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阿賴耶識的存在?

2021-01-10 每日聽禪學佛

如何證明阿賴耶識的存在?

心愚法師

對於我們凡夫來說,阿賴耶識是無法直接感知和認識的對象,或者說,因為我們凡夫能夠感知到的自己的認識都是前六識的作用,凡夫無法用前六識直接感知和認識到第八識的存在。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感知不到它認識不到它,那如何來證明它是存在的呢?當然,這裡的「存在」也是相對而言的,諸法的「假」和「實」是相對的,而且在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判斷標準,所以阿賴耶識雖然最終也是可以破除的,也可以看做是安立施設的,但在凡夫破除法執的過程中仍需要認為其存在是真實的,所以就需要來討論其存在的理由。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論證阿賴耶識的存在,所面對的受眾是哪些人?對於不信佛不學佛甚至排斥和誹謗佛法的人來說,論證阿賴耶識的存在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些人連佛、因果、輪迴等等的存在都不相信,何談對他們論證阿賴耶識呢?所以要明確一下,所謂論證阿賴耶識的存在,針對的是已經學佛的佛弟子,還有否定和排斥大乘佛法的小乘佛子們,為了讓這些人能夠理解和接受大乘的法義,認識到大乘佛法的殊勝,所以才要論證阿賴耶識的存在。

在《成唯識論》中論證阿賴耶識存在是從兩個方面,一個叫「教證」,所謂的教證,就是用佛陀說過的話來證明,佛陀說的話對於佛弟子而言是聖言量或者聖教量,可以作為佛弟子之間討論問題的依據;第二個方面叫做「理證」,就是通過邏輯推論來證明,按照大家都認可的基本事實和基本邏輯來推理。《成唯識論》中「教證」列舉了五個內容,「理證」列舉了十個內容,合起來成為「五教十理」。我們可以先看一下「五教」的內容:

01

1.《大乘阿毗達摩經》中說過兩個偈頌:「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

《大乘阿毗達摩經》也是一部論體的經,是佛陀總結自己所說教法的,但是這個經已經失傳了,只是其中有一品叫做「攝大乘品」被無著菩薩講解過,就成了後來的《攝大乘論》,保留了這部經裡的一些內容。那麼這裡的兩個偈子呢,就是說,無始以來的一切諸法總要有一個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吧?無始以來眾生的輪迴乃至於以後能夠成佛,總要有個原因吧?那麼這個根本的原因就是阿賴耶識。由於它能夠含攝諸法種子,所以被稱為阿賴耶識,這是佛陀親自宣說的。

02

2.《解深密經》中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此處「阿陀那識」是阿賴耶識的異名,呂澂重譯的《西藏傳本攝大乘論》中譯為:「執持識是甚湛深,一切種子如瀑流,勿彼起於我分別,故於諸愚不為說。」

《解深密經》是佛在報身國土為地上菩薩所說的經典,是究竟了義的教法,佛陀在這裡說道,阿賴耶識非常的深細,它所含藏的種子就像激流澎湃的江河一樣,但是佛陀對於普通的凡夫和小乘弟子是不宣講阿賴耶識的,因為怕他們又對這個阿賴耶識產生執著,認為阿賴耶識就是「我」而產生我執了。

03

3.《入楞伽經》中說:「如海遇風緣,起種種波浪,現前作用轉,無有間斷時。藏識海亦然,境等風所擊,恆起諸識浪,現前作用轉。」

《入楞伽經》中此處將阿賴耶識稱為「藏識」,比如他象大海一樣,能永無間斷地生起諸轉識的功能,這也是對阿賴耶識成立的經典依據。

04

4. 雖然小乘的一些佛弟子對大乘的經典持否定態度,但對於以《阿含經》為代表的原始佛教經典,則無論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都是承認的。《攝大乘論》中引《增一阿含經》說:「世間眾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為斷如是阿賴耶故,說正法時恭敬攝耳,住求解心法隨法行。」

由於在北傳的四部《阿含經》中找不到這段譯文,所以該段引證的可靠性也曾受到質疑。但韓鏡清根據藏文翻譯的《總攝大乘綱領論》中提及,此段經文出自《增一阿含經》中的《如來出世四行相勝利經》;另據楊鬱文《阿含要略》中對南傳巴利文經典中的相關段落曾經引用,「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alayarata alayasamudita, alayaramaya kho pana pajaya alayarataya alayasamudita duddasamidam thanam,yad idam idapaccayatapaticcasamuppado」(南傳相應部第6相應第1經,相應部第4卷136頁),此段經文譯為中文則是,「又此諸人等,樂阿賴耶,喜阿賴耶,跳躍阿賴耶。諸人依於樂阿賴耶,喜阿賴耶,跳躍阿賴耶,難明此理。」由此可以證明《攝大乘論》所引經文的可靠性,亦可證明佛陀在小乘經典中也曾宣說過阿賴耶識。

