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矽功率器件的三大關鍵技術!

2020-12-15 騰訊網

碳化矽功率器件與傳統矽功率器件製作工藝不同,不能直接製作在碳化矽單晶材料上,必須在導通型單晶襯底上額外生長高質量的外延材料,並在外延層上製造各類器件。

功率器件行業發展到IGBT(絕緣柵雙極電晶體)時期,矽基器件的性能已經接近極限,邊際成本越來越高。

半導體器件產業仍對高功率、高頻切換、高溫操作、高功率密度等有著越來越多的需求,因此以SiC(碳化矽)、GaN(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為核心的寬禁帶功率器件成為了研究熱點與新發展方向,並逐步進入應用量產階段。

SiC功率器件性能優勢

SiC功率半導體的發展改善了功率開關器件的硬開關特性,耐壓可達數萬伏,耐溫可達500℃以上,其性能優勢如下:

(1)寬禁帶可大幅減小洩漏電流,從而減少高功率器件損耗;

(2)高擊穿場強可提高功率器件耐壓能力與電流密度,減小整體尺寸;

(3)高熱導率可改善耐高溫能力,有助於器件散熱,減小散熱設備體積,提高集成度,增加功率密度;

(4)強抗輻射能力,更適合在外太空等輻照條件下應用。理論上,SiC器件是實現高壓、高溫、高頻、高功率及抗輻射相結合的理想材料,主要應用於大功率場合,可實現模塊及應用系統的小型化、集成化,提高功率密度和系統效率。

SiC功率器件的關鍵技術

碳化矽半導體功率器件的製作產業鏈涉及內容總體上分為五大塊,即襯底、外延、器件、封裝、系統應用,且產業鏈涉及較多的環節,如晶片生產製作、功能模塊設計等。相對於傳統的矽基應用技術,碳化矽半導體功率器件生產中在關鍵步驟有著較多的挑戰。

襯底和外延

襯底是功率器件的基礎,由於目前Si基功率器件生產廠商的大部分生產線支持4英寸以上的晶圓,因此4、6英寸及以上SiC襯底技術的成熟是SiC功率器件在所有重要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前提條件。

SiC的單晶生長最常採用的是物理氣相傳輸法,但SiC-SiO2介面的缺陷密度高,通道電子遷移率底,導致半導體性能與可靠性下降,不能體現出SiC材料的優勢。

隨著技術的發展,通過特殊柵氧化工藝或溝槽結構等方法,已能夠生產出微管密度幾乎為零的4和6英寸晶片,8英寸晶片也正在研製中,但成本較高,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仍以4英寸單晶襯底為主。

外延材料方面,SiC採用的是同質外延生長技術,設備與生長技術已比較成熟,可生長出超過100~200μm的SiC外延材料,外延生長中亟需解決的是生長缺陷問題。

功率器件

最先實現產業化的SiC二極體中成熟度最高的是SiCSBD,SBD具有PN結肖特基勢壘複合結構,可消除隧穿電流對實現最高阻斷電壓的限制,充分發揮SiC臨界擊穿電場強度高的優勢。

SiC功率模塊分為混合SiC模塊和全SiC功率模塊。

混合SiC功率模塊與同等額定電流的SiIGBT模塊產品相比,可顯著提高工作頻率,大幅度降低開關損耗。

全SiC功率模塊是在優化工藝條件及器件結構,改善了晶體質量後才實現了SiCSBD與SiCMOSFET一體化封裝,解決了高壓級別SiIGBT模塊功率轉換損耗較大的問題,可在高頻範圍中實現外圍部件小型化,但成本較高。

封裝技術

封裝過程中需要涉及的電、熱和熱機械問題,取決於器件的電壓等級和電流水平,傳統的功率封裝方法是實現SiC功率器件性能優勢的限制因素。SiC功率器件的封裝材料應滿足以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導熱性;

(2)具有優良的絕緣特性;

(3)熱膨脹係數小,與SiC半導體材料的熱膨脹係數相匹配;

(4)耐高溫,在空氣氛圍300℃以上高溫環境中保持穩定。

隨著SiC功率器件產業鏈中各項技術的進一步完善,未來各種SiC功率器件會在成品率、可靠性和成本方面取得很大改善,從而進入全面推廣應用的階段,將引發電力電子技術的新革命。

參考來源:

