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于成龍 一代廉吏(一)

2021-01-09 馬園元聊一聊

大家好,今天我介紹的是關於清朝風雲人物于成龍,各具特色的能臣的故事。

于成龍,字北溟,別號子山,是山西永寧州人。他生在一個官宦家庭,先祖和父親都在明朝政府裡做過官,從小耳濡目染,家學淵博。這就使他或為性格穩重、勤儉耐勞、崇尚實幹的人。他在清順治十八年出仕,曾先後歷任過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等職。在他近二十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他不論做任何事都非常認真,一心為民為國,也因此三次被舉「卓異」。他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被稱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不僅善於政務,也很擅長書法,他的詩詞工整,與其性格一樣,嚴謹幹練。他曾組織編寫了《畿輔通志》四十六卷、《江南通志》五十四卷,這對整理和保存當地政冶、經濟、文化資料做出了貢獻。

說起于成龍這個人,想來大家都不會陌生。清朝類的電視劇中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而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則讓他成為主角被人耳熟能詳。歷史中清正廉潔的官員不少,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以廉潔著稱的官員也不算少,但其中最著名的還要屬于成龍。因為他被「千古一帝」的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這是在清朝歷史中絕無僅有的殊榮。

于成龍受家庭薰陶,自幼讀書、好書,還立下了遠大的志向。雖從小立志、讀書,但他成名卻很晚,是一個真正大器晚成的人。其實,他在明崇禎十二年就曾參加過鄉試並且還是考中副榜的貢生,但是因為家中父親年邁需要照顧,就沒有出去做官。直到順治十八年,已經45歲的于成龍,才懷著滿腔熱血遠赴邊荒之地的廣西柳州羅城縣當知縣。羅城縣那時被清朝統治還不到兩年,局勢並不穩定,前兩任知縣一死一逃。

于成龍初到羅城時,看到的是遍地荒草,城內也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縣衙也只是三間破茅房的悽慘境況。他不得已,只能寄居在關帝廟中,生活異常艱難,更何況他還想開展工作,這更是難上加難。跟隨他一同前來的還有五名僕人,在不久後就或死或逃,可是于成龍卻始終堅持著,困境並沒有把他壓倒,他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邁開了他宦海生涯的第一步。此後,他輾轉各地任職,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撫大員,其所到之處,皆有政績,頗有好評。他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百姓們的愛戴。

于成龍律己甚嚴,可以說是苛刻,他從不帶家屬赴任,也不許僕從揮霍,生活異常清苦。不過,他對百姓卻如春天般的溫暖,體恤有加,百姓有所求,竭盡全力他也要辦到、做到,說他「愛民如子」一點兒也不過分。可是正因為他凡事以百姓為念,以百姓為先,就得罪了不少同僚,包括他的上司,更有甚者.有時還會與朝廷的意見相左,但于成龍並不怕。在四川合州任知州的時候,當時那裡的戰亂剛剛結束,老百姓生活悽苦,他體恤生活困頓的百姓,就停止了以往百姓給府上送魚的慣例,並上疏陳述地方百姓的境況。

上峰知府得知此事後,汗顏之,於是裁革擾累民間的事情十餘件。朝廷有旨要讓四川各地採伐楠木以供「欽工」之用,可這是勞民傷財的事情.更何況老百姓的生活剛剛穩定,就這樣大興土木實在是於民於國皆不宜,於是他毅然上書巡撫反對此事,並建議由文官衙役負責修路,武官兵丁負責伐木,這樣就可以不徵調民間夫役,老百姓就可以得到休息。他在湖廣黃州府任職時,剛巧趕上災荒之年,他自己就以糠代糧,把節餘下來的口糧、薪律都拿出來救濟了災民,甚至把僅剩的一匹供騎乘的騾子賣了,換糧給餓著的老百姓。城中有富戶,他還親自上門勸富戶能夠開倉解囊,以販濟災民。他是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這樣的官讓百姓如何不愛、不敬。

于成龍當官有一個特點,就是治事勤謹,不管是大小政事都要親自處理,這樣勞心勞力的結果,就是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力,再加上他的生活極為簡樸,健康更是不容樂觀。有人就勸他要注意保養休息,可是他卻回答,自己知道這樣做對身體不好,可是看到百姓、想到國家就想再多做點事情,他多做點,老百姓就少受些苦。肺腑之言,令人聞之動容。

