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與城市(三)|「消失在自然中」的成都知美術館

2020-12-12 文旅中國

說起紐約,人們會想到大都會博物館,若是遊巴黎,沒有人會錯過羅浮宮。在很多城市,都有那麼一座美術館停留在人們的印象裡,它們與其所在的城市融為一體,從建築設計到藝術策劃,美術館處處體現著城市的性格、城市的精神。同時,它們還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城市、改變著那裡的人們,給這座城市打上烙印,甚至成為城市獨特的藝術名片。

一座城,一座館,城市和美術館似乎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在美術館與城市這個系列中,我們走進幾座具有濃鬱地域風格的美術館,去探究一下美術館和城市之間究竟存在怎樣奇妙的關聯。

第三站 成都·知美術館

「美術館是一座城市文化性的地標,這是美術館的首要功能。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美術館帶有一個城市最明顯的文化屬性,美術館還能以藝術的方式呈現這個城市未來可能呈現的一種具有想像力的狀態。」知美術館館長王從卉認為,這是美術館在一座城市中所承載的重要功能。

知美術館外景

坐落在成都南郊新津區老君山下的知美術館是一座極富地域特色的現代建築,美術館的設計者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隈研吾,其設計風格融合古典與現代為一體,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

隈研吾極其重要的理念「讓建築消失」,在知美術館的設計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座三角形結構的建築,由地面三層和地下一層組成,建築總面積約2000多平米,外形以黑灰色為主基調,隱在青山流水之中,極具禪意。

知美術館外景

王從卉說,隈研吾在做知美術館設計時,完全是從東方美學的角度出發,形成了東方與現代極簡的相融合的建築方式。同時,隈研吾極其講究建築本體和外部自然的互相溝通的關係,撇開成都這座城市不談,隈研吾首先考慮了美術館所處的位置——老君山,這是一座道教名山,道家「生生不息」的自然觀的思想與隈研吾的建築設計理念有很大關聯,他將這種哲學思想用在了建築本身的設計上。

知美術館的瓦片

美術館的外立面運用了大量的黑色石材、土燒瓦片和玻璃,建築材料多取自當地,這些黑灰色的瓦片用特殊材料串聯懸掛,像羽毛般整齊排列,既富有巴蜀風貌,又極具通透感。透過外立面映出背景中的山和樹木,使其與周邊的環境完美相融。細看這些懸浮在空中的瓦片,光和流水似乎在這裡交融了,搖曳的光影使這些規律排列的瓦片流動了起來,神奇地擁有了中國古典樂中流水般的韻律,與館外的流水形成了一種巧妙的關聯。在王從卉看來,美術館用潺潺流水這樣的元素,來象徵一種生生不息的狀態,而建築外體的瓦片,會由於日照的變化給館內帶來不同的光影,似乎通過時間的流動用光影給美術館生命,讓整個場館「活」起來,充分體現出建築本身和其所在區域的相關性。

懸浮於水中的知美術館

建築內部的空間則更令人驚嘆,整個室內是上下通透的狀態,從地下室到頂樓,長廊螺旋上升,明暗交替,移步異景。館內通透的設計使得窗外的風景、光影和內部設施完美交織在一起,即使人在建築中,也能完全融合進老君山的風景裡。大概,這就是設計師「讓建築消失」的立意所在。

知美術館內部空間

流水、瓦片這些典型的東方元素,使整個美術館與老君山的自然風景有機相融,空靈寂靜,動靜相宜,顯露出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王從卉將老君山這一帶比作成都的「後花園」,她說,「當地百姓每年會到老君山上去祈福、燒香,這是成都『慢生活』背後悠然自得的道家精神的體現,而知美術館正是通過建築,以現代的手段和建築本身的『悟』,來將東方哲學和現在當下的生活緊緊相連,以美術館的實體落在當地,形成了一個標誌性的符號。」

知美術館的辦館理念也旨在在當代藝術的國際化語境中,探討東方美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知」完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已知朝向未知,從眼前朝向無限。因而,知美術館還在不斷探索人自身的靈感與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體藝術領域進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對藝術史的完整度和開放性具有建設性意義的收藏及策展系統。「東方美學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是知美術館重要的學術方向,美術館試圖在道教名山的腳下去挖掘東方智慧的源頭,通過各種不同的現代、當代和新科技的展覽,不斷探索東方美學不同緯度的深層次概念。王從卉表示,「這個課題不僅僅是與成都這座城市有關聯,也是通過藝術的方式在解讀整個中華文化,希望在國際上為這種文化獲得交流、溝通的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也是美術館非常重要的職責。」

在這一大的學術方向下,知美術館做了很多學術活動和展覽,2019年知美術館舉辦了「魏立剛『萬物』個展」,這位從中國傳統書法中走出來的藝術家,現在也進入了國際當代藝術視野,他的作品呈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同時在其色彩、結構和創作觀念上,有對西方現代主義的表達。王從卉介紹說「他的作品本身所帶有的特性使得不同認知、教育背景的受眾能看到作品不同的緯度,這就是一種開放的態度。」

