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紫砂壺不是烏泥燒制,而是焐灰工藝

2020-12-07 騰訊網

粉絲福利,文末領取。

大家在市場上可能見過這樣一種壺,它們的色彩為黑中透青、青中泛藍,色雖如墨卻並不呆板,泥色溫潤、泥質如鐵石。很多人乍一看會認為其是以烏泥燒制而成,實則不然,而是以人工捂灰而成。那麼,什麼是焐灰呢?

焐灰的起源

我們的制壺先輩很早就使用這項技術了。

以前一般採用谷糠做填充料來焐灰,現在一般採用木炭粉等物來填充,原理是一樣的。其出現原因,並不是因為逐漸消失而越顯的珍貴的烏泥,而是因為燒窯時將壺燒花了,也就是燒成的泥色不勻,想補救泥色,於是便放入谷糠等物進行焐灰,期待燒成黑色後,能夠統一泥色。

焐灰子冶石瓢 包漿後效果

經過焐灰後,壺體顏色統一了。但出人意料的是燒成的焐灰壺竟然如此美麗,色墨而不板,越是好的泥料燒出的效果越好,泥色愈加溫潤,質地也似鐵石。

今天,燒制茶壺的技術日益成熟,成品率也越來越高,更由於焐灰後呈烏金色,色澤黑而不悶,泡養後非常漂亮,猶若墨玉,越來越收到壺友的追捧,所以現在也被當作一種常用的裝飾手法使用,不是泥色不勻的作品也有經過焐灰後售賣的。

人們經過探索,將焐灰發展成了一門獨特的工藝,而不僅僅是補救花泥的措施,因此焐灰成為了一門真正的紫砂工藝,成為了人為的窯變。

清末民初 王熙臣制焐灰泥線圓壺

焐灰的方法

1、茶壺必須燒成以後再焐灰

2、以前是用稻穀的谷糠掩埋在匣缽裡封好,放在龍窯的爐頭部分再燒一次。現在都是用木炭粉放在已燒好的壺的匣缽中,其作用是將壺與空氣隔絕開,使其處於缺氧的狀態下二次燒成。溫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燒成後,黑灰透藍,以黑灰色調為主。

▲焐灰過程

焐灰的原理

紫砂泥主要的著色元素是鐵,比如紫泥和朱泥,燒成後成紫色或紅色。而焐灰的作用則是將紫紅色變成黑色,主要就是利用其中的鐵元素在不同狀態下呈色不同的原理。

焐灰包金西施

在第一次燒成是有氧氣氛中進行鐵元素和氧充分反應變成氧化鐵(Fe2O3),呈現紫、紅色,而在焐灰則是缺氧狀態下(還原氣氛)燒成,鐵元素在缺氧狀態下,在木炭粉(元素C)發生反應,碳元素(C)結合了氧化鐵(Fe2O3)中的氧離子,變成二氧化碳逸出,而氧化鐵(Fe2O3)也被還原成氧化亞鐵(FEO),氧化亞鐵呈黑色。

由此可見,焐灰的原理就是泥料中主要的著色元素氧化鐵在缺氧的環境中和木炭粉發生反應,被還原成了氧化亞鐵,所以焐灰沒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鐵元素改變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顏色變化,因此使用焐灰壺是對人體沒有危害的。

且焐灰壺也不會褪色,只有當把焐灰過後的壺放進窯裡重新燒制,焐灰壺就會還原成原先的底泥色彩,只是顏色比底泥色要略深而已。

焐灰對火溫要求比較特殊,朱泥類結晶程度較高,出現液相相對較早(溫度偏低),因此焐灰成功機率不高,難度大,而且段泥的含鐵比較少,焐灰後顏色不好看,不是全黑色的,所以不用段泥壺來焐灰。紫泥類的紫砂壺最適合焐灰。

新的焐灰壺,假如留茶水在壺中過夜,第二天茶水可能會便混,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是茶鹼和炭灰中的一些酸性物質中和而產生的渾濁的現象。

