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八大鐵帽子王后代,坐吃山空,由富變窮,有人三代蝸居兩居室

2020-12-19 歷史二點通

清初有個八個王爺因戰功卓著,在乾隆時期被追封為「世襲罔替」的爵位,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八大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他們的爵位世襲罔替,他們的榮華富貴與國鹹休。當然,他們的後裔一直延續。這些曾經的王府阿哥們就在北京某一處犄角旮旯。有的甚至幾代人擁擠在一起生活。他們從榮華富貴到落魄潦倒,也僅僅只有幾十年的時間。令人唏噓不已的同時,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那麼,就讓我們聽一聽那些鐵帽子王后裔的親身講述吧!

睿親王多爾袞的後人——金寄水

在八大鐵帽子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可能就是睿親王多爾袞了。雖然,多爾袞論英勇比不上哥哥阿濟格,論戰功抵不上弟弟多鐸,但論綜合實力卻是八大鐵帽王中最強的。過去的歷史學家曾評論,「沒有他,清朝入關的歷史也許改寫,中國封建王朝的史冊也許就不會列有『清』的名字。」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強悍的人物。在39歲去世時,連一個男嗣都沒留下。最終,只能以弟弟多鐸的兒子,自己的侄子多爾博為嗣子。然而,當多爾袞死後被奪爵,嗣子又回到了豫王府,封為貝勒。直到120年後,乾隆為多爾袞翻案,才恢復了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爵位也由嗣子的四世孫淳穎承襲罔替。

睿親王多爾袞

金寄水先生就是第13代睿親王。金寄水先生的童年仍貴為王孫,家資巨萬,僕從如雲。他自己說,那時候的生活就像《紅樓夢》中賈寶玉過的日子。關於先祖多爾袞之死,金寄水祖上世代傳下來的說法,令人大吃一驚。他說,「順治七年,多爾袞突然去世,但他不是病死的,而是病後被殺的,當時,只有身子被運到北京安葬。」對於,多爾袞死後被奪爵,墳墓被毀,暴屍數日。金寄水先生說,「府內資料記載,多爾袞並沒有被掘墳毀屍。清初,實行的是火葬。」多爾袞的墳過去叫「九王墳」,就在新中街一帶。

賈寶玉影視劇照

金寄水先生出生時,睿親王府還有500多間房子,僅存放陳設古玩玉器的房子就有100多間,府裡的傭人還有100多人。對於有關清朝電視劇中很多王爺飛揚跋扈,大鬧街市的現象,金寄水認為這種情況很少發生。王爺府都在天子腳下。清朝對王公貴族限制的很多,王公貴族也很謹慎,就連各王府之間平常來往也不多,和漢族大臣來往更少,更不敢在社會上鬧事,一旦鬧出亂子來就有被革爵的風險。革爵之後就沒有住在王府的資格,因為王府是國家的,旗地也沒有了,旗地也是國家的,俸祿也減少了,因為俸祿與爵位是對應的。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一旦被革爵,那就在別的支派中選出一支繼承,而被革爵的自然失去了曾經擁有的一切。清朝八大鐵帽王的後裔中被革爵的很多。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1861年,鄭親王端華與怡親王載垣被慈禧賜死,1900年,莊親王載勳被慈禧賜死。三大鐵帽王死在一個女人手裡這是前所未有的。」

舊睿親王府改建成瑪哈噶喇廟

王府子弟中真正可放開手腳,無拘無束,恰恰是在清朝完了以後。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旗產全部歸個人所有,此時各王府瞬間有了更多的財產。王府和幾十萬畝的旗地歸王公子弟所有。此時,金寄水的大伯中銓、父親中銘為了和老北京那些富家大宅門比富,修房子,修花園,買汽車,甚至每間房子要安裝一部電話,吃穿極度追求洋化。然而,這種揮霍無度,風靡奢侈的行為,僅僅用了十年就把府裡的東西賣得差不多了。賣完了動產就開始賣不動產。最後,開始賣王府裡的房子,墳地上的樹木和建築物。1922年,中銓哥倆把王府的500間房子抵押了10萬。兩年之後,本息相加高達13萬元,倆兄弟還不起,債權人告狀,法院直接封了王府的房產。中銓兄弟不得不匆忙搬送,王府最終歸債權人。金寄水說,「當時府內48間房屋中還有許多古玩陳設也給了債權人,這是一筆很大的損失。」金寄水一家也從王府搬了出來。

