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老祖宗是說什麼?人過中年要謹記

2020-12-24 趙趙的期待

在歷史的長河中,農村一直都是被忽略的存在,除了極少數嚮往田園生活的文人雅士外,幾乎所有的人,更喜歡城市中的繁華盛景。和從前比起來,現代的農村人,有了更多的機會進入城市生活。但是漸漸地,我們看慣了城市的燈紅酒綠後,反而更嚮往農村的恬靜生活了。

在農村,雖然百姓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講起故事來,卻總能引人入勝。尤其是冷不丁地說出一句具有哲理的俗語,更是豐富了我們的內心世界。

到現在我都記得一句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現在想來依舊非常的有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逐漸變得更深入更全面,這也是因為不同的年齡,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的不同所導致。

老話「四十多欲,大勢已去」,老祖宗是說什麼?人過中年要謹記!

先說「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在古代,四十歲被叫做「不惑之年」,古代的皇帝,被視為長壽的,也無非是活過了六十歲以後,秦始皇甚至在五十歲的時候就撒手人寰了。因此對於古人來說,四十歲以後,是人生倒計時的開始。

而所謂「欲」,指的是這個世界上,太多值得讓人渴望擁有、渴望獲得的東西了——金錢、權勢、榮譽、美色,很多年輕人在世間拼搏的動力,也都是為了這四者。

而如果人到了四十歲,生命開始倒計時了,就不要考慮去惦記這些年輕人惦記的東西了。該考慮收心,淡化這些欲望。

因為一來,即便擁有了這些也沒時間去享用,二來,四十歲以後身體也開始走上衰敗的道路,如果這時候還不斷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和年輕人競爭、謀求財富、權勢,那無疑會對身體有所傷害,進而影響壽命。

此外,這句話還可以理解成到了四十歲以後,就要懂得節制生理方面的欲望,畢竟已經不是年輕人了,要知道愛惜身體。否則,會容易導致身體衰老加速。因此,古人主張四十歲以後,對世間的繁華持淡漠、理性的態度。

再說「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個多情。並不是說婚戀之情,而是指情緒波動。古代中醫理論認為,喜怒哀樂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如果長期不注意對情緒的控制和管理,就會影響一個人的壽命。

人到了五十歲,等於進入了老年,而老年抑鬱症近年來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話題。古人很早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有了「五十多情,雞犬不寧」的說法。

古人兩句俗語可謂是道盡了人生真諦,雖然是古人所言,但今人又何嘗不能鑑之。雖然古人強調了四十和五十兩個年齡,但其實「多欲」和「多情」在任何年齡都應當有所警惕,常言道「物極必反,過猶不及」,欲望多了無異於自苦,處處多情終究是害人害己。

一句簡單的俗語,就能蘊含著人生存亡的大智慧,古人的智慧可以指導著我們生活。

其實古人的俗語諺語對聯還有許多,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大家要問去哪裡學習這麼多古人的智慧,那《增廣賢文》便是最好的選擇。

《增廣賢文》這本書是中國唯一一本記錄古代俗語智慧的一本書,裡面還有很多非常露骨的俗語,比如:「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會吃千頓香, 亂吃一頓傷」「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等等。

《增廣賢文》的內容十分廣泛,從為人處世、禮儀道德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包。其中有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千錘百鍊,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

閒暇的時間,下班坐車或者睡前,都可以讀一下《增廣賢文》,充分地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還能增長見識與智慧,豈不是一舉兩得。

《增廣賢文》僅需49元,讓自己擁有人生大智慧!還能代代相傳!

