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媽媽說:最近紀錄片《吉卜力的書櫃》火遍全球,它的拍攝起因是宮崎駿導演給日本巖波少年文庫編寫的一本薦書小冊子,他分享了50本適合孩子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今天我們一起走近~
紀錄片《シャルジブリの本棚》(譯名:吉卜力的書櫃)
觀看連結:http://dwz.date/aRWd
這部紀錄片將宮崎駿推薦的文學作品以輕鬆的對談方式介紹給大家,揭露了他創作世界的秘密。
《巖波少年文庫50冊》宮崎駿選(非常迷你的一本小冊子),截圖自《吉卜力的書櫃》
其實,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不少動畫電影都改編自兒童文學作品,如《魔女宅急便》、《哈爾的移動城堡》、《地海戰記》、《借東西的小人》……宮崎駿本人就是兒童文學狂熱愛好者,從小通過租書的方式廣泛閱讀世界名著與兒童文學,在學習院大學求學時期加入了「兒童文學研究社團」,童年寶貴的閱讀體驗對他的人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構建起宮崎駿創作世界的原點和靈感就是來自世界兒童文學。
臺版《幽靈塔》中宮崎駿繪製的彩色解說漫畫中提到自己童年租書的經歷
截圖自《吉卜力的書櫃》
下面我想以《吉卜力的書櫃》為引,為大家介紹宮崎駿創作世界中的靈感來源——世界兒童文學,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幻想文學,以想像世界為起點,創造出讓小孩和大人都喜歡的世界。宮崎駿創作動畫的初衷就是做給小孩子看的東西,所以他很重視製作讓小孩子能看得懂的動畫電影。我將分為改編自世界兒童文學、日本兒童文學、日本漫畫這三部分,對吉卜力出品的作品進行原作和動畫的介紹,並結合紀錄片《吉卜力的書櫃》和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的相關內容做些擴充。
由於篇幅較長,我分了上下兩篇文章進行介紹,首先與大家分享那些改編自世界兒童文學的吉卜力動畫。
改編自世界兒童文學
1974年 ·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 · 高畑勳導演
原作:約翰娜·施皮裡(Johanna Spyri)《Heidi》
《海蒂》原作及宮崎駿的手寫推薦語
在今年吉卜力美術館中的特展,宮崎駿在「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展」時製作的畫板中收錄的插圖。描繪了為了想創作的作品而不放棄堅持的導演的形象。
在日本巡迴的海蒂展覽中展示了許多動畫製作的資料
《海蒂》大獲成功後,高橋茂人帶領瑞鷹映像製作部的人馬另起爐灶,成立了「日本動畫公司」,每年製作一部根據兒童文學名著改編的動畫,這個系列被播出的富士電視臺命名為「世界名作劇場」。世界名作劇場系列成為此後二十幾年間日本兒童最重要的動畫啟蒙作品。並在70年代末開始向外國出口。接著高畑勳帶領的團隊又接著製作了《尋母三千裡》,在原著《愛的教育》裡只是幾頁篇幅的小故事,除了幾個主要人物,大部分的情節和角色都進行了原創的設計。
《世界名作劇場》系列中的角色們
1976年 · 《尋母三千裡》 · 高畑勳導演
改編自:亞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Cuore》
宮崎駿執導《未來少年柯南》之前在動畫製作中既當編劇、演出,又畫原畫、分鏡和背景,他總是以一種工作狂的態度在忘我工作,當時跟他共處的老動畫人,後來回憶起那段日子,無不「心有餘悸」地說:「每次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努力、工作幹得非常好了的時候,都會發現老宮已經幹完的工作比誰都多,畫得還比誰都好……」
《未來少年柯南》則是他開始大展拳腳、獨當一面的作品,他第一次擔任導演,原作《the incredible tide》的故事講述一個少年在「最終戰爭」結束20年後的地球上,背負著建立自由國家的理想,與陰險的、以俄式人名命名的官僚們作鬥爭,處處都在謳歌美式自由民主」,而宮崎駿一直都非常反美帝國主義,於是,他對原作進行了大幅度的改寫,除了主角人名,其他的一切全部重新編寫。
