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行業真相,人民似乎真是要用不起充電寶了

2020-12-15 極客公園

共享充電寶又掀起一陣浪潮。只不過對於用戶來說,這陣浪潮並不是什麼好事。

「在商場裡要叫車,手機馬上沒電,掃了個共享充電寶。從借到還一共 10 分鐘,扣了我 4 塊錢,特別是它還告訴你前 5 分鐘免費。」家在廣州的張洋向極客公園(ID:geekpark)抱怨。

打開社交媒體,對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表達憤怒的用戶不在少數,甚至還上了微博熱搜。過了一個節日就漲價 1 塊錢、一小時 10 塊錢的共享充電寶,如果還不上就扣 99 元……年輕人繼失去車釐子自由之後,連充電寶自由都快失去了。

張洋自詡沒有什麼電量焦慮症,平常出門也不會太關注手機電量,沒電的時候就用共享充電寶。但是最近幾次經歷讓他認識到,自己在共享充電寶上花的錢還不如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安心。

然而,在瘋狂漲價背後,充電寶從業者卻道出了行業的「苦衷」。

用戶習慣培養已完成

經過三年的發展,共享充電寶從一夜爆紅到陷入沉寂,經歷幾次大起大落,卻沒能讓這個行業消失。

共享經濟盛行的時代,在滴滴、Uber 等網約車和共享單車變成創業的香餑餑後,人們也在尋找哪些產品能被共享。在這期間,充電寶成為了下一個「風口」。

但是,人們對於共享充電寶這個主意充滿質疑,前「國民老公」王思聰曾經在朋友圈聲稱「共享充電寶能成,直播吃 X。」

王思聰著名的「共享充電寶賭局」| 網絡

但這阻擋不了共享充電寶迅猛發展。有機構統計,2017 年 4-6 月僅兩個月時間,有 11 起相關融資事件,12 億元入場,是 2015 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 5 倍。

風口上有多瘋狂,跌落的速度一樣非常快。不到一年,近 10 家共享充電寶企業進入停止運營或項目清算階段,美團也通過內部信表示,結束共享充電寶項目的試點運營。

經歷洗牌期後,行業的關鍵詞是「穩步增長」。雖然相對低調,但企業們實打實地開始賺錢。街電、小電等企業相繼宣布盈利,使得人們開始用不同角度看待共享充電寶。

以共享單車作為對比,同屬於共享經濟時代誕生的模式,共享單車與共享充電寶如今已經產生了分化:前者已不再是一門創業公司的生意,更多作為流量的獲取入口,也很難做到盈利;而共享充電寶真真正正成為了一門生意,也用盈利證明了自己。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位共享經濟研究人士在接受極客公園採訪時表示,二者的財務模型理論上都能跑通,每輛共享單車的生產成本還要比每臺共享充電寶機器更低,不過共享單車的運維成本更高,損耗率也大,結合在一起就很難實現盈利。

共享單車損耗率很高,各地都出現了「單車墳場」| 視覺中國

不過,這兩個新時代產生的新產品都沒有消失,而是逐漸被更廣泛的用戶接受,在人們的心目中形成了基礎認知。

根據艾瑞諮詢 2020 年初發布的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2019 年共享充電寶市場用戶規模在 2.5 億左右,2020 年預計可達到 2.9 億人。

也有報告提到,共享充電寶現已被「三電一獸」牢牢控制大部分市場,佔據將近 90% 的市場份額。

但一名業內人士告訴極客公園,這種說法不夠全面。「其實幾家低調的企業,像雲充吧和搜電科技等市場份額應該也超過 10% 了。它們主要場景在三四線城市,如同拼多多與快手早期一樣,被人們忽視。」

市場空間變大,企業能達到盈利,在共享行業中,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標的。美團也在今年初看到市場潛力,「殺」了回來。

共享充電寶漲價真相

既然共享充電寶已經跑通邏輯且開始營業,為什麼又在近期開始大幅漲價?