佛法是特別提倡理性的,所以即使是「聖言量」,佛陀也倡導我們經過理性的思考,然後才能做出判斷。關於阿賴耶識成立的問題,也可以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成唯識論》在這方面列舉了十點內容:

01

1.由持種心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謂契經說:『雜染、清淨諸法種子之所集起,故名為心。』若無此識,彼持種心不應有故。」

此處是說,如果僅有前六識而沒有阿賴耶識,那經說心是諸法種子的集合就沒法成立了,因為前六識很明顯是無法作為種子的集合的。這是從保持種子之心的存在來論證第八識存在的必然性。

02

2.由異熟心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有異熟心,善惡業感。』若無此識,彼異熟心不應有故。」

此處是從存在異熟心論證成立阿賴耶識,首先引用經文,肯定了異熟心的存在。小乘只承認六識,但六識並非真的異熟心,有間斷,不能持續恆常地存在,所以不能成為善惡業果相續的載體。所以如果沒有第八識,就不存在經中說的異熟心;要使經中說的真異熟心成立,便應該承認存在第八識。

03

3.由三界、五趣、四生的主體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有情流轉五趣、四生,若無此識,彼趣生體不應有故。』謂要實有、恆、遍、無雜,彼法可立正實趣生。非異熟法,趣生雜亂,住此起餘趣生法故。」

此處是說,既然經中說眾生有流轉五趣、四生等各種生命形態,如果沒有這第八阿賴耶識,那麼在各種生命形態中流轉的主體就不應存在。

這裡說能在三界中輪迴的主體,應具備四種性質:一、具有實體;二、在一期生命中持續地存在;三、能在三界九地中普遍存在;四、無雜亂。能夠同時具備這四種性質,前六識是無法具備的,所以需要承許阿賴耶識是一定存在的。

04

4.由有執受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有色根身,是有執受。』若無此識,彼能執受不應有故。」

此處是從能執受的主體論證阿賴耶識的成立。經中說眾生覺得自己有身體,是因為有執受,既然身體是被執受的對象,那就應該有能執受的主體,這能執受的主體,就是阿賴耶識,前六識是無法承擔這個執受的功能的。

05

5.由壽、暖、識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壽、暖、識三,更互依持,得相續住。』若無此識,能持壽、暖令久住識,不應有故。」

此處是從保持壽(壽命)與暖(體溫)的識來論證阿賴耶識的成立。如經中所說,壽與暖是依託識而存在,是在一世生命中沒有間斷的。而前六識有間斷,所以,二者不可能是依託前六識而存在,它們必定是依託永恆而無間斷的阿賴耶識而存在

06

6. 由生死時心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諸有情類,受生、命終,必住散心,非無心、定。』若無此識,生死時心,不應有故。」

此處是從出生及臨終時存在的心來論證阿賴耶識的成立。眾生在出生及臨終時,六識活動都不存在,但按理而言此時仍應有心,若此時無心,則眾生不能稱為眾生。因此,此時存在的心應是第八阿賴耶識。

07

7. 由緣起依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如是二法,展轉相依,譬如蘆束,俱時而轉。』若無此識,彼識自體不應有故。」

此處是從名色與識的關係論證第八識的存在。經中說,名色與識相互依賴,同時生起。而與名色相對的識,具有始終保持名色的作用,這不是有間斷的六識能勝任的,所以需要承許阿賴耶識的存在。

08

8.由識食之體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無此識,彼識食體,不應有故。」

此處是從四食中識食的涵義來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如果沒有這阿賴耶識,那第四食即「識食「就無法成立了。

09

9. 由滅盡定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住滅定者,身語心行,無不皆滅,而壽不滅,亦不離暖,根無變壞,識不離身。』若無此識,住滅定者,不離身識不應有故。」

此處是從滅盡定有識論證阿賴耶識的存在。經中說,滅盡定中仍有識不離身。但滅盡定中,六識及其相應心所都停止了活動,如果沒有阿賴耶識,那不離身的識又是什麼呢?所以,滅盡定中必定有識,此識就是阿賴耶識。

10

10. 由染淨法延續之因證明阿賴耶識的成立

《成唯識論》中說:「又契經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若無此識,彼染淨心,不應有故。」

