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演變史圖解:明清服飾變化(女裝篇)

2020-12-09 漢服同袍文化

從本文可以察覺了解到漢服女裝從明、清到民國早期的流行變化。漢服的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呢?下文漢服演變史圖解將為你解開漢服歷史的面紗。

明早起衣裙延續元代短衣之風,繼承宋元對襟穿成交襟的衣著風格。此時也有直領大襟(交領右衽)的款式。

明中期袖型與裙門逐漸增寬,且有裪袖(袖口處突出的袖緣)結構。根據文物發掘此時期在宮廷體系中出現豎領對襟衫,並有金屬子母扣固定。

對穿交的款式在此時期也有發掘,較為特殊的是那窄袖門細百褶的馬面裙。

關於馬面裙的樣式,根據出土文物研究,明中期流行[梯形褶]與[寬袖門]的結構,因此常有圖繪呈現上窄下款的蓬裙輪廓。明晚期後,裙門漸窄,多以[平行褶]馬面為主。從上圖中可觀察出女裝款式多樣豐富,期中圓領衫也是流行款式之一。

萬曆中前期在文獻圖繪及文物上,有出現一波窄袖到直袖的流行趨勢(搭配在長衣上),但後期又重新回歸到大袖為主流的狀態。這股趨勢目前無法深究具體原因,或許就是單純的時代流行。

直領大襟在此時也逐漸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豎領大襟,上衣長度也逐漸增長。特別的是,與民間體系有別的是宮廷體系,扔流行中前期的短衣結構,多見豎領對襟款式,被稱為衣冠流行滯後性的現象。

明晚期上衣長度之變化由過膝到及踝(huai),裙子不再是中前期的款裙門梯形馬面裙,多維窄裙門平行褶。由於此時期文物短缺,部分款式只能從圖繪得知。

對襟衫開始出現在民間體系,其外關於大襟長衫相近,直領(或稱交領)的領型逐漸被豎領取代。

清早期受政治「男從女不從」影響,女裝尚留存大明餘風,常見豎領大襟或對襟衫子,但袖型逐漸由寬變窄,且不再收袖口,轉變為披風氅衣般的敞口式。衣長也逐漸縮短。

馬面裙仍維持窄袖裙門平行褶,特別的是,再度出現細百褶結構,稱為[百襉裙]。

清中期女裝發展與主流的滿洲服飾逐漸交融,滿洲服飾的襟型與裝飾開始流行到漢人女裝之上。袖型的部分,逐漸縮減為窄袖,且常有挽袖(捲袖子)的穿著方式。

而馬面裙在此階段的結構也逐漸在改變中,裙上裝飾的紋樣越來越豐富。

在對襟衫的部分,根據文獻描述得知與豎領披風特徵雷同,幾乎已分不清這兩者的差別。

清晚期袖長漸短且寬,衣長也縮短不少。此時期流行大鑲大滾的裝飾風格,甚至有[十八鑲滾]之說。光緒末期至民國初年,衣服又轉而風尚窄瘦之形,衣領也有加高之勢。

裙子則從原來活褶結構轉變為死褶,出現多樣的款式,如:欄杆裙、魚鱗裙(左圖)與鳳尾裙。有時也不穿裙,僅留褲子,如右圖所示。

民國早期女裝常受西方文化影響,無論在穿搭、裝飾、髮型、闊性等層面,變換迅速。例如,大襟襖衫上有了偷襟的做法、下擺的放擺的角度、線條變化,以及裝飾藝術風格在面料上的試用。圖中呈喇叭狀的袖型,被稱作[倒大袖],甚至會在袖口上蕾絲花邊的設計。

