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世坎坷,卻依然樂觀向上。3年前,丈夫突然患病去世,上有年邁老人要贍養,下有年幼孩子要養育,還有幾百萬元債務。但她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也挑起了社會責任,成了一名救援隊員。
她叫泮秀利,是仙居縣獵鷹救援隊副隊長。
在我市,像泮秀利這樣的志願者有很多。3年來,我市累計開展主題志願服務7.6萬場,參與的志願者達254萬餘人次,提供志願服務近633萬小時。「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已成為新時代台州市民新風尚。
身世坎坷的她很愛笑
今年45歲的泮秀利,是仙居人。
在親朋好友眼裡,泮秀利是一個特別愛笑的人,常常人還沒到,爽朗的笑聲會先到,遠遠遇見,先看到的是那張笑臉。
愛笑的泮秀利,卻是個身世坎坷的人。
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還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生病去世了。母親拼命出工,也養不起4個孩子。無奈之下,將只有3歲的她送給泮姓人家。
沒有生育孩子的養父母,對泮秀利視如己出,百般疼愛。但村裡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常常笑她是撿來的。泮秀利說自己的童年,過得孤獨自卑。
她選擇了堅強,別的女孩子喜歡穿裙子梳小辮子,她剪一頭短髮,穿男孩子衣服,被村裡人稱「假小子」。「這是自我保護,這樣別的孩子就不敢欺負我了。」
在她12歲那年,養母一次趕集後,抱回來一個被遺棄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成了泮秀利的妹妹。相同的身世,讓泮秀利對這個妹妹相當疼愛,當起了小媽媽。
但不到一年,養母竟病重。本來讀書不錯的泮秀利,自此成績一落千丈,她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家裡的八畝地,全靠她跟父親兩個人耕種,還要照顧妹妹,照顧媽媽;要上山採藥,洗衣做飯……
勉勉強強初中畢業,泮秀利學做工藝木製件掙錢給媽媽治病。長大後的泮秀利,幸運地遇到了愛情,丈夫很能幹,對她也很好。在兩人的努力打拼下,房子、車子都有了,還生下了可愛的孩子。
只是,幸福有點短暫。2017年3月,泮秀利的天又塌了——老公突然得病離世。上有3個年邁老人要贍養,下有年幼孩子要撫養。更要命的是,由於老公是突然離世的,將近200多萬元的工程款,成了死無對證的債務。
已經習慣在家相夫教子的泮秀利,擦乾眼淚,剪短頭髮,走出家門,「我別無選擇!」
救援隊裡的「拼命三娘」
「生活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這句話,用在泮秀利身上,很是恰當。
在挑起家庭重擔的同時,泮秀利還挑起一份社會責任,加入了救援隊。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從此救援就是我的信仰,做好事就是我的感情寄託!」
記者認識泮秀利,是在幾年前的一個救援現場。只見她頭髮短短,風風火火,走路帶跑,要不是講話聲音,還以為這是一位男隊員。
「她讓我們不要當她是女的,我們也已經不把她當女的了。」在很多隊員眼裡,泮秀利就是一個漢子,是兄弟。
不管深更半夜,不管嚴寒酷暑,只要有救援任務,她就會扔下手頭的一切,火速跑去和隊員們集結。每次執行救援任務時,各種高強度地抬傷員,她從不恐懼和退縮。誰要心疼她、照顧她,她就跟誰急,暴跳如雷那種:「抬人哪有男女之分,如果有,那該女士優先才對。」
泮秀利的付出,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在男士為主體的救援隊,她被推選為副隊長。短短3年時間裡,她協同隊長帶領70名隊員,無償參與大大小小救援200多次,成功解救人員800多人。
「救一條命就是救一個家」
泮秀利印象最深刻的救援,是持續10多個小時,在雨水中行進的。她把準備的乾糧,給了受困者。飢餓、還有疲勞,讓泮秀利感覺自己快虛脫了。救援結束後,她在家整整躺了好幾天。
之所以那麼玩命參加救援,泮秀利說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小時候的一個夢想。從小她就有一個俠客夢,那時瘋狂地愛上武術,常常趁星期天或暑假到處拜師學藝,夢想著做一名武術教練,行俠仗義。可惜養父母怕她學武術惹禍,死命阻攔。救援救人,讓她找到了俠客的感覺。
還有一個就是感恩,「小時候,爸媽就教育我做個感恩的人。」
泮秀利有一顆感恩的心。雖然青春期歷盡艱辛掙錢給媽媽治病,但她一點不後悔,反倒很驕傲:「雖然她沒有生我,但養育了我。百善孝為先,因為我的努力讓媽媽多活了18年,連醫生都說是奇蹟。」
泮秀利說丈夫出事後,幫助自己的人很多。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表姐和表姐夫,把房子抵押貸款,幫她還債,給她作資金周轉,工程上更是全力幫忙打理。表嬸幫忙照料孩子,在她出門救援時,幫助打理家裡一切,「還有發小、閨蜜,他們的幫助,讓我走出生活陰影。」
「我是不幸的,但我希望別人能夠幸福。」泮秀利說,「救一個人就是救一個家,可以讓一個女人或男人,不會像我一樣承受孤雁難鳴的痛苦,讓老人不會遭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讓幼小的孩子能享受著父母親完整的愛。」圖片由採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