此處是從汙染或清淨的一切事物能得以延續的原因來論證阿賴耶識的存在。汙染或清淨的事物,在經歷了不同的乃至相反的狀態後能再次生起,是由於各自的種子;而種子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能受燻和持種的識,這只能是阿賴耶識。如果沒有阿賴耶識,沒有阿賴耶識保持各種事物的種子,那麼汙染或清淨事物的生起,都將是無因而生。因此,只有承認阿賴耶識的存在,才符合佛教的因果理論,才能對一切事物作出充分合理的說明。

從這十個「理證」的方面可以看出,這裡的論證主要是針對小乘佛子或者是初入大乘尚有猶疑的佛子,而且採用的論證方法多為反證,即如果不承許阿賴耶識的存在的話,那麼便有一些大家共許的基本常識是說不過去的。

素材來源:大象佛學圖書館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阿賴耶識」?
    而阿賴耶識卻是一本字典,但是末那識擁有一種神奇的公式,可以把字典裡的字,生成無限內容的劇本,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劇情。末那識這種神奇的公式,就是我執。末那識根據需要的劇本來選擇合適的演員登臺表演。如果沒有第七識我執的話,第八識就會復原成一本字典。從字典裡看到劇本,就是不清淨的有染心。如果看到沒有劇情只有字的字典,就是如如不動的清淨心。
  • 阿賴耶識的種子是如何運作的?
    你的眼耳鼻舌身,給你攝入信息,前五識給你攝入信息;你的意識第六識開始分別,分別就產生情緒,所謂的正面反應和負面反應;產生情緒之後,第七識莫納什,就把這個產生的反應,這樣的一些信息傳給(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在阿賴耶識當中種了所謂的好的種子或壞的種子,就是善業或惡業了。
  • 佛說的「阿賴耶識」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果認為是,那就陷入「我執」, 我有「經驗」 「感受」「認知」,如果用這些證明我存在,就陷入「法執」要麼以組成肉身的部件代指「我」 要麼以外界的概念堆砌的東西去確認,這都不對。在生活中我們有「你我他」, 所有的東西都有歸屬權, 所以人都認為存在一個「我」, 這其實就是末那識的體現。
  • 了解一下阿賴耶識的面目
    整個世界或者說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阿賴耶識,它包含四個部分。第一是相分,我們的眼睛所感受到的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質,也就是身相,眾生相,世界之相。這些相雖然是幻化無所有,但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第二是見分,一切眾生身體內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覺和意知。作用就是照了,照就是觸,了就是明了。這個見分屬於一切眾生身體內的覺識。也即佛經中所說的轉向識。第三部分就是自證分,一切有情個個能證知自己「我」的存在,自己能夠識別證明自己存在。分別妄想來源於此。這個就是以第六意識所起的第七識,即業向識。
  • 《聖鬥士星矢》阿賴耶識沙加獲得方法及技能介紹 阿賴耶識沙加怎麼...
    導 讀 聖鬥士星矢手遊阿賴耶識沙加獲得方法及技能介紹,不了解阿賴耶識沙加獲得方法及技能怎麼玩的的玩家,九遊小編為你準備了最新的攻略,感興趣的玩家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 何謂「第八識、阿賴耶識」
    這是阿賴耶的作用(像鏡子一樣,大圓鏡智的出處就在這裡了)。它探究著自身的存在,以無意識的方式保留了無盡過去的所有記憶(vdsand),並為進一步的發展做好了準備,但它本身沒有任何活躍的能量。它從不行動,只是感知,在這個意義上就像鏡子一樣。
  • 何謂「阿賴耶識」?
    甲、題解阿賴耶識,又稱第八識,梵語Alaya Vijnana音譯而成「阿賴耶」。為有情根本的心識,八識之根本。它含藏了一切善惡行為的種子,當因緣成熟時,能引生有情的根身器界,所以為一切事物之根源。此外,唯識論成立阿賴耶識之說亦有所引據,以《增一阿含經》之密意說有第八識名阿賴耶。佛家本非斷見,豈謂死後便斷滅無有?若如是,則何用修證?所以,原始佛教雖未顯立八識,但亦承認死後生命不斷之信念。諸部派亦有此等說法,如大眾部的「根本識」、說假部的「有分識」、化地部的「窮生死蘊」等,可以說是不完整的阿賴耶識思想。故此,阿賴耶識思想與佛意並無相違。
  • 何謂「阿賴耶識」與「三能變」?
    一、何謂「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稱第八識,以梵語Alaya Vijnana前者音譯而成「阿賴耶」,為有情根本的心識,亦為八識之根本。它含藏了一切善惡行為的種子。當因緣成熟時,它能引生有情的根身器界,所以為一切事物之根源。此識之義譯則有不同的譯名,有譯作藏識。
  •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是什麼 全阿賴耶識...
    導 讀 在《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遊戲中,有些技能可以很好地提升玩家的能力,但一些玩家還不知道這些技能有何用處,這裡給大家分享一波《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介紹攻略
  •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怎麼樣 全阿賴耶識技能介紹
