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搞快點!」1月30日下午,龍泉驛區經信局組織工作人員去超市採購了幾十件牛奶,接著趕緊送往位於龍泉驛區的成都衛生材料廠。那裡有口罩的生產車間,整個工廠早已開足馬力、全速運行。面對疫情,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一樣,緩解口罩慌,必須與時間賽跑。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已是龍泉驛區經信局第三次為廠裡的工人們送去慰問物資。「春節期間,企業恢復生產實屬不易。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做好後勤保障、能源保障、生產保障。」龍泉驛區經信局有關負責人說,他們安排專人專班負責服務成都衛生材料廠,確保疫情期間口罩生產不停供。
政府部門24小時服務企業,該口罩生產工廠已從最初每天3000隻口罩的產量,增加到目前的日產25000到30000隻,日產能最大提升10倍。
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口罩
設備超負荷運轉齒輪打齒
「企業家們,龍泉驛區成都衛生材料廠的齒輪壞了,口罩生產全線停產,請求幫助。」27日,在龍泉驛區經信局建立的企業服務群裡,一條消息瞬間引起了群裡各企業的注意。
這是龍泉驛區經信局發出的一條「求助」信息——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供應,龍泉驛區經信局組織企業於1月21日迅速復工復產。由於生產線超負荷運轉,不到一周時間,成都衛生材料廠的齒輪出現了打齒,停止工作。
消息一發出後,群裡的企業紛紛發聲,表示想出一份力。經過多方確認,同樣位於龍泉驛區的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能科技)有工人在上班,且表示非常願意助一臂之力。在經過豪能科技技術人員的調試調整下,成都衛生材料廠生產線暫時恢復生產。
同時,為了避免以後出現相同問題,當天晚上,豪能科技技術負責人帶著工人加班加點,為成都衛生材料廠打造了4個配件,以備不時之需。
紅星新聞記者在該企業服務群裡看到,還有一份專門梳理過的全國口罩生產廠表格,裡面包含上萬家口罩生產商、供貨商的電話、地址等。「光靠我們自己力量真的有限,所以我們把全國的口罩生產商家一個一個梳理出來,希望能夠為企業恢復生產提供幫助。」龍泉驛區經信局副局長葉向華說。
24小時服務促生產強保障
工廠口罩日產量破25000隻
「在接到疫情安排部署後,單位便安排我進駐成都衛生材料廠服務企業,全力保障口罩生產。口罩產量從最初的每天3000隻,已經增至目前的每天25000到30000隻,廠內各項工作運轉正常。」葉向華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為了做好應急物資保障,他們單位專門組織了轄區內企業、電力公司等,形成技術團隊,專門服務企業。每天兩次電力檢修、專人搜集存在問題、提前發現問題消除隱患、幫助企業抓緊儲備原材料……各項細節安排井井有條。「只有我們做好服務工作,確保企業用電、用水、原材料供應等要素保障,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戰士們,才能無後顧之憂。」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除了服務成都衛生材料廠,在全力做好基礎保障方面,龍泉驛還加強24小時應急值守,向轄區內工業企業廣泛宣傳疫情防控要點,引導企業進行自查自排,系統梳理區內企業職工離蓉返武漢、離武漢返蓉情況。同時全力做好節後工業企業復工疫情防控。
周亞 劉茂安 紅星新聞記者雷浩然 圖據龍泉驛區
編輯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