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尤其是娛樂性的,其根本是有節操的,擺脫低俗的娛樂,一種給別人帶來快樂的節目,盈利是必須的,但是第一還是要想著做內容,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大眾沒有原則以及「送來主義」。
何為「送來主義」?這個詞我是在魯迅的文章中看到的,所謂送來主義就是別人把一些東西給你,精華留著,而我們也不是去取其精華,而是只要你送來的,我能夠賺錢的就拿來用,不管對社會對下一代還是將來有什麼危害。
中國很多綜藝項目都是從國外引進,但是可笑的是不但沒有創新,而且人家的精髓卻沒有吸收到,使得這個項目暫時因為新奇或者常駐嘉賓的原因而火熱,一旦人們看的厭了,或者那幾個常駐嘉賓沒了就泯滅眾生。
大家曾經熱衷的<奔跑吧>前幾期看著內容新鮮,很多人去觀看,後面的逐漸落入俗套,在後面隨著陳赫,鄧超的離開這個娛樂節目已經沒有了以前的熱度。
還有我一直嗤之以鼻的那個什麼親愛的吃飯吧,其中每一個明星的素養品行表現的淋漓盡致,某人那期人家說沒人做飯,他問人家你呢?似乎覺得我來你這做節目吃飯你應該覺得天大的好事,各個把自己當大爺,表現出自己的德行多麼的缺失,同時也表現了現在娛樂圈的一些人的內心,不管是一線還是十八線,反正我是明星,你見了我就供著我,看著那副大爺嘴臉真是……這個節目學了人家的創意卻沒學會人家的禮貌,所以據說停播了,我覺得不停播才是稀奇。
還有極限挑戰隨著幾位老人的離開,以及娛樂內容的缺乏創新,也是褒貶不一現在。
總之一個娛樂節目,你要想長久,很難,如果想要做到,第一不管你是引進還是自創的,必須要有創新,不能冷飯熱炒,賣弄情懷。更不能無道德無底線。<王牌對王牌>是現在我看了兩年仍然還是不錯的,雖然整體項目框架沒變,大致一些項目進程,但是細節在不斷改變。
期間的沈騰和賈玲兩個人,作為娛樂人這幾年在娛樂圈影響力是有的,最主要人家是有實力,然後不同期請一些嘉賓過來參與。從一開始的簡單的娛樂比賽,發展到主題性的,比如跑男和王牌對戰,其中有幾期邀請很多已經是名人,但是把他們第一部成名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參與者請來互動,疫情話題的,職場話題的,娛樂內容雖然沒有大範圍的改變,但是他們在話題等方面在逐漸改變,每期也儘量做到不同。
賈玲和沈騰,尤其沈騰在節目中除了抖包袱搞笑,也會在節目出現尷尬的時候及時化解,他多次為了別人不尷尬而讓自己尷尬,這也是一個人應該有的素養,我想如果他去參加那期什麼吃飯吧,遇到那樣的情況一定會說對不起打擾了,而不是你呢?
王牌對王牌這期節目我想也是賺錢的,但是節目組不會為了賺錢而忽略節目的質量,這個項目最主要的是每年就前幾個月,之後就停播下一年在播,這樣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去勾畫下一期節目的內容,做到細水長流的效果,不至於思想枯竭,內容淪為平凡。
不管是娛樂節目,還是電視劇,用一年去創作還是用一周去創作,內容更好我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因為人員的工作檔期還是因為什麼,在最火的時候每年就播幾個月,這個都是值得大家去尊敬的,不像很大一部分人,賺錢了,恨不得一個星期七天都是自己的項目,這樣最終會使項目死於平凡。
綜藝節目,根本是有原則的娛樂,你可以沒有正能量的事情,但是要有健康的歡笑,而不是為了效果不顧後果,現在中國男人娘炮風就是某電視臺導致的,一夜之間韓國風撒滿中國,接著中國偽娘文化出現,現在有些男明星,你很難分得清是男女,化妝比女孩子都精細,最主要的是現在的孩子們也在慢慢的學習他們,當這一代孩子成為父母的時候,中國將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