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達的是無法用語言描述,卻又不可能對其保持沉默的東西。
——維克多·雨果
隨著現代音響視頻技術的普及,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媒介聽到更多、更好、更久遠的音樂,仿佛聽音樂沒有必要再去到現場,隨手點開手機的播放鍵,你想聽到的就在耳邊,但小編依然想說,不是所有的音樂都不需要現場。
音樂不老,在現場收穫感動
有些樂曲只適合在現場聽,當然我們可以聽錄音,但是錄音呈現的只是冰冷的輪廓,只是華麗背後的影子。
比方說就聲響效果而言,越是大型編制的作品,就越是需要現場欣賞,再好的錄音技術,或者是再先進的播放技術,都沒有辦法真正重現現場的聲音效果。
若你說,古典音樂只是存在遠方的一個符號,對此並不感興趣,那麼一定要請你給自己去現場聽一次的機會,再來決定你對於這交響樂的看法,有些作品現場演出堪稱聲響奇蹟,如果可以的話請您千萬不要錯過。
音樂不言,在現場品味作曲家情懷
德國作曲家理察·施特勞斯曾寫過一首交響詩《唐璜》,一首不到20分鐘的曲子,卻包含著太多情緒、故事,讓樂曲不再是簡簡單單一個篇章,而活靈活現的呈現在大家面前。
創作此作品時,理察·施特勞斯還只有24歲,首演之後,此作品廣受好評。唐璜亦為作曲家一系列交響詩式作品的代表作。該作品的熱情與靈感來自於奧地利詩人尼古拉斯·雷瑙的同名詩作。
根據作曲家本人首演兩天後的回憶:「唐璜大獲成功,旋律優美。我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這在魏瑪可是不多見的。」
音樂開來,請你現場品味
人們都說,我喜歡音樂,它總是讓我流淚,讓我感動。音樂讓我們流淚的時候,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其實好多古典音樂並不悲傷,就像巴赫的音樂從來沒有悲傷。
那些音樂從不表達情感,它們的存在就像世間萬物一樣,有一種古老的秩序,莊嚴淡泊,直見本真。可是我們在聽它的時候,懂得了悲傷,了解了世上存在那樣深邃而克制的情意,我們在聽它的時候,完成了自己。
2018年3月16日
歐洲頂尖的丹麥國家交響樂團
即將來到省會大劇院
給你的「現場」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期開票 敬請期待)
「做最好的,並且只做最好的」
丹麥國家交響樂團於1925年成立,並以「做最好的,並且只做最好的」為樂團的座右銘。如今,它已成為歐洲領軍交響樂團之一,為諸多世界一流指揮和首席獨奏所青睞。丹麥國家交響樂團有力且直率的性格深深根植於其本身與丹麥以及北歐音樂的不解之緣之中。
自2012年起,樂團的首席指揮一直是西班牙指揮大師Rafael Frühbeck de Bugos,在他逝世之後,樂團在當年9月迎來了他們的新一任首席指揮,來自義大利的Fabio Luisi。
丹麥國家交響樂團歷史上經歷過的其他指揮包括Thomas Dausgaard(任職至2011年),Herbert Blomstedt(1967 -1977)。樂團最近聘用的指揮也包括Yuri Temirkanov,Michael Sch nwandt,以及Dmitri Kitajenko。
該樂團的演出主場是由著名法國建築家Jean Nouvel設計DR音樂廳,於2009年落成。2012年,在英國著名音樂雜誌Gramophone將它評為世界10大最佳音樂廳後,其地位和知名度顯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法比奧·路易斯
Fabio Luisi
法比奧·路易斯1959年出生於義大利的熱那亞,他最初在巴黎師從阿爾多·奇科裡尼學習鋼琴,此後他赴奧地利格拉茲學習指揮。法比奧·路易斯在1984年第一次登臺指揮是在格拉茲歌劇院,並隨後成為歌劇院樂團的籤約指揮家(1990 - 1995)。在此期間,他在柏林、慕尼黑、維也納等地的州立歌劇院演出,並指揮了大量世界首演作品。
從1995年到2000年,法比奧·路易斯擔任維也納弗耶爾豪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在2002年的薩爾茨堡音樂節上,法比奧·路易斯第一次會與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會面,此後便開始在德勒斯登指揮了大量作品,包括全套華格納的「指環」系列、普契尼的《圖蘭朵》、史特勞斯的《達奈的愛情》以及貝多芬的《莊嚴彌撒》。
在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2007/2008的音樂季演出中,路易斯被任命為樂團的新任音樂總監,同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以及法國女鋼琴家海倫·格裡默在歐洲展開的巡演獲得一致讚譽。2007年10月,他第一次在德勒斯登歌劇院指揮了華格納的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
1997年至2002年,路易斯在瑞士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任首席指揮;1999年至2007年,路易斯成為了萊比錫中德廣播交響樂團唯一的首席指揮。從2005年開始,法比奧·路易斯被聘為維也納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任期直到2013年;同年3月他在美國的大都會劇院舉行了個人首場指揮演出,並在1個月之後被任命為該劇院歷史上第二位首席客座指揮,後在2011年成為首席指揮,9月就職後在1個月內指揮了6部作品(《萊茵的黃金》、《女武神》、《尼貝龍根之歌》、《諸神的黃昏》,與馬若舒柯偉騫合作的《唐·喬瓦尼》、與納塔莉·德賽合作的《茶花女》 )也算是指揮界的罕聞。
2010年,路易斯第一次和丹麥國家交響樂團合作,並在2014年被該團聘請為首席指揮,自2017年起入職。
李飈
「打擊樂第一人」
李飈作為世界音樂舞臺上為數不多的全職打擊樂音樂會獨奏家,以他對打擊樂獨奏的獨特悟性和演奏風格,被國際輿論認為是世界範圍裡當代最優秀的打擊樂獨奏家之一。
李飈出生於中國南京,五歲開始學習音樂。1982年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打擊樂器。1988年畢業時,作為中國首位公派打擊樂學生,被文化部選送到蘇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隨斯留基業夫教授學習。畢業時,獲俄羅斯國家一級音樂碩士文憑。1995年,獲德國國家文化基金會獎學金,並在慕尼黑國立音樂學院彼得·薩德羅教授指導下完成大師文憑。
學生時期,他曾在許多音樂比賽中獲獎,包括第一屆國際達布雷申打擊樂比賽銀獎。他是首位在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的華人打擊樂演奏家。
音樂會·曲目單
Overture from Flying Dutchman
Richard Wagner
序曲——選自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理察·華格納
Symphony No. 5 Carl Nielsen
第五交響曲 卡爾 · 尼爾森
Intermission
中場休息
Rite of Mountain Gou Wen-Jing
山之祭 郭文景
Don Juan Richard Strauss
唐璜 理察·施史特勞斯
*演出曲目及順序請以現場為準
「齊魯之春」演出季開幕演出
丹麥國家交響樂團音樂會
演出時間:2018年3月16日 周五 19:30
演出時長:120分鐘(含中場15分鐘)
演出地點:山東省會大劇院 音樂廳
演出團隊:丹麥國家交響樂團
一人一票 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內
近期開票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