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飛彈艇,淺述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發展史

2020-12-22 書劍雜談

舊日本海軍發展攻擊型快艇的時間很早,在明治維新初期,正在大力擴展海軍規模的舊日本海軍,就購買並裝備了魚雷快艇,並在隨後的對外擴張戰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早期攻擊型快艇的出色表現,也為其在舊日本海軍中贏得了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舊日本海軍已經轉而迷戀「大艦巨炮」,但仍裝備有500多艘各種攻擊型快艇。

二戰中舊日本海軍裝備的T-14魚雷艇

隨著戰事的吃緊,舊日本海軍很快發現排水量在500噸以下的攻擊型快艇,因為吃水淺,在太平洋島嶼附近的潛水海域擁有極高的作戰價值。但是因為攻擊型快艇相關基礎工業的落後,特別是輕型高速內燃機技術的落後,讓舊日本海軍的攻擊型快艇在最核心的速度方面遲遲得不到提升。

二戰結束,整個舊日本海軍全軍覆沒

在這種情況下,舊日本海軍的攻擊型快艇在跌宕起伏中迎來了二戰的結束,整個舊日本海軍攻擊型快艇也隨著舊日本海軍的覆滅而覆滅。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形勢的轉變,新建立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重新發展攻擊型快艇。本文就將為各位讀者介紹下,二戰後舊日本海軍攻擊型快艇的發展。

戰後重生的魚雷艇——從丙型一號型到11號魚雷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於維護治安的需要,美國將部分美制掃雷艦艇和近海巡邏艦艇交由日方使用。但是隨著1953年日本海上自衛隊成立,用艦需求大增,並且原本美國轉交的美制軍艦逐漸老化,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籌劃自己建造軍用攻擊型快艇。

當時使用的巡邏船

最終確定的方案是以小型獵潛艇為藍本設計的丙型艇,丙型艇一共分為三種型號,分別為一號型、三號型和五號型,雖然三種艇型都裝備有魚雷,但是五號型被單獨定位為魚雷艇。日本海上自衛隊戰後的攻擊型快艇,自此開始。

一號型最先開始服役,該型艇長25米、款6.5米,標準排水量只有25噸。雖然設計時的最高航速為30節,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其最高航速只有28節左右。因為排水量較小,為了能夠在惡劣海況下使用,一號型採用了中部高,首尾低的設計,以防止甲板積水。

丙型艇中的一號型艇

在武備方面,一號型艇艏布置了一座4聯裝的「捕鼠器」反潛深彈發射器,艇腫兩側各布置了一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則布置了一門40毫米的博福斯單管高射炮,用於簡單的防空作業。

一號型的艇身採用木質材料,隨後的三號型則使用更輕的鋁合金作為艇身材料,同時,三號型也使用了三菱公司設計的YZ20型高速柴油機,將動力提升到4000馬力的級別。因為材料改變了,三號型的挺長加長到26米,實際最高航速也提升到了31節,武備方面則和一號型相同,未進行改變。

最終三號型獲得了繼續發展的機會

五號型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了鋼材作為艇身材料,雖然提升了艇身的抗損能力,但是也增加了重量,降低了航速。在經過多番權衡後,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決定以性能最好的三號型為基礎,發展下一代攻擊型快艇。

在此期間,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驗證小型高速快艇的相關技術。從7號魚雷艇開始,日本攻擊型快艇的排水量正式突破上百噸。加上此時日本海上自衛隊從國外進口了許多先進魚雷艇,這都為後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攻擊型快艇——11號魚雷艇鋪平了道路

進口的「黑夜」級魚雷艇

因為此時相關限制放鬆,日本海上自衛隊便不再以獵潛艇和民用快艇的名義發展攻擊型快艇,新的攻擊型快艇被正式歸類為魚雷艇,從1971年-1975年,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共建造了5艘11號魚雷艇。