這時候宮崎駿已經36歲,作為一個執導處女作的日本動畫導演來說,已經不年輕了,距離他初入這一行已經有十年,但他的工作熱情充沛得像是剛參加工作一樣。表現出來的一個主要現象,就是宮崎畫背景圖、印象圖、場景稿畫得非常多。這些圖都畫得又快又好,但是根本就用不完,做完《未來少年柯南》還有四分之一在庫房裡落灰,後來被宮崎用到了《天空之城》的場景裡。
1978年 · 《未來少年柯南》 · 宮崎駿導演
改編自:亞歷山大·凱伊(Alexander Key)《the incredible tide》
1979年 · 《紅髮少女安妮》 · 高畑勳導演
改編自:亞歷山大·凱伊(Alexander Key)《the incredible tide》
《紅髮的安妮》原作
在三鷹吉卜力美術館展出的《紅髮的安妮》原作展,右滑看更多
稍微鋪墊了一下高畑勳和宮崎駿早期參與製作的TV動畫作品。1980年宮崎駿在東京電影新社的新人養成公司TELECOM工作了一段時間,期間執導了《魯邦三世 卡裡奧斯特羅之城》與《名偵探福爾摩斯》。五年後,在德間書店的投資下,宮崎駿聯合高畑勳和鈴木敏夫一起創立了吉卜力工作室,由此他開始做自己想要做的動畫,將他創造的世界展現在觀眾的眼前。
2004年 ·《哈爾的移動城堡》· 宮崎駿導演
改編於:黛安娜·溫尼·瓊斯 (Diana Wynne Jones)《魔法師豪爾系列①─魔幻城堡》
《哈爾的移動城堡》改編自英國幻想小說家黛安娜·溫尼·瓊斯 (Diana Wynne Jones)的魔法師哈爾系列的第一作,這系列共有三本:
將《綠野仙蹤》中魔法師、稻草人、狗、魔女等元素融入進作品並與現實世界進行有趣銜接的《魔幻城堡》(Howl&888888; --tt-darkmode-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888888; --tt-darkmode-color: 39;s Moving Castle)改編為動畫的理由有兩點:「城堡會移動,很有意思,而且女主角還被施了魔法變成90歲的老奶奶,有這兩個要素就可以做動畫了。」
對比原作小說與動畫的風格,就能夠發現《哈爾的移動城堡》是在原作基礎上向宮崎駿風格靠攏的改編,加入了很多宮崎駿自己的喜好,比如戰爭主題。原作的世界觀很大,有複雜的衝突,對哈爾的身世也有大篇幅的描寫,而動畫將主線聚焦在蘇菲的身上,對哈爾的身世交代只有一個簡短的回憶。大部分角色的設定都做了改變,比如說蘇菲會魔法擁有將自己的願望注入物品的能力,荒野女巫也與火魔安格麗安籤訂過協議還是個大美女……
註:宮崎駿風格四大主題:1、充滿幻想的世界觀(科幻或非科幻的設定,充滿謎與不可思議的世界,奇特的風俗習慣);2、人類為了自身命運所展開的正邪善惡之爭;3、少年和少女作為主人公;4、各種各樣的飛行器與巨大機械
荒野女巫首次出現並把蘇菲變成老婆婆的情節
說到荒野女巫,還有一個非常美妙的巧合,瓊斯稱創作時腦中浮現的是她的一個姨媽的形象。未料她看了宮崎駿的電影,發現電影中荒地女巫的形象和她姨媽的形象驚人吻合,讓她驚嘆 「Awfully, Awfully like!!!「
宮崎駿設計的「日式」移動城堡
還有一個設計上的亮點就是移動城堡,這也是宮崎駿最開始著手的設計,製片人鈴木敏夫在訪談中說道「原作裡並沒有描寫這是一座什麼樣的城,需要我們自行創造。關於這座城的設計,我參考了外國的一些東西作為題材,但是老宮想作成非常有他個人風格而且是日式的。那座城其實是由很多雜物組成的,這跟很多男孩子小時候總想把一大堆東西收集起來的意思差不多。現在想想把城弄成這樣,也說明了哈爾的孩子氣吧。不過如果外國做那麼大的建築肯定會作成左右對稱的,可是哈爾的城哪都是不對稱的。「
電影中的移動城堡讓原作者瓊斯很驚訝,因為她沒想到城堡有腳,原作中,城堡更像是一艘氣墊船,離開地面一英寸左右飄浮著。
能夠摘到星星的少年,關於過度使用魔法就無法恢復人的心智這點是借鑑於《地海傳奇》
不過,無論是原作還是改編動畫,內核都是一樣的——愛的力量讓人改變,在動畫中,蘇菲過著目標明確卻無趣的人生,哈爾則在漫無目的的逃避薩麗曼和荒地女巫。兩人的性格都非常消極,他們的人生之路仿佛停滯在了半途中。但是蘇菲變成老太婆並遇到哈爾之後,兩人各自的人生都開始了繼續前進的腳步。在共同的生活中,他們因彼此的存在而得到了勇氣與希望,得到了「生存的力量」,這也是瓊斯對於這部改編作品認可和喜愛的原因。
原作者黛安娜·溫尼·瓊斯對《哈爾的移動城堡》的看法
如果你想要了解在動畫電影中的未解之謎,比如為什麼人們傳說哈爾會吃女孩子的心臟,為什麼他會被荒野女巫追殺……以及了解哈爾、蘇菲、卡西法之後的故事,十分推薦閱讀原作!
