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
新海誠的作品我從來都沒有落下過,早在《你的名字》在國內上映幾個月前就瞻仰了新海誠的這一神作,感嘆一如既往的桌面級畫風有餘,新海誠變得會講故事了,他以往的作品或多或少的有些矯情,畫面大於內容,而這一次票房取得如此的成功,是他作為動畫導演的一次升華,會講故事的新海誠太可怕了。
▼《你的名字》(2016)
依然離不開純愛故事,但這一次新海誠對故事節奏和結構的把握則非常到位,劇情的反轉,恰到好處的輕科幻,讓人泛著眼淚的笑料,都讓《你的名字》成為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新海誠與他的純愛故事
中國老一輩導演離不開他們年代的烙印,作品越來越不符合時代的變遷。很欣賞新海誠的才華,年輕人講年輕人的故事,仿佛觸手可及,工作學習愛情,這些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場景,他用極其細膩的畫面展現了出來。
▼《秒速五釐米》(2007)
新海誠的動畫只看場景就可生情,標誌性的十字路口,電車哐哐鐺鐺的聲音,我們每天上班下班不都在經歷著麼,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那些細節的美。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
在這個形色匆匆的世界裡,我們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你是否為天空的一縷晚霞駐足,又是否逗著路邊的野貓不肯離去。新海誠的作品為我們浮躁的心建立了一片可供繾綣和棲息的田園。
▼《她和她的貓》(2016)
《她和她的貓》除了2016年的版本以外,在1999年時就有一個黑白的版本了,可見新海誠對貓也有一種獨特的偏好。
而這部黑白短片對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它讓我知道原來表達自己的方式不只有文字、圖片、音樂,還能把它做成動畫。而新海誠站在貓的不同角度和對場景細膩的表達方式讓我感受到了動畫家不一樣的情懷。
▼《她和她的貓》(1999)
『致敬』
6年前,我也模仿過新海誠做了一個黑白動畫短片,是站在一朵向日葵的角度來看世界的,入了新海誠的坑,當時剛出大學校園稚嫩的自己也變得矯情起來。
再回過頭去看,動畫沒有在「動」,更像是幻燈片,人設也像極了早期的新海誠,不過雖然畫面不好,卻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把當時的心境或多或少地記錄了下來,沒有具體的情節,像是一篇虛構的日記或者是一種心情的寫照,也許學藝術的人都有很強的表達欲,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這是他們的基因所決定的。
▼我的原創動畫:《向日葵的夏天》(2010)
為了向新海誠致敬,2016我又「去」了那個虛構的地方:系守。新海誠喜歡把日本真實的地方放進自己的作品裡,這樣會更加貼近觀眾的生活。而系守涉及到了毀滅,人們不願意看到一個真實的地方被毀滅,所以是他虛構出來的。
▼夢回系守(動圖)
愛情的命運感,才是時空旅行的意義,遙望系守壯麗的景色,我又陷入了沉思。
▼《你的名字》毀滅的系守鎮
從二次元到三次元的匹配不是特別好,做了半天地形才發現彗星撞擊的坑太小了,完全不能表現出場景的壯麗,新海誠的粉絲們請原諒我了。
想起了朋友給我取了個新名詞:技術網紅。哈哈,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藉助這篇文章,希望新海誠能帶給我們更多優美的動畫作品,也祝願自己30歲生日快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