今天的故事先更新到這裡,故事未完待續,請關注下期內容,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中紀委網站展播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
    中紀委網站展播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5月21日,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稱,該網視頻欄目將展播十九集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以期帶給廣大黨員幹部和網友們思考和啟迪。「一生奔波你坦誠不渝,經歷了多少悽風苦雨。
  • 觀一代廉吏于成龍有感
    劇中圍繞于成龍在喀爾齊圈地,廣西羅城平叛和治理,收降東山土匪,福建大牢冤獄案,罷免莝夫事件,直隸治理,兩江總督任上去火耗殺赫裡等故事串聯,故事情節生動感人,人物形象塑造豐滿,劇情跌宕起伏,寓故事於精神。通過一個個的故事片段把于成龍從書生到入仕為官直至去世於兩江總督任上,把于成龍的人生經歷刻畫的生動精彩。具有強大、深刻的現實意義!
  • 一代廉吏《于成龍》為何如此受捧
    古裝歷史正劇《于成龍》是今年央視一套的開年大戲,這部講述康熙年間一代廉吏生平事跡的電視劇,在2017年伊始收穫好評無數,在眾多偶像、仙俠劇的包圍中,它更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多次「逆襲」收視第一,頗為罕見。1月24日,《于成龍》在央視一套播出最後兩集。隨後,1月29日,央視八套黃金檔再次播出該劇。
  • 遊山西·讀歷史——走近于成龍故裡 感受一代廉吏正氣
    一幅楹聯道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的一生。《合州志·宦績》中記載:「于成龍……居官清正廉明,多善政,州人號於青天。」在他23年的從政生涯中,曾跨越廣西、湖北、福建、直隸、兩江等地,從七品知縣做到封疆大吏。于成龍愛撫民眾、懲治腐敗、平冤獄、整吏治,深受百姓擁戴和朝廷讚譽。位於呂梁市方山縣的于成龍故居。
  • 上中紀委網站看電視劇,14年前的《一代廉吏于成龍》要火了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劇照。       繼去年古代廉政文化專題之後,中央紀委網站再推古代廉吏于成龍的故事,以期帶給黨員和網友思考和啟迪。       5月21日起,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視頻欄目開始展播「一部具有『正能量』的歷史劇」——《一代廉吏于成龍》。       根據中央紀委網站介紹,這部19集電視連續劇於2000年拍攝,依據于成龍真實的為官經歷,藝術地再現了他勤苦樸素、勤政愛民、廉潔奉公、政績卓越的從政生涯。
  • 中紀委網站將播反腐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
    昨天,中紀委官網發布消息稱,該網視頻欄目將展播十九集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以期帶給廣大黨員幹部和網友們思考和啟迪。專家認為,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顯示中紀委放下「身段」反腐,這種新的嘗試也將對幹部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 85歲國家一級演員李萬年逝世,曾主演《一代廉吏于成龍》
    1985年,李萬年開始涉足影視,代表作有:電影《家醜》《小村無故事》《何班主與他的情人》,電視劇《百年憂患》《石頭夢》《一代廉吏于成龍》《老伴》《新結婚時代》等。2000年11月,由李萬年主演的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在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黃金時間播出後,好評如潮,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尤其是對李萬年塑造的清官于成龍這一藝術形象,全國廣大觀眾與文藝界、影視界的專家、學者,以及清史專家和媒體輿論界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 山西掀清代廉吏「于成龍熱」 其故裡再次發現墓志銘
    中新社太原11月6日電 (胡健)王儒林任山西省委書記後,山西掀起了一股「廉吏于成龍熱」。各大電視臺復播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後,當地廣播電臺也開播有關于成龍生平的系列評書。記者6日從山西省方山縣文物部門了解到,于成龍的另一塊墓志銘日前也重見天日。  王儒林擔任山西省委書記後,調研的第一站就選在呂梁市。
  • 古代歷史,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龍,羅城起步,磨難重重
    大家好,給大家推薦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龍,羅城起步,磨難重重。廉潔自奉、慎始慎終的于成龍曾說:「我生來無他嗜好,布衣蔬食,才免饑寒足矣。不知世間有享受事,亦不知饋遺交際欲何為計。傣人自給有餘,要錢何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于成龍離開永寧老家,轉眼間到了櫻山縣。
  • 85歲李萬年去世,《一代廉吏于成龍》裡的于成龍看哭了多少人