2006年 ·《地海戰記》· 宮崎吾朗導演
原作: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地海》系列
原案:宮崎駿《修那之旅》
下面就要說到對宮崎駿影響最深的一部作品了,美國科幻奇幻小說作家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的長篇著作《地海》系列奇幻小說,這是一部有關於心靈成長的小說,在作品的構成上沿襲了《魔戒》的風格,故事以壯大的傳統敘事詩為背景,描述一個受到與現實迥然相異的理論和法則支配的架空世界(有魔法和龍的異世界),勒古恩筆下的魔法的地理空間是大海和陸地,反映她一貫追求的均衡和秩序的理念,在一系列的冒險中完成了光明與黑暗、生與死以及影子的辯證法的統一。
該系列一共有六本,出版時間橫跨了30年,描寫雀鷹戰勝自我而成長的《地海巫師》,講述少女恬娜與一個過去的自我訣別的《地海古墓》,講述雀鷹同王子亞刃追尋擾亂地海世界平衡源頭的旅程的《地海彼岸》,將男性的暴力作為破壞均衡的因素的《地海孤兒》以及後續的《地海故事集》、《地海奇風》。
動畫海報那張看起來很神作的圖在電影裡也只是平平無奇的一個鏡頭
宮崎吾朗執導的這部《地海戰記》的劇情是將第1部《地海巫師》中原本雀鷹追尋自我心靈的主題套在了亞刃王子的身上,結合了第3部《地海彼岸》( The Farthest Shore/1972)和第4部《地海孤兒》(Tehanu/1990)的劇情,以宮崎駿早期水彩漫畫《修納之旅》為故事框架進行改編的。只能說宮崎吾朗第一次製作動畫,火候完全不到家,導致這部動畫既不出彩,又差點成為吉卜力歷史上的敗筆,原作者厄休拉·勒古恩也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中表達了自己的失望和憤怒。
延伸閱讀:《原作者厄休拉女士的觀感回應》: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183534/
厄休拉·勒古恩的回應已經非常到位了點明了《地海戰記》出現的問題。如果將《地海戰記》與宮崎駿之前的一些作品對比來看,還能發現一些相似的分鏡和角色設定。
厄休拉·勒古恩是誰?對國外科幻迷來說,她的名字如雷貫耳,她是「世界幻想文壇的女王「,與《指環王》作者J.R.R.託爾金和《納尼亞傳奇》作者C.S.劉易斯並稱為「奇幻小說三大家」,她是歷史上第一位兩度獲得雨果星雲雙獎最佳長篇小說的作者,目前獲得軌跡獎次數最多的作者。從31歲開始發表作品,39歲創作出《地海巫師》,她與中國還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曾用了近50年的時間研究翻譯老子的《道德經》,她的作品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地海》更像一個東方人寫出來的小說,並不獵奇的描寫一個異世界以及各種炫酷法術奧妙,而是不斷強調世界的平衡,法術不可濫用,一個真正的魔法師不在於他會多少法術而是在於他掌握了世界萬物變化的本質與規律,即:道。
只可惜厄休拉·勒古恩的作品沒有人能將它影視化製作得很好,也曾有導演將《地海傳奇》拍成電影,但效果並不理想。或許如果是宮崎駿來執導動畫的話又是不一樣的結局了。
延伸閱讀:
1、紀錄片《 The world of Ursula.K.Le Guin》:
https://www.acfun.cn/v/ac11648978
2、那位影響了宮崎駿一輩子動漫創作的奇幻文學女作家去世了
《地海》系列原作小說六部曲
宮崎駿最早在1983年就受到《地海》系列影響而發表了自己的水彩漫畫《修那之旅》,他本人也坦言從《風之谷》到《哈爾的移動城堡》都受到《地海》系列的影響。
《修那之旅》
20世紀80年代,宮崎駿想要將「地海系列」的故事搬上螢屏,但勒古恩出於慎重和對宮崎駿的不了解,以為也是迪士尼風格的作品,就拒絕了他的請求。後來《千與千尋》、《龍貓》的上映,不止給宮崎駿帶來了榮譽,也使他重新走進勒古恩的視野。勒古恩因為《千與千尋》而對宮崎駿讚美有加,她聲稱如果一定要有一個人來改編「地海系列」,那就應該是宮崎駿。
那為什麼不是宮崎駿來執導這部他內心最愛的神作呢?後來勒古恩提出希望宮崎駿來將這部作品動畫化後,宮崎駿拒絕了。不過鈴木敏夫還是為吉卜力接下了這個合作,並為培養新人將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拉出來製作這個動畫,關於這段八卦的具體故事以及《修那之旅》與宮崎駿作品的關聯可以看一看公眾號「麥書」中的文章,寫的已經非常深入詳盡和生動了,對這段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看一看。
延展閱讀:
1、陳年八卦:為啥宮崎駿拒絕了《地海傳奇》動畫
2、宮崎駿和烏蘇拉地海世界羈絆之作:シュナの旅
《修那之旅》部分選圖,下拉看更多
如果想要更深入的理解宮崎駿如何締造他的想像世界的,當然應該把《地海》系列拿出來看一看啦!
