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一個故事,講得是美國人約翰·富勒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裡,他從5歲開始工作,9歲便會趕騾子,但是富勒有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她經常和富勒說:「孩子,我們不應該這麼窮,不要說貧窮是上帝的旨意,而是因為你父親從未有過改變貧窮的欲望。」母親的這番話一直激勵著富勒,12年後富勒終於躋身於富人的行列。
在一次演講中,富勒這樣說道:「雖然我不能成為富人的後代,但我可以成為富人的祖先」。他的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觸動,也告訴我們不要去輕視一個現階段看上去一無所有的人,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他會變成別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中國有句俗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然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非常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缺乏應有的遠見。
讀者小菁找我說起自己的一件心事兒,小菁的父母是做水果生意的,從最開始擺地攤賣水果,後來盤了一個店面,在後來越做越大直到現在的多家連鎖水果超市,父母也成為了其他人眼中的有錢人。
也正是因為父母的努力,小菁從小就衣食無憂,過著優渥的生活,不過小菁並沒有因為這些而變得嬌縱,待人接物都非常和氣,沒有一點傲慢的架子。
在大學的時候,小菁認識了男友阿正,如果論家庭地位的話,阿正和小菁差距太大了,阿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孩子,為了供他上學,父母花去了家中大半積蓄,為了省一點錢,父母生了病也不去醫院,就是硬扛過去。
讓阿正印象最深的是那年父親打工回來,為了省10快錢車錢,父親愣是扛著行李走了30多裡地路,到家的時候腰已經直不起來了。
古往今來有太多文人墨客對愛情是大加讚賞,因為愛情可以跨越很多鴻溝,它不在乎社會地位,更不在物質條件,它在乎的只是兩個人真摯的感情。用小菁的話說,阿正就是那個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色雲彩來娶我的人。
那天小菁因為參加同學聚會,回來得比較晚,在回校的途中小菁被兩個醉漢攔著,正在小菁不知所措時,阿正的出現化解了困境,為了安全起見,阿正一直把小菁送到宿舍樓下,就這樣兩個人有了交集。
在以後的相處中,小菁越發覺得阿正是一個非常優秀,而且還很有頭腦的男生,兩個人水到渠成地確定了戀愛關係,在戀愛期間兩個人也會發生小矛盾,不過每次阿正都會主動求和,然後向小菁認錯。在阿正的寵愛下,小菁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孩,而且小菁不止一次地告訴自己:「這輩子就嫁給他了」。
可是讓小菁沒想到的是,自己眼中如此優秀的男友,在父母看到卻一無是處,特別是母親,一聽到小菁介紹阿正是農村孩子,當即就變了臉色,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孩子,她太窮了,給不了你幸福的,你和他還是早點分手吧」。
母親的話剛說完,小菁覺得非常傷心,她帶著哭腔地問母親為什麼,母親不耐煩地說就是因為他窮,我不要你嫁給一個一無是處的窮小子。
聽到母親的這個答案,小菁緩了一下情緒,然後非常堅定地問:「媽,當初你嫁給爸的時候,他不也是個一無是處的窮小子嗎,咱們家能有今天,不都是你們兩個人一點一點幹出來的嗎,你當時都沒有嫌我爸窮,現在輪到我了,你怎麼就開始嫌人窮了呢。」
小菁的這番話一下子戳中了母親的心,母親愣了好一會兒。
這一次,小菁母親換了一種語氣說:「女兒啊,正是因為我知道這一路走來的不容易,所以我不希望你重蹈我的覆轍,我不求你能嫁入豪門,但求你能少些辛酸。」
聽著母親的肺腑之言,小菁用柔和而堅定的語氣說:「媽,我不覺得苦,能和他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你當初嫁給我爸時,肯定也是這樣想的。」最後在小菁的堅持下,母親改變了注意。
聽完小菁的故事,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小菁說的那句:「能和他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不覺得苦。」我想這應該是很多女孩的心聲,在面對愛情的考驗時,女孩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執著遠遠超於男生。
只要她們心中有愛,哪怕吃再多哭,受再多累也無怨無悔,可是有的男生卻仗著這種信任去放縱,最後把女孩心中的愛意消耗殆盡。
在這裡我想告誡廣大男生一句話,女孩願意陪你吃糠咽菜,並不代表她只配吃糠咽菜。也告訴父母,不要急於去否定孩子們的感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如果他們自己覺得失衡了,自然就會離開,父母能做的就是祝福這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