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古語說「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半句更為經典,7080後不妨一看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唯有珍惜生命才不枉來人世走一遭。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上,想必也一定會碩果纍纍。但人生最難把我的就是情和欲,一旦將大部分時間放在這兩件事情上,恐怕到最後也只能在悔恨中離開這個世界。人生百年轉瞬即逝,所以一定要學會珍惜時間,俗語有云:「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交流心德的時,有感而發。王陽明不只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發明心學的人,能將本人的心學聰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具有大聰慧的人。
  • 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比如"春雨貴如油""馬無夜草不肥"等,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以及總結出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富有哲理,因此流傳至今,一直未被遺忘有深刻的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那「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四十不多欲」,字面意思就是說男人到了四十歲就要減少欲望。這個欲望可不要簡單地理解為對性的追求,他包括了多個維度。
  • 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何深意?和現在意思一樣嗎?
    所以在古代俗語中總有類似於此的動物,就連當下的「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這樣鐵骨錚錚的詩句也是涉及老虎的。在當今高速發達的社會更是如此,我們有幸在這個時代,同時也是不幸的,激烈的競爭和城市的「內卷」使很多年輕人當打拼一些念頭都有感到無力,當他們三四十歲的時候也有消沉的時候,也是社會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機,所以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也是這個年齡段的人,對於年輕力量的嚮往。
  • 俗語「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這是啥意思,在忌諱什麼
    人到中年,四十不惑,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他們都是整個家庭的頂梁柱。經歷了40年的風風雨雨,40年的歷練沉浮,40年的大起大落,他們幾乎沒有有彷徨與迷惑了。他們更理智,更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那麼俗話所說:「人過四十,三覺不睡,三人不求」,是什麼意思?人過四十,哪三覺不睡?
  •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人過了五十歲,如果生活貧困不富裕,那就有兩件事情不要管;如果富有,有兩種人就不要結交。是哪兩件事?哪兩種人呢?人過50,窮不管2事一、不管超出能力的事情年過半百,你的精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儘量要克制住自己的言行,不要去操心自己能以以外的事情,正所謂「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一味的打腫臉充胖子只會讓自己受到傷害。
  • 俗語: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句句戳心
    北宋名相呂蒙正寫過一篇千古奇文,名為《命運賦》:「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老祖宗的俗語說:「人窮不思三人,沒錢不貪三欲」,言外之意,若是貧窮時思了這三人、貪了這三欲,只怕效果都不會太好。人窮不思三人,指的是貴人、情人、仇人。
  • 王陽明心學勸誡世人: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說起王陽明,相信很多讀者都有了解過這個人。王陽明先生一生文武雙全,做了許多現代人不敢嘗試的事情。他一生的智慧無愧於世人的品味。他留下的「知行合一」思想,不僅超越了當時思想的束縛,即使放在現在的思想裡,也沒有過時,甚至有點超前。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老祖宗提醒:人越是混的差,越要謹記這3句話,從此步步高升!
    特別是人到中年,蹉跎半生,一事無成,煩惱需要訴說,憤怒需要吶喊,委屈需要傾訴,悲傷需要慰籍,這就是人生本色,這就是現實真相。人到中年,終於學會萬事看淡。在摸爬滾打中吸取教訓,在經歷坎坷中總結經驗,不和小人計較,不和愚人爭論。
  • 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當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向朋友或家人尋求安慰,他們往往會對你說:「別想那麼多,船到橋頭自然直。」由此可見,俗語至今仍然有很大的作用。對於處於中年的人們來說,不妨多了解一下相關的俗語,也許不能讓事業風生水起,但至少可以讓你看透一些問題。咱們今天講的是這樣一句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老祖宗的勸世良言
    歷史上,除了留下這些偉大的燦爛文明外,還有一些民間的智慧俗語,往往為我們所忽視。雖然多少了解一些,但是仔細研究起來卻不知道什麼意思。俗語說:「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指什麼意思?真的很有道理嗎?在今天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讀了《老人言》以後,才知道老祖宗的勸世良言,真是充滿智慧!
  •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老祖宗的大智慧,男人越早知道越好
    人活一世就要有夢想,幹出名堂來,要不然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活著做了什麼。但要想成為金字塔頂上的成功人士又談何容易呢?再者說,人這一輩的時間非常有限,就在不眨眼的功夫裡可能就過去三四年了。論語中提到,人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天道,五十懂得天命輪迴。在孔子的言論中,人一但活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就到了中年與老年之間了。
  • 俗語: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因為漂亮的年輕女人總是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相對來說,年輕男人受到的關注度就小得多了。除了那些極個別的流量明星以外,絕大部分男孩都是在默默無聞中度過自己的青年時期的。可是到了中年時期就不一樣了,經過青年時期的淬鍊,男人事業有成,眼界大開,縱橫捭闔,指點江山,大氣的格局漸漸形成。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而至於農曆二月是否有數九天,過去農人生活和生產基本都是靠天,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總結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當作一種依據來參考,儘量避免不利年景出現,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反之,若是「二月沒九」的年份,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使得驚蟄節氣出現在農曆正月裡,也就是說還沒到仲春季節已迎來回暖春雷、萬物復甦之時,即代表這年春天回暖時間比較早。
  • 老祖宗的告誡:人到50,想體面過好後半生,這三條天機,要參破
    人到五十,就要想著怎麼才能讓自己幸福的度過後半生,該放下的就得放下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凡事看開一些,減少自己的欲望,沒有太多的欲望,就會輕鬆很多老祖宗說:人到五十,想體面過好後半生,這三條天機,要參破。
  • 「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這有何講究?「三」分別指什麼?
    這些民間俗語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農業生產,有家庭成長,有夫妻感情,有財氣運氣,幾乎天下萬象無所不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幾句關於男人生活保養方面的民間俗語,叫做「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三」分別指什麼?小編今天給大家講一講。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個男人到了40歲,是他人生重要的一個分水嶺。
  • 俗語「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講的是哪三覺,不求哪三人
    老話和俗語都是咱們老祖宗用時間證明的,實打實的靠譜,所以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要想一想古人留給我們的經驗,那樣不僅可以賓冕許多的麻煩。對於老一輩說的話,不管是家常口語,還是一些俗語,我們都不能小瞧,要不然吃虧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