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集團在房地產、足球上有著不俗的成績,但是恆大冰泉卻是其一次失敗的跨界——在瓶裝水行業巨虧40億,那麼恆大冰泉到底失敗在哪呢?
2013年底恆大進軍礦泉水市場,為了在礦泉水的高端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財大氣粗的恆大前前後後投入了60億做廣告宣傳,邀請了成龍、範冰冰、金秀賢、全智賢四位重量級明星為其代言。有一段時間,恆大冰泉銷量猛增,甚至趕超了瓶裝水行業的巨頭農夫山泉,但它的成功完完全全是靠錢砸出來的。但之後錢越砸越多,銷售額卻沒跟上來,虧損越來越多。
市面上的礦泉水多在1-3元錢,只有法國高端水"依雲"賣到10元以上,而恆大冰泉同樣定價在5元,並打算走高端路線,卻被恆大當作一個普通瓶裝水來賣。進入一些小賣部之類的,根本就沒幾個人會去消費,反觀佔據全球市場份額10%的依雲就根本不會走這些低端渠道,基本都是在大商超、大超市售賣。
而且做這類快消品的渠道非常重要,需要深耕。農夫山泉、怡寶等瓶裝水行業巨頭都是經過十幾二十年的市場深耕才有了如今的成績,不是在兩三年間把貨鋪下去就能做起來的。恆大仗著自己有錢,想一口氣吃成一個大胖子,實在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恆大的團隊能力也不足,其進入瓶裝水領域很突然,在人才、生產線等方面的準備都不足。恆大冰泉在上市兩個月後就籤訂了57億的巨額訂單,但其本身卻消化不了這麼大的訂單,最終因為產能不足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對經銷商和消費者都造成了不小傷害。而競爭對手的實力太強,無論是價格、渠道、推廣等方面都已經很成熟,最後導致了沒有太多的市場份額留給恆大。
好在恆大及時止損,在2016年以18億元賣掉了恆大冰泉,順便還把奶和糧油一起賣掉,更加專注於房地產生意。跨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但失敗的也不少,區別就是是否掌握了新領域的運作規律。如果掌握了新領域規律並能熟練運作,企業的商業帝國版圖就能進一步擴大,反之亦然。
不過如今的恆大集團形成了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產業故居,特點是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行業關注的一大焦點。恆大也營業額也在大幅提高,世界500強排名也將繼續躍升,其未來的發展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