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強調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

2020-12-06 新華社

新華社渥太華5月22日電綜述: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強調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華社記者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鑑於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勢,聯合國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相關活動首次通過在線方式舉行。活動主題為「我們的解決方案在自然中」,強調通過各層面共同努力建設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未來生活的重要性。

聯合國官網發布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關於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講話。古特雷斯說,源自野外的新冠病毒表明,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影響著人類健康,「當我們侵犯自然、耗盡重要的棲息地時,越來越多的物種面臨風險」。他呼籲在尋求從當前危機中恢復的同時,全球共同努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代理執行秘書伊莉莎白·穆雷瑪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表示,新冠疫情再次證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健康的基柱,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必要性顯得更加緊迫。她希望這次疫情使更多人認識到,一個健康的地球對人類從新冠疫情中恢復至關重要,這也警醒人類必須修復與大自然日益惡化的關係。

對國際生物多樣性相關政策的實施而言,2020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以及20項「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將於今年年底前實現,實現這些戰略和目標過程中獲取的經驗也將為制定和通過一個兼具雄心和實際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提供基礎。

伊莉莎白·穆雷瑪表示,2020年是反思、機遇和解決問題的一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人類短視活動的直接結果,對自然界的濫用亂用已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極大破壞,造成了生態系統退化,從而引發全球性疫情等惡性事件。

「在世界努力結束這場疫情時,為建立一個以自然為核心的有韌性和可持續的全球經濟,我們都需要緊急協調一致,合作行動。」伊莉莎白·穆雷瑪說。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公約,於1992年6月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由各方籤署,並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該公約具有法律約束力,旨在保護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和地球上多種多樣的生物資源。

伊莉莎白·穆雷瑪還高度稱讚中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落實《生物多樣性公約》方面的突出成就。她說,中國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採取了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而生物多樣性就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取得重大進展,有些物種甚至在消失多年後又開始出現。此次疫情發生後,中國立法機構通過了全面禁止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動物的有關決定,顯示了強化環境保護和公共衛生保障的決心和行動。(參與記者:李保東、高春雨、郭陽、郭爽)(完)

相關焦點

  • 尋找城市守望者:見證生物多樣性全國徵集活動,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每個城市的生物多樣性都有著自身的特點。 關注我們的城市,重新發現我們的城市!你會發現,原來人類並不孤單! 保護好每一座城市的生物多樣性,讓我們人類與自然真正和諧相處,我們才能走向真正的文明,遠離瘟疫和災禍。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 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新華社記者 秦晴攝  科技日報記者 李 禾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9月30日召開,中國發出了最強聲音。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 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態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餘璐)今年5月22日,是第20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日,是聯合國環境署提議的旨在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性主題紀念日,定於每年的5月22日。
  • 一文搞懂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
    該公約於1992年6月5日,由籤約國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簽署通過。中國於1992年6月11日籤署《公約》,是最早籤署和批准的國家之一。《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至今共有196個締約方。《公約》旨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及其組成部分、公平合理地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地球家園,你我共同守護!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地球家園,你我共同守護! 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一百年來,許多物種正在以超過自然滅絕速度50—100倍的速度消失,據預測,人類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還將導致該速度急劇地加快。因此保護生物非常重要。
  • 昆明COP15變更日期終敲定 綠會國際部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2020年7月14日,綠會國際部收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執行秘書伊莉莎白·姆雷瑪致信,獲悉已延期至明年在昆明召開的《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 COP15)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會期終被敲定並公布。此前,綠會國際部已經了解到大會將在2021年第二季度召開。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來閱讀自然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無論是旅行還是在地,無論是讓人眼前一亮還是容易被忽略,世界的美總是由豐富多姿、無窮無盡的生命構成。讓這份書單來幫助你發現那些自然的美和奧秘吧。伯尼克勞斯是世界著名捕捉自然聲音的專家之一,也是一位音樂家和博物學家。他用40年的時間,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記錄不同生物不同環境下的各種聲音。本書便是他採集的成果,如美洲虎的咕嚕咕嚕聲、鼓蝦的窸窸窣窣聲、冰川開裂的噼噼啪啪聲以及原野中的咆哮聲,展現了一場動物與自然共同演奏的交響樂,與讀者分享了動物如何依靠它們的聽覺在棲息地生存,以及外來噪音對捕食者和獵物之間微妙平衡的破壞性影響。
  • 守護美麗生靈 宿遷在行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志願者走進溼地
    宿遷網訊(記者 孫軍賢 通訊員 張秀敏)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科普宣傳生物多樣性科學知識,引導廣大市民群眾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5月20日上午,江蘇省泗洪洪澤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宿遷市泗洪生態環境局聯合開展2020年「5·22」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組織宿遷市近百名環保志願者走進洪澤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宣傳活動。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舉行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20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致辭中,誠摯歡迎各方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為迎接COP 15大會,以積極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布洛霍芬認為,中國政府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一做法意義重大,表明中國從頂層設計對自然保護、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所給予的重視以及採取的積極行動。「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重大威脅。2019年底,中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為阻止全球森林退化和非法採伐作出重要貢獻。」他說,中國實施大規模植樹造林計劃,取得了重大成就。
  • 2020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怎麼做?
    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大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世界自然養護大會……按照計劃,以上會議將在今年召開。可以說,2020年是生物多樣性超級年,2020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將成為人與海洋故事的新篇章。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重點解讀: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在提升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作用。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豐富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演變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自然對人類的貢獻至關重要,大多數不能被完全替代,有些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保護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中新社聯合國9月30日電 (記者 馬德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多位與會人士強調生物多樣性正遭破壞,呼籲各國立即行動,加大保護力度。此次會議由第75屆聯合國大會組織召開。他說,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可以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改善氣候行動、人類健康和糧食安全。他呼籲各國「投資於自然」,重建自身同自然的和諧關係。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主席穆尼爾·阿克拉姆(Munir Akram)說,人類破壞生態的行為正招來自然界的報復,必須摒棄破壞自然的發展方式,將保護自然同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在一起。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定格時光 尋找生活中最美的它們
    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 「影響之年」今日拉開帷幕:2021年世界生物多樣性論壇線上研討會...
    2021年是「影響之年」(Year of Impact)——《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二十六次會議(UNFCCC COP26)、《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 COP15),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UNCCD COP15)都將在今年召開;各締約方都將承諾建立一個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並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力度。
  • 【COP15】「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COP15】「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多媒體影像聯展上線 2020-12-03 22: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滅絕的海洋巨獸——大海牛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以增加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指定這一天為國際日是以此慶祝1992年5月22日奈洛比會議最後通過的決議《生物多樣性公約》協議文本。
  • 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請關注生物多樣性
    在此背景下,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至此以後,保護地球環境成為了全人類的共同任務和命題,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對於環境問題的更為重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共識。環境問題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原因使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並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影響和破壞的問題。根據環境問題的成因來分,可以分為因自然因素為主導而引起的原生環境問題和因人類活動而引起的次生環境問題。
  • 世界環境日 | 與界面新聞一起聚焦生物多樣性,倡導「共生未來,自然...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澳洲森林大火、蝗蟲危機、氣候變化……這些自然災害和生態危機都警示著我們——不管科技如何發展,人類與自然永遠是「共生共存」的關係,只有維持一個豐富平衡的多樣性自然生態,才會有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