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新材料、新希望百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國網雲數據項目……中川園區自成立以來,在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園區「建設特色鮮明、產業聚集、服務配套、環境優良的現代化中心城區」目標定位,強黨建、抓改革、興產業,累計引進93個項目,實現籤約金額600餘億元,對新區發展的首位度和貢獻度不斷提高,發展後勁十足。
中川園區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和「推進器」,全面推進以先進裝備製造、大數據、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建設。緊盯「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革目標,按照「能減則減、能放則放、能少則少」的原則,簡化流程、壓縮時限,全面落實承諾制、首問負責制和代辦制,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全面實行「最多跑一次」,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實現區域全覆蓋、業務全覆蓋、企業類型全覆蓋,新增設立各類市場主體13375戶,有序承接落實下放權責事項52項,完成服務事項改革4項,累計清理簡化辦理要件10個,承諾時限整體縮減10%,22項便民服務業務及時辦結,辦結率達到100%。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高標準農田2.4萬畝,流轉土地5.6萬畝,實施美麗小康村建設項目7個。積極推進空港現代農業示範園項目,打造萬畝中藥材良種擴繁、萬畝玫瑰、千畝生態林果、萬畝飼草基地4個,推動新希望、蘭牧工商、百味果、志華農業、聚生源等5個龍頭企業快速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新突破。以工業做強園區為著力點,正威高導新材料等24個省、市列重大項目建設,中川國際機場三期等18個重大項目全面開工,形成投資增量31.4億元。積極對接省市發改、工信等部門,幫助正威集團、蘭石集團等多家企業分50批次申報獲批各類專項產業扶持資金1.6億元。加快推進西部恐龍園、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7個重點文化旅遊品牌建設,開發精品旅遊線路6條,推動西部恐龍園等3個旅遊景區評星升級。大力提升瑞嶺國際、奧特萊斯等3家商業綜合體和18家酒店運營水平,2020年預計完成限上批零銷售額1400億元,限上住宿餐飲營業額2.6億元,實現旅遊收入23.5億元,有力推動了新區人氣集聚和產城融合發展。
中川園區緊緊圍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精心謀劃、主動作為,組織轄區內企業開展專項資金申報工作,為蘭州佛慈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醫用口罩保障項目、蘭州和盛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抗疫應急物資保障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絲綢之路大數據有限公司基於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的中小企業雲服務平臺項目等8個項目爭取省級專項資金1800餘萬元。紮實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工作,推薦蘭石、和盛堂、三毛3家企業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綠色工廠名單,獲獎勵資金150萬元,同時入選全國第五批綠色工廠名單;三毛毛精紡襯衫面料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綠色產品名單,同時入選全國第五批綠色產品名單。積極組織並推薦佛慈等14戶企業申報全省重點物資保障企業,並對入選的6家企業爭取重點物資保障企業扶持貸款2.95億元。越來越多的企業抱團落戶新區,既是產業鏈吸引的成果,更得益於新區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下一步,園區將在改變僅利用土地資源進行「1+1」式的招商方式,拓展「1n」招商方式,在同一塊土地區域內就該企業或該行業招科技研發企業、原料配送企業、深加工緩解性企業、物流配送企業,將該企業生產專利、貿易額、產品升級等多種資源集聚一地,在幫助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逐步探索完善園區先做減法後做乘法的項目引資模式。「十四五」期間,中川園區將圍繞新材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大數據、文化旅遊等行業發展規劃,積極創新招商工作方式方法,突出抓好精準招商,大力發展臨空經濟產業。
下一步,中川園區將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在園區內實現跨系統、跨業務、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打造五級全聯通、事項全口徑、內容全方位、服務全渠道、資源全共享、過程全監控的服務體系,業務服務限時辦結,一件事落實到底。同時,建立中川園區產業發展紓解體系。對於被列入紓解計劃的企業建設中小微企業產業園,一方面由中小微產業園承接被紓解企業幫助被紓解企業轉讓土地及資產,在保證被紓解企業正常生產的同時,釋放其原佔有的土地資源和新區的配套資源;另一方面為園區重點支持扶持企業的上下遊配套企業提供拎包入駐、拎包生產的便利條件倒逼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將中川園區產業發展以能源消耗為標準鼓勵高附加值產業單體做大,高耗能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產業聚集性發展,實現高中低三端齊聚發展的中川園區高質量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