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請關注生物多樣性

2020-12-22 地理沙龍號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隨著人類對於環境問題越來越關注,世界環境日也逐漸走進了我們大眾的視野。世界環境日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由於全球各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十分注重對於環境的保護,從而導致全球範圍內的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日益嚴重,並出現了許多危及人類健康,並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環境事件。在此背景下,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

「關愛自然,刻不容緩」

在此次會議上,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並確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至此以後,保護地球環境成為了全人類的共同任務和命題,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對於環境問題的更為重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共識。環境問題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原因使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並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影響和破壞的問題。根據環境問題的成因來分,可以分為因自然因素為主導而引起的原生環境問題和因人類活動而引起的次生環境問題。

世界環境日

當然,一般來說我們人類主要關注的是由於人類活動原因而發生的「次生環境問題」,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環境問題多是指「次生環境問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於環境開發利用的強度越來越大,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機械化、汽車、化工合成材料、農藥和化肥的廣泛使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和有害物質越來越多,從而產生了各類環境問題。根據環境問題的性質,可以分為三大類環境問題,分別是環境汙染問題、生態破壞問題和自然資源衰竭問題。

我國荒漠化土地分布圖

具體來說環境汙染問題包括大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生物汙染、土壤汙染和光汙染等類型,生態破壞問題包括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鹽鹼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類型,自然資源衰竭問題主要包括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資源的衰竭。有些進入自然環境中的汙染物質,會隨著大氣運動、水循環和洋流等擴散到全球各地,從而形成全球性環境問題,比如全球變暖、酸雨和臭氧層空洞都是全球性環境問題。

溫室氣體排放

環境問題是一個範圍十分廣泛,十分複雜的系統性問題,所以每年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都會選擇一個具體的方向,確定當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比如2019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聚焦大氣汙染問題;201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塑戰速決」,聚焦塑料等固體廢棄物汙染問題;201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人與自然,相聯相生」,聚焦人地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2016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為生命吶喊」,聚焦生物多樣性減少問題。

亞馬孫熱帶雨林

那麼,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什麼呢?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被確定為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具體的主題為 「關愛自然,刻不容緩」(Time for Nature)。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凸顯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而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是一項十分迫切的需求,地球每年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生物數量十分驚人,其總數可能在上萬種以上,生物一旦滅絕基本上就宣告徹底消失了,我們應該還記得,當最後一頭公白犀牛倒下後,僅剩的兩頭母白犀牛是無法繁衍這個物種的,白犀牛的命運就只能等待滅絕了。

白犀牛

從馬達加斯加島的渡渡鳥,到長江的白暨豚,目前白暨豚已經被認定為功能性滅絕,很顯然白暨豚最終估計也難逃滅絕的命運。關愛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對子孫後代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世界環境日我國的主題依舊沿用「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環境的保護需要每一個個體的參與,只有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成為保護環境的行動者,才能真正造就美麗中國。

