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老祖宗的話蘊含處世道理

2020-12-15 尋歷史真相

「塵世難逢開口笑,人生待足何時足?」——趙善括《滿江紅》

01

古人流傳下來的很多俗語蘊含著為人處世的道理。有的俗語雖然流傳的年代比較久,對於現代人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依舊受用,比如古人曾經說過這句話: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02

古人認為,一個人再窮,這三筆錢也不能省。首先是吃飯的錢,畢竟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有的窮人為了節省在吃方面儘量剋扣自己,最終身體漸漸變差,身體不好的話,更別說掙錢了,維持生命都很困難。因此古人覺得人再窮也要保證營養,這筆錢不能省。

03

其次是人情的錢,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人情往來是很常見的,很多人為了省錢,拒絕人情之間的來往,時間久了人情就淡了。一旦遇到什麼問題,周邊拉一把的人都沒有,畢竟人都有落難的時候,人情確實不可少,誰也不能保證以後的生活中,自己不會遇到困難。最後是打扮自己的錢,人窮也要打扮自己,打扮自己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衣著,再窮也要注意穿著,得體的穿著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04

人在沒錢的時候,親戚朋友都瞧不起。此時最好不要去親戚朋友家串門,人窮的時候更應該忙起來,讓自己充實起來,保持正確的精神狀態,這樣就不會一直窮下去。如果人窮的時候經常去朋友家串門,人們會覺得這個人無所事事,活該這麼窮。親戚朋友有時候很勢利,這也是人性複雜的表現。

05

其次人窮得時候不要去是非之家串門。是非之地任何人都奪得遠遠的,如果此時有人去串門,必然引起非議,旁觀者甚至把將此人與這家中的是非之事聯繫到一起。最後是冷眼之門,人一旦沒錢,周圍的人似乎都瞧不起,有的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但是背後就會說這個人的壞話。人窮的時候一定不要去這樣的人家串門,殊不知走了之後,他們會在後面戳脊梁骨罵這個窮人。

06

古人的這句俗語其實也有其合理性,其中蘊含著人生的智慧。這句俗語正是人性的總結,古人在為人處世中,將這些人生智慧總結成俗語,流傳後世,作為後人我們應該學習其中的有用之處,積極傳承古人的智慧。

07往期精彩文章

2002年罪犯殺人後潛逃,改名藏身寺廟,16年後被捕已成為寺廟住持

53年前被「冷藏」,準備2017年「復活」的美國富豪,如今現狀如何?

他是1998年抗洪英雄,中將軍銜,奮戰5晝夜的他結局如何?

1981年,一名27歲的越軍飛行員駕機逃到中國,後來怎麼樣了?