注意事項

因此剛剛上手的焐灰壺,用清水或者茶水泡養幾天,再將不容易清洗的部位洗刷乾淨。這樣將殘留在壺身的炭灰徹底清除後,這種現象就會沒有了。

看完點個「在看」支持下小瑞

相關焦點

  • 紫砂壺選購實戰:市場上那些黑色的紫砂壺,到底能不能入手?
    考慮這個問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這裡就將當時的回答整理如下: 壺友所形容的黑色紫砂壺,實際並不是指「紫砂經過高溫燒制以後,呈現的深色」,而是指具有亮黑色澤外表的壺,具體有以下3種情況。 情況1:添加了大量的氧化錳。
  • 懂壺人鑑別紫砂壺的真偽從不看顏色?
    昨天有人問我說,在網上看的紫砂壺的鑑別方法中,都說要看紫砂壺的顏色,如果太鮮豔的就是假紫砂壺,可是懂壺人為什麼不建議看顏色呢?為此我問了一下懂壺人,原來懂壺人不建議新手朋友看顏色鑑別紫砂壺的真偽,是因為,這個方法並不準確。
  • 茶具紫砂壺分類
    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紫砂壺的透氣性是個整體的跟材料的粗細沒關係。在一個原因呢也是出於避開假貨的原因,因為很多灌漿壺和機車手拉壺的材料非常的細。材料粗很難成型所以這些灌漿壺和機車壺一般不會選取粗料來製作這有一定的道理也規避了買到假貨的風險,但這也不能一定。現在假貨粗料也有,但相對來說少一點,只能規避一定的風險。
  • 追壺人:黑色的紫砂壺值得購買嗎
    說道黑色的紫砂壺很多人會想到捂灰工藝,但是很多壺友不知道的事不止捂灰工藝會出黑色的壺,其實通過別的手段方法出來的黑色壺,多數壺友都覺得黑色的紫砂壺算是紫砂市場上獨一份的了,不常見就想入手,但是這些黑色的紫砂壺真的值得購買嗎?
  • 神秘紫砂壺:能發出如晨起鳥兒一般歡快的鳴叫
    下面,我們從這把「民國綠泥景舟石瓢鳳鳴壺」的成品造型、壺身大小、成型方式、燒結工藝、溫度等各個方面,來進行一個初步的探討,希望能找出一些鳳鳴壺的製作技巧,為廣大壺藝愛好者提供一個創作思路。三、成型方式這把紫砂壺的成型方式為手工製作而成,壺底可見一圈與壺身的接片收縮痕跡,壺身與壺底厚度約為1–1?2mm,壺口向下1cm高度的泥料略厚,約為1?6–1?
  • 紫砂壺清水泥料好嗎?
    清水泥做的紫砂壺價格不會很高,那麼清水泥就是紫砂泥中的低檔泥料了嗎?想要知道答案,跟著砂軒一起往下看吧。 首先,在紫砂的原礦中並沒有清水泥。那,清水泥是什麼泥料呢?我們這裡說的清水泥只是一種練泥方式。那麼清水泥好不好,清水泥真的如網友所說的是紫砂中的低檔嗎?
  • 紫砂壺收藏的幾大誤區 什麼才是好壺
    名家是當代的紫砂壺的「名牌」,代表著紫砂壺工藝水平的標準,目前市場中仿名家壺如此普遍,就是因為一方面所有收藏者追求名家到了極端的程度,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對紫砂壺的基本鑑賞要求卻仍然模糊,間接培育了仿作的市場。   市場上有很多壺底打著顧景舟的款,但如果收藏者一開始能從「料」「工」兩個角度對壺做認真的了解,根本不必考究「款」的因素,而是能很快知道鑑定的答案。
  • 從2019年紫砂壺的消費趨勢,看2020年紫砂壺的價格走向
    那麼這股主流紫砂壺的價格又是咋構成的呢? 純色紫砂總結四點: 泥料>工藝>器型>藝人 1.泥料 紫砂壺與其他材質泡茶的壺相比,重點就在於「紫砂」這兩個字,紫砂泥料是紫砂壺最重要部分,也是一把壺之所以叫「紫砂壺」的最基本原則。如果泥料都不對,那還叫個什麼紫砂壺?
  • 科普:明針對紫砂壺養出包漿的影響
    總而言之,包漿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時間和自然使用所賦予的。但有些紫砂壺剛出窯卻自帶「包漿」,表面光亮溫潤,十分養眼,因此卻引發質疑,惶恐為化工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當然不是。化工壺的判斷不能只從顏色看,但從顏色上它們也是有很大區別的,真正紫砂壺光潤是舒服的,而化工壺是假亮,具體辨別可參閱(七個方法,讓你遠離化工壺!)。除泥料、窯溫差別等因素,還有一個影響紫砂壺的光潤和後期泡養效果的重要工藝——明針。「明針」是宜興紫砂壺成型的重要工序,更是許多紫砂匠人秘不外傳的看家本領。
  • 紫砂壺—紫先生:紫砂壺製作需要的「膠水」,脂泥你知道嗎?
