從中解放出來,向更具人類智慧的撩撥人類情感需求的方向升級。
至於具體怎麼做,遠的,你可以參考歐巴馬、韓國愈的競選團隊是怎麼做的。近的,案例就更多了,火箭軍去年開設的微博帳號《東風快遞》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們完全可以把臺裡的優勢力量從繁雜的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組建高質量的團隊,脫離不疼不癢的八股套路,真正做到上情下達,反映民意,成為政府與百姓間溝通的橋梁。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成了當地黨委和政府手心裡的寶,想失業都難。不要擔心機器搶了你的飯碗,輿論是有導向的,導向是因時因事而變的,而機器人會的都是過去時的導向。
2、80年代,中國的廣播曾陷入深深的低谷,後來又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期,有人說那是因為汽車的興起構建的封閉收聽環境。其實,汽車只是一部分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電臺用直播節目與電話、尋呼機打造了與聽眾的互動體系,通過熱線節目、點歌節目、路況節目等早期的互動節目,才把廣播託出了谷底。不信,你就靠80年代的單向節目,即使有了汽車的普及,也不會發展起來。不能互動是傳統媒體的硬傷,而能夠雙向互動,是新媒體的本質特徵,也是人類的本能需求,因此,通過使用機器人解放出來的工作人員,要集中加強機器人不擅長的互動節目。
3、近些年,由於收入下滑,廣告難做,很多電臺電視臺都組織節目組、主持人下商場、進社區,通過地面活動帶動經濟效益。但由於多數人員都被程式化的簡單工作所累,無法把這項工作做深、做大,而未來的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比拼的根本不是你能夠為受眾提供什麼好信息(即使本地信息你都不一定能拼過大平臺),而是你在當地的社會動員力,因此,節省下來的人員,要向這個方向轉移,把地面活動辦得更專業,更有影響力。
4、媒體的廣告隊伍、經營隊伍是基於媒體處於強勢方的社會環境下建立起來的,今天我們已經變成弱勢方,理應擴大充實隊伍規模。因此,儘管很多電臺很早就實行連主持人也要承擔一定的經營任務,但這還不夠,節省下來的人員依舊可以充實進來,把通過引進機器人系統而得到整體提高的節目資源全臺打通,綜合經營。
好了,如果你能堅持看到這兒,說明若不是我的鐵粉,也是對人工智慧的主持人感興趣的朋友,那就轉發一下,讓更多的在這場大變局中承受煎熬的朋友看到吧,大家彼此取暖,熬過嚴冬。
但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確,網際網路衝擊的是我們的單向傳播方式,人工智慧取代的是簡單重複性勞動,它們是不會也不能把我們餓死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簡單重複的工作交給機器,把人用在需要人、成就人的地方。就像200年前,農民升級成產業工人那樣,再一次實現勞動力的升級。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