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半暴力,一半溫情
提起日本電影,大多數人有兩種印象:
一是:色情暴力血腥。
二是:純真感動溫情。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兩者兼而有之——《菊次郎的夏天》
電影講述了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男(關口雄介 飾)在不苟言笑的中年大叔的陪同下,尋找其離異母親的故事。
這位面癱的中年大叔,就是北野武。
這位大叔,懼內、貪色好賭、性格粗暴,張口閉口就是「他媽的」,而且還沒上路就把老婆給的路資賭光了。
為了應付老婆的交代,只好蹭吃蹭住、搶錢,無所不用其極搭便車,帶著正男踏上尋母之旅。
一路上,正男和大叔遇上了戀童癖、流浪詩人、性格迥異但熱情善良的戀人、黑社會打手,還有面噁心善的飛車黨......
這些偶然相遇的大人們,陪著正男開始玩起了稀奇古怪的逗樂遊戲。有趣的是,玩得最開心的還是這些大人們。
直到旅途結束,正男問:大叔你叫什麼名字?
大叔回答:他媽的,我叫菊次郎。
依舊是有點粗暴的回答,但又不是電影開頭時那般冷漠,那張原本嚴肅的臉上露出傻呵呵的笑容。
原來,這個夏天不僅僅是正男的尋母之旅,也是關於大叔的自我和解之路。
02、限制級導演的溫情
如果你了解北野武,就會或多或少詫異於這部電影的溫情。
作為藝人的北野武,「流氓」「渣男」「痞子」可是他的常見標籤,江湖流傳著不少他的傳說——
例如不滿報社對他的八卦新聞偷拍他的緋聞女友侵犯隱私,他一怒之下帶著「北野軍團」衝進報社毆打編輯;
還有72歲的北野武決定和妻子離婚,並將名下200億日元(約合12.77億人民幣)財產全數留給前妻,然後和比他小18歲的情人開始新生活。
作為導演的北野武,「暴力美學」則是他的電影烙印。
可不是慢鏡頭加濾鏡的動作戲,械鬥、槍戰、屠殺都是拳拳到肉的真實感,不少電影還是R15的限制級。
這樣一位個性鮮明、性格叛逆的毒舌大叔,在《菊次郎的夏天》裡,整個畫風都變得溫柔起來。
拋棄以往作品中冷峻的藍色,電影的藍綠色調充滿夏日的清亮明媚。
配合著久石讓的配樂,鬱鬱蔥蔥的綠色以及屏幕中似乎能溢出的燦爛陽光,有一種時光都慢下來的美好。
雖然電影中的北野武還是繼續飾演混蛋,但卻處處顯露著粗糲的溫柔。
他發現正男的媽媽已經另組家庭,有了丈夫小孩。為了不讓小男孩難過,說:「你媽媽肯定是搬家了,我們以後再來繼續找。」
他還用近乎威脅的辦法搶來了一個鈴鐺,說是他媽媽離開前留下來的「天使之鈴」,只要搖晃鈴鐺,天使就會出現來保護他。
他還和路上偶然認識的大人們說,「為了那個孩子,我們一起來玩吧。」
所以一個痞子大叔、一個流浪詩人、還有一胖一瘦的飛車黨小哥,四個大人穿著奇裝異服,在夏夜的璀璨星空下,說著北鬥七星的傳說,陪著小孩子瘋狂玩起來了。
所以豆瓣上評價北野武的這句話,同樣可以用於這部電影,「從來見過那麼流氓的溫柔,從未見過那麼溫柔的流氓。」
03、自我和解與成長
電影裡,菊次郎的父母離異,他從小被母親拋棄。
電影外,菊次郎實際上是北野武父親的名字。
北野武的童年算不上幸福。出生在東京貧民窟,鄰居三教九流皆有。父親嗜酒如命,醉酒之後就會打罵母親。
而他的母親北野佐紀相信教育改變未來,一邊打工掙錢,一邊逼迫孩子們讀書。雖然為了他們好,但對於愛好玩樂的小孩子來說,那可算不上什麼開心的事情。
但對於不成器的父親,較為美好的回憶就是帶著年幼的北野武去江之島看海。而這一幕也出現在電影裡,菊次郎帶著難過的正男去看海。
這裡,童年中的父親記憶和電影中的重合起來。
所以北野武坦誠:「這部電影的主題有點像掃墓孝親的感覺。」
電影後半段,菊次郎在陪正男找完母親之後,也去療養院看望曾經拋下自己的母親。
他看見母親一個人落寞坐在窗前,護士問他是否要過去,他拒絕了。
再去問當初為何要拋下自己的原因已經毫無意義,也無法裝作毫無芥蒂和好,大團圓結局只適合電影但不適合真實的日常。或許知道她當下過得還可以,這就已經足夠了。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電影內外都有種自我和解的意味。
菊次郎和正男都見到自己的母親,雖然沒有相見相認,但他們的夏天再也不會因為失落而遺憾。因為彼此都在旅途中給予對方關心與善良,成為夏天美好的回憶。
電影的最後,原本喪喪的小男孩笑著揮手告別,歡快向家裡跑去。菊次郎的告別聲中也是藏不住的笑意。
所有人在這個夏天偶然相遇,然後在相遇之後彼此告別。
就像電影裡所說:「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會遇到各種風景,但最後我們都要回歸。」
這個夏天終究會過去,他們也要回歸各自的生活,但無論是菊次郎還是正男,日後的日子應該會更從容吧。
因為,有些人哪怕只陪你一段路,都足以溫暖一生。
作者:不完全電影指南(專注電影解說,只為推薦好片)
原創不易,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關注或轉發留言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