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會為錢低頭,我們認為正義、尊嚴比金錢更重要。」鍾睒睒以一句無比感性的話語對此事作結。
農夫山泉口中尊嚴的代價則是關閉該公司在北京的唯一桶裝水工廠,不過「我們為政府生產的還在生產,但是我們為民眾生產的的確我們已經停下來了」
這座位於北京寬溝的生產廠在2008年設立、2012年為農夫山泉帶來的淨利潤是420萬元,而鍾睒睒預計今年的利潤至少是500萬元。
此外,對於已購買水票的10萬北京用戶,農夫山泉會在三個月之內由全國各地的4升水規格、共20升(5桶)來換取19升,而農夫山泉市場上的19升的水的售價為20元,4升水則是35塊錢,「這個損失最大」。
5月6日,《京華時報》的頭版報導稱農夫山泉工廠停產系因「因標準問題」,而鍾睒睒則將其歸咎於環境惡劣。「一個產品的協會就可以讓一個公司的產品下家,一個產品協會的決定就可以讓《京華時報》把它登在頭版頭條,這樣的環境農夫山泉只能退出。」
鍾睒睒稱,農夫山泉目前在全國的市場份額為25%,在華南市場的份額大概是10%。「今年以來高速增長,我們核算年度是從12月份開始,從12月份開始,同比幾乎增長是100%。在4月10號以前,農夫山泉在北京市場增長速度在30%以上。」
而此事件發生後,增長則已經全部停下來了,「這是可以肯定的。」不過,關停北京工廠後,農夫山泉到底會有多大的損失,目前並無確切數據。
根據該公司日前發布的招聘資料顯示,近兩年,北京銷售大區完成了2011年五個億 、2012年七個億的銷售目標,在農夫山泉全國27個銷售大區中位居前列,「2013年,我們將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趨勢,衝刺八個億的銷售目標。」
至於細化到桶裝水方面,按照農夫山泉一位桶裝水代理商對媒體的說法,目前每年的銷售量為500萬桶,按照市場價每桶20元來計算,年銷售額上億元,約佔北京市桶裝水銷售市場1/60。
而據媒體報導,北京桶裝水市場品牌眾多,佔有率最高的的品牌也不到市場的5%,目前桶裝水行業一家或幾家獨大的氣候遠沒有形成。桶裝水作為日常消費品,一家或幾家獨佔市場的可能性較小。農夫山泉選擇主動退出這個混亂且利潤不大的市場,箇中考量也可以理解。
在5月6日早晨,農夫山泉曾在官方微博發布信息,稱該公司已經向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京華時報》賠償名譽權損失6000萬元。而對於6000萬賠償數據如何得出,鍾睒睒解釋是在4月28日之前農夫山泉的損失數據。
網易財經數日來接觸到的農夫山泉經銷商中,瓶裝水經銷商多是持觀望態度,而桶裝水經銷商則表現出了厭倦情緒,一方面是農夫山泉對於經銷商長期以來留取的利潤空間較小,此外,農夫山泉業務員被指對於經銷商亦存在盤剝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