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財富》中國500強的排名中,京東憑藉4620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總榜第17名,同時位列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首位。憑藉傳統的自營優勢,以及POP業務(第三方商家)的開拓,京東取得了規模上的行業領先。
其實一直以來,關於京東自營和POP的關係,都是行業和媒體關心的話題。那麼,在京東內部看來,今天的自營和POP到底該如何權衡?在具體的業務開展過程中,京東又會給自營和POP什麼樣的定位呢?
就在剛剛舉行的2019年度京東零售表彰大會上,京東零售CEO徐雷在談到這個話題時,用「平臺生態」的概念做出了回答。徐雷認為「POP和自營同等重要,兩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在平臺生態上要實現POP和自營的健康發展。」
簡單來說,徐雷給出的答案是:自營和POP各有所長,「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京東自營是大家公認的品質和體驗的保障,而POP則極大地豐富用戶在京東的選擇和體驗。那麼,在自營和POP處於同等戰略發展的前提下,京東又會如何保障商家利益、確保用戶體驗,這是行業非常關心的話題。
據了解,在過去的2019年,京東基於自營店鋪開放了營銷、運營、數據等各方面的核心能力,推動自營採銷和品牌商進行更好地協作,讓商家店鋪的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更好地相互流轉,以此助力品牌商和商家的業務增長;與此同時,京東也在加大自營開放的力度,通過自營開放把社會化的能力引進來,包括自營供應商自主運營的能力,從而實現1+1>2的效果。
針對接下來的2020年,徐雷表示:一方面,在以自營為主的品類上,進一步強化京東的供應鏈優勢,藉助規模效應為用戶帶去更為物美價廉的商品,POP則豐富商品和服務的多樣性;在以POP為主的品類上,重點建立良性生態規則,讓優質商家形成標杆效應,增加用戶購物頻次。
另外京東還將建立完善的商家成長體系,並通過各種舉措更好地服務商家,讓商家能夠在京東上更好地成長。目前京東已經建成包括江西景德鎮、安徽滁州、浙江義烏、福建石獅等十多個商家成長中心,未來將通過培訓、運營支持等一系列常態化舉措,幫助商家實現數位化的升級。
要在下沉新興市場再造一個京東零售,顯然需要倚重POP生態。在完善平臺生態之下,平臺的效率、商家的效益和用戶的體驗三方面都可以實現平衡統一,自營和POP將成為京東平臺的優勢特色。這也難怪,平臺生態建設成為了京東零售2020年的必贏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