「魏立剛:萬物」展海報

「魏立剛:萬物」展覽現場

在學術建構方面,2019年知美術館還舉辦了主題為「開放的東方」的美術館館長論壇,探討「什麼是東方和西方」「藝術是否分為東方和西方」等話題,希望為將來更深、更廣層面的探索打下基礎。

「開放的東方」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海報

「開放的東方」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現場

在成都這一既有古老文化、地域風貌,又在向現代化國際化不斷邁進的都市,知美術館堅守其初創時的理念「萬物·見解·常新」,在東方哲學中探索開放的未來,或許是對這座城市藝術精神的最好詮釋。

(圖片由知美術館提供)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擁有「藝術第三城」之稱的成都,這四家寶藏級美術館,你都去過嗎?
    看來自古成都就有著滋養藝術的沃土,如今的成都作為發展、宜居、旅行都排名前列的熱門城市,所有的主人和客人,都開始不止談論美食了,那些肩負大眾美育功能的藝術空間,漸漸的成為了城市的標誌。有"藝術第三城"之稱的成都 ,這幾年藝術群落和展館越來越多,如今成都已經擁有了120家美術展館,比如何多苓美術館、知美術館、麓湖A4當代藝術中心、四川省美術館等等。面對越來越多的藝術館和多樣化的展覽不斷出現,成都用寬懷的胸膛包容了所有美好的事物,走吧!
  • 奇妙博物館|去美術館,感受一次奇妙的藝術之旅
    和其他的美術館與眾不同,紅美術館位於東湖公園內,與公園外高架橋上的城市喧囂隔絕,安靜的在鬱鬱蔥蔥的樹林中佇立著,別有一番安寧。美術館建築風格體現舊工業時代遺痕,與當代理念對接的前衛美學,開闊的內部展覽空間也為各種藝術形式的盡情呈現提供諸多可能。
  • 中國那些值得打卡的「設計型」博物館和美術館……
    作為城市的文化名片,美術館/博物館既是重要的社會文化信息資源,也是廣大市民在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本期內容設計之旅為大家分享的是中國那些值得打卡的設計型博物館/美術館: -01-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拉薩
  • 用笑臉「毀童年」的藝術家|知物美術館
    (知物美術館)Ron English創作的設計作品可用色彩、細節和笑齒等幾個元素關鍵詞予以總結描述。其創造的POP aganda品牌更是圈了大量中高低不同階層的粉絲群體。(知物美術館)>(知物美術館)要說Ron English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當屬「笑齒」系列,Ron English擅長在原有的藝術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笑齒」系列也不例外,各種卡通形象都難以逃脫Ron English的手掌心,破壞了無數小朋友腦海中天真美好的IP形象。
  • 卓越·晴翠亮相成都當代美術館,開啟理想的院子生活
    將發布會選址在建築大師劉家琨先生所著成都當代美術館內,這是成都地產發布會與公共藝術空間的首次結合,亦是卓越·晴翠對建築美學和藝術空間的崇高致敬。從空間、綠植再到光影,當代美術館向世人展示著成都這片土地的藝術與包容,讓卓越·晴翠所崇尚的人居美學在此得以美好和鳴。這一次,卓越·晴翠帶著「院子」的主題,在城市語境裡寫意成都傳統院子,解構坊巷文化元素,建立了多座不同主題的庭院空間。進是自在天地,出賞滿園花色,這裡乾淨、內斂、簡潔,是一個「慢下來的空間」,也是嚴肅規整城市生活的一份安寧獨處。
  • 30座國內頂級的美術館建築!
    01 長江美術館 直向建築 美術館位於新建社區南端邊界,與城市緊鄰,美術館就像一塊堅硬的磚,在這個特定的空間和時間的坐標點上,沉默並注視著周邊喧囂和變化著的城市。
  • 當代藝術就只能去美術館拍照嗎?|知物美術館
    Charles Pétillon作品2018年在國內展出最近幾年,以北京、上海為首的藝術中心城市,興起了各種聲光電的新媒體藝術展。美術館作為文化精神的縮影當代美術館越來越重視與公眾社會的關係,越來越趨於平面化和娛樂化。但是,在這種平面化、娛樂化的公眾社會中,在一個尚未自覺形成知識的認知高度和普及性的情境下,美術館不僅是特殊的空間成為知識生產的一種物質性場域也是綜合職能轉變為知識生產的一種主體。
  • 30個中國最值得去的美術館
    長江美術館 直向建築 美術館位於新建社區南端邊界,與城市緊鄰,美術館就像一塊堅硬的磚,在這個特定的空間和時間的坐標點上,沉默並注視著周邊喧囂和變化著的城市。
  • 理想生活|徽州古村落中的現代美術館
    提起美術館,人們的印象可能停留在繁華都市中的玻璃幕牆,恐怕要鼓起勇氣,確保自己有點藝術氣息,才敢走進去觀摩一二。然而,藝術向來不只屬於藝術家,美術館也不是城市的專屬。黃山中國書畫小鎮,坐落於黃山市黟縣。這裡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不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也得天獨厚。
  • 海納百川——2020膠東五城市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啟幕!