2010年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 米林宏昌導演
原作:瑪麗·諾頓(Mary Norton)《地板下的小人》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改編於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瑪麗·諾頓(Mary Norton)的作品,該系列共有6本:《借東西的小人》、《借東西的小人在野外》、《借東西的小人漂流記》、《借東西的小人在高處》、《借東西的小人復仇記》。
諾頓在40歲的時候開始寫童話,《借東西的小人》是她在1952年出版的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她的童年時光大部分都在Leighton Buzzard,Bedfordshire的鄉村度過,住在一所喬治王時代藝術風格的房子裡,這裡後來成為借東西小人裡Firbank Hall的原型。在《借東西的小人》紀念版裡重印的一封寫給朋友的信中,Norton回憶了那些充滿白日夢的鄉間漫步,她將注意力更多地投注到附近的(由鼴鼠打洞扒出的泥土堆成的)鼴鼠丘而不是遠處的群山,觀察植物的時候,最先看到的不是花,而是枝幹,以及枝幹的延伸。對這個充滿活力愛幻想的小孩子來說,這是從描繪大自然中的那些角落和裂隙到把它們想像成是難以找到的小人族家園的一小步。
《借東西的小人》原作
因為這部動畫我才知道《借東西的小人》原作,動畫電影讓我看得很不過癮,我喜歡這部動畫的美術設計,但不太喜歡改編的劇情,於是我一口氣把這系列的書都讀完了,瑪麗·諾頓的文字有許多小人一族的生活細節,讓你覺得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小小人的存在!畢竟我以前有在家丟了東西怎麼也找不到,就會產生出是不是有小精靈偷走了之類的幻想。
我也很喜歡各種微縮玩偶屋,去參觀過臺北的袖珍博物館。紀錄片《吉卜力的書櫃》中為了探尋小人們的秘密,探訪了位於英國科茨沃爾德(Cotswolds)的水上伯頓模型村(Bourton on the Water Model Village)、英國V&A童年博物館(V&A Museum Of Childhood)和專門製作微縮玩偶屋的職人夫婦Kevin mulvany and Susie rogers。
水上伯頓模型村(Bourton on the Water Model Village)
V&A童年博物館(V&A Museum Of Childhood)二樓的童年廳(the Childhood Gallery)收藏了很多英國皇室成員的玩具和物件兒。從玩具屋裡可以窺見三百多年前英國社會設計、風尚以及社會關係的縮影。詳細介紹可以看看來自戀物志的介紹:能進博物館的不只有奇珍異寶,還有我們的童年玩具
玩偶屋的職人夫婦Kevin mulvany and Susie rogers
(他們的作品網站:https://www.mulvanyandrogers.com/)
《借東西小人阿莉埃蒂》雖然不是宮崎駿執導,但編劇是他,他將故事發生的背景由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轉換成2010年的日本,地點是大家熟知的小金井市(吉卜力工作室所在城市)附近。故事描寫了小人們的生活,阿麗埃蒂和人類少年的相遇、交流和分別,以及小人們為了逃離冷酷無情的人類紛爭不得不搬向野外。宮崎駿在企劃案中寫到「希望能給生活在混沌與不安時代的人們帶來安慰和鼓勵……」
書中插圖與宮崎駿的線條感很相似
吉卜力出版社
吉卜力工作室在2003年開始自發行的獨立刊物《熱風》對于吉卜力忠實粉絲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讀物。本著「吉卜力的好奇心」這樣的觀念,每月十號發行一次。以A5大小,放置在不同的書店,免費發放。
《熱風》的內容不只是工作室的創作日常和工作人員的觀點,還囊括了很深的動畫文化在裡面,內容充實,受到了超越動畫的編輯和讀者的好評,從中也可以窺見吉卜力工作室所堅持的目標和方針。
