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系將領為什麼名將多?拿著全國最好的武器,跟著最大的軍閥

2020-12-15 蕭武

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奔波多年,卻始終沒有能夠完成夙願,統一全國。一直到他與蘇聯建立關係之後,才終於下定決心,不再像以前那樣,今天依附於這個軍閥,明天依附於那個軍閥,而要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生逢一個武夫當國的時代,任何人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最終都要服從於一個規律,那就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於是孫中山在蘇聯的支持之下,成立了黃埔軍校。從一成立開始,黃埔軍校就是一支黨軍,明確規定這是一支為實現國民黨的政治理想而戰鬥的軍隊。這就讓黃埔軍校從一開始的指導思想就完全不同於舊軍閥的軍隊,而是一支有理想的,革命化的軍隊。這就決定了黃埔軍校的學生從一開始所吸引的就是那些已經樹立了革命理想的年輕人。

但黃埔軍校才剛剛開張,孫中山先生就猝然離世。秉承他的遺志的國民黨繼續沿著他的思路辦黃埔軍校,創建一支革命化的軍隊儲備軍事骨幹。在之後的兩次東徵過程中,以黃埔軍校學生為骨幹的黨軍就開始展示出自己遠遠高出舊軍閥軍隊的戰鬥力,敢打敢拼,不怕犧牲。這是民國成立以來的軍閥戰爭中所沒有出現過的一支軍隊。

當這些年輕人滿懷著救國救民的崇高革命理想,準備著要為建立一個新中國而努力奮鬥的時候,黃埔軍校已經在開始悄悄的發生著變化。因為他們的校長並沒有把黃埔軍校視為黨的軍事力量,而是視為他自己的私有財產,當做他與其他新舊軍閥爭天下的工具。但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學生們對此渾然不知,還是以為他們效忠校長就是效忠黨國,校長就是革命的化身。

在北伐戰爭開始的時候,國民革命軍總共只有8個軍,其中作戰的主力是桂系第七軍和唐生智的湘軍第八軍,以黃埔系學生為主體的第一軍,實際上並不是北伐的主力部隊。北伐戰爭的初期,以黃埔學生為主力的中路軍實際上進展並不順利,經常需要西路軍和東路軍幫忙。但這絲毫也不妨礙第一軍在獲得武器裝備和其他物資的時候得到優先照顧。

按照李宗仁回憶錄裡披露的情況,當時的北伐部隊物資並不寬裕,但第一軍作為天子門生,還是能夠得到各種各樣的照顧。甚至在分發草鞋的時候,黃埔學生為主體的第一軍都能夠每個人分配到兩雙,而其他部隊則只能分配到一雙。其他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的分法就更是如此了。

在北伐戰爭結束之後,很快就開始了新軍閥之間的鬥爭。而在新軍閥之間的鬥爭中,蔣系的中央軍總是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瓦解對手,戰勝對手,進而擴編軍隊,迅速成為新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支。這就導致中央軍擴張的速度非常快,在以往表現突出的黃埔學生就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遠遠高於其他人的晉升機會。

雖然到抗戰爆發之前,黃埔學生出身的將領大多數都還是能擔任師長,旅長和團長級別的幹部,但也已經出現了像胡宗南這種升遷速度超快的情況。在抗日戰爭期間,在物資分配上,校長繼續。也許其一貫的政策,蓄意打壓和消滅其他的地方部隊,而不斷的擴張中央軍的實力。這也就導致黃埔系將領的晉升速度遠遠快於其他地方軍閥部隊的將領。

這也就是說,從北伐戰爭開始之前一直到抗戰結束,幾乎所有外國援助和政府正常採購的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都優先裝備給了中央軍,其他的地方部隊都在不斷的縮編,而由黃埔將領擔任各級長官的部隊則在不斷的擴張。黃埔學生可以說是這一時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是中國這個時代的寵兒。

在這個意義上,所謂的黃埔軍校出身的各種國軍名將,是用當時全中國能夠得到的最多,最好的軍事資源餵養起來的。雖然無論是在北伐時期,還是在抗日時期,他們的戰績都並不是最好的,但他們在所有的軍事物資分配的時候,都能夠得到優先照顧,所有當時中國所能夠獲得的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都會優先裝備給他們。

如果用這樣的方式,還不能讓他們在當時的中國軍事將領中脫穎而出,成為所謂的名將,那就不正常了。更何況所謂的黃埔軍校出身的國軍名將只是黃埔軍校,成千上萬的學生中極少數的一部分,絕大多數人都是要麼犧牲在半路上了,要麼淪為平庸,成才率也並不算是特別高。