    導 讀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中的阿賴耶識技能有很多,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全阿賴耶識技能的效果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nak1011」分享的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介紹
  • 《聖鬥士星矢體》驗服阿賴耶識沙加怎麼玩 阿賴耶識沙加的技能屬性...
    阿賴耶識沙加的技能屬性都出來咯。當然這個鬥士出現不奇怪,因為咱們在刷主線的時候也曾遇到過的啊!話說這次的鬥士鬥士老熟人啊!不廢話了趕緊看看阿賴耶識沙加的技能詳情。 ... 聖鬥士體驗服真的爆出了很多東西啊!阿賴耶識沙加的技能屬性都出來咯。
  • 阿彌陀佛,阿賴耶識,安爐立鼎
    [阿賴耶識] 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又名「阿梨耶識」,是根本識,以下各識都由它生出。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中藏有無數的種子,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自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就有淨、染、萬有種子,對待萬物待緣而起這一真理不明了,故稱作「無明」。
  • 佛教:「八識漫談」什麼是前五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八識漫談:佛家所指的心識,粗分為八類,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識就是心,為什麼我們一心能有八識? 原來人們通常都是執著於實我實法——把宇宙間的一切視為實體。說到心時,也隱然有一個整體的東西存在。唯識家以分析的方法,分析此心為八,以破除人們的執著。
  • 解析《聖鬥士星矢》中 神秘的阿賴耶識背後的哲學思想
    沙加作為黃金聖鬥士中頗具魅力和超強實力的存在,即便有主角光環加持的五小強,也都在處女宮中吃了大虧。在冥界篇中,尚未完全甦醒的冥王哈迪斯化身,在感知沙加潛入冥府執行斬首行動時,也不禁露出一絲驚異。 在沙加同身穿冥衣的撒加、修羅、卡妙激戰時,自感涅槃將至的沙加,選擇在沙羅雙樹園捨身入滅,同時將帶有阿賴耶識的秘密,傳給了雅典娜在人間的形態——城戶紗織。
  • 第47集 法身即是阿賴耶識(上)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題目是「法身即是阿賴耶識」。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法身、法身的內涵義理;法身是以清淨真如為體,清淨真如就是諸法的實性,而諸法的實性就是阿賴耶識在諸法上面所顯示出來的真實性;也就是說:清淨真如是以阿賴耶識心體為其法體,因為這樣才說真如是「識之實性」。
  • 解析《聖鬥士星矢》中,神秘的阿賴耶識背後的哲學思想
    阿賴耶識是八識中的根本識,也可以叫做第八識。按照唯識學經典解讀的話,阿賴耶識是眾生輪迴的載體。唯識學的認識論,需要依託阿賴耶識才能展開,聖鬥士動漫中也借用了這種認識論。在五小強還未覺醒第七感之前,都是憑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感來與對手搏鬥,按照唯識學來說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都是依靠阿賴耶識才生出的,第七識末那識同樣也要依靠阿賴耶識而生出。
  •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唯識之二十五)
    阿賴耶識,因為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的功能,所以又被稱為藏(cang)識。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暖壽識。暖,就是身體之所以有體溫,是因為有第八識,人臨終時八識離開時,身體就涼了。壽,就是根身由於業報而有一定的壽命,而根身、業報因八識才有。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講到:「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
  • 佛教裡說的阿賴耶識是怎麼一回事?很多人都誤會了它!
    我們都知道,佛教裡有一個阿賴耶識,玄奘法師說它是去後來先做主公,它才是我們的主人公,也就是我們的第八識,又叫神識!今天,正訛君就和大家來談一談這個話題:佛教裡的阿賴耶識是怎麼一回事?很多人都誤會了它!首先第一點:阿賴耶識有很多種功能,其中的一種功能就是內在的自我。
  • 佛性與阿賴耶識有什麼關係?
    佛教所說的阿賴耶識是一種虛妄的東西,它是我們虛妄生命的積累,本身就包含著很多煩惱和不真實的成分在裡面。而佛教所說的佛性,則是真實而遠離顛倒夢想的,也就是《般若經》裡所說的般若,它是指人認識宇宙人生的能力,是一種無限的智慧。成佛就是要開發出這種智慧。
  • fate世界中的抑制力原來有兩個,一個是蓋亞,一個是阿賴耶識
    對於fate世界中的抑制力大家定然不會陌生,他是世界意志的化身,類似天道的存在,是世界集體無意識誕生安全裝置,負責抹除危害或者毀滅的世界的存在以保證整個世界有序發展,超脫時間與空間,同時也是英靈們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