兄弟倆

最後,金寄水說,「人人都羨慕王公子弟的生活,其實他們並沒有快樂的童年,有的只是小大人的生活。滿族的規矩太多,禮節很多。在府裡的童年、少年很不自由,以至於現在我看見那些小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很羨慕他們。」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金寄水作為王府中的阿哥到8歲還沒吃過雞肉。因為,當時王府裡大人認為,小孩子少吃點,吃差點,人會聰明,讀書會好;吃多了,吃好了,反而人會變得糊塗。金寄水回憶,「王府中,每天的夥食也不好,老是那幾個菜。當然,穿倒是穿得很好。」

貴族的頹廢

過去王公府邸,甚至皇宮中很奇怪,他們認為小孩子從小不能吃得比大人好,當然也不能吃多,甚至喝水也不能喝太多,都有限制。有人認為小孩比大人吃得好會折壽,不吉利;有人認為小孩吃得多吃得好會變糊塗,如金寄水所說的,而民間認為小孩吃得多會得病,但對好壞沒有限制。總之,過去王公府邸的阿哥們吃的並沒有現在人想像的那麼好。其實,《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的童年也是如此,在平常的吃上也有限制,要想吃好的,也只能在逢年過節中,而不像書中寫得那樣頻繁。

肅親王善耆的女兒——金默玉

可能很多人對肅親王善耆並不熟知,當然對其女金默玉更為陌生。然而,很多人對一個人再熟悉不過了,她就是川島芳子。川島芳子就是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女,金默玉是肅親王38個子女中最小的一位,原名愛新覺羅·顯琦,與川島芳子一母所生。當年,川島芳子被槍斃時,有很多人說她沒有死,被槍斃的那個人是替身,而且傳得有根有據。金默玉說,「當年川島芳子被槍斃時,也曾有個朋友拿著一張處決後的照片給我看,我看了,確實是她本人。因為,當時在現場的只有兩名外國記者,中國記者不允許進,所以才故意造出這種謠言。」

川島芳子

時隔幾十年,當金默玉回憶起這位同胞姐姐,還是感慨萬千。川島芳子比金默玉整整大13歲,從小長得漂亮卻極愛出風頭。金默玉說,「正是太漂亮害了她!」川島芳子從小被日本人川島浪速帶去做養女,所以改了日本名字。16歲時,川島芳子被比她大50歲的養父玷汙,為此自殺未遂。金默玉說,「川島那人能幹出那種事,從此川島芳子自暴自棄。因為,她漂亮又聰明,愛跳舞,所以結交了很多達官貴人。從此,走上了不歸路。」40年代初期,川島芳子曾從東京來到北京,見了自己的妹妹金默玉。然而,川島芳子的樣子讓妹妹金默玉嚇了一跳,原來她很漂亮,但抽起大煙,臉也變了,牙也變長了。再後來,兩姐妹就經常吵嘴,打架。

中老年的金默玉

眾所周知,第一代肅親王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因戰功被封為親王,位列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一直到了第十代,也就是最後一位肅親王善耆,為復闢清王朝,把整個王府全部賣掉了,後搬到了旅順。金默玉就是在旅順出生的。四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這件事轟動了旅順,因為王爺的喪事排場極其壯觀,讓當時的很多人大開眼界。就連四歲的金默玉也有一些記憶。她仍保留著一張自己出生時住的一幢二層樓房的照片。她回憶說,當時住的小樓環境很美,她經常眺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肅親王善耆

金默玉可以說一口地道的東京日語,並可以用日文寫一手漂亮的文章。她用日文寫了一本書。她曾受邀到文史館工作,又擔任了北京滿學研究學會會長,並通過自己募集的資金,支持了一批滿學研究著作。晚年的金默玉一直燙著短髮,外面經常套著一件白毛衣,臉上皺紋很少,言談舉止中,仍保留著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