    大家結識這位老藝術家還是因為他的一部經典作品,就是由他飾演的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于成龍在他的演繹下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楷模,他將于成龍身上的兩袖清風,一身正氣,不畏強權為了百姓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刻畫的入木三分。李萬年是一個為了表演而生的藝術家,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藝術世界裡送走了太多的藝術大師,這些人的離去對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都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 ...品讀山西歷史」之一——走近「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故居
    「遊山西·讀歷史」,9月24日全國三十餘家媒體記者來到了呂梁市方山縣來堡村的于成龍故居,近距離感受一代廉吏的故事。
  • 一代廉吏于成龍所擔任過的官職,都是什麼品階?
    被康熙帝稱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從前明的貢生一步步成長為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 家道雖然中落,但對于成龍的家教依然非常嚴格。 于成龍雖然天資聰慧,但科舉之路卻頗為不順。崇禎十二年(1639)的時候,22歲的于成龍參加鄉試,只考取了個副榜貢生。直到清順治八年(1651),35歲的于成龍還是沒有在鄉試中考中正榜。後來由于于成龍的長兄於化龍早逝,父親於時煌年老體弱需要人照顧,于成龍受家庭所累,也就沒再參加鄉試。
  • 七常委同看「廉吏于成龍」深意幾許?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與首都近千名群眾一起觀看了《廉吏于成龍》等演出劇目,喜迎新年。(新華網12月30日) 新舊交替,萬象更新。2015年元旦來臨之際,常委們全體出席新年戲曲晚會,既有與民同樂的歡欣、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又飽含對文藝工作者的關心、對傳統文化的厚愛。
  • 廉吏史海丨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1661年,于成龍赴經濟落後、人煙稀少、流寇甚多的蠻荒之地——廣西羅城出任知縣。到羅城之後,為整治匪患,于成龍果斷實施保甲法,通過建立保甲制度,嚴禁盜賊,嚴懲為非作歹之徒,同時,對改邪歸正的盜賊採取安撫政策,羅城縣社會治安很快得到管控。于成龍鼓勵百姓發展農業,他經常走訪田間地頭,採取「勤而獲者旌其門,惰而荒者群言以辱之」的方針,沒過幾年,羅城農業獲得大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 《于成龍》將結局 23年的為官生涯展現「天下廉吏第一」
    ­   由吳子牛 導演執導,成泰燊 、巫剛、修慶 、王雅捷 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于成龍》在央視一套播出,這部講述一代廉吏跌宕起伏的一生的電視劇將隨著于成龍的辭世而收官於今晚迎來大結局。­  該劇呈現了于成龍在任23年的為官生涯,從知縣、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直至兩江總督的「晉級」路上,時時充滿了驚險傳奇,處處經受著生死考驗。
  • 《廉吏于成龍》殺青 戲骨巫剛再塑經典
    網易娛樂6月6日報導 由著名導演吳子牛執導的大型廉政歷史劇《廉史于成龍》,集結了巫剛、成泰燊、王雅捷、修慶、王繪春,印小天、聶遠等實力演員,講述一代廉吏于成龍從中年出仕到成為兩江總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
  • 蘭州戲曲劇院院長 蒲建民與《廉吏于成龍》
    第八屆《中國秦腔藝術節》 蒲建民院長《廉吏于成龍》精彩片段 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 北溟,號 於山,山西永寧州 (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
  • 山西呂梁修繕廉吏于成龍荒墓 紀委建議展示貪官醜聞
    墓室口有一石門,室內兩側陳列著數通刻有於清端公墓志銘的石碑。棺木為一棺一槨,木質堅硬光滑,表面塗有一層紅色桐油護漆。棺木打開後,于成龍衣冠清晰可見,長髮辮子依然完好,屍骨已經分離,頂戴花翎佩綴一枚一寸多長的葫蘆狀金頂,純金製作,約二兩多重。  文物出土後,村民們將于成龍遺骨重新葬於墓穴中。
  • 于成龍:「天下第一廉吏」,一生為民清正廉潔,康熙為其撰寫碑文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康熙年間,朝中出現了一位被皇帝讚許的"天下第一廉吏",這位清官就是兩江總督于成龍。夜以四錢沽酒一壺,無下酒物"。在外出差時,"蓬頭垢面",雖被人恥笑,但他並未改變。在他死後人們曾去參觀他家,發現他的隨身物品僅有一個竹箱、兩口鍋、幾本書籍。這樣清正廉明的行事風格,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少有的。康熙帝需要這樣作風的人,來給官員們樹立一個"榜樣"。當然康熙帝欣賞的不只是他的勤政廉明還有他的公事公辦。
  • 方山于成龍廉政文化園
    中國·方山于成龍廉政文化園是依託一代廉吏于成龍故居打造的集廉吏故裡、廉政文化、廉政教育、廉政產業為一體的全國首家廉政文化主題園區園區佔地580餘畝,其中廉政文化教育展覽館15畝,廉吏文化廣場50畝,于成龍故居區55畝,于氏家族墓地160畝,廉政教育體驗園3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