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十幾天,2019年就要過去了。
在小時候,我們總覺得2020年似乎是一個特別遙遠的年份。
到那個時候,一切就已經進入美好的未來,人類會開著飛天的汽車,用著清潔的能源,所有的人都能衣豐食足,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會擁有平等的機會。
這個美好的願景未曾實現,卻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目標。
我們沒有到達彼岸,但卻一直懷揣希望,為了到達這個理想中的世界在不斷努力。
在理想的世界中,人人平等幸福。
女嬰不會因為性別而被拋棄,女孩不會因為性別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女性會能夠與男性同工同酬,能夠擁有掌控自己身體的權利。
2019年,我們仍在為平權努力,仍然走在路上。
但我們踏下的每一個腳印,都會有人記得………
女性應有的權利
每一種主流文化,都對女性有著或多或少的束縛。
想打破任何一種束縛,都需要很久的積累,需要反抗與鬥爭。
2019年,伊朗的女性重新擁有了一項她們應該可以擁有的權利——
進入球場,和男性一起看球。
40年來,伊朗女性一直不被允許進入體育場。
她們同樣是球迷,同樣熱愛著這種運動,支持著喜歡的球隊,卻因為性別被拒之門外。
「女性不應該接觸如此陽剛的環境,退場時男女可能會有肢體上的接觸。」
因為這樣荒謬的理由,她們被排除在外。
然而,她們從來沒有放棄過。
當規則不合理,那就反抗這條規則——她們冒著被扭送至警察局的風險,女扮男裝進入球場。
她們身體力行地反抗,她們積極呼籲發聲,甚至還有一位「藍色女孩」,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最終,在今年的10月10日,伊朗宗教高層終於作出妥協,讓所有伊朗女性都有權進入所有球場,並且不限制票的數量。
這是一項普通的權利,卻也是在掙扎和奮鬥之後,終於得到的。
這是微小的一步,卻也是堅定前進的第一步:固然有再多限制,只要一直發出自己的聲音,一直努力奮起反抗,必有迴響。
——讓女性,可以擁有一個「人」應有的權利。
家庭暴力
11月,你也許還記得那場浩浩蕩蕩的反家暴聲援。
當一位勇敢的博主,訴說了自己被男朋友家暴的事情,讓更多女孩能夠以此為戒,意識到家暴的危險時,很多人都站出來聲援她。
無數女性願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更多陷入家暴的弱勢群體,或是可能會走進家暴者陷阱的姑娘,提前知道家暴者的真面目。
這並不止發生在國內。
11月25日,國際消除針對女性暴力日的這一天,全世界的女性,都和我們站在一起。
從法國十萬人走上街頭開始,無數國家的女性都站出來:墨西哥、義大利、土耳其、蘇丹……
她們聚集起來,呼籲著法律的改進,希望喚醒輿論,讓更多人意識到家暴的危害,讓家暴的受害者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
發出聲音並不是無用功,而是最重要的事情。
宣傳的普及,思想的改變,是所有改變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難、最關鍵的一步。
讓所有人都明白到家暴不僅是「家務事」,才能夠更系統性、綜合性地構建反家暴工作體系,讓相關制度得到細化,讓法律能夠與現實銜接,讓執法力度能夠加強。
打破沉默,讓更多人看到聽到,然後去改變這個世界。
身體自主權
讓女性擁有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讓她們能夠對自己的身體做決定,永遠都是爭取女性權利中重要的一步。
墮胎是一件好事情嗎?當然不是,選擇墮胎的女性,通常都會有自己的苦衷,才會做出這樣痛苦的選擇。
但……能夠擁有自己身體的自主權,對女性來說,卻是一件好的事情。
今年,當美國阿拉巴馬州州長籤署了最嚴苛的反墮胎法案時,無數女性站出來,做出反抗。
「憑什麼,憑什麼25個白人男性,能為千萬女性的身體做出選擇?」
無論什麼身份, 無論什麼地位,從千萬粉絲的明星,到粉絲只有個位數的普通人,都在表達自己的抗議。
有些人覺得自己根本不認識墮過胎的人,但……#Youknowme,你認識我。分享出你的故事,結束墮胎的恥感。
「那時我十二歲。」
「當時我發現男朋友在吸毒。」
「我被強姦。」
那些勇敢的女性,選擇揭開自己的傷疤,把血淋淋的過往暴露給其他人。
她們這麼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更多,更多未來可能會陷入到這種選擇的姑娘。
讓她們在不得已時,也擁有選擇的權利。
身體健康
今年,非洲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盧安達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宮頸癌的國家。」
在發達國家都無法全民覆蓋的HPV疫苗,卻在這個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得到了普及。
1996年盧安達開始著手建立醫保系統開始,2011年,他們開始將HPV引入國家醫療項目,推廣到所有的女性。
德國曾經質疑盧安達為什麼要先推廣HPV疫苗,而盧安達的女性衛生部長則表示——
「當疾病存在預防的可能時,僅僅因為婦女出生在貧窮的國家,就剝奪她們遠離癌症的權利。」
「盧安達33萬女孩的性命受到威脅,難道她們不是人民嗎?」
衛生部長Binagwaho,
被稱為盧安達公共衛生事業的英雄
全世界都沒有看好過盧安達的行動。
然而,在這種堅持下,她們終於達成了這項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