實際上,共享充電寶在 2019 年已經有過一次漲價,但由於漲價幅度不是很大,大多從 1 元漲到 2 元。共享充電寶又屬於價格不敏感型產品,漲到 2 元並不算特別突出。

但對於企業端來說,由於用戶習慣已經培養完成,運營商掌握了一定的議價權,漲價似乎是對自身盈利能力的一次證明。然而到了 2020 年,再次漲價的行為讓消費者們很難不注意到。

「最早的共享充電寶是用虧損換增長,前 1 小時補貼免租很常見,」一位多年從業者告訴極客公園,現在到了需要拼營收,拼盈利的階段,漲價也成為必然。

如果說 1 元、2 元時代用戶還可以接受,那麼 4-6 元,甚至有 10 元一小時的共享充電寶存在,消費者自然會產生牴觸情緒。而這種情況也不能單單用「企業盈利」一個理由概括,在另一個維度上,也能得到解釋。

充電寶的 1 元時代一去不復返 | 視覺中國

首先,共享充電寶並不是全國統一定價。在不同地區,共享充電寶價格也會不同,比如在景區、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價格會更高。與之對應的還有許多新玩法,有業內人士透露,某些企業會採取周五、周六部分漲價的策略。

其次,某些價格也並不是完全由平臺來決定,商家在其中的話語權越來越重。上述從業者表示,某些高檔場所會主動要求提高價格。

在這其中,平臺的權重實際上被削弱。如果按照最小財務模型,即一臺共享充電寶機器為 1000 元,每臺設備一天租金收入 10 元來計算,商家在其中會抽取分成,甚至擁有一部分定價權,平臺只是拿小頭。「消費高的商家不希望擺在店裡的共享充電寶很便宜,那樣顯得很 low。」他說到。

最初的情況並非如此,實際上,最開始共享充電寶入駐商家都是免費,當市面上出現多家企業開始競爭後,為了爭取市場,企業會出讓利潤給商家,當然也有高價買斷,即繳納一定金額的「入場費」,只允許該商家放一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

所以,共享充電寶發展三年時間,背後的成本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用最直白的話說,之前用戶花 2 元租賃共享充電寶,2 元全部交給平臺;現在花 5 元,其中 3 元都交給了商家。成本結構的改變倒逼共享充電寶企業,被迫向用戶漲價。

疫情期間的門店尚未營業,共享充電寶也無人問津,疫情可能是促使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導火索」| 視覺中國

不過,在從業者看來,這樣的情況本可以避免,但疫情是快速漲價的導火索之一。「2019 年的漲價本可以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可疫情讓共享充電寶行業消費頻次大大減少,為了保證盈利和現金流,不得不再次漲價。」一位資深分析人士表示。但是在他看來,共享充電寶漲價仍是少數現象,只不過民眾情緒將它放大了而已。

賺不賺錢是一回事,但共享充電寶確實是一門「苦」生意。技術和供應鏈都日益成熟的當下,有一定規模的共享充電寶企業們很少會在這些方面走彎路,但僅憑產品本身,也很難形成獨特的品牌差異化。哪家企業能低成本地鋪開更多點位,獲取更多訂單,是佔領市場的核心之一。

「整個市場一共 300-500 億人民幣的規模,美團也殺進來,對行業形成了新的擠壓。」一位共享充電寶企業創始人提到,企業承載著盈利壓力、巨頭殺入市場、商家在其中掌握話語權、消費者也開始對價格敏感,重重困境之下,如果企業沒有長期來看的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能力,似乎漲價是其不多的選擇。

只是這樣的狀況恐怕無法繼續維持。留給共享充電寶玩家們的,是精細化運營的效率之戰,還有產品創新的破局之戰。

責任編輯:靖宇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布,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相關焦點