大襟衫目前多應用於宗教活動與文藝演出,而相應的馬面裙則變化不復見。

以上是關於漢服女裝:明清服飾的演變圖解,更多關注漢服同袍網

本文整理自網絡: 華夏衣冠,僅供分享交流。

相關焦點

  • 明清時期的女性服飾變化
    導讀:明清時期的女性服飾變化明代婦女的服飾,明代前期政府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庶民不準用金飾。儉樸人家服飾簡潔,即使能夠串金戴銀,也不作鋪陳,有一位郡守家「夫人倶衣青布衣,首無金飾。」明清之際的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 漢服文化等於cosplay?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說起漢服,應該會馬上聯想到近段時間街上的那一些身穿漢服的漂亮小姐姐,但漢服文化的復興只是靠愛好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漢服背後的中國文化復興。什麼是漢服?漢服又經歷了什麼演變?我們從先秦開始說起。以西周為例,周朝因為禮樂制度的存在,服飾是很講究的,或者說等級森嚴,什麼階級的人穿什麼衣服,這也是古代貴族社會下的一個標誌。在這個時期,服裝還是分上衣和下裳的,但上衣無一例外還是寬大的袖子。最主要的是平民的衣物色彩是非常樸素的,那種大面積的彩色衣服只有貴族可以享用。
  • 中國古代布料、服飾的特點及演變
    最有趣的是《遼代文物叢書》服飾篇中形容遼代女性「抹胸」為「一橫幅布帛,裹於胸部」;而契丹女子則大膽將「抹胸」作為 「女」(女子相撲運動員之稱)的比賽服裝;貼身內褲的「」(犢鼻褲),造型像牛頭,形象生動。元代的內衣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形象地取名為「合歡襟」。其面料以織錦居多,四方連續為主要紋樣。文獻記載男子內衣以「白絹中單」為正宗。
  • 由漫展JK事件解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服飾變遷史
    ,只知道是當下年輕人中的一種流行服飾裝扮。通過這次漫展JK事件,我想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服飾變遷史——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於本日成立了。」新中國正式成立!
  • 女裝漢服分為哪幾種?這幾種單品樣式你必須得了解!
    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給大家講過了許多關於漢服女裝的款式分類了。但是呢,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漢服女裝的款式肯定不止這些呀!那麼,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漢服女裝有哪些款式之——漢服單品的分類吧!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大家應該就能對漢服女裝有更深的理解啦!1.大袖衫大袖衫應該是各位小仙女們比較喜歡的漢服單品了吧。在穿著齊胸襦裙的時候,搭配上大袖衫,更是仙氣飄飄啊!大袖衫和齊胸襦裙,可以說是絕配了。二者穿搭起來,實在是遮肉又美麗!
  • 常見漢服入門書籍盤點推薦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沈從文先生,很多人知道沈從文先生都是因為他寫的小說《邊城》,但其實他後半生最主要的事業還是從事中國紡織服飾考古研究,並在79歲高齡時出版了這部數十萬字的著作。這本書開創了中國服飾史研究的先河,有學者評價它是「至前人未至之境,發前人未發之論」,還曾經作為國禮被贈送給日本天皇等外國領導人。
  • 賞仇英《漢宮春曉圖》,看古代建築及人物服飾的演變過程
    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兩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424字,閱讀僅需3分鐘~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民族輪番統領中原大地,致多民族的傳統習俗與漢文化水乳交融。美術史的發展清晰的記載了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其中建築與服飾的傳承與變化對於鑑別古代繪畫的年代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近幾年,漢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大街上、校園裡、旅遊景點裡隨處可見身穿漢服的身影。漢服指漢民族傳統服飾,那你知道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是什麼樣的嗎?商:服飾的基本形式為上衣下裳,右衽交領,呈現出中國古代服飾的基本特點。周:宗法制的產生決定了服飾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現深衣(衣裳相連)。
  • 旗袍由滿族旗人服裝演變而來?不,旗袍是根正苗紅的漢服
    不過,上述論調有一處觀點是正確和符合史實的,清朝實行的是民族隔離政策,滿族與其他民族,包括漢族是不通婚的(漢族八旗除外),滿族文化,包括服飾,也就不可能在清朝滅亡後短短十年之內,突然在全社會大規模流行開來。 而這一點又間接證明了「旗袍由滿族旗人服裝演變而來」結論的錯誤。
  • 【記憶】魔都從古至今的女裝演進史,一條微信速看!