最後一位王爺——順承郡王文葵

第一代順承郡王名叫勒克德渾,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孫。努爾哈赤的第次子是代善,被封為禮烈親王,代善的第三子薩哈璘被封為穎親王,而勒克德渾就是薩哈璘的第二子。從清初到清末,順承郡王一共有11代,其中有四個是弟襲兄爵,兄襲弟爵,所以,一共有15位順承郡王。民國六年,第11代順承郡王訥勒赫因病去世。此時,溥儀仍是小朝廷的「關門皇帝」,按照當時的皇室優待條例,「清王公世爵仍其舊」。因訥勒赫沒有男嗣,由文葵過繼,並承襲爵位。文葵說,「我是最後趕上龍旗的人。」當時清朝的國旗叫龍旗。

順承郡王訥勒赫

文葵雖然襲爵順承郡王,但已經沒有實際的收入,因為當時小朝廷本身已經不夠開銷。即使,任何進項沒有,但王府的架子依然存在。為了維持一百多人的生活開支,文葵不得不賣東西,最後不得不賣房產,就這樣支撐了十年。順承郡王府以7萬5千元(銀幣)賣給了張作霖。當時,王府共有200多間房子,還有一些家具,包括桌子和穿衣鏡等。就這樣,文葵帶著家人從王府搬了出來,在鼓樓的王佐胡同買了一座100多間的房子。之後,接著變賣家產,五十年代,賣給了政府。六十年代,文葵一家搬到了一戶兩居室的房子裡。當時,他們一家三代擠在這房子裡,在北京已經屬於困難戶。

張作霖

文葵把自己當年「順承郡王」的封冊交給了政府。這時,他也成了遜清最高爵位的皇室後裔。文葵的繼母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家裡藏有很多慈禧和各王府福晉的照片。然而,後來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在特殊時期,下落不明。幾十年過去了,文葵依然記得當年自己被受封為順承郡王的場景。他說,「前清時,襲爵的具體事務由宗人府辦理,封冊由禮部製造,到了民國就由財政部造封冊。」封冊造完後,用黃綾子包好,並放在一個扎著黃綾子的小亭子上。這種亭子是專門放封冊的,有人抬著。亭子要從乾清宮的丹墀上出發。宮裡派人抬著放有封冊的亭子,經過西華門,到達順城郡王府。文葵要帶領王府人員跪在門口接迎。等到皇帝派來的人和亭子都進了王府大門,文葵起身進門。這時,亭子放在院子裡,文葵要到正殿等著。此時,正殿早事先準備好了蓋有圍子的桌子,正使把封冊放在桌子上。

金冊

這時,有個唱贊禮的站在桌子的左邊,正副使站在桌子的右邊,文葵則穿著郡王服到桌子前行三跪九叩大禮。之後,由宮裡派來的人讀封冊上的「上諭」,讀完後,文葵才能站起來,並向北站著。正使把封冊交給文葵,文葵接過後,旁邊的隨侍捧著紅漆的託盤,上面鋪有黃綾子。文葵把封冊放在託盤上,隨侍再把託盤放到事先預備在右邊的另一張桌子上。此時,所有封爵的過程才算結束。因為,這是文葵一生中做得最隆重的事,所以,對此記憶猶新。晚年的文葵喜歡清靜的生活,有時提筆寫寫字,畫點畫。但左右鄰居中很少人知道這位老人就是清朝的末代順承郡王。

豫親王的後代——金志照

我們對北京東單三條的協和醫院最熟悉不過了,但很少人知道此處的原址就是當年豫親王多鐸的府邸。更為奇特的是,豫王府的大門前石獅子呈俯臥狀,並不是蹲立。豫親王的後人金志照先生說,「這是因為豫親王多鐸對清朝開國的貢獻很大,清朝認為他的功勞在諸王中是最高的。他太辛苦了,所以府前的石獅子俯臥著,表示讓他的戰馬休息休息。」

