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教師已經逐漸成為中小學教師的「中流砥柱」,他們的生活狀態、職業認同和專業素養不僅事關自身的發展,而且影響教育的未來。「90後」教師群體什麼樣?他們會給教育帶來哪些改變?他們又面臨哪些困惑呢?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全面了解「90後」教師隊伍的現狀,《教育家》雜誌與相關城市教科院開展了「90後」教師現狀調查。
說到「90後」教師,中教君就認識不少呢,近日,中教君走訪了身邊幾位「90後」教師,對他們來了一次獨家專訪,聽聽他們的心聲。
(調查方式為通過問卷星隨機發放問卷,共回收來自全國範圍72516份有效問卷。下述分析僅針對本次調研的數據。)
「90後」教師更容易融入學生,管理班級
數據說
對於「90後」教師在教學中重點關注哪些方面內容,調查得出如下數據:
「90後」教師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情況
圖片來源:光明社教育家
數據顯示,「90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元,更願意以日常觀察作為評價依據,或指導學生自我評價。
中教君採訪記
「我是一個陪伴者」
李景濤是一名體育老師,2017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擔任班主任工作。全年級14個班,只有他一個男班主任。男班主任有優勢,管理班級輕鬆自如。
中教君到校時,正趕上早讀課。早讀通常是語文或英語老師負責的,但李老師堅持每天早讀必到班裡,問他為什麼,他嘿嘿一笑,「我往教室門口一站,這些小傢伙們就會大聲地、賣力地讀,好像是讀給我聽的,在我面前表現唄!」
早讀課是很多班主任老師頭疼的課,如果任課老師不到位,班主任就得盯著,無形中多了很多管理任務,但李景濤不這麼認為,「早讀是我觀察學生的最好時機,他們讀書,我讀他們。精神不好的,可能睡晚了;眼神躲閃著我的,可能作業沒寫完。如果有沒來的學生,我得趕緊給家長打電話,問問情況。」
其實剛當班主任時,很多家長有質疑,體育老師能當好班主任嗎?還有的家長提出換班主任的要求。高一一年下來,學生很親近他,尤其是學科成績較弱的學生。因為自己當學生時是體育生,所以自己當老師了,就特別關注成績偏低的學生,和這些學生交朋友,自己在班裡威望高。家長也認可了他。
我問他會把班級帶到高三嗎?他說一定的,必須的。因為高中三年,學生們需要一個了解他們,理解他們,並且包容他們的人的陪伴,他就是那個陪伴者。
「90後」教師更具幸福感,職業目標清晰
數據說
數據顯示,絕大多數「90後」教師覺得當老師是件幸福的事。
「90後」教師職業幸福感
圖片來源:光明社教育家
從教1-2年的教師選擇很幸福和幸福的約60%,教齡3-4年、5-6年或6年以上的均在55%左右,說明經過約2年對教師職業的熟悉,「90後」教師可能有一些失落或倦怠。
中教君採訪記
「享受著生命成長」
很多「90後」教師在決定從事教師職業之前,內心都曾搖擺不定,但洪揚是清晰的、堅定的。
洪揚是位小學英語老師,當初選擇報考專業時就明確要做一位小學英語老師,問及原因,她說自己適合做一名教師,小學是人生起點,在這裡可以更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她說:「我睜大著眼睛,有滋有味地進步著,成長著。」洪揚的話很具有感染力,「站在這三尺講臺,我要用每一堂扎紮實實的英語課,每一句發自肺腑的鼓勵,為我的學生帶來知識的啟迪和人性的引導。我把我的英語課,營造成孩子們快樂學習的樂園。」
說起她的學生,洪揚更是得意:「我的小鷹們萌生了飛翔的渴望。在英語話劇表演中,流利標準的表達和精湛的演技讓觀眾為之折服;海外遊學中,大方的舉止和優雅的談吐讓國際友人讚嘆不已。」
這是一位熱愛教師職業的老師,她的話語裡洋溢著一種幸福與自豪,按照她的話來講,她是在「享受生命成長」。
「90後」教師更願挑重擔,體現人生價值
數據說
「90後」教師們的工作狀態如何呢?據《「90後」教師現狀調研報告》,「90後」教師認為自己工作量超負荷、滿負荷、正好、不多、很少的分別為27.84%、43.85%、27.96%、0.31%和0.04%。
「90後」教師的工作量
圖片來源:光明社教育家
中教君採訪記
「學校要求年輕人主動發展,我也不能落後」
研磨課,是每個教師的日常工作,洪揚說:「我們研究一堂課,一般從教學設計說起,一字一字地摳,一句一句地捋,每個活動間怎麼連貫,怎麼銜接,都要精心設計。下班後修改教學設計也成了家常便飯,晚上八九點回家的次數也變得多了起來。」
