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何意?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2020-12-03 文化紀錄

人這一生,不可能把自己封閉起來,人這一生就像旅途,總是要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離不開各種交際,而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不值得,心裡要有一桿秤。因為遇到對的人,可以助你少走許多彎路,可以給你的人生提出寶貴建議,可以及時糾正你的錯誤。

而人這一生,如果遇到錯的人,對方抱有不好的目的,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交到了不該交的朋友,會改變自己一生的軌跡,甚至會讓自己誤入歧途,所以說交友一定要謹慎。

而古人很久以前就對如何交友提出了自己寶貴的建議,可以說古人通過數代人的人生經驗總結的智慧是非常受用的,可以讓我們受益一生。

而古人對於我們如何交友就提出了「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對於如何與鄰居和親戚相處,哪些人不可交,老祖宗早就給出了忠告,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

鄰居三不要

第一:兩面三刀之人

想必生活中都會遇到這種人,表面對你信誓旦旦保證,轉頭就出賣了你。比如他會跟你說:「你放心吧,我絕對不會怎樣怎樣!」而往往就是這樣的保證以後立馬失信於你。

這種人千萬不能交朋友,沒有誠信可言,人品好不到哪去。

第二:只能他求你,不能你找他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生活中誰家都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鄰居之間,每天生活在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遇到困難了,能幫自然要幫上一把。

像這種鄰居平時基本不聯繫你,走動也比較少,而一旦你有求於他時,他絕對是推諉拒絕,可以看出他是絕對沒有把你的事放在心上。而且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幫助這種人,是非常自私的。

第三:心胸狹隘之人

生活中一定要小心這種人,心胸狹窄的人往往是有仇必報的人,他們會把你的一點點不滿給不斷放大,會抓住你的缺點不放,如果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他,他就會惱羞成怒,很容易拿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親戚三不交

第一、借錢不還

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親戚都把你當親近的人,特別是那種平時不怎麼聯繫你,一旦需要你幫助特別是需要借錢時對你表現得很好,而且借錢的理由五花八門,這時候一定要明白,借錢給別人主要是救急,而不是借窮。

如果錢借到手後,這些人就會變得六親不認,絕口不提還錢的事情,如果你上門要錢。那你就會成為他們口中的:「白眼狼、不孝子孫!」總之,遇到如此的親戚,還是少走動的為妙。

第二、好吃懶做

身邊這種人不少,親戚裡面也有,一個人如果整天好吃懶做,只懂得享受,不懂得靠自己努力去獲取未來,註定一輩子碌碌無為,而且還會拖累身邊人。這種親戚還是不交為妙,因為你幫得了他一時,幫不了他一輩子,只會給自己造成無盡的困擾。

第三、勢利眼

老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你有錢時,七大姑八大姨,甚至一些遠親也都會上趕著與你走動,可當你沒錢落魄時,就算主動找上門拜訪,這些親戚也不見得會給你好臉色。遇到這些親戚,做好自己就可以,能走動就走動,不能走動那就一刀兩斷。

古人的智慧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對後人起著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老祖宗的話,也就是俗語,言簡意賅,當你熟讀以後又會發現這裡面有著很多人生道理,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也很有借鑑的意義!

俗語,作為一種語言單位,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人們往往會認為俗語只是農村人常說的一種語言而已,但它卻真的是從老祖宗們一輩一輩的傳下來的,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將來自民間的各種俗語組合在《智囊全集》,還做了詳細的說明。

其實古人的智慧並不難學,只要你認真去細心體會,懂得其中為人處世的道理,你的人生就能少走很多的彎路。

曾國藩能夠在官場上混的如魚得水,主要還是憑藉著自己的過人智慧以及圓滑的為人處世。他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的聰明才智,還要得益於明代鬼才馮夢龍的一部歷史巨作——《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國之利器」,只允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這本書包括了從先秦到明朝的將近2000則智慧故事,涉及領域廣泛,因此無論是什麼領域的人,都可以從中學習到生活的智慧。

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必然涉及為人處世,競爭博弈,溝通勸諫,自保防身,這些你都能從此書中找到靈感和方法。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都要讀讀《智囊全集》!

