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在《秒速五釐米》之後,推出了《追逐繁星的孩子》,這部動畫電影斬獲多項大獎。作為新生代導演,新海誠在國內外獲得了高度評價和廣泛支持。
這個故事是一場為了說「再見」而開始的旅程,講述了少女遇到怪獸的襲擊,關鍵時刻她被俊美少年瞬救下,純潔的友誼在少男少女之間開始萌芽。但是這個少年不是普通的人類,而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傳說中的雅戈泰人。
新海誠致敬宮崎駿,這部作品應運而生
我喜歡上新海誠的動漫作品,還是從《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這部動畫電影開始.喜歡他的電影總是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當時和愛人兩地分居,瞬間被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中,憂鬱的個人情感表達吸引。
唯美的畫風,相隔千裡的少男少女的雙線視角,在平行時空裡,新海誠通過各種物件,表達些難以言說的情感,複雜卻幸福著。精美如畫的風景和翻轉時空的相逢碰撞,都成為新海誠影視裡常用的套路,也成為了他的作品獨有的特點。
很多網友提出在新海誠的動畫電影裡,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天空中的雲朵,美麗的星空,夕陽下的電車,還有貓和學校,以及遠古的神秘廢墟。
的確,從《秒速五釐米》裡出現最多的電車,到《天氣之子》中出現最多的雲朵。
新海誠一直延續了他借物抒情的手法,將這些元素加在一起,表達出個人情感的變化,牽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樣的設定原本是沒有錯的,但是這部《追逐繁星的孩子》卻因為這些元素,成為了很多網友詬病的一點。
新海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講述了述在一個寧靜的小山村裡,少女渡瀨明日菜時常站在山頂,用父親留給她的神秘礦石作二極體,收聽著來自外面世界的美妙音樂。
這個故事開端,有心的觀眾一定發現了,這個情節是為了後面的故事做鋪墊。這個情節也能夠看出少女父親不是一般的人類,少女在山頂聽音樂就是不合常理的出場方式。
第二個引出後面都市情節的場景就是,在一次放學途中,明日菜遭到一頭怪獸的襲擊,關鍵時刻她被俊美少年瞬救下,明日菜體味著友誼的甜蜜,卻不知瞬會在某天悄然離開人世。
故事中地下世界的神秘,解開生死不同輪迴的秘密
明日菜通過男老師森崎龍司,講述的關於死國的傳說,意識到瞬正是,來自另一個世界雅戈泰的人。二刷這部動畫電影的時候,聯繫前後劇情,男老師森崎對於這個死國傳說的講解,是故意而為之的嫌疑很大。
原來,森崎老師的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並且森崎老師給明日菜講述了關於地下世界的事情。是希望明日菜用他父親留下的歌薇絲,打開雅戈泰的大門,復活他妻子。最終明日菜也渴望找到復活術的辦法。
最終明日菜決定,跟著森崎老師一起,深入雅戈泰尋找復活的秘密。自此,兩人展開一段神奇的冒險之旅。
的確,從故事中出現的各種元素來看,畫面的跳躍性比較大,整部動畫電影也有很多,讓我跳躍到宮崎駿的電影裡的錯覺。
雖然說這部動畫電影,是打著是向宮崎駿致敬的名頭,但是其中出現的跳躍畫面太多,很容易讓觀眾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放棄觀看整部電影。
就我個人,從一個外行人的角度縱向對比新海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這部動畫電影。這部動畫電影是在《秒速五釐米》之後,新海誠推出新作。
但是評分並沒有超過《秒速五釐米》,就觀影感受來說,跳躍,出戲的鏡頭比較多。很多時候,讓我產生不知道這是誰的作品的錯覺,就像是一鍋什麼好東西都有的大雜燴。
太多的好東西放在一起,主次不分,提煉不出電影的核心價值觀,人生觀。讓觀看的影迷,在一頭霧水中開始觀看,然後一頭霧水的結束。
新海誠作品中的世界觀偏好架空虛構的調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的特點。但是這部作品,架空的太高,想要表達的內容太多,反而沒有了新意。
新海誠的文藝範兒,撞上現實的基礎
對於新海誠來說,很多人對這個新生代導演的評價,就是一個文藝青年範兒。有同樣經歷的影迷,能夠在電影找到自己的影子,被電影情節感動的一塌糊塗。沒有同樣經歷的影迷,很多時候給予的評價是牽強的矯情。
這個主題,倒是和我們現代經常出現的一種對人性的評價,不謀而合。不懂別人的苦,就不要勸別人大度,人和人之間不存在感同身受這回事。
新海誠這樣的文藝青年,改走現實路線,想在現實的基礎上搞文藝,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實和文藝是兩個沒有交集的概念。現實就是殘酷,就是沒有文藝中的清新脫俗,這是改不了的事實。
故事的結尾處向我們傳達,無論生存還是死亡,我們鼓起勇氣也不會有什麼改變,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我們緬懷過去,帶著過去的美好,開啟明天的幸福。希望和絕望是我們面對現實的選擇,但是不能放棄希望。
無論這樣的主題是否牽強,是否沒有了新海誠動畫電影原本的樣子,這樣的故事結尾,還是讓我們產生思考,如何看待生與死,如何接受相遇和離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還是踏著他獨有的風格,迎面向我們走來。打開了一個清新純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