晚清民國時期協和醫院

第一代豫親王就是努爾哈赤的十五子,多爾袞同胞弟弟。在36歲的人生中為清朝江山得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入關時大破明軍擒獲洪承疇等人,入關後,擔任安國大將軍南徵,進軍揚州,破城時請擒獲明朝大臣史可法並殺之,後又到南京推毀南明政權,擒獲明朝福王。多鐸一生徵戰無數,卻最終被當時八旗兵最怕的天花打敗了。入關前,八旗兵極少得天花,而入關後,極易得此病,並且很難治癒。因此,在清朝八旗兵中稱「未得天花痊癒者,不算健全的人。」後來的康熙皇帝之所以能成為九五之尊,他小時得過天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多鐸沒有康熙的命硬,36歲就被天花奪走了性命。

豫親王多鐸

然而,到了末代豫親王端鎮時,因坐吃山空,也像其他王府阿哥一樣,先是賣王府,把王府賣給了美國人開醫院,也就是今天的協和醫院。後來,又要賣祖墳,為此和本家打官司,最終因為端鎮有美國人的幫助,打贏了。隨之,他把歷代豫親王的圓寢墳墓挖開。因清朝王爺的棺材都是金絲楠木做的,價值很高。於是,端鎮把這些金絲楠木的棺材換成了杉木棺材,並把金絲楠木全賣了,錢由他一人獨吞了。金志照雖與端鎮是本家,但因為這件事很多本家與端鎮從此不相往來。

晚清太和殿內金絲楠木柱子

金志照先生說,「豫王的後人中曾出過兩位大學士。其中一位就是他的曾祖父麟書。朝廷六部的尚書,他都任過,光緒二十二年,被授武英殿大學士,正一品大員。」後來的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就是金志照曾祖父的門生。金志照依然還記得,自己小的時候,曾祖父雖然早已不在了,但徐世昌仍不忘恩師之情,常來慰問。金志照的父親名叫定榕,母親是巴魯特氏,蒙古族。祖父去世後,家裡由祖母掌家。祖母雖是二品夫人,卻沒有文化,不懂生計,為了生活,隨便變賣家裡東西。那時,家裡的宋版《史記》被當成破爛賣。尤其,讓金志照記憶最深的是,父親雖有文化,但不通人情世故。家裡不論誰來,想看家裡的東西,父親都會讓他們看。家裡原來有八座用黃金打造的八仙塑像,沒想到後來在夜間被人偷走了。因為,這八座黃金八仙塑像價值連城, 被盜的新聞曾在北京四九城轟動一時。

徐世昌

後來,金志照的父親不得不在當時北京市財政局擔任稅警,一個月才12塊大洋,根本供不起金志照上學。所以,金志照十六歲被迫退學,後來,一邊幫人抄書,一邊補習功課,考上了醫校,從此一生從事醫務工作。

金志照信札

上面是八大鐵帽子王中的睿親王、肅親王、豫親王、順承郡王的後代。歷盡滄桑,曾經的王公子弟也成了普通百姓。他們曾經擁有別人難以想像的財富,僅僅幾十年,所有的財富已不屬於自己。有的甚至還不如現在的普通百姓。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唯有放下,從頭開始,融入社會,才能繼續走下去。下面將繼續講到禮親王、克勤郡王、莊親王、鄭親王的後裔。

