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只伯克希爾,美國三大PE巨頭也虧了。
近日,美國三大PE機構黑石、凱雷和KKR陸續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財報。從財報數據來看,三大巨頭紛紛遭遇投資「滑鐵盧」,一季度業績慘澹,無奈交出近乎史上最差的成績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大巨頭的財報中,沒有一家在總收入、淨利潤或投資收益等關鍵指標呈現盈利狀態,三家合計投資收益虧損超過500億元。
三巨頭交「史上最差成績單」
就淨利而言,2020年一季度虧損最多的是KKR。
根據財報,2020年一季度,KKR錄得淨利潤-42.3億美元,堪稱2009年上市以來最差的單季度業績,一季度幾乎虧光去年全年收入,要知道KKR2019年全年的淨利潤也不過46億美元。
其中,總營收虧損10.0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1.87億美元;總投資收入虧損36.8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3.36億美元。
唯一慶幸的是,儘管今年第一季度巨虧,但該公司的投資組合表現優於大盤,今年一季度,KKR的私募股權投資組合價值下降了12%,而標普500指數下降了20%。此外,公司第一季度可分配收益為3.553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141億美元。
雖然虧損少於KKR,但是黑石時隔9年再次遭遇「爆雷」。
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黑石錄得淨利潤-26.07億美元,這是2011年後黑石的首次虧損,且大幅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黑石虧損的11.6億美元。
其中,總營收30.7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20.25億美元;總投資收入虧損高達41.9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1.49億美元。
而2019年,黑石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3.4億美元,實現淨利潤38.7億美元,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8%,淨利潤同比增長46%。
由於對能源相關資產投資較少,KKR的私募股權投資組合價值下降了12%,但黑石的私募股權基金組合收益率下滑21.6%則是因為能源業務成最大拖累。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對市場的衝擊以及全球石油價格暴跌,黑石1400億美元信貸業務計提的九成業績費化為烏有。
相較而言,三巨頭中凱雷虧損最小。
2020年一季度,凱雷實現總營收7.46億美元,但由於投資收入虧損11.9億美元,最終淨虧-7.09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總營收則盈利4.46億美元,投資盈利6.51億美元。
除三大巨頭外,阿波羅全球資管等美國上市PE,也虧損慘重。2020年一季度,阿波羅淨虧22.5億美元。
巨頭一心只攢「幹火藥」
全球規模最大的PE也難逃虧損的命運,可見2020年對美國市場來說會是非常艱難的一年。
疫情疊加美股熔斷,給美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和不確定性,也使得LP和GP不得不面臨現金流不足和股價下跌的問題。
數據和研究公司PitchBook在近期報告中表示,疫情當前,短期看GP們將專注於管理旗下所投的公司,隨著疫情的變化,GP們將會更加關注PIPE項目、成長性投資和分拆業務,這些業務將有更快的退出路徑。
同時募資速度會顯著減緩,甚至未來兩個季度也會保持類似的趨勢。大的百億美元基金因為擁有穩固的LP資源,將會更容易籌集資金。因為無法盡調,新的策略基金或者新團隊成立的基金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募資挑戰。
而PE巨頭們的動作也確實符合該預測趨勢。過去兩年,美元市場的募資規模仍處於歷史高位,PE巨頭們紛紛募集mega-fund(超級大基金)。
從數據上看,儘管投資收益為負,2020年一季度PE巨頭們的募資依然強勁。2020年一季度,黑石完成273億美元募資,KKR完成263億美元募資,凱雷和阿波羅分別完成75和73億美元的募資。
如此強勁的募資,也使得巨頭手中的可投資資金再創新高。截至一季度末,黑石仍持有超過150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759億美元屬於私募股權業務板塊。而在2018年末,黑石的幹火藥還僅為1100億美元。
雖然KKR手中的可投資金在有所下降,但仍規模龐大,截至目前,KKR可用於新交易投資的剩餘資本承諾規模仍超過400億美元。
但奇怪的是,手握重金的巨頭們並沒有發力,反而似乎一心只攢「幹火藥」,連其投資的公司破產都冷漠不管。
2020年4月14日,由於疫情83家門店關閉,沒有任何營業收入的紐西蘭漢堡王母公司申請破產接管。該公司於2011年被黑石集團以近1.08億紐幣(約合4.63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但此番破產,黑石集團卻不打算為其輸血,反而為其在尋找下一任買家。
2020年4月8日,凱雷集團控股企業Apex Parks Group(下稱APG)宣布破產。公開資料顯示,APG成立於2014年,目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佛羅裡達、新澤西三州運營著10所家庭主題的娛樂中心和兩所水上公園,但受疫情影響,APG關閉了這12家主題公園,導致經營不善負擔再度加重。
同樣是「大老闆」毫無動作,但APG比漢堡王幸運的是,有疑似是博龍資本的潛在買方等待接盤。
對中國市場態度產生分歧
關於未來布局,巨頭們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意願大相逕庭。
在今年與中國投資者和企業家的多場對話中,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頻頻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蘇世民表示,在走出此次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之後,中國很可能會是全球範圍最強的增長型國家。因此,中國的經濟具備天然的發展優勢,這些優勢還在繼續內化。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下降,這是中國經濟首次出現下滑。因此,人們應該把它看作是底部,也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大好機會。黑石也會繼續尋找中國市場上具有新引力的機會。
近年黑石對亞太地區不動產市場相當重視,在中國、日本、印度頻頻出手。尤其是今年3月,SOHO中國傳出私有化的消息,背後正是黑石在與其進行排他性談判,據稱交易價值40億美元。
而不算SOHO中國這宗交易,自2008以來,黑石在中國房地產領域的投資金額也已近300億,投資範圍囊括了寫字樓、購物中心以及綜合體。
而KKR則對疫情下的全球化提出了警告,尤其是中國。
KKR認為,從大局和長遠的角度來看,新冠病毒的出現將進一步破壞全球供應鏈,尤其是相互聯繫、低成本的供應鏈,並可能促使人們重新審視對某個國家的過度依賴。
與全球大企業高管討論後,KKR得出的結論是,在中國的高科技供應鏈會將在未來5年分流20 - 40%的生產份額外,較先前預估的15 - 25%大幅提高。正如Frances Lim說的那樣,這種轉變可能顯著具有破壞性,因為如今81%的組裝和64%的零部件是由中國提供的。
考慮到現有的互聯性,分散供應鏈並非易事,跨國公司顯然需要考慮權衡成本。許多CEO都認為,轉移出中國的替代供應鏈的成本必須在當前生產成本的15%以內才合算。然而,成本並不是唯一的關鍵變量。
近年來,中國的員工成本顯著上升,而貿易戰讓外包的概念變得更加複雜。更重要的是,中美的緊張局勢和可能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都會使得資本將向中國之外的地區轉移,隨著越來越多的類似的「村莊」在越南、菲律賓和墨西哥等地建立起來,對中國構成了威脅。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DF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