    海納百川——2020膠東五城市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啟幕!為了加強五城市間的文化交流,促進五城市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由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日照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主辦,五地市美術館共同承辦的「海納百川——2020膠東五城市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將於8月7日至8月19日在煙臺美術博物館展出,期間還將舉辦「2020美術館之夜」——聽館長講述藏品背後的故事、膠東五城市美術館合作與發展研討會等相關活動
  • 「膠囊美術館」成都開館 4平方米空間賞朱佩君、何多苓等名家大作
    膠囊美術館起源於國外,一般興建於寸土寸金的大都會市中心,以最小的面積給觀眾帶來最獨特的觀展體驗,因此參展畫作基本都是以小而精著稱,力求每幅作品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小而精的美術館尤其適合在節奏很快的大城市生存,此前上海和北京都有膠囊美術館問世。如今「老朱家」這座膠囊美術館問世,也引起了業內的普遍關注。
  • 美術館會變成怎樣?
    ■ 日本首家戶外美術館箱根雕塑森林美術館   ◆ 高鵬   從事美術館工作多年,我總反覆地問自己:「美術館是什麼?」斯特姆國王藝術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本身就有一所實體美術館,但是館長及基金會的負責人,為了公眾可以更好地享受藝術與自然空間的關係,他們將這些昂貴的藝術品搬出美術館,陳列在公園內,以後漸漸演變為一個知名的雕塑公園。斯特姆國王藝術中心每年都會邀請全世界的著名藝術家專門為這片草地創作新的藝術品,中國藝術家張洹也在受邀之列。
  • 遊記:森美術館!
    襯託在雕刻之森背景上的山,比起依著城市裡常見的修雕塑的坡還是雄偉得多,至少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山吧。雄偉的山和現代的雕塑,這個組合還是讓我充滿了新鮮感。頭圖來也。參觀四家指定的博物館中的任意三家並蓋好印章,就可以領取紀念品。而其中三家都在八幡宮西側小町通深處,還是很順路。更重要的是,前一天在中目黑看音樂會的時候聊天時被咖啡店主提醒到,鎌倉很熱的。
  • 這個在藝術圈交白卷的哥們,是如何把畫賣一個億的|知物美術館
    (知物美術館)追逐完夢想這時候他也不年輕了,也不是什麼職業他都能去做了,後來他去了藝術館裡面當保安,受藝術薰陶,他在這裡一呆就呆了七年起來,在當保安的過程中,他也開始接觸繪畫,《無題》就是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知物美術館)他是如何在藝術界享有一席之地的?
  • 川蜀記 | 喧囂與寧靜中,與青山周平邂逅成都
    設計師與蕭愛彬老師交流互動Part2 藝術探索/知·美術館距離成都市區約30多公裡的老君山腳下,藏著一所小眾卻不簡單的美術館。一番豐富有趣的思想碰撞過後,設計師們來到知·美術館,在自然與藝術之間,進行了一次精神的遠遊。
  • 安藤忠雄新作:和美術館
    為美術館所設計的「圓」,像水波紋一樣由中心向四周擴散,構成了建築空間的效果,同時也自然地形成了建築形態的核心。 ▼和美術館展廳三 (局部) 和美術館
  • 共生與變異:主題建築展在合美術館展出
    「共生與變異:主題建築展」匯集來自多個城市及地區的建築師、藝術家和機構的代表之作。展覽將從不同角度探討建築與自然、建築與地域、建築與城市、建築與人之間不斷演進的共生關係。▲四川美術學院虎溪校區之所以舉辦這次建築展,一是在視覺藝術範疇,建築是不可或缺的,合美術館作為定義當代藝術的美術館,理應關注建築理論和建築實踐;二是我們當下的城市實踐需要有新的理論。
  • 美術館門票設計中的視覺要素研究
    本文將美術館門票設計中的視覺要素概括為圖形、文字、色彩三個方面,並根據美術館這一公共場所的特殊性,研究探討如何設計出既符臺視覺規律、又體現美術館的文化性、藝術性、服務性等社會功能、方便觀者參觀及收藏的美木館門票。關鍵詞:美術館;門票;視覺;研究。
  • 2019年,上海新增了哪些美術館?你又去美術館打過幾次卡?
    2019年,上海美術館又添新軍——程十髮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等開館,正常開放的美術館數量上升至83家。全市美術館舉辦展覽960場、公共教育活動3828場,接待觀眾841萬人次,觀眾人數同比增加約24%,上海美術館群落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 讓藝術改變生活方式……|知物美術館
    ——知物美術館藝術在當代中國,對許多人而言是有錢人的玩具,是拍賣行不停跳動的數字。當藝術與生活沒有關係時,的確,藝術只是金錢的遊戲。但當藝術進入生活,當收藏成為嗜好,並改變生活的方式時,藝術已經進入精神層面,成為自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