相關焦點

  • 古人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俗語,不知道有人聽說過沒有?到底它又有怎樣的含義呢?其中的數字又代表什麼呢?相信如果你了解了這句話,就知道什麼叫"月盈則虧"和"枯木逢春"了。
  • ...我的家由窮變富,由富變美了!」丨天柱縣鳳城街道教場村村民石宗柱
    我把國旗升在門前的旗杆上,見證我家由窮變富,由富變美。也昭示著我家胸懷祖國,心中有黨,立志脫貧。下一步,我將採取「居家+旅遊+種養殖戶」的模式,發動村民搞種養殖,讓更多的鄉親增收邁小康。
  • 所謂富不過三代是絕對的真理嗎?
    所謂富不過三代是絕對的真理嗎?歷代王侯將相也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縱觀歷史,為官也好,經商也罷,「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通過總結最近幾代人的經歷,也會發現這樣的規律:第一代人可能都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通過辛勤的勞動積累財富,同時保持著節儉的習慣。第二代人上了大學,在城裡有住處,在鄉村有田宅,穿著時髦,打扮時尚,懂得奮鬥。
  • 此人名氣不及多爾袞,卻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首,一家坐擁三名額
    不過在一些清宮電視劇或者小說中,往往會看到所謂的「鐵帽子王」,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人獲得呢?▲和碩醇親王府大殿在滿清貴族爵位中,「鐵帽子王」並非是爵位名稱,而指代那些擁有「世襲罔替」資格的王爵。清朝吸取歷代王朝的教訓,實行皇室「降等承襲」的制度,即宗室子弟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低一個等級。
  • 清代的鐵帽子王到底鐵不鐵?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自乾隆時期才有,是後世之人對他們的尊稱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自乾隆時期才有,是後世之人對他們的尊稱,而非入關之時即已具備。八王之得以入世襲罔替之列,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曲折歷史。
  • 「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是何意?古人的良言字字在理!
    不出錯也算有小成功,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一條訓誡:「窮不走水,富不涉淫」(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教會我們在誘惑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窮不走水古人傳下來的每個字,都包含豐富的意義,不能用我們平常的用法去理解。
  •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易經的智慧之談,讓人受益
    有人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那首選就是《易經》。《易經》中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麼久還是對現實有著觀照作用,真可謂經典!《易經》其實與「三」很有緣,它的八卦就是由三根爻組成的,從下往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三爻代表天位,再往上就沒了。《易經》中有「三爻多兇」的說法,所以這就是「豪不過三」的原因,這便是字面上的解釋。
  • 易經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到底啥意思?受益一生
    民間一直有各種各樣的老話,廣泛流傳於人民群眾當中,茶餘飯後俗語更是脫口而出,這是貼合生活的大智慧,有些俗語出自《易經》,大道至簡,用來指導生活,讓大家受益匪淺,比如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1、「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 清朝「鐵帽子王」到底是什麼官銜?權力有多大?
    清朝兩百多年歷史,一共誕生了12頂鐵帽子王。其中前期8位鐵帽子王,是在清朝開國過程中立下卓絕功勳的皇族,因功封賞。而後來的4位鐵帽子王,則是由歷代皇帝恩封的。 什麼是「鐵帽子王」? 正式名叫「大清世襲罔替親王」,俗稱「鐵帽子王」。
  • 說文解字「窮」和「富」
    「小」的「土」就是灰塵的「塵」字;兩個「人」就是跟從的「從」字;三個人就是「眾」字;「田」裡的勞「力」就是「男」字。如此類比不勝枚舉。今天我來講兩個字,「窮」和「富」。「窮」字的繁體寫法是「窮」。繁體的「窮」字描述一個人弓身蝸居在矮小的洞穴,困頓不得志。
  • 由窮變富的秘密,在於讓身體巧妙地快樂起來,看八段錦如何實現
    可是由窮變富的秘密,千百年來,雖雲者紛繁,但以心靈雞湯居多,如過江之鯽,看似清楚卻隔著深不見底的江水,令人遙不可及。我們常會說,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如果把這句話變一個順序,身體愉快,精神健康,你覺得怎麼樣?別有洞天嗎?還是暗藏玄機呢?
