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熊本地震來勢兇猛,連一向富有抗震經驗的日本人都措手不及。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截至17日18時,熊本地震已經造成超過40人死亡,上千人受傷,災區37萬多戶斷水,10萬多戶停天然氣,8萬多戶斷電。從14日夜晚第一次地震發生起到17日下午4時,已發生440次餘震,地震警報還遠未解除:日本氣象廳認為,今後一周內都可能發生強烈餘震,同時要警惕泥石流滑坡等災害。
《環球時報》記者昨天晚上8時趕到熊本縣,看到災區物資窘迫,災民疲憊但心態平和。由於飛往熊本的航班全部取消,《環球時報》記者17日凌晨從北京出發,當天上午抵達福岡。從福岡到熊本市還有110公裡路程,通常走高速公路僅需1小時15分鐘左右。但由於新幹線停運,大部分高速公路封路,普通公路成了唯一的選擇。記者聯繫了好幾家福岡的計程車公司試圖前往熊本,都以「太危險」為由拒絕。幾經輾轉,終於聯繫到一位願意送記者前往熊本災區的計程車司機。
上路後發現堵車嚴重,來自兵庫等地的自衛隊不斷駛入,往災區運送物資,為防火災,佐賀縣消防局也來支援。在公路休息處,《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有些車主是去接熊本災區的親友,有些是去做志願者的。記者下午3時30分從福岡市博多站出發,直到當晚8時才終於到達熊本市。
進入熊本市,這座歷史文化古城已到處是倒塌的房屋和斷裂的路面,受災嚴重的地區已經封路不讓進,記者能明顯感到餘震,短短兩小時內有三四次。
受停電影響,紅綠燈無法正常工作,熊本市內的交通直至晚間9時左右依然擁堵。有災民心有餘悸,有家不敢回,選擇在避難所過夜。《環球時報》記者走訪五福小學校避難所,條件相當簡陋,紙板一鋪就是床,卻也人滿為患。災區居民在校園裡開火做飯,排隊從供水車領水,物資相當匱乏。目前,熊本災區避難人數已達到11萬。
由於無法及時供貨,熊本市內多數餐廳、便利店已停止營業,只有少數便利店開放洗手間,店內貨架幾乎全空。
還在福岡的時候,《環球時報》記者就看到,百貨商店的防災用品專櫃暴露了日本民眾內心的焦慮。該專櫃設在電梯旁邊的顯眼位置,擺滿4面貨架,僅可攜式廁所就佔了整整一面。災區水袋、手搖發電設備等人氣產品已經售空,救災抗寒毛毯也僅剩一條,賣場員工不停補貨。售價1.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60元)的「地震包」大受歡迎,內裝安全帽、雨衣、防災鞋等常用設備。前來購物的小柳小姐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次地震太可怕了,福岡遭受的餘震很厲害,防災用品多多益善。民眾也大量搶購壓縮餅乾等食品。
中國外交部對日本震災表達了關切和慰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對熊本的慰問微博這兩天在網上廣為傳播。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地震首席預報員孫士鋐1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近期緬甸、阿富汗、厄瓜多、日本等國家都相繼發生了級別比較大的地震,「但這不足以說明全球地震活動進入了活躍期」。
【環球時報赴日特派記者 邢曉婧 環球時報駐日特約記者 藍雅歌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白天天】
閱讀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