[1]閆美存.碳化矽功率器件的關鍵技術及標準化研究

[2]葛海波等.碳化矽功率器件的關鍵技術及標準化研究

文稿來源:中國粉體網

圖片來源:拍信網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碳化矽功率器件市場火熱,你知道它的關鍵技術是什麼嗎
    功率器件行業發展到IGBT(絕緣柵雙極電晶體)時期,矽基器件的性能已經接近極限,邊際成本越來越高,而半導體器件產業仍對高功率、高頻切換、高溫操作、高功率密度等有著越來越多的需求,因此以SiC(碳化矽)、GaN(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為核心的寬禁帶功率器件成為了研究熱點與新發展方向
  • 碳化矽器件的分類及典型應用
    碳化矽電力電子器件技術的進步及產業化,將在高壓電力系統開闢全新應用,對電力系統變革產生深遠影響。碳化矽電力電子器件優異的高效、高壓、高溫和高頻特性,使其在家用電器、電機節能、電動汽車、智能電網、航天航空、石油勘探、自動化、雷達與通信等領域有很大應用潛力。
  • 德國英飛凌公司推出1700伏高電壓碳化矽功率器件
    原標題:德國英飛凌公司推出1700伏高電壓碳化矽功率器件【據英國電子周刊網站6月1日報導】近日,德國英飛凌在其CoolSiC MOSFET產品中增加了1700伏碳化矽場效應電晶體,其目標是三相轉換系統中的輔助電源,如電機驅動、可再生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和高壓直流系統
  • 三安集成:碳化矽功率器件量產製造平臺 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
    從2016年開始的中國純電動客車推廣補貼正逐步退坡並將於2022年正式退出,市場會隨之回歸理性;同時,早期純電動客車因技術不成熟,5年運營後已達生命周期末端,2021年將迎來新一輪電動客車替換周期。在低補貼甚至無補貼時代,採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的電動客車,能從底層架構降低電驅動能耗、提升充電效率,從而進一步降低整車生命周期運營成本,有望成為新一輪電動客車採購重要指標。
  • 聯合碳化矽基於第四代先進技術推出新型SiC FET器件
    領先的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製造商UnitedSiC(聯合碳化矽)公司,現已基於其第四代SiC FET先進技術平臺推出四款首批器件。作為目前市場上首批也是唯一的750V SiC FET,這四款第四代器件基於領先的品質因數(FoM)實現了新的性能水平,從而使汽車、工業充電、電信整流器、數據中心功率因數校正(PFC)和 DC-DC轉換以及可再生能源和儲能領域的電源應用都能夠從中受益。
  • 解析:國產碳化矽最新進展|sic|半導體產業|器件|mosfet|華潤微電子
    據預測,隨著上遊材料器件紛紛擴產上線,未來2~3年後市場供應加大,價格將進一步下降,預計價格達到對應Si 產品2~3 倍時,由系統成本減少和性能提升帶來的優勢將推動SiC 逐步佔領Si 器件的市場空間。國內碳化矽器件供應商主要有中車時代電氣、中電55所、中電13所、基本半導體、泰科天潤、瑞能半導體等,以及國內功率IDM龍頭華潤微電子也進入到這一領域。
  • 碳化矽是新能源汽車能效提升的關鍵要素
    碳化矽器件具備的耐高溫、高效、高頻特性,正是推動電機控制器功率密度和效率進一步提升的關鍵要素。 「利用好碳化矽器件的耐高溫、高頻和高效特性,是實現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功率密度和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徑。」中科院電工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溫旭輝的觀點與蔡蔚不謀而合。 小鵬汽車動力總成中心IPU硬體高級專家陳宏認為,碳化矽技術的應用與整車續航裡程的提升有著緊密的聯繫。
  • 歐美日把持下的功率器件市場
    概括來說,功率半導體器件主要有功率模組、功率集成電路(即PowerIC,簡寫為PIC,又稱為功率IC)和分立器件三大類;其中,功率模組是將多個分立功率半導體器件進行模塊化封裝;功率IC對應將分立功率半導體器件與驅動/控制/保護/接口/監測等外圍電路集成;而分立功率半導體器件則是功率模塊與功率IC的關鍵。
  • 碳化矽功率模塊及電控的設計、測試與系統評估
    本文即介紹臻驅對碳化矽功率模塊的開發、測試及系統評估。Introduction碳化矽功率半導體近年來在能源轉換應用中正在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由於材料屬性,使得它具有比矽基半導體器件更高的最大結溫、更小的損耗,以及更小的材料熱阻係數等。
  • 三安集成完成碳化矽MOSFET量產平臺打造,貫通碳化矽器件產品線
