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這種事每年會被譴責,為什麼還是年年發生呢?

2020-12-16 楊亞鑫

11月29日,山東棗莊氣溫降到了零下-4℃,但是灑水車繼續灑水,導致路面結冰,儘管行人小心翼翼地行走,但是依然連人帶車一起摔倒。央視直播白巖松質問道:這種事情每年都有,每年都會被報導譴責,但是為什麼還年年發生呢?

從網友的評論來看,無非是下面兩個原因:

01上級政府考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每個地方政府都將環境作為政府考核的硬指標,包括揚塵、衛生等。這種績效考核層層轉包,一層比一層細化,一層比一層嚴。

02服務外包缺少人性化

因為政府考核嚴,提升了工作的難度和範圍。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成考核和檢查,很多地方通過購買環衛外包服務來滿足考核的要求,從實踐上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社會分工。但是,對外包服務的考核執行起來比較機械,缺少彈性和人性化,還是需要有一套合理有效的監督制度。最後,為了灑水而灑水,管你結不結冰。

也有網友對於市政灑水提出建議:如果氣溫低於5℃就不要灑水作業了,建議對工地周圍、施工現場、渣土運輸車多灑水。

棗莊市容環衛服務中心表示歉意將整改。棗莊我們放心了,但是其它地方呢?