人的和諧

相關焦點

  • 今年環境日主題敲定,你行動了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將關注生物多樣性,主題定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Time for Nature)。這一主題與當下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旋律不謀而合。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及其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綜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它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複雜的生態系統。通常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為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遺傳資源多樣性。
  • 世界環境日: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未來
    世界環境日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建議聯合國大會將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第27屆聯合國大會接受並通過這項建議。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並提出這一年度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選定在某一國家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大會暨「全球500佳」頒獎儀式。1985年,中國第一次在全國開展「6·5」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此後每年舉行一次。
  • 世界環境日,紅黃藍小朋友用兒童畫倡議「保護生物多樣性」
    「豹子,別怕,我來保護你」、「我希望以後的小朋友也能看到褐馬雞」、「保護大熊貓也要保護竹子」、「大草原是小動物的家」……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全國各地的紅黃藍小朋友發來公益倡議,積極響應今年環境日「關愛自然,刻不容緩」的宣傳主題,希望更多的人關愛大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 世界環境日 | 與界面新聞一起聚焦生物多樣性,倡導「共生未來,自然...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澳洲森林大火、蝗蟲危機、氣候變化……這些自然災害和生態危機都警示著我們——不管科技如何發展,人類與自然永遠是「共生共存」的關係,只有維持一個豐富平衡的多樣性自然生態,才會有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世界。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一百年來,許多物種正在以超過自然滅絕速度50—100倍的速度消失,據預測,人類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還將導致該速度急劇地加快。因此保護生物非常重要。
  • 今天世界環境日,紅黃藍小朋友用兒童畫倡議「保護生物多樣性」
    「豹子,別怕,我來保護你」、「我希望以後的小朋友也能看到褐馬雞」、「保護大熊貓也要保護竹子」、「大草原是小動物的家」……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全國各地的紅黃藍小朋友發來公益倡議,積極響應今年環境日「關愛自然,刻不容緩」的宣傳主題,希望更多的人關愛大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 生物多樣性雲課堂 | 上海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哪些?什麼是「上海灘」?
    生物多樣性雲課堂 | 上海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哪些?什麼是「上海灘」?」,幾項重大的全球活動將舉辦,其中包括今年10月在我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
  • 綜述: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強調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華社渥太華5月22日電綜述: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強調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新華社記者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鑑於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勢,聯合國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相關活動首次通過在線方式舉行。活動主題為「我們的解決方案在自然中」,強調通過各層面共同努力建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未來生活的重要性。聯合國官網發布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關於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講話。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地球家園,你我共同守護!
    via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國大會於2000設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促進全社會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指定5月22日為國際日是以此慶祝1992年5月22日奈洛比會議最後通過的決議《生物多樣性公約》協議文本。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訪世界自然基金會...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布… 2020-12-09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定格時光 尋找生活中最美的它們
    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來閱讀自然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無論是旅行還是在地,無論是讓人眼前一亮還是容易被忽略,世界的美總是由豐富多姿、無窮無盡的生命構成。讓這份書單來幫助你發現那些自然的美和奧秘吧。伯尼克勞斯是世界著名捕捉自然聲音的專家之一,也是一位音樂家和博物學家。他用40年的時間,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記錄不同生物不同環境下的各種聲音。本書便是他採集的成果,如美洲虎的咕嚕咕嚕聲、鼓蝦的窸窸窣窣聲、冰川開裂的噼噼啪啪聲以及原野中的咆哮聲,展現了一場動物與自然共同演奏的交響樂,與讀者分享了動物如何依靠它們的聽覺在棲息地生存,以及外來噪音對捕食者和獵物之間微妙平衡的破壞性影響。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攝影:Steven David Johnson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之本,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為人類提供了生活資源和生存環境。然而,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和人類活動的加劇,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成為當今世界性環境問題之一。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舉行
    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今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 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新華社記者 秦晴攝  科技日報記者 李 禾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9月30日召開,中國發出了最強聲音。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 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態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餘璐)今年5月22日,是第2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日,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定於每年的5月22日。
  • 尋找城市守望者:見證生物多樣性全國徵集活動,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冠疫情給世人敲響了警鐘,也促使國人更加關注自然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已在十八大上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而生物多樣性是表徵生態環境和生態文明的重要指標;保護好了生物多樣性,才能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為人類發展提供更多的潛力和可能性。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
    音樂會的曲目和大自然息息相關,宇宙、太陽、斑馬、月光、百鳥朝鳳、天地輪迴,伴隨著音樂的跌宕起伏,臺上氣勢磅礴的交響樂和酣暢淋漓的搖滾樂,營造出一個浩瀚博大的音樂世界,整臺音樂會就是大自然生死交替,生生不息的音樂史詩,完美表達出雲南生物多樣性宣傳周的主題——萬物生長、萬物和諧。
  • 科學家提出自然水生環境生物多樣性監測的新方法
    生物體通過代謝廢物、脫落的皮膚細胞等行為向周圍環境排出DNA,這種遺傳物質被稱為環境DNA(eDNA)。由於eDNA可以直接從水、土壤或空氣中收集,並使用分子工具進行分析,而不需要捕獲生物本身,因此,這種遺傳信息可以用來報告生物多樣性的情況。例如,通過對水中的eDNA進行取樣和測序,可以確定多個魚類物種的存在,同時避免採用各種有害的捕撈方式。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產,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區域」,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介紹道,澄江化石地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遺址,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