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句句戳心

2020-12-10 明月文齋

北宋名相呂蒙正寫過一篇千古奇文,名為《命運賦》:「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

人生有的時候時運未至,很容易就會陷入窮困窘迫的生活之中,但是人生起起落落,貧窮有時,富貴亦有時,暫時窮困終有富貴之望。然而根據老祖宗的經驗總結,若是在窮困時犯了這幾個忌諱,只怕就很難翻身之時了。

老祖宗的俗語說:「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言外之意,若是貧窮時思了這三人、貪了這三欲,只怕效果都不會太好。

人窮不思三人指的是貴人、情人、仇人。

人在窮困時很容易有的一個思維,就是希望有個貴人能夠拉自己一把,讓自己去幹一個好的工作,介紹一個好的對象,甚至於直接給自己一大筆錢,反正就是希望有人能夠快速地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貴人之所以願意去幫助人,那也是要看這人是個可造之材才會去提拔幫助的,要看這個人是否懂得感恩,是否具備有成長性。你一文不名的時候,沒有人會從一大堆沙子中將你撈出去,你要自己去努力,去發光,等光亮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別人就會看到你,而不是整天幻想著有人挖掘出沒有光芒的自己,徒然空耗時日。

情人不是愛人,那更多是一種非正常的男女關係,在窮困的時候還去想著情人,那還有什麼時間精力去做正事呢?並且自己的家庭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反而會給自己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仇人則是與自己有仇的人,人在落魄時很多人看不起,是很容易結下許多仇人的,但這個時候不要想著怎麼去報仇,而是要努力讓自己強大起來。當你變得強大了,那些原本面目可憎的仇人,一個個都變成了面目和善的好朋友。

當年韓信窮困潦倒時,一個屠夫就敢當眾羞辱他,當時的韓信難道不想報復他嗎?但他知道未來還有著廣闊的天下等待自己去徵服,因此他忍氣吞聲,等他裂土封王后回到故裡,當初那個羞辱他的屠夫已經戰戰兢兢自動跪下了。

沒錢不貪三欲指的是物慾、勝欲、比欲。

在沒有錢的時候,不要有太多物質上的欲望,看到人家有的東西,自己也必須得有,那東西是人家十分之一的工資,卻是你全家一年的工資,那你怎麼好意思去買呢?自己買不起就找爸媽找對象,甚至於去進行貸款,這就會讓自己,甚至於是讓全家都陷入深不見底的深淵之中。

不要有太多跟人爭強好勝的欲望,想要比別人強很容易理解,但是不要太爭強好勝,更不要輕易將這種爭強好勝的欲望表現出來,否則就會成為眾所的矢的對象,成為槍打出頭鳥的那隻出頭鳥。

不要有太多跟人攀比的欲望,別人家的孩子得了全班第二,你家孩子就必須得全班第一,就在那裡不停地逼孩子,結果只會導致一家人都不快樂,別人家買了豪車,你家吃三年鹹菜也要買豪車,這又何必呢?

「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這句俗語,可謂是句句戳心,畢竟現實中人們太容易犯了。它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人們端端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去想那些不勞而獲、好色虛榮的事情,但這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參考資料:《民間俗語大全》