相關焦點

  • 一個公式讓你理解為什麼百年一遇的洪水幾乎年年發生
    為什麼我們不過活了幾十年,好像幾乎每年都能聽聞「百年一遇」的洪水呢?其實,只需要一個公式就能解釋這一現象:期望=概率×頻次。看完本文,你絕對能理解為何「百年一遇」如此常見。(公式頭疼不重要,看加粗結果即可)如果一件事每年發生的概率為1/T,那麼不發生的概率就為(1-1/T),那麼連續N年不發生的概率即為(1-1/T)^N。由此可見,N年內該事件至少發生一次的概率為[1-(1-1/T)^N]。
  • 白巖松直言:這種質疑冷酷無情
    事件發生後,一圈下來,情節百轉千回,鬧得群情激奮。有網友表示理解,有微博大V聲援,白巖松甚至直言質疑冷酷無情。但在小編看來,對於醫務工作者這個特殊群體,我們不妨多些換位思考,多些理解!醫生術後「豪飲」葡萄糖引爭議近日,一段醫生手術後「豪飲」葡萄糖的視頻,在網上走紅。
  • 「我為什麼要讀書?」白巖松的話,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會對「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深表困惑,而在眾多偉人對待這個問題的解讀中,白巖松的回答更加全面、令人信服。而建設理性,白巖松認為書讀多了,人就容易理性下來,因為知常容,就開始包容了,更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我為什麼要讀書?」
  • 白巖松回應吐槽霍頓:別人說你騙子是否回稱先生?
    一位是「國家級段子手」白巖松,另一位是「行走的表情包」傅園慧。昨天,京華時報記者連線了身在裡約的白巖松。對於網友關心的諸多問題,比如菲律賓隊出場時去哪兒了、為何斥責霍頓、會不會去解說春晚等話題,白巖松都進行了回答。  從央視名嘴到段子手  「我都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我會格外關注這個開幕式上各國代表團入場式好看的服裝,看見別人家好看的進場服裝還是很羨慕的。」
  • 白巖松: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往往是「無用」的
    褚時健創建玉溪紅遍中國,晚年鋃鐺入獄光景悽慘,換做常人天壤之別的處境,會消沉萎靡,然而褚老保外就醫一邊治病,一邊打造了中國「褚橙「。導演李安曾經賦閒在家6年,劇本到處碰壁,機會與他無緣,妻子養家餬口,他的任務給媳婦宅家做飯。但假如就這樣放棄了呢?就沒有現在拿奧斯卡獎拿到手軟的李安。
  • 中國糧食產量年年豐收,為什麼卻從「出口國」變成「進口國」了?
    答案是肯定的:中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而且中國曾經還是糧食出口國!每年進口上億噸,中國長期成為了糧食淨進口國這些年來,中國糧食年年豐收,糧食產量已經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除了每年的新糧,中國還有大量的儲備糧,庫存稻麥可供全國吃一年以上。
  • 假如被引渡到美國會怎樣?白巖松對話我駐...
    但是我覺得她還是表現的非常堅強。白巖松:從大使館的角度來說,能為她提供什麼幫助嗎?叢培武:我們按照國內的要求,一方面持續性向加拿大民眾講明這件事情的性質,它的政治性和非正義性。關於引渡的問題,現在還是一個假設性問題。我要說的就是,如果真正發生,當然會有十分嚴重的影響。我剛才也講了,因為這個事情本身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非正義性。中國人民對此強烈憤慨。
  • 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
    年年都體檢,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難道是做了「假體檢」?其實,體檢不在於查的有多勤,關鍵在於查的對不對!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於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於普通體檢。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解析度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不過,在篩查早期肺癌上,低劑量螺旋CT雖效果不錯,但仍具有一些潛在的危害,如輻射危險和過高的假陽性結果,因此不建議40歲以下人群每年檢查。
  • 白巖松: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我也想靜下心來讀書,可是就是做不到呀?有時候明明決定好好讀書,可是堅持不了幾分鐘,就各種不耐煩,各種焦躁,根本無法專心看書。好吧,如果你真的靜不下心來讀書,我分享幾句白巖松老師的有關讀書的金句給你,相信你讀完後會跟我一樣,對讀書有了更深的感悟。
  • 白巖松:我可以一個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中這句話讓我放棄了
    白巖松在訪談裡告訴了大家應該如何破這一個局。為什麼稱這一種想法是一種「局」呢!白巖松在一個訪談中說,自己也有一個月賺2000萬的機會,但當時的自己的確是心動了,心想著我也可以一個月賺2000萬了。用不了多久我就是一個真正的富人了,但事後白巖松笑著表示他拒絕了。
  • 白巖松:根深,方能葉茂
    遼寧李永波國際羽毛球俱樂部正式成立,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特意來沈道賀。站在這樣一塊硬體設施在國內乃至世界都屬於「頂配」的羽毛球場地中央,白巖松闡述他心中所聯想到的「自信」與「培根」,並以此為遼寧羽毛球運動發展、遼寧體育事業發展加油鼓勁兒。
  • 白巖松:沒用的東西最貴,有用的東西都便宜!為什麼前者更受歡迎
    白巖松曾經說過,金子有什麼用?珍珠有什麼用?衣服的功能有兩個——保暖、遮羞。滿足這兩個功能,一百塊錢一身拿下來。但是同樣說這是牌子,這一身兩萬多,那19900是哪來的沒用的東西?什麼是沒用的東西?牌子!沒用的東西最貴,有用的東西都便宜更多。
  • 如果在馬裡亞納海溝引爆氫氣彈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
    譬如說類似原子彈的東西爆炸的話世界就會毀滅了,但事實上又是否如此呢?假如在兩塊板塊重疊的馬裡亞納海溝海峽上引爆威力強大的氫氣彈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呢?大家感興趣嗎?這裡是濤濤隨記,在這個文章中的爆炸都是假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 白巖松:抑鬱症,三次想自我了結,曾國藩語錄拯救我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我們熟知的一位主持人走出抑鬱的故事,他就是白巖松。他在自己的書中這樣描述抑鬱時的經歷: 一天,白巖松凌晨去廁所,結果一開燈客廳站著一個人把他嚇一跳,「誰?」「是我。」妻子囁嚅道。「你不睡覺幹什麼呢?」「我看你睡著沒有。」白巖松笑著把她推回房間:「你不用管我,自己趕緊睡吧,睡覺多舒服啊!
  • 白巖松談"兼職中國紅會副會長":沒有級別和工資
    談及我們最應該從此次疫情學到什麼,白巖松說,政府決策者在決策時要聽取專家意見,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個啟示非常重要。挨罵時如果悶著頭假裝一切都沒發生,一片委屈,挨罵完了一切沒變,那下次會繼續挨罵。新京報:會感到委屈嗎?白巖松:是不是有誤解、委屈,這些都不重要,必須要轉換為改革的動力,去推動它改變。讓公益慈善不僅能在日常發揮作用,也能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發揮作用。
  • 為什麼有人會把弒父殺母的責任推給父母呢?
    為什麼一發生罪惡的犯罪事件,首先不責怪犯罪者本人,而都譴責最受傷害的父母親人,反而同情罪犯!這是什麼邏輯?這種家庭很多,父母嚴格要求沒錯!誰犯罪就該譴責誰制裁誰,不要再傷害無辜的親人了!把什麼惡都推給父母是很不公道的,就算父母溺愛你,既然這麼愛你,你應該感恩父母,為什麼還要殺父母,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哪農村留守兒童多的是,也沒見幾個殺父殺母的?主要還是從小享受優裕物質條件慣了,但缺少點自由,被家長老師管住,現在到外國脫離了原環境,自由自在慣了,回家來又不自由了,於是自由的野心像脫韁的野馬不可歇止,在自由路上狂奔,誰阻止就踩誰。
  • 農民工一天賺兩三百,為什麼「年年打工年年窮」?錢都去哪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工資並不低,但實際上年年打工年年窮的局面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農民外出打工,常年累月辛苦工作,一年到頭可能也回不到家兩次。老人、孩子、婦女都留在老家,形成了我們農村特有的留守人員情況。一個農民工外出打工,他們需要靠自己的收入來養活整個家庭。
  • 《行走在愛與恨之間》:跟隨白巖松走進日本|在愛恨之前先了解
    日本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呢?讓我們跟隨白巖松的鏡頭走進日本,了解日本。「認真地了解對方,也是了解自己並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條路。」——白巖松 《行走在愛與恨之間》白巖松,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主持人,曾主持《焦點訪談》、《新聞周刊》、《新聞會客廳》《感動中國》等節目,出版作品有《痛並快樂著》、《幸福了嗎》。《行走在愛與恨之間》是2007年《巖松看日本》系列電視節目的文字版本。本書由白巖松親筆寫序修訂,是他近年來行走的所見、所感、所悟。
  • 白巖松:抑鬱五年,多次想「放棄生命」,曾國藩7個字點醒夢中人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也是如此,他以犀利的說話風格和獨特的新聞見解而聞名,然而在風光背後,誰也不知道白巖松曾經5年身患抑鬱,多次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裡,白巖松的抑鬱日漸加劇,他拒絕與親人溝通,就連和妻子的對話也是通過紙筆來進行,然而越是拒絕溝通,抑鬱就愈發嚴重,白巖松甚至認為中國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他,他也理解了海明威、海子這些人為什麼要選擇放棄生命,因此白巖松曾經三次想要效法這些人,好在都停在了最後一步。
  • 白巖松鄭重警告:No zuo no die
    白巖松對此事頗有看法,認為我們在防火防盜防病毒的同時,也要防蠢貨!面對全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們更需要的是合作和相互支持,而不是幸災樂禍。如果用一句時下的流行語來概括這種人的行為,白巖松的話完全可以理解「不作死就不會死(no zuo no die)」。事實上,在疫情期間,諸如此類的事情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