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60億生產瓶裝水,最終倒虧40億!房地產巨頭跨界淪為笑柄

2020-12-14 網際網路連線

恆大集團在房地產、足球上有著不俗的成績,但是恆大冰泉卻是其一次失敗的跨界——在瓶裝水行業巨虧40億,那麼恆大冰泉到底失敗在哪呢?

2013年底恆大進軍礦泉水市場,為了在礦泉水的高端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財大氣粗的恆大前前後後投入了60億做廣告宣傳,邀請了成龍、範冰冰、金秀賢、全智賢四位重量級明星為其代言。有一段時間,恆大冰泉銷量猛增,甚至趕超了瓶裝水行業的巨頭農夫山泉,但它的成功完完全全是靠錢砸出來的。但之後錢越砸越多,銷售額卻沒跟上來,虧損越來越多。

市面上的礦泉水多在1-3元錢,只有法國高端水"依雲"賣到10元以上,而恆大冰泉同樣定價在5元,並打算走高端路線,卻被恆大當作一個普通瓶裝水來賣。進入一些小賣部之類的,根本就沒幾個人會去消費,反觀佔據全球市場份額10%的依雲就根本不會走這些低端渠道,基本都是在大商超、大超市售賣。

而且做這類快消品的渠道非常重要,需要深耕。農夫山泉、怡寶等瓶裝水行業巨頭都是經過十幾二十年的市場深耕才有了如今的成績,不是在兩三年間把貨鋪下去就能做起來的。恆大仗著自己有錢,想一口氣吃成一個大胖子,實在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恆大的團隊能力也不足,其進入瓶裝水領域很突然,在人才、生產線等方面的準備都不足。恆大冰泉在上市兩個月後就籤訂了57億的巨額訂單,但其本身卻消化不了這麼大的訂單,最終因為產能不足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對經銷商和消費者都造成了不小傷害。而競爭對手的實力太強,無論是價格、渠道、推廣等方面都已經很成熟,最後導致了沒有太多的市場份額留給恆大。

好在恆大及時止損,在2016年以18億元賣掉了恆大冰泉,順便還把奶和糧油一起賣掉,更加專注於房地產生意。跨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但失敗的也不少,區別就是是否掌握了新領域的運作規律。如果掌握了新領域規律並能熟練運作,企業的商業帝國版圖就能進一步擴大,反之亦然。