2020年的《熱風》,以奈良美智的畫作為封面
為什麼吉卜力工作室出版的刊物叫《熱風》,要從「吉卜力」(Ghibli)的名字說起,由宮崎駿命名,意為撒哈拉沙漠上季節熱風,在紀錄片《夢與狂想的世界》中,宮崎駿提到「吉卜力」是他從一架飛機的名字隨便取來的,即二戰時義大利飛機製造商卡普羅尼開發的一種偵察機的名字,還有一層含意是希望這個工作室日後能在日本動畫界掀起一陣旋風。
在現在這個電子化的時代,《熱風》還是紙質刊物嗎?實際上偶爾也會有電子版的《熱風》可以在官網上下載到,比如今年的5月刊,我下載下來稍微看了下,板塊內容構成為對談特集和連載這兩部分,對《熱風》感興趣且看得懂日語的小夥伴不妨下載下來看一看。
在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二樓有一間名叫「三鷹」(three hawks)的圖書閱覽室,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吉卜力美術館及館長宮崎駿推薦的圖畫書和兒童文學書籍。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書。古往今來,既有愛情故事,也有冒險故事,在眾多的書中,介紹一下被放在trihawks上的推薦書和故事。如果能從trihawks書架中的一本變成大家書架中的一本的話我會很高興。」
三鷹圖書閱覽室
「我想讓孩子們看到、接觸、感受不可思議的東西。是將美術館的這個想法以「書」的形式傳達的地方。我希望這裡能成為孩子們實際拿起書讀的地方。「
除了書架上的陳列,三鷹圖書閱覽室還發行了「三鷹季刊」,從2013年開始每3個月發行一次的免費報紙。每期會介紹一本圖書室推薦的書,還會邀請活躍在各個領域的人來介紹書,希望能創造一個能夠超越圖書室的框架,與「書」相遇的契機。
今年份的「三鷹季刊」
比如2017年12月發行的三鷹季刊中推薦了艾莉森·傑伊(Alison Jay)創作的圖畫書《Bee & Me》,故事講述有一天一隻蜜蜂飛到小女孩的窗前,他看起來好累,就快要昏了過去。在小女孩的悉心照顧之下,蜜蜂逐漸康復,很快蜜蜂變得越來越大,甚至比小女孩還要大!他載著小女孩飛了起來,在城市中翱翔,他們幫助城市中的花朵授粉、播種,最後整個城市都充滿著花朵的芬芳。
三鷹圖書閱覽室的櫥窗展示
宮崎駿閱讀了2017年發行的日文版《Bee & Me》,非常喜歡這本書。雖然日文版的繪本上有文字,但是原作是無字繪本。蜜蜂與小女孩一起騎自行車出門,一起喝茶……光是看著就覺得很幸福。而且圖像中還有許多細節,你能看到大樓的每一扇窗戶裡生活著的不同的人們,街上的行人、汽車、鳥和樹葉都被仔細地描繪出來,是一本充滿閱讀樂趣的書。
三鷹圖書閱覽室對這本《Bee & Me》的展示
這本書的作者艾莉森·傑伊(Alison Jay)所配圖的《胡桃夾子》(德間書店出版)是為2014年度吉卜力美術館企劃展「胡桃夾子和鼠王展」創造契機的圖畫書。如果宮崎駿導演沒有遇到這本圖畫書,企劃展示就不會實現。
宮崎駿是在偶然間看到了傑伊的繪本,他被這本有著溫柔插圖的圖畫書所治癒,在反覆閱讀圖畫書和原作的基礎上,策劃了向孩子們展示「胡桃夾子娃娃」不可思議魅力的展覽。這個展覽花費了宮崎駿5個月的時間,從策劃到監修進行的展覽,他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霍夫曼原作中的故事結構進行了解讀,並繪製了十幾張的介紹展板,將艾莉森·傑伊(Alison Jay)圖畫書中的放大展示並將圖畫中的實物製作出來進行展示。
艾莉森·傑伊(Alison Jay)與她的繪本《胡桃夾子》
2014年度吉卜力美術館企劃展「胡桃夾子和鼠王展
一份書單
通過參考豆友lavi的日誌及她的個人公眾號&34;裡的文章,我對照紀錄片《吉卜力的書櫃》中的書單順序,把宮崎駿推薦的50本兒童文學作品進行了再整理與校對,重新制表並附上了中英文名。
紀錄片《吉卜力的書櫃》截圖
一個彩蛋
孩提的世界——宮崎駿與久石讓相關作品資料庫
https://www.htwld.com/
/培養孩子審美能力 關注這個帳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