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花街:玉溪文旅街區的新地標
夜幕降臨,青花街熱鬧了起來。
春風拂面,久居城市中的人們似乎已按捺不住踏青出遊的心情。步行於紅塔區紅塔大道東段,在奼紫嫣紅的各種花卉點綴下,玉溪青花街成了時下人們漫步、休閒的好地方。不過在這裡,人們遊覽的並非綺麗的山水景致,而是在美食的陪伴下,感悟玉溪窯青花瓷的文化之美。
遊歷青花街
當夜幕降臨,青花街便會亮起璀璨的彩燈。此時經過一天忙碌的人們聚集到這裡,品味與玉溪窯青花瓷有關的文化與美食。
門口,因為疫情的原因,工作人員一遍遍重複著相同的話語,叮囑著每位準備進入青花街的遊客掃描二維碼、戴好口罩。雖說,白天的青花街不如夜晚熱鬧和富有情調,但卻能真切且清晰地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
步入青花街,米線、烤翅、甜品等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肆意挑動著人們的味蕾。那些帶有辛辣、香麻的小吃往往能佔據大多數人的舌尖,人們在咀嚼中回味著食物的鮮美。小吃攤邊,一碗以傳統手藝製成的木瓜水,是炎熱天氣中最能解渴的飲品。而對於大多數玉溪人來說,米線和炸洋芋始終是難以割捨的牽掛,小吃攤前的長桌上,人們細細地品嘗著湯汁濃鬱的米線和拌上醬料的炸洋芋。
穿過小吃攤聚集之地,一直走便會看到不加修飾的紅磚建築。這裡看上去似乎是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工業廠房,紅牆斑駁,瓦缸、陶罐等陶製品整齊地堆放在牆角。新與舊的碰撞和融合,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那些堆砌的陶製品雖構造簡單,卻蘊含著悠久的制陶歷史和文化,值得仔細探究一番。
玉溪窯青花瓷是青花街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距離紅磚建築不遠,與小吃攤聚集之地相連的街巷中,匯集了很多制陶匠人。他們將自家製作的陶製品擺放其間,吸引客人前來品鑑。這些陶製品做工精緻,形態各異,有的古拙典雅,有的新穎別致。
其實,遊歷於青花街,你可以盡情品味這裡誘人的美食,也可以感悟此地悠久的制陶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印記。
文旅融合
玉溪青花街位於紅塔大道95號。單從視覺、感觀而言,它與人們對「街」的固有印象截然不同,看起來玉溪青花街更像是一個集歷史文化、傳統技藝、現代創意等元素於一身的綜合體。
說起玉溪青花街,它與紅塔區的瓦窯村密不可分。在600多年前的元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便利用當地優質黏土燒磚砌起龍窯,開採陶土,燒制瓷器,並在明代就成了除江西景德鎮以外,生產青花瓷的重要窯口。只不過,在時代的更迭中,它被時光的塵埃所淹沒。1960年,在沉睡數百年之後,瓦窯村的古瓷窯址被發掘了出來,人們在揭開其歷史封印的一剎那,被它的古拙與質樸所徵服。
如今,為傳承玉溪青花瓷傳統工藝,進一步推進玉溪陶瓷文化產業發展,重塑「玉溪窯」文化品牌,不斷完善玉溪文化旅遊休閒目的地功能,提升玉溪城市競爭力,加速建成創新型、創意型特色城市,打造玉溪新的文化名片,我市實施了玉溪陶瓷文化旅遊產業創意園(即玉溪青花街)項目,這也成了玉溪市、紅塔區重點打造的文化旅遊項目。
據了解,玉溪青花街為「一站式微度假旅遊文化商貿綜合體」,毗鄰紅塔集團、紅塔山、錢瓜山、玉溪古瓷窯遺址等玉溪中心城區生態文化旅遊資源,並包含了青花瓷工業遺存博物館、陶藝大師工作室、陶瓷工藝體驗、特色民宿精品酒店、地道玉溪米線與特色小吃、萌寵親子動物園等商業、文旅業態和元素。今年3月,玉溪「青花夜宴」如約而至。在此期間,100多家經營餐飲、花卉、文創產品商戶的入駐,讓廣大市民在青花街的遊歷中,感受到了濃鬱的青花瓷文化,也品嘗到了特色美食。正是這些文旅資源的聚集與融合,讓玉溪青花街在展示地方陶瓷文化的同時,吸引著人們前來體驗和感悟玉溪窯青花瓷之美,並成了人們日常休閒和賞玩的新場所。
新地標
其實,與其說玉溪青花街是一個供人們了解地方文化的新場所,倒不如說它是玉溪文旅街區的新地標更為確切。
因為它將現代商業經濟注入到了延續數百年的玉溪窯青花瓷文化當中,同時又將玉溪城市文化薈萃於此,把周邊景點的遊客聚集到這裡,為遊客帶來更有深度,更有品質的地方文化體驗和消費。在規劃設計上,它又因地制宜,對內接駁城市主核心區吸納中心商圈人流,對外則是城市地標性入口。
而玉溪青花街與玉溪原有的諸多知名旅遊資源並不是割裂的,它們互為配套,彼此客流互通,優勢互補,共同輝映出玉溪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和蓬勃的生命力,以及特有的風土人情。在白天,人們可以到撫仙湖觀賞湖光山色,在紅塔工業旅遊區體驗菸草歷史文化,在聶耳音樂廣場聆聽革命之聲,也可去大營街溫泉沐浴養生,到江川感受古滇青銅文化。到了晚上,旅途勞頓的遊人們便可來到這裡,在悠然自得中吃小吃、住民宿,感受著玉溪的地方文化。(顧世丹 文/圖)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