不過如今的恆大集團形成了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產業故居,特點是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行業關注的一大焦點。恆大也營業額也在大幅提高,世界500強排名也將繼續躍升,其未來的發展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花60億廣告費入局「瓶裝水」,卻幹不過「百歲山」,巨虧40億離場
    恆大集團大家都知道,在房地產行業可謂是龍頭企業,房子質量自然也是相對來說業內口碑也是非常不錯,但是房地產的高端並不意味著跨界走高端就能成功。恆大這次跨界已失敗告終。2013年恆大開始進入瓶裝水市場,開始大量的做廣告,當時打算在2014年達到100億的銷售目標,2016年定到300億元,一時間吸引了很多的媒體和吃瓜群眾,當時還邀請了成龍、範冰冰、金秀賢、全智賢四位重量級的明星為其代言。
  • 超500億!三大PE巨頭虧慘了 史上最差!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對市場的衝擊以及全球石油價格暴跌,黑石1400億美元信貸業務計提的九成業績費化為烏有。  相較而言,三巨頭中凱雷虧損最小。  2020年一季度,凱雷實現總營收7.46億美元,但由於投資收入虧損11.9億美元,最終淨虧-7.09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總營收則盈利4.46億美元,投資盈利6.51億美元。
  • 中國第一瓶裝水「誕生」,打敗娃哈哈、百歲山,一年賺240億
    瓶裝水並不像瓶裝飲料一樣,通過口感就能輕易區分,它簡單的包裝也並不華麗,但是相信每個人心中對瓶裝水都有一個自己的判定標準,因此,個人對於瓶裝水的喜愛和偏好也會產生差別,現在市場上的瓶裝水「巨頭」一紅一綠,分別就是農夫山泉和怡寶。
  • 中國瓶裝水又添新玩家,直接把白開水裝進瓶子,一年狂賣20億
    在今天的國內瓶裝水市場上,無疑有六大巨頭,即農夫山泉、怡寶、百歲山、康師傅,冰露以及娃娃哈,可以說,這六個品牌佔據了中國瓶裝水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然而,在這六個品牌近乎壟斷的市場份額下,另一個品牌的瓶裝水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 中國最大爛尾遊樂園:耗資7億,卻荒廢了15年,淪為老外笑柄
    只是有些爛尾樓不僅被世人吐槽,更是臭名遠揚,甚至淪為笑柄。而在國內,其實也有這樣的爛尾工程,還被評為全球七大爛尾工程之一,你們有聽說過嗎?這個爛尾工程就在北京八達嶺高速公路的兩側,在1994年的時候,有開發商相中了這裡,於是準備在這規劃建設一個超大的遊樂園,並命名為沃德蘭遊樂園。建成之後,這個遊樂園甚至可以媲美迪士尼,佔地面積更是達到了123.04萬平方米。
  • 騙取國家11億經費,讓中國晶片「淪為笑柄」,後帶著錢逍遙法外
    經過專家測定,這塊只有手指甲一半大的集成塊上有250萬個器件,具有32位運算處理內核,每秒鐘可以進行2億次運算。在某些方面,其性能甚至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對中國晶片界來說,「漢芯一號」是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裡程碑。而作為「漢芯一號」的「發明者」陳進藉助晶片的名號,又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獲得了11億科研基金。一時間,他是名利雙收。
  • 虧錢12億,被蘋果拋棄!昔日日本屏幕巨頭「沒落」,翻身無望
    11月23日消息,種種跡象皆在表明,昔日日本屏幕巨頭JDI已經「沒落」。根據11月13日JDI公布的數據,預計公司在2020年4-12月,營業損益將出現198億日元(約12.5億人民幣)的赤字。
  • 7年花光千億身家,如今淪為笑柄
    不過其他領域也誕生了富豪,比方說房地產行業,還有一個比較冷門,那就是太陽能領域也誕生了一個首富, 那就是施正榮。對於這個名字確實沒有馬雲、馬化騰這些名氣大,但是曾經的實力也是非常的強。
  • 60天時間」首富「變「首負」:從身家300億,到負債250億
    2011年,銀億集團以6億元的代價,借殼「ST蘭光」在A股上市,成為當時全國為數不多的房地產上市公司之一。 也正是在銀億控股上市成功這一年,樓市調控更加猛烈:央行3次加息、全國40多個城市限購、600多個城市控制房價。熊續強的運氣,不得不讓人羨慕。 在資本市場上初戰告捷,而且是大獲全勝。
  • 年銷1900億外資巨頭達能,斷送樂百氏,又搞垮中國礦泉水第1品牌