或是說,奇蹟。
職場權益
今年六月,瑞士出現了全國女性大罷工。
數十萬人走上街頭,高舉女權主義標語,呼籲男女薪資待遇平等。
從事同樣工作,擁有同樣專長,做著同樣事情的我們,不應該因為性別而被不同的對待。
這是瑞士近代史上最大的政治事件,各個年齡層的女性團結一致,呼籲同工同酬。
瑞士議會為了這項平權運動休會15分鐘,更是開始提出關於薪酬平等的新法案。
消弭職場性別歧視的漫漫長路上,發出聲音,就是走向進步。
在大洋的另一側,日本社會上,也發起了關於職業女性的Kutoo運動。
工作時,對男性的著裝規定大多只是乾淨整潔,對女性卻要求必須穿高跟鞋、必須摘下眼鏡。
自己選擇穿上高跟鞋並無不妥,但如果強制女性穿著枷鎖,也同樣是對於性別的歧視。
今年,日本女性第一次提出「我們應該打破職場要求穿高跟鞋的規則」,並且得到了上萬人的籤名支持。
由標準變為規則,再變成束縛,這樣長久以來塑造的價值觀念,想要改變,需要一點點的力量匯聚和推動。
但開始反抗,就算聲音微小,也會激起回聲。
總有一天,這個世界上會響起漫山遍野的回聲,告訴追求自由的人:你想走的路,可以自己來選擇。
女性從政
就在幾天之前,芬蘭宣布新選舉出的聯合政府中,五個黨魁都是女性。
所有黨魁都是男性的政府讓所有人都見怪不怪,但所有黨魁都是女性的政府,卻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但新任芬蘭總理只是表示:「我只需要考慮怎麼把工作做好。」
當今社會,女性議員仍然只佔總數不到五分之一。
但世界在改變,女性參政,甚至進入領導層的時代,正在慢慢到來。
今年,歐盟史上首度提名兩名女性擔任歐盟高層,其中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更是成為了歐洲委員會史上首位女性領導人。
美國國會中女性議員人數創下紀錄,今年更是有6名女性在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
這一屆英國議會,也是歷史上女性人數最多的一次。
沒錯,在「女性不適合搞政治」的偏見之下,每一個進入政壇的女性,都頂著難以打破的玻璃天花板。
女性從政的起點與男性並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仍然有堅強勇敢的姑娘,走上了這一條泥濘的道路。
2月5日,女性國會議員身穿白色,
紀念婦女獲得選舉權。
當她們進入政壇,她們才能想辦法拯救更多的同伴。
讓女性成為決策者,讓女性參與到投票之中,才能讓女性的利益得到改善。
性犯罪
一周之前,上海財經大學發布處理通報。
公開舉報75小時後,錢教授被予以「兩撤銷一開除」處分通告,被撤銷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被撤銷教師資格,以及被開除。
我們曾經追過那麼多針對女性的犯罪,也許這一次,是為數不多讓所有人都感到大快人心,惡有惡報的處理。
在受害者公開舉報後,無數女性自發為她發出聲音,為她聲援。
她們也許從沒有去過上財,從不認識受害者,甚至很多人從來沒有被騷擾的經歷。
但是,基於女性的身份,她們也都站了出來,為受害者撐腰。
「別怕,姐姐來了。」
是她們,也是我們。
基於「性」的犯罪,很多都是以女性為目標。
我也可能成為受害者的這份同理心,讓女性之間守望相助。
今年,韓國再曝光大型偷拍事件,面對偷拍,成千上萬的女性走上街頭,在首爾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抗議活動。
當生活充滿黑暗,有人選擇臣服,就有人選擇起身反抗。
「我的生活不是你的色情片」。
這句口號,是全世界為之困擾的女性用盡全力吶喊出來的。
法國、西班牙、德國、英國……
每一個地方,都有女性站出來,共同反對針對女性的性犯罪。
今年,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在各個女性官員的推動下,都通過了「裙下偷拍入刑」法案。
傳統的性觀念與體力的弱勢,長久以來,讓女性一直被性犯罪所困擾。
改變這個社會很難,但推動法律的進步,減少整個社會對受害者的要求,給予受害者更多的支持援助,都是在做出改變。
有人在風雪中為眾人抱薪開路,讓這個社會,一點點,變得更好。
2019年,我們爭取到了男女平等了嗎?沒有。
但是我們能夠看到,能夠聽到,能夠感受到……有更多的人聽到了我們的聲音。
走出的每一步路都是艱難的,改變每一個觀點都需要長久的努力。
這或許需要很長時間。
但這個世界,的確在一點點變得更好,一點點走向我們想要的未來。
也許這並不會一蹴而就,或許幾十年,甚至有生之年都無法實現。
但只要踏出這一步,改變一個人,就是進步。
幾百年前爭取女性權益的先鋒們,在她們開始爭取女性的權益,要求女性也擁有和男性一樣的平等權益時,所有人都覺得她們是偏激瘋狂的人。
女人怎麼可以拋頭露面呢?女性怎麼可以繼承家產呢?女性怎麼能夠騎自行車呢?女人怎麼能夠討論科學呢?
但在幾百年後的今天,這一切看起來都理所應當。
所以,當我們邁出這一步,或許艱難,或許在短時間內看不出效果。
改變法律不易,改變思想更難。
可我們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朝著那個「美好的願景」前進一步。
2019年,世界各地的女性,在努力吶喊,在勇敢發聲,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
但也許,在很多年後的未來,那個時候的姑娘就不再需要經歷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
她們可以將這一切視為理所應當,習以為常。
會有這樣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