相關焦點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與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黃埔軍校從成立之初到轉移,在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名將輩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
  • 哪兩位雜牌將領,執行了蔣介石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黃埔精神
    蔣介石是靠黃埔軍校起家的,因此,他對黃埔軍校管理很嚴格,尤其是從那裡畢業的學生必須忠心於他。如果有二心得,基本上都得不到蔣介石的重用。加上老蔣早年留學過日本,深知除了武器裝備外,精神因素也格外重要。因為,在解放時期就出現了,不少為蔣介石殺身成仁的黃埔高級將領,如宿北戰役中的戴之奇、宜川戰役中的劉戡、淮海戰役中的邱清泉,還有孟良崮戰役中的張靈甫,都是為蔣介石殺身成仁的高級將領。他們執行了老蔣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黃埔精神。因此,後來蔣介石也時常用他們成仁的例子來教育手下的將領。
  • 比較特殊的國軍將領,開局是王者,結局卻是青銅
    像薛嶽,王耀武,關麟徵等將領,屬於比較能打的。然而,在整個國軍集團中,還有一位比較特殊的將領,他的開局是王者,結局卻是青銅。說到王者與青銅,相信玩過《王者榮耀》這款遊戲的朋友應該知道,青銅和王者是這款遊戲中相對應的段位,青銅是遊戲中最低的段位,這一分段的玩家水平都是非常差勁的;而王者是這個遊戲裡級別最高的段位,這個級別玩家的水平是非常好的 。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國軍5大將領,除杜聿明外,蔣介石最器重誰?
    在國民黨軍隊中,蔣介石為國軍核心人物,雖然是從黃埔軍校出來的,但是其作戰指揮才能有所欠缺,不過他手下也是擁有許多強兵猛將,其中最出名的有國軍五大將領,這裡面他最器重誰呢?國軍五大將領有哪些?一、杜聿明杜聿明是蔣介石麾下最熟悉的將領之一,著名的抗日將領,畢竟他不僅在國內打過仗,還去國外打過!中國遠徵軍的將領人才,而且還是唯一一個把林彪給為難住的將領,在東北地區如果他沒有被換下,很可能林彪還會吃他的虧。
  • 這六位將領,是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在八年抗戰中,走出許多抗戰英雄級名將,如我黨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抗日英雄,除此之外,還有國軍許多抗戰名將,那麼在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都有誰?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 截止1945年初,戰區、集團軍、軍、師級正級軍官中黃埔系所佔比例
    位師長中黃埔生132人(39.8%) 【全面抗戰爆發時,全國將級軍官中畢業軍校前三分別是:保定軍校388人,佔比31.1%(全國將級軍官1247人)。即戰區級司令長官黃埔系所佔比例為約等於9%,保定生佔比54.5%。在戰區司令長官中保定生佔比最高,超過一半。 二、★38個集團軍總司令中有14人來自黃埔軍校,佔比36.8%。13人來自保定軍校,佔比34.2%。
  • 桂系將領一貫驍勇善戰,但在解放戰爭中,也有四位成為我軍俘虜
    在之後的軍閥混戰,以及中原大戰,張義純在戰場上表現的很出色,成為桂系將領中一位能徵善戰的猛將。因立功多,職位也不斷升遷,讓他迅速成為桂系骨幹人員。  在之後的軍事生涯中,張義純擔任過軍長,集團軍司令等職位。尤其是在李宗仁當選代總統後,當時所有的桂系將領也跟著飆升,張義純任安徽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 國共雙方黃埔6期名將大比拼!能文善武程子華,十全十美廖耀湘
    黃埔6期國共雙方各出一名將,一能文能武萬事通,一自稱國軍老大 推薦語:我們都知道,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大部分開國元勳都是曾經畢業於黃埔軍校,受過正規教育的軍人,黃埔軍校,是我國在近代歷史上創立的第一所軍事學校,從軍校成立之初開始,第一期到後來的第六期,這幾期當中培育出來的未來名將是最多的,
  • 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事跡介紹 將領之才連羅斯福總統都為之稱讚
    戴安瀾將軍是一名傑出的將領,他帶領的軍隊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所到之處令敵人聞風喪膽。戴將軍一生為國,犧牲時全軍上下悲痛不已,連百姓也為之惋惜,自發為其送行,為了紀念他的卓越貢獻,被新中國評為英雄模範人物。
  • 解放戰爭中,最能打的十位國軍將領:黃百韜悍勇,胡璉狡猾
