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社和航科院中宇(北京)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四型機場』新技術應用線上研討會」 於2020年5月8日完美落幕。會議以「『四型機場』新技術應用」為主題,與相關領域的負責人和專家一起交流經驗、研討熱點,為推進「四型機場」建設集思廣益。
會上提到,截至2019年底,全國37 家千萬級機場建成了協同決策系統(A-CDM),229 個機場和主要航空公司實現了「無紙化」出行,37 家千萬級機場國內旅客平均自助值機比例達 71.6%;騰衝、林芝等 4 個機場安裝了國產特性材料攔阻系統(EMAS);北京首都、張家界等 23 個機場有序推進了場面移動通信系統試點工作;毫米波安全門、人臉識別自助驗證閘機等新設備在行業機場廣泛使用;機場高級場面活動引導控制系統(A-SMGCS)、行李跟蹤系統(RFID)等新技術也在穩步推進。18位來自民航管理部門、直屬單位、科研院校、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相關科技企業領導分別以主題演講的形式,分享了新技術應用案例,並重點討論了機場生態服務體系建設。其中多家單位在機場無動力車定位管理新技術上取得了重大進步。
大連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總監柏勝和先生演講的主題為「機坪管理智慧化方向」,向我們分享了大連機場在解決新老機場的轉場過渡階段機坪管理的解決方案。大連機場引用全景監控、車輛管理、違章管理平臺等系統,建成了風險控制的全程管理中心,簡稱ACC。為保障設備安全,完成了車輛管理系統,場面監測系統、無動力車及設備管理系統的引進和應用。無動力車及設備管理系統則是基於地理信息技術搭建,結合差分慣導技術實現從亞米級高精度技術定位,通過機場ADS-B系統、場監雷達、二次雷達的數據對接,可監視各個車輛運行狀態,當車輛超速、進入禁止區域,系統自動給出報警。機場管理人員能夠準確獲得機坪作業車輛和無動力車及設備位置、狀態信息等,實現對機坪車輛的預警告警、車輛監視、軌跡回放、電子圍欄、統計分析等管理功能。
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李穎和我們分享了首都機場在建設數字孿生機場平臺過程中的重要應用,其中包括機場機坪管理智能化平臺。首都機場每天參與航班保障作業協作單位有165個,機坪車輛總數超過4000輛,無動力車及設備12000部,其中每天參與保障的在5000部左右,參與作業人數超過4000人。為了解決複雜條件下安全高效的機坪航班管制,使管理員不受限於機坪現場條件,為管制人員提供3D方針機坪監控畫面,進一步融合了航班數據,雷達,車輛定位,設備設置狀態等還原機坪真實情況,實現智能資源調度,衝突預警。
為填補當前機場站坪系統的管理缺失,成都耀塔科技公司提出了站坪「全覆蓋」管理理念,通過運動自發電無動力車定位終端、微功耗手推設備定位終端等配套產品,解決無動力車及設備定位終端的供電難題。基於對連續坐標數據的採集,「全坪通」管理系統實現站坪全設備、全區域的全局設備事態感知,為設備共享服務、站坪巡檢替代、智能維護保養、設備調度及監控等模式升級提供大數據和物聯網終端的支撐。
中國民用航空局機場司張銳副司長在會上強調,一體規劃是智慧機場建設的重要先導,智慧機場的建設不能錯誤的理解為新技術,新產品的簡單堆砌,只解決機場局部的、分散的、短期的問題和矛盾。而應該是更系統的、整體的、全局性的乃至具有前瞻性的一體規劃。對機場運行模式,服務模式,管理模式進行深度調整,與新型設備進行全面融合,才能實現智慧是四型機場基本品質的這一內涵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