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指哪三和二?老祖宗的忠告之言

2020-12-22 趣聞文史

俗語中有很多人生大道理,其中包括人際關係、為人處事,也有日常生活方面的道理。所以我們要積極傳承,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結合自己現實的生活狀態,選擇最合理的待人接物的方式。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龐大的人際關係網,一般都是和自己關係較近的遠親或者近鄰。平時可以經常在一起聚餐,誰家有大事小情也會伸出援手。

但是一旦遇到借錢的事情,大多數人就會猶豫不決。

如果我們把錢借給別人,那麼多少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因為每一個人賺錢都不容易,誰都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借給他人。

第一就是怕他長久不還,第二就是手裡沒錢也沒有安全感。但是如果不借錢給別人,可能會影響到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關於借錢這方面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關係比較近,而且手頭比較寬裕的情況下,也可以向外借錢,但是借錢的時候,一定要看清事物的利害關係。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這種局面。

第一、借三不借二

1.「借三不借二」之「借三」

「借三不借二」告訴我們,在借錢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規矩,有三種情況可以借錢給他人,有兩種情況最好不要隨便借錢。而且在金錢往來方面,一定要注意「救急不救窮」,所以向外借錢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考慮。

第一種是借錢治病。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也有的人會突然間生病。當朋友或者其家裡有人生病,無奈之下向你開口借錢,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伸出援手,朋友之間最好雪中送炭。

第二種就是教育方面的費用。教育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在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朋友家如果出現了意外事件,在孩子學習方面出現了困難,可以適當地借錢給朋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第三種就是家裡邊有紅白事的時候。紅白事難以避免,如果朋友遇到困難向你開口借錢,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無論哪一家有紅白事的時候,都會邀請親戚朋友前來,這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習俗,而且舉辦宴會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花銷。

對於這種不得已的花銷,朋友手頭不寬裕向你開口借錢,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

因為這種事對一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人的一輩子可能會只經歷過一次。所以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給予金錢上的幫助。

我們講述了在朋友往來的過程中,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借錢給他人。就是朋友急需用錢的時候,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但是如果出現了下面兩種情況,最好應該選擇一個好的理由拒絕,避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2.「借三不借二」之「借二」

第一種情況就是經常借錢但是不歸還。這種人在社會上稱作為老賴,他們完全沒有信譽可言,經常向別人借錢,但是從來都不記得歸還,而且平時也不努力去賺錢。所以一定要認清他的真面目,最好不要借錢給這種人。

第二種情況就是借錢來犯罪。有的人經常遊走在法律邊緣,一旦看見了時機就會想方設法遵法律空子。如果這樣的人向你借錢,可能是有某種犯罪的念頭。所以借錢給這樣的人,就成了幫兇,既對他人不利也對自己不利。

二、救急不救窮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則,所以一定要嚴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和觀念,不能一心軟什麼人來借錢都可以。

正所謂「救急不救窮」,如果對方或者對方家裡出現了大事可以借錢,但是有的人為了奢侈的生活,為了購買高檔商品向你借錢,這種情況就不能隨便地借錢給別人。

因為這種人不能夠保證自己有償還能力,借錢給他之後,還錢的日子就會遙遙無期。

結 語

朋友之間往來看的是情誼,親戚之間交往看的是血緣關係。但是無論哪種關係,只要涉及到「錢」,就會影響到兩個人之間的往來。

向別人借錢或者借錢給他人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考慮,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就告訴我們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中應該多多借鑑。