    紫砂壺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社會不斷的發展中,紫砂壺也演變了許多,無論是造型、裝飾、還是最基本的成型工藝以及技法。而對於紫砂壺來說,最最最基本也是獨特的,莫過於拍身筒、百件制壺工具以及神奇的「膠水」脂泥了。
  • 什麼樣的紫砂壺才是好的紫砂壺?告訴你一個秘密:把握這5點即可
    紫砂壺是我國獨特的陶器工藝品,向來以造型多樣、光彩古雅、質堅耐用而著稱於世。紫砂壺具有用開水沏茶冬不易冷、夏不燙手和泡不走位、貯不變色等特點。所以人們「一壺在手,愛不忍釋」,喝茶人更是人手一隻。不過你手裡的紫砂壺該如何鑑定優劣呢?
  • 史上第一把紫砂壺傳奇復刻,煮水甘甜,煮茶更好喝
    1984年,南京出土了一把紫砂壺。 這把壺是從明朝嘉靖年間的太監吳經墓中出土,雖製作規整,但無底款,最後只好以紫砂壺的主人來命名,現在陳設在南京博物館內。
  • 傳壺人:新紫砂壺泡茶前需要做什麼?
    如果不開壺,泡茶就會很澀,品不出茶味來,但是關於紫砂壺開壺的方法網上有很多,亂七八糟的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  所有人都在分享紫砂壺開壺的方法,都說自己的方法才是對的。其實,不管哪種方法,都要以紫砂壺的安全為前提,而且越簡單就越好,只要達到了目的就行。  紫砂壺開壺越簡單,對紫砂壺的傷害就越小,也更容易避免過程中產生什麼錯誤而導致壺的傷害。
  • 花泥的紫砂壺算瑕疵嗎?是師傅做工不到位還是泥料有問題?
    紫砂壺的花泥,其實對於很多手藝人來說都是不願意看到的。因為花泥的紫砂壺不僅影響整體的美觀度,更能被大家揣測成泥料有問題或者是手藝不到家。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紫砂壺的花泥到底算不算瑕疵又是什麼樣的因素容易導致紫砂壺花泥呢?
  • 老茶人大都喜歡什麼樣的紫砂壺呢?
    紫砂壺的精品力作,其材質、工藝、造型裝飾、藝術品位,都是超一流水準,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震撼力, 其作品內在的精、氣、神韻訴說著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生活情趣,鮮明的人格個性。 那眾多紫砂壺中,老茶人喜歡什麼型的紫砂壺呢?
  • 收藏紫砂壺三個層次
    紫砂壺其他的藝術品一樣,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一款紫砂壺不但對材料要很講究,在工藝造型方面也是值得注意的,一般來講一把上好的紫砂壺泡茶香味深厚,不奪香氣,一把好的紫砂壺無論工藝、泥料都是上佳的,重要的是一把好的紫砂壺不但可以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快樂與享受。
  • 為什麼都說泡茶用紫砂壺最好呢?
    原先宜興紫砂壺泡茶之佳,取決於能盡得茶之色香味俱全。紫砂壺色調有赤褐、淺黃、紫黑色等,由紫砂壺細泥、白泥、綠泥、大紅色泥等高溫燒制。色澤原色生態樸實,以造型設計制勝,「方非一式,圓不同相」,營造精巧。淺刻盆栽花卉、一段文字裝飾設計。宜興紫砂壺為什麼備受茶友鍾愛,一方面是因為這類壺器造型設計美觀大方,設計風格多種多樣,獨樹一幟,另一方面也因為它在泡茶時會很多優勢。
  • 清代巨匠陳鳴遠的三友束腰紫砂壺
    江蘇省宜興市,舊稱陽羨,又稱荊溪,是太湖西岸的一個小城,至今已有七千年的制陶歷史,是中國著名的"陶都",紫砂作為宜興陶瓷的一個特殊工藝與藝術門類,從北宋開始生產瓶、罐、缸、碗等日常生活容器,一直到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提倡散茶衝泡品飲以後方始制壺,至明代正德年間,宜興紫砂壺開始從日用陶器變為藝術陶瓷。
  • 五百塊和五千塊的紫砂壺,它們的價格差異在哪裡?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紫砂壺,價格從幾十塊到幾百上千塊不等。有很多壺友可能會問,五百塊和五千塊的紫砂壺,又有什麼不同呢?是哪些因素在影響著紫砂壺的價格呢?其實,決定一把紫砂壺價格的因素無非是這幾點:泥料、做工、裝飾、職稱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