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和朋友握手打招呼時,兩隻手接觸的那一刻,會有啪的一聲,感覺彼此都被電到了。其實這是一種物質上的觸電,被稱為靜電。那麼,為什麼人的身體可以自己產生靜電?
靜電其實並不複雜。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物質的組成。物質幾乎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裡有帶著負電荷的電子以及帶著正電荷的質子,在通常的情況下一個原子裡面會有同樣數量的電子和質子,可以平衡裡面的正負電荷,從而形成中性原子。這種情況下人是不會產生靜電的。然而,當兩個物質相互摩擦之後,就會給予電子一種力量,這使得電子會離開本身的原子, 附在另一個比較缺乏電子的原子上,而這個移動的過程就產生了靜電。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在脫衣服的時候,衣服和身體產生摩擦,電子會離開人的身體,附著到衣服上,這時身上就剩下比較多的質子,於是人體就帶有正電荷。但自然界的萬物都在尋找一個平衡點,質子會不停地尋找電子,它的原理和磁力一樣,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目的就是綜合他們之間的數量,以達到電荷平衡的狀態。
所以,如果充滿正電荷的物質在碰到負電荷的物質時,就會馬上產生靜電。當然不是所有物質都會導致靜電,科學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金屬導體都容易產生靜電,比如說炒菜用的鍋勺、門把手還有汽車的把手。這是因為他們的電子並沒有被綁在原子周圍。絕緣體就完全相反,比如塑料和玻璃,他們的電子被牢牢的束縛並且不會流失。
最常見的靜電情況發生在一個導體和絕緣體摩擦之後,比如說當我們早上醒來換好衣服,走在家裡的皮毛地毯上。地毯是絕緣體,和地毯摩擦,地毯就從我們身上移開了電子,此時我們的身體就只剩下質子了,到最後開門的時候,伸出了手就會被門把手狠狠地電一下,但是這些摩擦產生的靜電威力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
在生活中,有一種靜電甚至可以奪取人的生命,那就是暴雨天氣的閃電。暴風雨天氣,雲中含有許多物質,例如水滴,冰晶或者空氣粒子,他們在雲霧中不斷的摩擦,從而積累大量電荷,當兩團雲之間的電荷差積累到一定程度,電流就會擊穿空氣形成閃電。閃電產生的能量非常的巨大,它可以把附近的空氣瞬間加熱。這個過程中同時產生了聲音和光線,這就是所謂的雷聲和閃電。
當你覺得身體經常會帶有靜電時,就要明白這是身體正在發出的警告,過度的靜電代表身體過度的疲勞和長期的缺氧,還可能患上牙齒疾病,這時就應該好好的休息,也必須要定時的檢查身體狀況。
所以,產生靜電並不是彼此「來電」的緣故。大家在生活中有被靜電嚇到過的經歷嗎?歡迎評論留言哦不要忘了,點個關注,下期更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