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美,追求美是人之本能,畫家則是將「美」的東西畫下來,另外畫家也屬於藝術家,能夠創造出他們腦海中浮現出來的東西,想像力對於藝術家也是相當重要的,但並不是每一個畫家所畫出來、創作出來的作品,能夠輕易被大眾接受。
石田徹也於上世紀70年代出生在日本靜岡縣燒津市,父親是原燒津市議會議員,石田徹也在很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畫畫,而且也希望就讀於美術系高中,但石田徹也的父母並不能接受兒子將來從事前途不確定的畫畫行業,因此石田徹也迫於壓力,選擇了普通高中。
但後來石田徹也考上了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繼續進行繪畫創作,並且石田徹也的作品內容大多是超現實的表現手法,緊貼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又多了許多詭異的成分。
石田徹也的畫作中有像牲畜一樣被自動機器飼養的人,由機器誕出野獸再由野獸誕出的畸胎,長著螯爪夾持金錢的人等等。
在畫中,也很容易看到兩個明顯的主題,一是人,二是科技;而且畫中人的眼睛基本都空洞,麻木,沒有表現出任何溫度和感情,幾乎所有人看了石田徹也的畫後就不敢再看第二遍,甚至有些人看到石田徹也的畫,像是直視了自己內心的不安,因此焦慮的情緒襲上心頭。
事實上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人的焦慮也比以前要增加許多,因此人在追求美的東西時也會心存理想和美好,太過於貼近自己內心的東西反而顯得可怕,並且生活是多元化的,即使是科技充斥著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也還能找到一些溫暖的東西。
芬蘭畫家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在遭遇車禍後大難不死,聲稱自己在昏迷期間看到了另一個世界,於是在醒來後將它畫了出來,並且編號「死後的世界」,同樣是散發著恐怖的氣息,讓欣賞者認為是地獄世界。
但了解過濟斯瓦夫·貝克辛斯的成長曆程,也對其的畫作多了幾分理解,濟斯瓦夫·貝克辛斯經歷過二戰,目睹過戰爭所帶來的傷害,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還有心理上的,濟斯瓦夫·貝克辛斯的畫作正是源於內心。
石田徹也的畫作同樣是源於內心,從內心出發,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品也往往會帶給觀賞者震撼,不過石田徹也卻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2005年5月,石田徹也死於火車平交道事故,僅活了31歲,有人認為他是自殺,而且有人認為石田徹也畫作上的人其實就是他自己,不過石田徹也在生前時否認了,但很多人依然會這麼猜想,因此有不少人聽到石田徹也的死訊時認為:石田徹也並沒有死,只是回去了而已。
而在石田徹也去世的第二年,石田徹也的作品《無題》在「亞洲現代美術」拍賣會中,以遠超於預期價格(6萬至8萬港幣)的78萬港幣售出了,也讓許多人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