    上海的女性服飾,是上海文化的組成部分,折射出城市文明的歷史進程,也歷經不同的變化時期在古代,接受楚文化的影響,崇尚樸實無華,後又演變為唐之豔麗、宋之端莊和明清之端莊中顯俏麗。及至近代,國門大開,歐風東漸,在繼承民族優良傳統的同時,勇於吸取其他民族的長處,海納百川,博採眾長,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海派風格。
  • 聊一聊從遠古時期到現代的服飾變化
    我國的形成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在演變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而服飾中文化便是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一種。歷史考古學家們在北京周店口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存中發現了骨針,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會用針縫製衣物了。
  • 漢服穿搭指南:鬥篷和披風哪個更保暖?二者又該如何區分呢?
    大家在穿著漢服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經常弄混一些概念呢?比如披風和鬥篷的區別,大家可能就有些犯迷糊。其實,漢服中的許多服飾,都是需要大家仔細辨別的哦! 在漢服的眾多服飾中,關於鬥篷的爭議,其實還是比較大的。大部分人都認為,鬥篷並不能算是漢服。然而,漢服裡面的披風確是真實存在的哦!
  • 有專家建議將學生的校服改為漢服,大家覺得可行嗎?
    漢服指的是漢族人民的服飾,它也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一個代表,經過了悠久的演變歷史。最早的漢服起源於商朝,無論男女,都採用上衣下裳的制式。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漸漸將上衣下裳連在一起,還將衣襟拉得很長。再到秦漢時期,國家趨於穩定,漢服也漸漸統一起來,出現了要裹好多層的"曲裾袍"。
  • 漢服抄襲韓國服飾?中國漫畫家慘遭韓國嘲諷,文化實力不靠嘴!
    眾所周知,漢服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服飾。中國五千年的繁榮文化讓周圍地區收到了很多傳統文化的影響,再逐漸演變成為自己的文化。漢服可以說是周圍國家傳統服飾的發展源頭,也很能代表中國文化。漫畫引爭議「old先」是國內一名漫畫家,代表作是《19天》,前段時間轟轟烈烈的漢服走秀,讓old先找到了靈感,為《19天》的主角創造了一組漢服混搭的圖片,並且發到了各個平臺上。很明顯,極具特色的頭飾很容易就讓人想起了中國明朝的服飾風格,並且非常精緻。
  • 李雨來:明清雲龍紋的時代特徵
    通過再三比對,覺得按照龍頭的鬚髮、眉毛和龍身肚皮的變化來區分,年代最為明顯,同時也比較合理和簡單。所以,我們今天就主要講龍頭的細節變化。當然,除了鬚髮以外,龍的每一個部位都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由於龍紋變化的過程是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解釋變化的具體時段僅僅是近似值並不是絕對年代,但在織繡工藝上龍紋變化的順序是沒有疑問的。
  • 「鳳冠霞帔」原來指的是這個朝代的漢服!別說你還不知道
    現如今,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漢服的熱情也是體現的越來越高了。在眾多的漢服形制中,明制漢服無疑是比較受袍子們歡迎的一類服飾。但是,穿過了那麼多明制漢服的大家,知道明制漢服的具體知識嗎?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明制漢服簡介吧!
  • 小眾服飾風格如此之多,為什麼「女裝大佬」偏偏鍾愛洛麗塔洋裝?
    一般來說,大家認為男生要麼應該穿上軍裝,為國效力,要麼穿上筆直的西裝,叱吒商海,穿上女裝是不是有點奇怪?正是因為不了解他們的想法,大家才會表示不能接受。而且,小眾服飾風格豐富多樣,為什麼這些男生偏偏鍾愛洛麗塔洋裝呢?本期,綿綿就來為大家解開這一疑惑。
  • 韓服、和服都是受到漢服影響,為何日韓傳統服飾的繼承比中國好
    尤其在服飾方面,唐朝時期的漢服為日本和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彼時的日本人民喜好唐朝的詩歌、音樂、服飾等各種文化,在結合本國的國情上,最終做出了改良,形成了今日的日本傳統民族服飾——和服。韓國的韓服在王氏高麗王朝時期初見雛形,通過吸收歷代漢服的特色,結合本國的文化發展,最終成型於朝鮮王朝時代,這一時期,中華處在明清兩朝,尤其受明朝衣冠的影響,韓服才能最終得以成型。
  • 中國文學藝術論,人類服飾藝術的成熟,服飾的發展和演變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服飾有自己發生發展、演變的歷史,服飾的歷史十分悠久。人們可以看到,在有案可考的人類數千年發展歷程中,服飾的形制款式、用材著色、剪裁縫製及配套裝飾等可謂具體細碎、無以歷數,然而大多可以歸納為幾個大的階段和類別。這就是說,服飾基本的形制款式、材料工藝等是漸變發展的。在歷史上,一個朝代的人大多只穿著本朝代所流行的服裝,易代之後,往往會在服飾上也有所體現,但相對一個朝代、一個時期來說,其內部變化是緩慢的。
  • 漢服抄襲韓服?韓國人,拜託別鬧了
    」話糙理不糙的回答傳到韓國立即燃爆網友熱議他們吐槽於正瘋了、偷韓國文化並叫囂曬出服飾屬於中國的證據死丫頭毫不示弱直接把一張漢服圖發到外網用證據痛打韓國網友的臉事實擺在眼前誰的做工比較精緻一目了然讓韓國人驕傲到上天的平頂笠帽隨便找一幅明朝畫像就能證明是根據咱們的圓頂大帽逐步改良而成▲國家博物館藏《王瓊事跡圖》中的大帽圓領形象而韓劇中千年不變的古代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