相關焦點

  • 古人云「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這三人和三欲指的是啥?
    而民間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在短小精闢,淺顯易懂的語言背後,反映了當下社會的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社會,都大有裨益。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句俗語是「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這句話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老祖宗的話蘊含處世道理
    有的俗語雖然流傳的年代比較久,對於現代人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依舊受用,比如古人曾經說過這句話: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因此古人覺得人再窮也要保證營養,這筆錢不能省。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便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這句俗語表面意思貌似很好理解,可深刻的內涵搞懂,則是需要仔細研究一番。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小覷。
  • 俗話說:「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是指哪三友,哪三人?
    有那麼一句俗話「窮時不交三友,落難時不求三人」,意思就是說在我們貧窮的時候就不要交三類人,在自己落難時也不要求三類人,其實馬雲在以前時也曾經說過這句話,曾經的馬雲也經歷過創業初期,困難遭遇到各種類型的問題波折,那今天小編也帶領著大家去了解是不能交哪三種朋友和不要求哪三種朋友?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老祖宗的勸世良言
    雖然多少了解一些,但是仔細研究起來卻不知道什麼意思。俗語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指什麼意思?真的很有道理嗎?在今天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讀了《老人言》以後,才知道老祖宗的勸世良言,真是充滿智慧!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
  • 「有錢莫做二事,沒錢莫提三欲,人窮莫思三人」,聽過嗎?啥意思
    這個時候教育後輩,長輩們最喜歡用的就是一些俗語了,別看這俗語簡短,長輩們能給你扯出一大段道理,順帶還能講出幾個故事。以前村裡的老人經常講到「有錢莫做二事,沒錢莫提三欲,人窮莫思三人」,這句話表面上很好理解,但是具體指什麼呢?先說「有錢莫做二事」,這句話是說有錢不要做2件事,哪兩件事呢?
  • 俗話說「人窮不思三人」,其中的三人,分別指的是什麼
    我國古代有很多俗語,在眾多俗語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那就是人窮不思三人。其中這三個人到底分別指的是哪三人,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探討一下,在很多人的一生當中,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需要經過幾經波折和很多的大風大浪,對於人來說生活當中遇到了低谷,遇到了經濟上的困難,我們自然會變得非常迷茫,特別是在人貧困的時候,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思念這三種人。第一種人貴人,什麼叫做貴人呢?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所以,才有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樣的話。而像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幾千年來,老祖宗用智慧把他們的生活經歷,編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這些俗語,便是他們看透人性,看透人心的總結,老祖宗用這些話來忠告我們,生活中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
  • 俗語: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人門,老祖宗教你的處世哲學
    俗語: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人門,老祖宗教你的處世哲學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十分高尚的精神品德,就比如我們常說的「貧賤不能移」。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物質的上的貧困而自動的把他同化到了精神上。就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蘇軾、杜甫,雖然他們生前很貧困潦倒但是在文學上的造就無人能比。
  •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究竟是哪三錢三門呢?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一句古人的忠告,規勸人窮的時候不節省三錢,人在沒錢的時候,不要串三門,必須要牢記於心,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先來看看人窮不能節省哪三錢?第一錢是「份子錢」。窮的時候往往不會顧及個人形象,是不對的。不修邊幅的狀態,很難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馬靠鞍裝,人靠衣裝」這是古人的話。人在窮的時候,穿的錢也不能節省。退一萬步來說,人的穿衣是保暖和遮羞的必要條件,沒有穿好衣,有損害人的身體健康和個人形象以及道德尊嚴。人在沒錢的時候,穿的衣服差一點,得體、乾淨、舒適就行,不一定非要穿好的。我們也不會覺得低人一等。
  • 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很現實
    其實將這句古話和現在的親戚往來狀況進行結合,大家會發現——現在很多親戚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少了,關係也越來越不親切了。其實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從老祖宗留下來的兩句俗話中得以體現。1986年版本的《西遊記》中,有一句俗話叫做:「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當時孫悟空想要前往芭蕉洞,找鐵扇公主借芭蕉扇。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指哪三和二?老祖宗的忠告之言
    俗語中有很多人生大道理,其中包括人際關係、為人處事,也有日常生活方面的道理。所以我們要積極傳承,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結合自己現實的生活狀態,選擇最合理的待人接物的方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龐大的人際關係網,一般都是和自己關係較近的遠親或者近鄰。
  •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所以在古人看來,三十而立與五十知天命同樣的重要,在這方面,老祖宗有著自己獨特的智慧,並在歷史的長河中,為了流傳下來,許多的事情都用俗語來總結,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人到五十一之後的事情。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人過了五十歲,如果生活貧困不富裕,那就有兩件事情不要管;如果富有,有兩種人就不要結交。是哪兩件事?哪兩種人呢?
  • 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以往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社會文明的傳播只能靠口口相傳、人際傳播,此時俗語諺語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是這些諺語,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現在我們所說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文化的體現。"借三不借二,救一不救窮",這句話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到底是什麼情況下可以借,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借?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情況,別怪老祖宗沒有提醒你。
  • 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老祖宗道盡人性
    眾所周知,俗語的由來已經很久遠了,俗語的類型也是豐富多樣,而人情世故方面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老人們傳下來的俗語總是能給我們一些人生的啟迪,教導我們關於為人處世的道理。大多數人平常生活中打交道比較多的一類是親戚,一類是鄰居,其實俗語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和這兩類人有關——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
  •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到底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關於生死,古人也留下了許多俗語,例如「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單從字面上來看,這句俗語很好理解,它就是指人們既怕在臘月出生,又怕在臘月死亡。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句俗語沒有科學道理所循,若是多從古代人的生活環境考慮,那麼便很容易理解這句俗語產生的原因。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何意?
  • 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莊子曾言道:「睡下可起,為生,不可起,為死。如此,是大恐怖」,自呱呱落地之始,死亡便伴隨著人的成長直到最後迎接死亡,儘管這一過程是必然,但大多數人是無法接受的。
  • 俗語「前妻如草,後妻如寶」,夫妻相處的三句經驗,句句經典受益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婚姻就像是一場兒戲,等他們有了閱歷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幼稚,然後開始學會珍惜,對自己後來遇到的人加倍的好,這種情況就是老祖宗所說的「前妻如草,後妻如寶」。如果不想耽擱時間錯失緣分,就得學會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那麼夫妻的相處都有何講究呢?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大智慧,長見識了
    這實際上是來自於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仔細品讀的話,會使人大開眼界! 富不添丁,富人家族恐發生內鬥 在古代,所謂的「男女平等」是一件不可能存在的事情。由於農耕社會的特殊性,因此有力氣進行耕作養活家人的男性的地位比較高的。所以,即便知道生兒育女不能人為控制,在女子生育時,還是要求神拜佛,希望能夠生下延續香火的男丁。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老祖宗是說什麼?人過中年要謹記
    尤其是冷不丁地說出一句具有哲理的俗語,更是豐富了我們的內心世界。到現在我都記得一句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現在想來依舊非常的有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逐漸變得更深入更全面,這也是因為不同的年齡,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的不同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