80年代的5大「金飯碗」,曾人人羨慕,如今卻大多淪為底層工作

08參考資料

《滿江紅》、《民諺俗語集》《中國傳統俗語叢書》

題/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老祖宗的話蘊含處世道理文/尋歷史真相-Winner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究竟是哪三錢三門呢?
    農村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是一句古人的忠告,規勸人窮的時候不節省三錢,人在沒錢的時候,不要串三門,必須要牢記於心,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先來看看人窮不能節省哪三錢?第一錢是「份子錢」。人的外表是第一印象,從衣著就能判斷出對方的個人品味。窮的時候往往不會顧及個人形象,是不對的。不修邊幅的狀態,很難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馬靠鞍裝,人靠衣裝」這是古人的話。人在窮的時候,穿的錢也不能節省。退一萬步來說,人的穿衣是保暖和遮羞的必要條件,沒有穿好衣,有損害人的身體健康和個人形象以及道德尊嚴。人在沒錢的時候,穿的衣服差一點,得體、乾淨、舒適就行,不一定非要穿好的。我們也不會覺得低人一等。
  • 俗語: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人門,老祖宗教你的處世哲學
    俗語: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人門,老祖宗教你的處世哲學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十分高尚的精神品德,就比如我們常說的「貧賤不能移」。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物質的上的貧困而自動的把他同化到了精神上。就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蘇軾、杜甫,雖然他們生前很貧困潦倒但是在文學上的造就無人能比。
  • 古人忠告:「人窮不省三錢,落魄不串三門」,究竟是什麼意思?
    幾千年來,古人留下許多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其中流傳度最廣的並非聖賢的名言,而是普通百姓總結的俗語,原因很簡單。比如《道德經》中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雖然蘊含深刻道理,但理解起來有些難度,對於沒讀過書,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來說,猶如聽天書一般。
  •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句句戳心
    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人生有的時候時運未至,很容易就會陷入窮困窘迫的生活之中,但是人生起起落落,貧窮有時,富貴亦有時,暫時窮困終有富貴之望。然而根據老祖宗的經驗總結,若是在窮困時犯了這幾個忌諱,只怕就很難翻身之時了。
  • 俗語「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有何深意?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其實古時候對於富貴與貧困的思考,古人也總結出了觀點,而且還通過俗語的方式流傳下來,讓更多人受益匪淺。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很多朋友還不清楚這其中的深意,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回味一番吧。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指哪三和二?老祖宗的忠告之言
    俗語中有很多人生大道理,其中包括人際關係、為人處事,也有日常生活方面的道理。所以我們要積極傳承,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結合自己現實的生活狀態,選擇最合理的待人接物的方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龐大的人際關係網,一般都是和自己關係較近的遠親或者近鄰。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所以,才有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樣的話。而像這樣的俗語還有很多,幾千年來,老祖宗用智慧把他們的生活經歷,編成了通俗易懂的俗語,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這些俗語,便是他們看透人性,看透人心的總結,老祖宗用這些話來忠告我們,生活中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人可交,哪些人不可交。
  • 俗語: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怎麼解釋?有什麼道理?
    有一些農村俗語,說的確實是很有道理的,至少在某些時期是有道理的,畢竟這些俗語都是人們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得出來的。所謂的有錢不進三地,這裡的三地就是指的:賭場、妓院和故鄉。再一個就是,妓院裡都是不講感情的,只要你有錢,不管什麼人,他們都是接待的。但是,沒有錢的話,只好把你給打出來了。這種情況,你還存在被染上病的可能,若是得了不治之症,你再有錢也是枉然呀。更何況有一句話說得好,婊子無情,戲子無義。所以有錢的話,不能去妓院,因為去那裡無論買什麼,你都留不下。
  • 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老祖宗道盡人性
    眾所周知,俗語的由來已經很久遠了,俗語的類型也是豐富多樣,而人情世故方面佔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老人們傳下來的俗語總是能給我們一些人生的啟迪,教導我們關於為人處世的道理。大多數人平常生活中打交道比較多的一類是親戚,一類是鄰居,其實俗語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和這兩類人有關——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
  • 俗話說:「人窮不交三友,落難不求三人」是指哪三友,哪三人?
    有那麼一句俗話「窮時不交三友,落難時不求三人」,意思就是說在我們貧窮的時候就不要交三類人,在自己落難時也不要求三類人,其實馬雲在以前時也曾經說過這句話,曾經的馬雲也經歷過創業初期,困難遭遇到各種類型的問題波折,那今天小編也帶領著大家去了解是不能交哪三種朋友和不要求哪三種朋友?
  • 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以往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社會文明的傳播只能靠口口相傳、人際傳播,此時俗語諺語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是這些諺語,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現在我們所說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文化的體現。"借三不借二,救一不救窮",這句話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到底是什麼情況下可以借,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借?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情況,別怪老祖宗沒有提醒你。
  • 農村俗語:樹怕三搖,女怕撩,老祖宗的話,你真的懂嗎?
    很多城裡人嚮往農村的「鄉土氣息」,農村的「鄉土氣」不光包含了農村的村容村貌,還包含農村的風土人情,更蘊含了老農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智慧。雖說老農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千百年的生活中,也總結出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黃金準則」,這些準則多以俗語的方式流傳至今,雖然是「土話」,但是其中蘊含的智慧卻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下面這兩句俗語,現在讀來,也是讓人醍醐灌頂,不由得讓人感嘆,還是老祖宗活得通透。農村有句俗語:樹怕三搖,女怕撩。
  • 俗話說「駿馬卻馱痴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到底有沒有道理?
    或許有很多,看似粗俗鄙陋的話語,卻可以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擁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是一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民族,在浩瀚如煙的歷史中,我們的老祖宗總結出了許多生活經驗,人們將之總結出來的這些經驗,歸納成一句句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
  • 古人云「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是何道理?老祖宗的忠告
    與鄰居和親戚在交往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一些問題的,要不然處理不好的話,也可能會發生一些矛盾,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家庭。在這一方面老祖宗就給出了一條忠告,「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其中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道理呢?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鄰居三不比」,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不管和鄰居的關係是好是壞,最好不要和他們攀比三樣東西,具體是指哪三樣東西呢?
  • 「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何意?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而古人對於我們如何交友就提出了「鄰居三不要,親戚三不交」,對於如何與鄰居和親戚相處,哪些人不可交,老祖宗早就給出了忠告,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親戚三不交第一、借錢不還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親戚都把你當親近的人,特別是那種平時不怎麼聯繫你,一旦需要你幫助特別是需要借錢時對你表現得很好,而且借錢的理由五花八門,這時候一定要明白,借錢給別人主要是救急,而不是借窮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說的是什麼道理?
    俗語,屬於通俗易懂的傳統文化,又被稱為俚語、常用語、古諺等,經過千百年的沉澱,蘊藏著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時至今日,俗語仍然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看似簡單卻發人深省的語句,時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用來提醒自己,或者教育晚輩,比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老祖宗的勸世良言
    雖然多少了解一些,但是仔細研究起來卻不知道什麼意思。俗語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指什麼意思?真的很有道理嗎?在今天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讀了《老人言》以後,才知道老祖宗的勸世良言,真是充滿智慧!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規矩,現在有嗎
    在小時候,小孩子孩子比較調皮,就會敲飯碗,就會被老人說,越敲越窮,還有不準把筷子插進飯碗裡,等等不少關於飯桌上的規矩。有這麼一句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嗎?對於過去流傳下的禮節,我們都覺得是封建迷信,在今天看來,完全是多餘的。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這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本古書都蘊含著非常深奧的哲學道理,這裡面集聚了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易經》作為我國古代最古老的書籍之一,裡面的哲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反覆研究體會。在古代有價值的思想體系都會有《易經》的存在,經過千百年的流傳,《易經》變得更加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