  • 關於財富的三個成語,分別是「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易經》其實與「三」很有緣,畢竟它的八卦就是由三根爻組成的,從下往上分別為初爻、二爻、三爻,三爻代表天位,再想往上就沒了。 同時在《易經》中,一直有著「三爻多兇」的說法,所以這就是「豪不過三」的原因,這是字面意思上對「不過三」的解釋。從時代角度來看,即使勢力再強大的家族,也難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厄運,能當上「三朝元老」的人可謂人精。
  • 俗話說「窮走水則散,富涉淫則衰」,何為走水?老祖宗有何用意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叫「窮走水則散,富涉淫則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句話,首先來解釋一下「走水」是什麼意思。第一種的意思就是走水路。很多窮苦人家,日子過不下去只好四處求生,因為交通不便所以走水路的人居多,而「窮走水則散」的解讀就是窮人家為了求生,走水路外出經商,但是一旦背井離鄉,就可能再也沒辦法回來,因為古時候的交通並不是那麼發達,如果出現了什麼意外,一個家就散了。
  • 陳小春:「窮三代」,山雞變鳳凰
    用盡畢生找不回,被3000元賣掉了親弟弟,這是陳小春一生的遺憾,出生就是「窮三代」為了防止陳小春到處玩,父親直接用鐵鏈鎖住他的雙腳,把他禁錮在家中看護弟弟妹妹,直到上小學,陳小春才得以掙脫。如今,陳小春雖然身家早已過億,談起弟弟時,依然會雙眼泛紅,他恨自己為什麼要看到那則消息,多年的尋找沒有消息,父親也勸誡陳小春不要再大費周章去找弟弟了,畢竟人家把他養大了,這樣做無疑傷害了兩個家庭,你支持找還是不找呢?
  •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啥含義?老人向著為何不好?
    比如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那麼這句話究竟有什麼深層含義?老人向著誰家為何會不好?自古以來,中國就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成為了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龍的傳說也代表了中國人重視天人合一的觀點,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要將老人比喻成龍,因為人進入老年,打拼了一輩子,什麼艱難困苦都經歷過了,也算得上是人中之龍。
  • 窮養男孩不等於不給錢,明白「窮養」的真正含義才行
    最近常刷到一個視頻,是郭德綱先生說的一段話,視頻中他是這樣說的:「為什麼說要富養女孩?女孩她要看過吃過,這才不至於被人騙走,見過看過的女孩打眼一看就能知道男孩是什麼樣的人,這樣才不至於被人騙」。「富養女兒窮養兒」是我從小聽到大的一句話,小時候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給女孩多花錢給男孩少花錢,簡單粗暴,直到看到這段視頻後才明白原來富養女孩是這個意思,既然是這樣,那麼窮養兒子也一定不是少給錢話的意思了。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的12名鐵帽子王,為何無一人反對?看完你就知道了
    鐵帽子王是清代特有的王爵,它是指世襲罔替不降級的王爵,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因此從清朝開國到滅亡,鐵帽子王的爵位都存在。不過在清朝末年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為什麼沒有鐵帽子王站出來反對呢?其實並不是沒有人反對,而是反對的力量太弱小。
  • 有人窮,有人富,那我國貧富差距有多大?央行給出「答案」
    在世界任何角落,總是有人窮,有人富。如果說人人平等的話,那應該也是社會生活中處於同等的地位,具有相同的發展機會,並享有相同的權利。但就財富而言,基本上可以說做不到人人平等。富人越來越富。窮的人雖然不至於食不果腹,但最多也就是勉強混個溫飽。在國際上,有一個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即基尼係數。一般來說,基尼係數的最大值為1,最小值為0。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尼係數接近0時,表示該國家或地區的貧富差距越低。那麼問題來了,我國的貧富差距有多大?或者是我國的基尼係數是多少呢?
  • 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是什麼來頭,號稱「硬核王爺」的他們結局如何
    不過,清朝的鐵帽子王是個例外,鐵帽子王的襲爵方式是世襲罔替,無需降等!有點類似於企業中的高級合伙人。這個待遇也是郡王的兩倍、貝勒的四倍、輔國公的20倍、奉恩將軍的90倍; 三是給解決住房問題,賜王府,同樣可以世襲罔替,在街坊鄰居周圍特有面子。
  • 基辛格:如果美國敗了,誰也別想好過,兩個國家或由窮變富,意外出現
    據俄衛星通訊社的跟進報導中稱,從2020年起,委內瑞拉已經正式以石油加密數字貨幣結算石油,並明確指出目標是將該國全部石油銷售轉換為石油幣,用石油幣資助生產,目前一個石油幣匯率略高於55美元,該國計劃接下去共發行一億枚石油幣,寄希望於石油幣能打破美元封鎖,且不會導致經濟通脹,委內瑞拉當局還宣布稱,目前石油幣至少預售了33億美元,數字資產收益頗豐,這就意味著,石油幣似乎又讓投資者看到了委內瑞拉在經濟困境中變富的可能性和走出被美元限制商貿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