  • 看完行業真相,人民似乎真要用不起共享充電寶了
    共享充電寶又掀起一陣浪潮。只不過對於用戶來說,這陣浪潮並不是什麼好事。  「在商場裡要叫車,手機馬上沒電,掃了個共享充電寶。從借到還一共 10 分鐘,扣了我 4 塊錢,特別是它還告訴你前 5 分鐘免費。」家在廣州的張洋向極客公園抱怨。
  • 50分鐘要6塊?人們開始用不起充電寶了
    、"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最近,很多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漲價,讓自己難以承受。原標題:人民用不起充電寶雷達財經出品 文|張凱旌 編|深海"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曾被王思聰極度看不上的充電寶項目,正在迎來收割時代。
  • 人民用不起的共享充電寶,真的在悶聲發大財?
    一個在共享充電寶行業做了2年多的PR最近辭職了,因為「業務能力得不到提升」。她告訴投中網,「共享充電寶行業很安靜,在公關方面沒什麼事兒做。」比如融資,2017年後就很少了。以「三電一獸」為例,2017年四家公司一共12次融資,2018年3次,2019年1次,今年1次。根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過去4年四家共享充電公司共融資約21億元。21億元是什麼概念?
  • 小電科技要上市?共享充電寶行業怎麼看?
    6月29日,小電科技同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籤署了上市輔導協議,7月3日,浙江證監局對於近日來小電科技所做出的擬上市籌劃準備,發布了《關於杭州小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輔導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的相關公告,雖然小電科技並未對外透露具體上市日期,但從目前情況看,共享充電寶行業是真的有望迎來第一家上市企業了。
  • 共享充電寶漲價真相
    共享充電寶又掀起一陣浪潮。只不過對於用戶來說,這陣浪潮並不是什麼好事。「在商場裡要叫車,手機馬上沒電,掃了個共享充電寶。從借到還一共 10 分鐘,扣了我 4 塊錢,特別是它還告訴你前 5 分鐘免費。」家在廣州的張洋向極客公園抱怨。
  • 借15分鐘充電寶,一看帳單肉疼: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
    「以前一塊錢能搞定,現在感覺才借一會兒就要扣三五塊,12月幾乎每次都扣6塊錢,看帳單的時候肉疼啊,所以大家現在出門都自己帶移動電源了嗎?」 住在濱江的小菲是個90後,工作的原因經常要在外面活動,共享充電寶是剛需。最近她發現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了。
  • 小電、怪獸等充電寶不斷悄悄漲價,誰來規範共享充電寶價格亂象?
    據公開報導,共享充電寶在2019年7月份已經有過一次漲價,結束了長達4年的1元時代,漲到了2元每小時。由於用戶習慣已經已經養成,各大充電寶運營商掌握了一定的議價權,企業也需要盈利,似乎合情合理。在社交媒體上,許多網友分享了自己最近租用充電寶的經歷,微博用戶「橘生淮南與北」稱,自己和朋友在杭州西湖附近租用了一個多小時的充電寶,結帳時各付了18元,用戶「寶中航BZH」稱,自己在車站使用共享充電寶,費用高達每一小時9元!江湖老劉認為,共享充電寶平臺漲價要適可而止,過度漲價只會造成市場流失,自斷前程。
  • 漲價還不夠猛,有人還在共享充電寶裡下「毒」
    現在沒點膽量,還真不敢用共享充電寶了!當然,把共享充電寶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還不只是植入木馬病毒,還有偷偷漲價。用不起共享充電寶最開始,共享充電寶充一小時只要一元錢,簡直是白菜價。但現在,共享充電寶仿佛進入了割韭菜的時節。
  • 每小時3元 你周圍的共享充電寶漲價了嗎?
    而共享充電寶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煩惱。然而,前段時間 「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這一話題在微博上引起熱議,原先只要5毛、1塊每小時的共享充電寶現在要3元/小時甚至更多,網友們紛紛大呼「用不起」。共享充電寶作為我們手機在外的「能量補給站」,在路邊店鋪、各大商場、甚至公交車站都隨處可見。
  • 共享充電寶歸還跑斷腿,還完還扣費?服務頻遭投訴,行業標準亟待規範
    近期,在黑貓投訴平臺,眾多消費者反映其使用的共享充電寶存在歸還後仍一直扣費的情況,其中包括一些行業頭部企業,例如小電科技、怪獸充電等,也有不少小品牌。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有市民反映共享充電寶的客服不容易聯繫,出了問題很難反饋。
  • 快充與電池迭代,消滅續航焦慮也要幹掉共享充電寶?