相關焦點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三和二到底什麼意思?有理嗎?
    其中普及最廣,使用率最高的無形文化遺產,無疑是民間俗語。所謂民間,老百姓也,代表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俗語者,通俗易懂,口口相傳,俗而難登大雅之堂,反而不用受到限制和禁錮,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更能廣而傳播。雖然稱為俗語,但實際上這些句子背後潛藏著的哲學道理,正是中華文化底蘊的呈現,就算是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俗語依然適用。
  • 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以往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社會文明的傳播只能靠口口相傳、人際傳播,此時俗語諺語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是這些諺語,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現在我們所說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文化的體現。"借三不借二,救一不救窮",這句話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到底是什麼情況下可以借,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借?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情況,別怪老祖宗沒有提醒你。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鞋為何不能借?其中有什麼忌諱?
    儘管現在人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尤其是在農村,農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但是如果大家聽著老一輩人講他們過去的生活,就一定能從他們口中知道過去農村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那時人們面臨的生活困難也很多,老一代也把當時的一些生活問題歸結為鄉下的一句俗語,如「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合情合理嗎?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其中三不借是哪三樣?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是不以物質形態所表達出來的遺產,主要是指語言文化方面的遺產,例如我國一直流傳的歇後語、俗語。眾所周知,俗語是我們祖先用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一些話,它們通俗易懂,卻又展示出很多道理。即使到了今天,我們身邊依舊傳頌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可以說,俗語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那麼哪三樣東西是不能借的呢?
    鄉下人的生活離不開俗語!有些俗語雖然看似樸實,但卻非常直白,正是這些簡單的俗語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因此,一些有用的俗語就像一盞明燈,為人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前進的方向。必須說,老祖宗留下的那句俗話裡有很多智慧。
  • 老祖宗說的三不借,是哪三種東西?為啥借了準敗家
    俗語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在勞動生活實踐中和生產中所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這些話也深深地體現了古代人的智慧,即使時代的發展不同,但是大部分還是可以拿來借鑑的用一下的。畢竟這可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總結出來的。老祖宗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總敗家。」,那麼這其中的三不借是哪三樣東西呢?為什麼借了就會敗家呢?這第一個不借的東西就是香火,香火就是祭拜神明和祖先是用來的一種東西。在古人看來祖輩過世後是要燒香的,這樣可以給死去的人得福,從而是他們的在天之靈保佑自己的子孫能夠平平安安,富貴一生。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中,指的是哪4樣?你借過嗎?
    但是在古人看來,有的東西絕對不能外借,就有了「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這樣的俗語,這句俗語中的「四不借」指的是哪四種東西呢?你有借出去過嗎?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坐床不能借古代的坐床跟現在的嬰兒床差不多,在這句諺語中,坐床不單單指嬰兒床,更指了子孫後代。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中指的是哪三樣?知情人士給出答案
    俗語是先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教訓,雖然語言樸素簡單,但是這當中包含著許多的道理。這些俗語在百姓中口口相傳,流傳到了現在。 比如,有一句俗語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你知道這句俗語中的「三不借」是指哪三樣嗎?
  • 「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何意?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而古人對於我們如何交友就提出了「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對於如何與鄰居和親戚相處,哪些人不可交,老祖宗早就給出了忠告,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鄰居三不要第一:兩面三刀之人想必生活中都會遇到這種人,表面對你信誓旦旦保證,轉頭就出賣了你。比如他會跟你說:「你放心吧,我絕對不會怎樣怎樣!」而往往就是這樣的保證以後立馬失信於你。
  • 俗話說:「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是指哪三友,哪三人?
    有那麼一句俗話「窮時不交三友,落難時不求三人」,意思就是說在我們貧窮的時候就不要交三類人,在自己落難時也不要求三類人,其實馬雲在以前時也曾經說過這句話,曾經的馬雲也經歷過創業初期,困難遭遇到各種類型的問題波折,那今天小編也帶領著大家去了解是不能交哪三種朋友和不要求哪三種朋友?
  • 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具體都指什麼?
    引言生活在農村地區的我,每次回家都會學到一些俗語。前兩天,朋友結婚我就回了一趟老家,又再一次學到了一句俗語。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這句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最開始聽到王叔說這句話,覺得有點深,更是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等到吃完飯之後,我問了一下王叔,他給了說出了其中的意思。錢有三不借生活在現代社會,借錢幾乎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會發生,要麼是別人借你,要麼是你借別人。雖然不是一個大事,但是處理不好也會引來大麻煩。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所以,才有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樣的話。而像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幾千年來,老祖宗用智慧把他們的生活經歷,編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這些俗語,便是他們看透人性,看透人心的總結,老祖宗用這些話來忠告我們,生活中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都是前人總結的一些生產、生活經驗,一般用詞簡單,朗朗上口,很有趣味性,也很有時代的特徵。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堪稱金句,但一些俗語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成了一種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那麼,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何講究?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老祖宗傳下來的忌諱,現代人常犯
    俗語文化的這個特點來源,與它的誕生環境密切相關,它是來自於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當中,是老祖宗們對自己生活經驗的智慧總結,並且用自己的語言將其進行提煉,因此極其接地氣,並且也很適用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普通人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經常出現的呢?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雖然在現代社會很難再被人提起了,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幾乎就要被我們所遺忘的,正是我們老祖宗經過無數次印證之後,總結下來留給我們的重要財富。至於我們後人而言真的應該好好的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便更好的傳承下去。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老祖宗的勸世良言
    雖然多少了解一些,但是仔細研究起來卻不知道什麼意思。俗語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指什麼意思?真的很有道理嗎?在今天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讀了《老人言》以後,才知道老祖宗的勸世良言,真是充滿智慧!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是哪三不借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農村是有很多的俗語的,這些俗語告訴我們的道理有的到現在還是有用的,有很多的農村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生活的經驗或者是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幾天的話,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很簡單的,就是有三種情況是不能借給別人錢的,是哪三種情況呢?有什麼道理呢?
  •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賣豆腐」啥意思?你有幾個螺?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賣豆腐」啥意思?你有幾個螺?自古至今,我們都希望自己能過上一份好的生活,但是哪有那麼如意的事情,所以自己這一輩的人就會吸取經驗在傳授給自己的下一輩,讓他們擺脫貧窮。這句「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賣豆腐」應該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在小的時候,我奶奶就會經常跟我說,後來長大以後,才明白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