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嘍!大家好,這裡是有趣的文字。
二月二,龍抬頭。風雨順,又豐收。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中國人對龍有著無上的崇拜,所以我們說自己是龍的傳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掌管風雨降水的便是四海龍王,「龍不抬頭天不下雨」,二月二蟄龍升天,從此便是大地回春,風調雨順,農家耕種好時候,也是建功立業時。在這種時候,一首霸氣的詩詞最相輔,所以筆者為你帶來李白的《俠客行》。今日拂塵去,開創功與名。
少年遊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李白《俠客行》
唐朝盛行遊俠風,每個少年男兒都會又一個仗劍走天涯的大俠夢。李白亦然,他生長於黃沙漫天的西域。年幼時,便經常看見父親在荒原風沙間舞劍,一人一劍,瀟灑自如。月影樹下,稚氣小兒跟著父親一招一式比劃,劍俠夢便在他的心間種下。家境富裕,讓他可以擁有優秀的劍術老師。自小在西域長大,生性大膽,文才出眾,便是自命不凡。所以「十五好劍術」,仗劍辭親去遊。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這首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三年,此時李白已經四十三歲了,仗劍走天涯的夢已經離他很遠很遠了。這年,他來到洛陽,結識了杜甫。後來又到了齊州,尋仙問道,便寫下了這首《俠客行》。
這首詩的前八句重要描寫了俠客的形象。自古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所以開篇便是「趙客」二字。他筆下的俠客是這樣的,身騎白馬,銀鞍映明月,快步如流星。亂發突鬢,身佩彎刀,胡纓隨風飄揚。寶刀閃銀光,「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縱橫千裡,無人能擋。事畢拂衣去,身後功與過如塵土般隨風散去。
接下來則講了兩位名客——朱亥和侯嬴。信陵君與朱亥、侯嬴三人隨性而坐,脫劍放靴。信陵君將考好的肉給朱亥,拿著酒杯與侯嬴對飲。三個人喝得渾渾噩噩,迷迷糊糊,三湖五嶽都為倒。三人把酒言歡談天說地,但是歷史卻不止步於此。後來秦軍圍攻趙國邯鄲,平原君前來求救。兩國危難之時,侯嬴獻計,朱亥錘殺魏將晉鄙。兩國危機解除。
李白一生都在建功立業,天不遂人願,困頓與理想與現實。這首《俠客行》說是李白對俠客的傾慕,不如說是他想像中自己的樣子。在他的想像中,自己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俠客,感於知遇,所以為國為民。不慕名利,事了拂塵去。中國傳統文化中,總是將「家國天下「放於自己心間,李白的《俠客行》不僅是他個人寫照,也是中國文人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