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玩家們應該都從各種渠道上了解到了最近爆火的一款遊戲《黑神話:悟空》。官方的實機演示視頻發布之後,引來了大量的玩家與業內從業人員的觀看,大多數人都對視頻中表現出來的遊戲素質有著較高的評價並發表了對於這款遊戲的祝福。
這款遊戲甚至吸引到了國外的從業人員,例如著名的遊戲《戰神》的製作者David Jaffe。
David Jaffe一開始認為《黑神話:悟空》的爆紅只是炒作噱頭,但是在看完整個實機演示之後,也不得不遵從真香定理,表示《黑神話:悟空》,行!
但《黑神話:悟空》之後的旅途看起來並不能一帆風順。就在這款遊戲爆紅後沒多久,網絡上便傳出了其他遊戲廠商試圖高薪挖走《黑神話:悟空》製作團隊中的成員的消息。不知面對翻了個幾倍的薪水,製作團隊中還有多少人能堅持到《黑神話:悟空》的製作結束。
而諷刺的是,該製作團隊放出實機演示的目的之一便是因為人手不足,所以希望能招募到新的製作人員。
(下圖為該團隊招聘的崗位,詳情見《黑神話:悟空》官網)
《黑神話:悟空》的製作人之一楊奇也在微博對於挖人事件做出了回復。在回覆中,製作人以較低的姿態表示,希望其他廠商的HR高抬貴手別再挖了,別搞我們了。並且也提到了其實各個廠商內部其實並不缺少人才,希望友商能善待自己內部的人才,而不是老想著挖人。
國內遊戲行業產值其實並不低,很多遊戲的流水都以億元為單位計算, 一些遊戲巨頭的市值在國際上都排得上號。但奇怪的是,在2000年左右,國內遊戲市場被盜版打擊嚴重的時期,依然能有《秦殤》、《刀劍封魔錄》這樣的作品出現,而遊戲產業大興的現在,大家提到中國遊戲後,第一反應卻是氪金手遊。不知道這些遊戲廠商們在決定挖《黑神話:悟空》的製作人員時,是希望自己以後能製作出另一款高質量的遊戲呢,還是僅僅希望挖來人後自己以後的遊戲能像《黑神話:悟空》一樣爆紅呢。
在幾年前,玩家們在與試圖妖魔化遊戲為精神鴉片的人進行爭辯時,「第九藝術」是經常被玩家使用的詞。但是現在,國內的遊戲是更接近「精神鴉片」還是「第九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