其實讀歷史遠比讀小說有趣,可以說一部《智囊全集》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智囊全集》版本很多,純文言文的,一般人看起來吃力。我看的這套就很好。有原文和翻譯,只要識字就看得懂。而且有馮夢龍的精彩點評,通俗易懂,看後恍然大悟。看故事,學智慧,得有高人指路啊!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人云「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是何道理?老祖宗的忠告
    為人處事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性格的人,與他們在相處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的問題,對於不同的人,相處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來往最多的人,走動比較頻繁的人,主要是這兩類人,那就是鄰居和親戚。
  • 老祖宗常說:「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究竟是什麼道理?
    跟關係一般的人交往,點到為止即可,畢竟大家不太熟悉,誰也不會掏心掏肺。跟朋友相處,要把「你真我就真,你假我轉身」牢記於心,以真心換真心,遇到虛情假意的朋友,避而遠之才是最好的選擇。有兩種人相對特殊,從小就比較熟悉,走動也頻繁,分別是鄰居和親戚。
  • 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古人的智慧也是一直流傳至今,雖然其中有一些「糟粕」、「」封建「的部分,但是大多數留下的還是至理名言,畢竟很多智慧都是來源於古人的人生經驗總結,而且經過了數代人的驗證,可以說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智慧。而智慧來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
  • 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老祖宗道盡人性
    大多數人平常生活中打交道比較多的一類是親戚,一類是鄰居,其實俗語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和這兩類人有關——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親戚只怕親戚窮怕親戚比自己窮,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怕親戚太過貧窮,會前來尋求幫助,給自己添麻煩,比如親戚前來借錢,或者是讓自己幫忙找工作之類。作為親戚,對這些不算過分的請求不可能完全置之不理,可是自己又要因此增添許多煩惱。
  • 遠親不如近鄰,你知道「鄰居兩不要,親戚三不交」,是指什麼?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大的小俗語,但都包含了老祖宗的人生智慧,比如這句「鄰居兩不要,親戚三不交」,這其中就蘊含了人與人交往的大智慧,這些老話往往對為人處世起著重要的作用,那麼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鄰居兩不要,通俗意思我們都知道,就是兩種不要的鄰居,人們都說「遠水解不了近渴,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相互來往,彼此幫助 ,沒事聊聊天,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有兩種親戚要遠離。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何意?老祖宗的忠告
    俗語句式簡單,但往往卻能夠概括一些非常深刻的道理與老祖宗的智慧,而這些道理與智慧中,就有有關於風水的。就比如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這句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何意?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所以,才有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樣的話。而像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幾千年來,老祖宗用智慧把他們的生活經歷,編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這些俗語,便是他們看透人性,看透人心的總結,老祖宗用這些話來忠告我們,生活中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
  • 老祖宗忠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人」不要來往了,躲得越遠越好
    人活一世,身邊總是有那麼一群親戚朋友,而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不值得一定能要擦亮眼睛。而特別是到了50歲這個年紀,算是年過半百的人,更應該注意身邊哪些人值得交往。畢竟五十歲這個年紀,已經算是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理應比別人過得更成熟。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以前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一旦說到男女之間的事情,都會閉口不談,而這也導致很多人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也使得很多人由於不注意這方面,導致身體年紀輕輕就出了問題。
  • 為何現在親戚之間越來越冷淡了?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很現實
    意思就是說,那些居住在自己家旁邊,大家經常往來的鄰居們,可能要比居住在遠方的親戚關係還要好一些。這句古話其實也總結出了古人在生活中得出來的經驗。其實將這句古話和現在的親戚往來狀況進行結合,大家會發現——現在很多親戚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少了,關係也越來越不親切了。其實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從老祖宗留下來的兩句俗話中得以體現。
  • 關於「福禍」,老祖宗的這3句忠告,不可不知
    其實,我們不妨來聆聽一下老祖宗的忠告。比如說,老祖宗的以下3句忠告,可以幫我們識破「福與禍」的真相,不可不知!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意思是說: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福禍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有時候,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指哪三和二?老祖宗的忠告之言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這種局面。第一、借三不借二1.「借三不借二」之「借三」「借三不借二」告訴我們,在借錢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規矩,有三種情況可以借錢給他人,有兩種情況最好不要隨便借錢。而且在金錢往來方面,一定要注意「救急不救窮」,所以向外借錢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考慮。第一種是借錢治病。
  • 「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究竟是何意?該怎麼理解呢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而在中國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它是我們祖先通過摸索總結,更有一些是吃了很多虧,走了很多彎路才換回的經驗教訓,有著很高的實用價值和實戰經驗。它是我們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文化的瑰寶。
  • 農村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包含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包含什麼意思?這句話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並且很符合當代國人的人性特點,包括所謂的農村人和城市人,這是大多數人性骨子裡面不能抹除的陰暗一面,不管大家如何在表面上大做文章,標榜自己光明磊落,可是現實的人際關係卻是現實的非常殘酷。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老祖宗傳下來的忌諱,現代人常犯
    一個是借錢,有同學找自己借錢,有親戚找自己借錢,有鄉親找自己借錢,偶爾自己也會去找人借錢;另一個是隨禮,朋友結婚了,這得去隨禮,長輩過壽了,這得去隨禮,鄰居家做喜事了,這也得去隨禮。在借錢與隨禮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就更加密切,但根據老祖宗的總結,若是不小心犯下了這些忌諱,那麼很可能彼此之間的感情就會受損,甚至於因此而滿目成仇,因此總結出了「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的機會,而這些忌諱,很多現代人都有常犯。
  • 人到中年「三不比,三不言,三不忘」,啥意思?能懂的情商都不低
    只要是人,都不得不服老,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不一樣的精彩。千萬不要因為韶華不再而悵然若失,打起精神做好自己才最重要。中年人是一個特別尷尬的群體,說年輕不年輕說年老又不年老。和年輕人相比體力和精神早已經喪失了活力,但是和老年人相比又顯得過於年輕。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是何意?古人的忠告
    所以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就是說人生在世,一靠命運,二靠運氣,三靠風水,四靠積陰德,五才靠讀書。在現代人看來,讀書才是改變命運最重要的途徑之一,而古代人對大自然的認識有限,他們會將人類的命運歸結為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 「屋後有水,開門見墳,家敗子不歸」,古人的忠告,是什麼意思?
    導語,「屋後有水,開門見墳,家敗子不歸」,是古人的忠告,是啥意思?你怎麼理解?農村俗語是老祖輩世世代代相承流傳下來的積累經驗,是他們智慧結晶,對後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被農民接受,因而在廣大農村廣泛流傳,永不衰退,即使現在還有它的參考價值,其語意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關於農村建房布局方面的俗語也非常多,如俗語"屋後有水,開門見墳,家敗子不歸",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 老話「家有三項興旺,家有三癮敗落」,老祖宗的指的分別是哪三樣
    在學習俗語中,老一輩們懂得了什麼是人情世故,比如「冷莫靠燈,窮莫靠親」,懂得了如何耕種,如「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等等。每每想到這些俗語,不由得讓人感慨。比如農村人常說的這則俗語,「家有三項興旺,家有三癮敗落」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