    中國化合物半導體全產業鏈製造平臺 -- 三安集成於日前宣布,已經完成碳化矽MOSFET器件量產平臺的打造。首發1200V80mΩ產品已完成研發並通過一系列產品性能和可靠性測試,其可廣泛適用於光伏逆變器、開關電源、脈衝電源、高壓DC/DC、新能源充電和電機驅動等應用領域,有助於減小系統體積,降低系統功耗,提升電源系統功率密度。目前多家客戶處於樣品測試階段。
  • 新型碳化矽IGBT器件,首次成功實現導通電流密度突破50A/cm2
    > 幾十年前,在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半導體矽材料一直「獨唱主角」,矽基超大規模集成技術對矽功率器件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隨著碳化矽襯底、外延生長和工藝技術的不斷進展,中等阻斷電壓(600~1 700V)的碳化矽肖特基勢壘二極體(SBD)和功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已經逐步實現商業化。然而,人們對材料特性、材料缺陷對碳化矽功率器件性能以及可靠性的影響機制仍然缺乏足夠的了解,尤其是針對10kV以上的大容量碳化矽功率器件,通常需要碳化矽厚膜外延材料。
  • 在開關電源轉換器中充分利用碳化矽器件的性能優勢
    這個需求寬帶隙(WBG)技術器件應運而生, 如碳化矽場效應管(SiC MOSFET) 。它們能夠提供設計人員要求的更低的寄生參數滿足開關電源(SMPS)的設計要求。650V 碳化矽場效應管器件在推出之後,可以補充之前只有 1200V 碳化矽場效應器件設計需求,碳化矽場效應管(SiC MOSFET)由於能夠實現矽場效應管(Si MOSFET)以前從未考慮過的應用而變得更具有吸引力。
  • 讓新能源汽車電機更小更輕的碳化矽,在中國發展情況怎麼樣?
    ) 功率半導體器件生產經歷了晶閘管、IGBT和碳化矽(SiC)三代技術,碳化矽(SiC)是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將在未來5年內成為行業主流。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在驅動電機方面,電機控制器價格昂貴,核心器件IGBT大多依靠進口,直至2018年,中國企業研發製造的IGBT佔據了約40%市場份額,國內IGBT關鍵核心器件已被攻克。 IGBT更領先的下一代技術便是碳化矽。
  • 「專利解密」廈門芯光潤澤新型碳化矽MOSFET器件
    集微網消息,2019年國內首條碳化矽智能功率模塊(SiC IPM)生產線在廈門芯光潤澤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其生產的碳化矽產品廣泛應用於港口重機、家電、高鐵、數據機房、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可以為這些行業器件提供高端核心功率部件,大大提高國內市場供給率。
  • 「椽經閣」功率器件的應用以及發展策略
    、IGBT(Inso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絕緣柵雙極電晶體)以及正在加溫的SiC(Silicon Carbide,碳化矽)與GaN(Gallium Nitride,氮化鎵)寬帶隙(wide band gap)材質的功率器件都屬於此族群。
  • 國內功率器件龍頭揚傑科技
    公司主營產品為各類電力電子器件晶片、功率二極體、整流橋、大功率模塊、小信號二三極體、MOSFET、IGBT及碳化矽SBD、碳化矽JBS等,產品廣泛應用於5G、電力電子、消費類電子、安防、工控、汽車電子、新能源等諸多領域。
  • 碳化矽與矽相比有何優勢?
    ,但SiC與GaN器件很快就會催生新一代更高效的技術解決方案。 矽早已是大多數電子應用中的關鍵半導體材料,但與SiC相比,則顯得效率低下。SiC現在已開始被多種應用採納,特別是電動汽車,以應對開發高效率和高功率器件所面臨的能源和成本挑戰。 SiC由純矽和碳組成,與矽相比具有三大優勢:更高的臨界雪崩擊穿場強、更大的導熱係數和更寬的禁帶。
  • 捷捷微電:半導體功率器件IDM才有競爭力,部分產品有提價
    在防護器件方面,2019年佔公司總營收的20%,今年會超過25%。防護器件今年由於中美貿易戰升級,進口替代的影響,有部分產品做了一些提價,幅度不大,均價約3%左右。關於IDM模式,捷捷微電錶示,半導體功率器件,IDM更有核心競爭力,更適合垂直整合。
  • SiC晶圓爭奪戰已然打響,新基建正加速SiC功率器件規模化應用
    SiC晶圓爭奪戰已然打響,新基建正加速SiC功率器件規模化應用 方文 發表於 2020-12-24 14:51:56 前言: SiC(碳化矽)作為第三代半導體中的代表材料
  • 碳化矽到底還能不能跟IGBT叫板了?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漸升溫,碳化矽摩拳擦掌,似乎要挑戰逆變器功率器件IGBT的霸主地位。市場方面,領頭羊CREE與大眾等數家公司籤署長期供貨協議,並於2019年宣布未來5年投資10億美元擴展襯底產線,ST收購Norstel55%的股權,英飛凌、羅姆等半導體大廠,都在積極布局碳化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