辦公室裡的幾個老師都笑稱:「她的課啊,我們都能背下來了。」
洪揚老師說:「真的壓力很大,連軸轉,但充實。學校要求年輕人主動發展,追求卓越,我也不能落後。」
「90後」教師感受到的壓力,不僅僅是因為滿負荷的工作量,更是因為自己被學生、家長,以及各種教育教學任務擠壓著。自由成長起來的「90後」們,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這是他們最大的苦惱。
「90後」教師學歷更高、見識更遠,
教育教學更具有獨創性
數據說
「90後」教師普遍學歷較高,七成以上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通過自己的能力考入大學的他們,擁有較高的學習力和理解力。
他們會努力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將創新作為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必做之事,並將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傳遞給學生。
中教君注意到在本次調查中,碩士和博士佔的比例分別是12.36%和0.05%,中教君對高學歷的「90後」教師,做了採訪。
學歷情況
圖片來源:光明社教育家
中教君採訪記
「用優秀的作品碰撞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中教君有幸採訪了小博老師,小博老師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7年,攻讀古典語文學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做了一名高中語文老師。
小博老師說:「通過在人民大學7年的古典學專業的學習,我們得以與最偉大的思想、最偉大的心靈,進行對話,進行溝通,而在我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我也只認準一點:從最偉大的思想、心靈和經典中汲取智慧、經驗、技巧,用古而不拙、樸而良善的理念引導更多稚嫩卻有無限可能的頭腦,用優秀的作品碰撞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在採訪過程中,她還向中教君展示了她剛完成的「《詩經》中的戰爭詩」的教學專題,以專題學習的方式拓展學生學習的視野,引領學生沉浸在古人古事古詩古話的意境和技巧之中,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講故事——小博的這種教學方式已經大大改變了原有的單篇閱讀的講授模式。
「90後」教師更重視職業發展,需要有針對性的提升措施
數據說
數據顯示,超過1/3的「90後」教師每天會讀書2個小時以上。
通過對「提升教育水平幫助最大的因素」一項的調查,結果顯示,排第一位、第二位的是同事教學經驗分享、高水平同行或專家指導。
圖十九:「90後」教師認為提升教育水平幫助最大的因素
圖片來源:光明社教育家
選擇學校組織的集體培訓的僅佔5.63%,說明「90後」教師對集體培訓的認可度較低。
中教君採訪記
做「心中有火、眼裡有光」的「90後」教師
譚晶晶畢業已經兩年了。一直在初中任教。她給中教君列出了參加各種培訓的時間表:
每周二下午第八節課:教研室校本教研
每周三下午第八節課:年級備課組教研
每周四上午8點——10點:區教師進修學校學習(講座為主)
譚老師語速很快,她說自己很忙,除了每周12節課,還要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但總感覺隔靴搔癢,解決不了她面臨的實際問題。
她提了一連串的問題:作文課該怎麼上?語文閱讀量很大,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興趣閱讀?等等。
交談中,中教君感受到了譚老師的教學熱情,感受到了突破現狀的迫切願望,也感受到了她的困惑和茫然。
這是一個不願因循守舊的老師。她心裡有「火」!正是這心裡的「火」,會點燃職業發展之欲求,會點亮小譚老師的進步之路。
●●● END ●●●
來源丨中國教育報 歡迎收藏及轉發至朋友圈
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