    2020年6月25日,達能集團與深圳市互通有無商貿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出售包括益力大桶水及瓶裝水品牌,以及位於深圳和惠州龍門的兩家工廠。這意味著,這家年營收高達25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000億元)擁有依雲、脈動等知名飲用水和飲料品牌的法國食品巨頭,正式終止在華運作本土飲用水業務的歷史。
  • 這些巨頭被多元化閃了一下腰
    新能源的大蛋糕實在過於誘人,以恆大、寶能為代表等其他行業的巨頭也緊抓風口,跨界造車。 先是上個月發改委的一則文件流出,要求各地嚴查新能源汽車生產情況,遏制造車亂象,其中特別點名提到恆大、寶能。
  • 押注房地產?美國五大科技巨頭佔地空間≈220個帝國大廈
    僅今年一年,這五家科技巨頭就將其房地產足跡擴大了四分之一以上,這是過去十年來的最快增速。 房地產信息研究公司CoStar Group的數據顯示,美國科技行業最大的五家房地產所有者是亞馬遜、Facebook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微軟,它們總共佔據了約5.89億平方英尺(合5472萬平方米)的美國房地產。這比紐約市所有的寫字樓空間還大,相當於大約220棟帝國大廈。這標誌著,這些科技巨頭擁有的地產比十年前增長了五倍。
  • 14億打水漂!這家美國巨頭虧慘了
    沒錯,就是那個世界500強品牌排名第23位、總市值超過1800億美金的迪士尼。影片在中國上映時,為其配音的都是許晴、成龍、陳佩斯。兜兜轉轉等了《花木蘭》這麼久,就憑這些硬傷,一開局就砸了。如今《花木蘭》已經淪為鞏俐職業生涯評分最低的作品,比前些年被瘋狂吐槽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還要低不少。
  • 又一快遞巨頭「倒了」?5萬員工面臨失業,老闆2年虧損40億!
    畢竟如果沒有優勢,最終是要被市場淘汰的。而其中就有一家快遞企業如今已經全面停工了,根據報導,超過5萬多名的員工已經被無限期的放假了,這個快遞企業就是曾經的「巨頭」國通。要知道,在國通快遞巔峰時期,在全國有超過40家的分撥中心,全國各地的幹線班車的運營線路高達500多條,其中運送快遞的專用車輛有數萬輛,而員工也有5萬多人。
  • 最「成功」的瓶裝水品牌,打敗怡寶、百歲山,連續8年銷量第一
    說起瓶裝水品牌,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農夫山泉、怡寶以及百歲山等。但在這其中,名氣最大、做得最「成功」的非農夫山泉莫屬。憑藉著「農夫山泉有點甜」和「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廣告詞,農夫山泉幾乎成為瓶裝水界家喻戶曉的存在。
  • 血虧100個億,又一巨頭"栽了"
    這兩天,又一家航空巨頭扛不住了……當地時間8月20日,澳大利亞最大的航空公司——澳洲航空(Qantas)2020年的財報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損失19.64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0億元),這是澳航近6年來首次虧損。對此,澳航執行長表示,這是公司創辦100年以來經歷的最大困境。
  • 曾經的中國礦泉水第一品牌,「賣身」千億巨頭22年後,慘遭拋棄
    2020年,中國瓶裝水市場再起波瀾。行業巨頭農夫山泉正式開啟上市之路,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收240.21億元,同比增長17.3%;淨利潤高達49.54億元,同比大漲37.15%。數據顯示:中國瓶裝水市場的總零售規模達到2017億元。其中農夫山泉佔比20.9%,連續八年保持第一;緊隨其後的華潤怡寶、景田百歲山,銷售額分別為255億和157億;康師傅、冰露、娃哈哈分列4-6位。市場早已被這幾大巨頭所佔據,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 多家房企進軍養豬戰場,科技公司進軍房地產
    聽說過歌手跨界演戲、主持人跨界唱歌,聽說過房企跨界養豬,科技公司跨界買地嗎?房企跨界養豬,動作還挺大。不僅有萬科、萬達、碧桂園等加入,甚至還招聘豬場總經理、獸醫等職位。不過,畢竟一頭豬等於2瓶茅臺酒的利潤,也是在情理之中。
  • 被傳55億美元賣身,米高梅會成為第一個倒在疫情前的巨頭嗎?
    這並不是米高梅第一次尋求買家,2010年由於電影業務經營不善和40億美元的債務壓力,米高梅申請破產,這時米高梅也曾公開尋求買家收購,但因為售價過高乏人問津。而此時索尼還是米高梅的股東之一,持有其20%的股份。
  • 世界第一爛尾樓,就在中國,投資700億耗時12年如今淪為笑柄
    但是有一個世界第一爛尾樓,它就在中國,當初在前期規劃的時候雄心壯志,但是沒想到在前後陸陸續續投資了700億進去,耗時12年進行建設,結果如今都沒有蓋完,甚至於淪為了一個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