    雖如此,國民黨軍隊也不是一無是處,有幾位將領,還是表現出了不錯的軍事素養,也給我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筆者選出了十位解放戰爭中表現最好的國軍將領,排了一個國軍解放戰爭十大名將,與大家分享下吧。第十位:邱維達。邱維達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黃埔四期,是一個不平凡的名詞,出了太多的名將,邱維達就是其中的一員。
  • 他是民國大軍閥,中國登上《時代》封面第一人,拒絕叛國卻遭毒殺
    民國時期有一個抗日名將,他叫範紹增,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他是舊軍閥的代表之一,也是一個非常堅定的抗日分子。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範紹增小時候其實一直都在調皮搗蛋,不願意接受教育,他的爺爺曾經拿著棍子,狠狠的打過他幾次,但是他始終沒有痛改前非,一直像以前那樣為非作歹,經常跟別人逃課做壞事。這樣一個調皮搗蛋的傢伙,後來卻一反常態進入部隊。
  • 我軍將領被軍閥秘密殺害,妻子苦尋一年,最終在亂葬崗找到屍骨
    軍閥混戰的年代裡有許多妻離子散的事情發生,我軍將領金佛莊和他的妻子嚴瑞珍就是其中一對被戰亂捶打的鴛鴦。他們分隔兩地許久之後再次相見已經是生死離別,妻子嚴瑞珍只好抱著丈夫的墓碑痛哭流涕。時年30歲的金佛莊本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將領,在接下來的餘生裡可以有一番作為,但是他在前往上海的途中不幸暴露了蹤跡,導致還沒有下碼頭就被抓獲然後被殘害。
  • 國民黨五位將領的最後結局
    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軍隊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抗日將領,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5位國民黨抗日名將的最後結局如何。第一位 王耀武王耀武「寧碰閻王,莫碰老王」描述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王耀武,畢業於黃埔軍校三期,抗日戰爭時期,一直擔任國民黨74軍的軍長,在著名的上高會戰中,王耀武將軍率領國民黨士兵與日軍進行激烈的戰鬥
  • 穿著草鞋拿著老式步槍的川軍到底多能打!
    有這麼一支軍隊,在抗日戰爭時期被稱之為雜牌軍中的雜牌軍,但在淞滬會戰中卻成為了戰績最好的五個部隊之一。 有這麼一支軍隊,出徵抗日之時常凱申不給槍彈不給糧食,但這支部隊愣是穿著草鞋拿著老式步槍和日寇搏殺於前線! 這支軍隊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川軍團!
  • 1948年12月,兵力15萬以上的軍閥有多少?全國一共5家
    48年底之前,國軍部隊的主力是中央系,其他各路軍閥既指揮不動,在實力上也不能跟中央軍主力抗衡。當然若不是其四分五裂的實際狀態,國軍的戰鬥力和整體調度水平可能會更高。不過中央軍強地方軍弱的狀態在48年底發生了變化。隨著北方接連遭遇慘敗,中央系的實力逐漸減弱,有些地方軍閥勢力這時候反而成了其仰仗的主力。
  • 蔣家王朝中,三李一王,分別是指哪四位將領
    在蔣家王朝中,有四位將領都來自山東,而且都是國軍中的高級將領,三李是畢業於黃埔一期的學生,一王是畢業於黃埔三期的學生。 一李是指李玉堂,他是山東省廣饒縣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開始他的軍旅生涯,然而在他人生最輝煌,最突出的時刻,則是在八年抗戰時期。
  • 黃埔培養了34位開國將軍,可孫中山為何要建校,很多人卻答不上來
    黃埔培養了34位開國將軍,可孫中山為何要建校,很多人卻答不上來根據資料的記載,新中國授銜的開國將領中有34位出身於黃埔軍校,其中元帥4人、大將3人、上將7人、中將8人、少將12人,除此之外,為革命犧牲的中共將領,很多也是出身於這所軍校。可以說,(1924年、黃埔軍校)是近代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歷史坐標。
  • 被俘的紅軍師長讓國軍將領很吃驚:衣衫襤褸只比戰士多個破碗
    胡天桃是一位紅軍高級將領,可翻遍軍史、戰史,卻很難找到這位紅軍高級將領的記載。他是哪裡人?何時出生?有何家人?都不知道。我們現在能夠提起他,最大的資料來源居然是國民黨將領王耀武的回憶錄。王耀武是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當時擔任國民黨補充1旅旅長。該旅名號仿佛雜牌軍,其實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將近7000人,全套德式裝備,異常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