    對於很多行業而言,廝殺、洗牌,淘汰弱小玩家後,行業競爭基本也就結束。但共享充電寶似乎遠沒走到這一步,小電上市之後,街電、來電、怪獸等頭部玩家未來大概率也會跟進登陸資本市場。而在現有的四強之外,美團的捲土重來也給行業未來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 共享充電寶行業標準亟待規範
    近期,在黑貓投訴平臺,眾多消費者反映其使用的共享充電寶存在歸還後仍一直扣費的情況,其中包括一些行業的頭部企業,例如小電科技、怪獸充電等,也有不少小品牌。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有市民反映共享充電寶的客服不容易聯繫,出了問題很難反饋。
  • 拆了13款充電寶,終於發現貓膩!選充電寶一定要看仔細!
    充電寶隨著手機的普及,變得越來越重要,人人出門不止要問一句「手機帶了嗎」,更要反覆確認有沒有帶上手機伴侶——充電寶。 畢竟,每天都要刷朋友圈、短視頻、各種社交平臺,沒電 10 分鐘就像被放到孤島上一樣難熬。這時候擁有充電寶的人,仿佛擁有了全世界,大家都希望離他更近一些。 但是我們發現大家在選擇充電寶的時候,好像只能根據簡單的幾方面來下單。
  • 共享充電寶行業新手必看,共享充電寶設備投放申請指南!
    共享充電寶的出現,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出門不用再擔心手機沒電,不用再背著沉重的充電寶,也不用想著今天有沒有帶充電線,可謂是一大省心樂事;對於商家來說,不僅方便顧客,還能為商鋪吸引客流,提升顧客到店率,並給自己帶來一份額外的收益。
  • 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15分鐘5元錢,你還用得起共享充電寶嗎?
    如今,三年過去,曾經「兵荒馬亂」的共享充電寶市場已經形成「三電一獸」的「四方爭霸」局面。以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為主的共享充電寶品牌都已實現盈利,將充電寶變成了搖錢樹。市場格局初定,漲價也緊隨而至,每經小編在微博上發現,不斷有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太貴,用不起,甚至有網友表示,某品牌的充電寶15分鐘要5塊錢。
  • 共享充電寶行業進入紅利期 美團充電寶開啟全國代理商招募
    「提要」日前,美團點評的共享充電寶品牌——美團充電寶面向全國範圍內招募代理商,共同開拓充電寶全國各地業務。美團充電寶技術團隊、硬體團隊和客戶服務團隊將為代理商工作提供全力支持。從美團充電寶的招商方案了解到,美團充電寶向代理商提供充電裝備和技術服務,代理商以分期的方式購買設備,分潤比例高達70%以上,最高可到80%。
  • 共享充電寶行業領頭者-怪獸篇
    2017年12月2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Mars代表怪獸充電正式發布了共享充電寶業內首款共享無線充電寶產品,該款全新產品將於2018年Q1階段正式上市。怪獸桌面充電寶使用藍牙+2G雙重通訊,不受場景WIFI不穩定影響,用戶體驗大幅領先同類產品。其支持的5V/3A多設備模式快充,解決了市場上單一設備模式充電的痛點。
  • 使用這幾類充電寶要當心 部分共享充電寶被植入「木馬」程序洩露...
    警惕共享充電寶信息安全「陷阱        ● 部分共享充電寶不僅可能存在質量隱患,還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馬」程序,導致手機裡的通訊錄、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被洩露  ● 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要確保產品合規
  • 共享充電寶「江湖救急」之外
    生活中,出門在外遇到手機沒電時,一款可租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謂「江湖救急」。近兩年,隨著消費的變化,曾經被人稱為「偽需求」的共享充電寶,如今似乎成了「剛需」。近日,共享充電寶掀起一陣「浪潮」。一方面,其因瘋狂漲價被網友熱議,另一方面,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被用戶「詬病」。近日,公安部網安局發布提醒,我們經常使用的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了木馬程序。
  • 共享充電寶代理商:一年淨賺20萬,出乎意料
    共享經濟在2019年似乎遇到了「滑鐵盧」,共享空間頭部玩家 wework 的價值大跌;共享出行鼻祖 uber 以及後來者 lyft 上市後股價大跌,包括中國的滴滴出行因順風車問題估值也相對應下跌;共享單車的市場競爭似乎已經結束。但這其中,共享充電寶行業從此前的不被看好,到各自蓬勃發展,甚至宣布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