11號魚雷艇艇長35米,艇寬9.2米,為了兼顧耐波性和高速性能,採用了「V」型艇體,滑行艇設計風格。動力方面,11號艇採用了柴燃混合動力推進,艇尾兩側各布置一臺三菱24W231C型柴油機,燃氣輪機則夾在兩臺柴油機中間,在急速狀態下,11號艇擁有超過40節的超高航速。

11號魚雷艇

在武備方面,11號艇的艇艏、艇尾各布置有一門40毫米半自動炮,艇身兩側則各布置有2具533毫米直航式魚雷。比較有意思的是,11號艇上還安裝有一座OPS-13對海搜索雷達,能夠在一定距離上自己執行索敵任務。

飛彈艇時代——從PG-01飛彈艇到「隼」級飛彈艇

在埃及海軍使用蘇制「蚊子」級飛彈艇擊沉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號驅逐艦之後,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也認識到了飛彈艇相對於魚雷艇在戰力方面的巨大提升。但是,此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大中型艦艇的建造上,因此並沒有馬上發展屬於自己的飛彈艇。

「蚊子」級飛彈艇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直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在70年代及更早時候建造的魚雷艇逐漸老化,無論是出於替換老式魚雷艇的需要,還是在新時期加強近海島嶼防衛作戰的需要,當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都需要裝備一款性能夠用的飛彈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第一款飛彈艇是PG-01型飛彈艇,這是一款水翼艇。所謂的水翼艇是指艇體下裝有浸入水中的水翼的艇,在高速航行時,水面會對水翼產生升力,將艇身託離水面,能夠極大地提升艦艇的航行速度。

水翼狀態下的PG-01型飛彈艇

PG-01型飛彈艇總共有三塊水翼,呈前一後二布置。布置在前方的水翼承擔艇身30%的重量,艇身後部的兩塊水翼則承擔艇身70%的重量。兩具噴水式推進裝置安裝在尾部水翼的頂端,由一臺4000馬力的LM-500型燃氣輪機驅動,最高航速可以達到46節。

PG-01型飛彈艇的武備核心為艇尾的兩枚SSM-1B反艦飛彈,該型反艦飛彈屬於日本第二代國產反艦飛彈,帶有部分美國「捕鯨叉」反艦飛彈技術。在使用時,既可以由飛彈艇自帶的OPS-18-3型對海搜索雷達進行引導,也可以由數據鏈中的其他作戰平臺對飛彈進行引導。

正在發射飛彈的PG-01飛彈艇

除了艇尾的反艦飛彈之外,PG-01飛彈艇還在艇艏位置安置了JM-61-M型20毫米6管速射機炮,兼容對海射擊和對空防禦。這款6管速射機炮並非全新研製,而是以美制M-61「火神」機炮為基礎改進而來的產品。

PG-01滿足了日本海上自衛隊「打了就跑」的原則,其數據鏈系統也能夠讓該型艇在對方的探測距離之外從容發動攻擊。但是水翼艇本身的適航性太差,並且脫離水翼狀態後,航速只有8節,這對於需要經常停船檢查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只造了三艘,圖中為增加了飛彈升級型

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PG-01型飛彈艇前後只建造了3艘,並在2010年全部完成退役並進行拆解,服役時間還沒達到20年,證明日本海上自衛隊對其綜合表現並不滿意。

通過對PG-01型飛彈艇的使用,日本海上自衛隊發現攻擊型快艇在現代海戰下並沒有太大的價值,範圍是在日常巡邏任務中,使用常規艇型設計的飛彈艇,火力比巡邏船要強,而且還能適應長時間的海上巡邏和登船檢查,在這種情況下,「隼」級飛彈艇應運而生。

「隼」級飛彈艇重新使用了「V」型艇型

「隼」級飛彈艇的外形與上文中提到的11號飛彈艇一樣,採用了「V」型艇身設計,以適應在惡劣海況下的高速航行和日常的登船檢查作業。該級飛彈艇艇長50米,艇寬8.2米,排水量僅有200噸。雖然排水量略有增加,不過「隼」級飛彈艇採用了3臺LM-500-G7燃氣輪機,能夠為全艇提供16000馬力的澎湃動力。

「隼」級飛彈艇尾部的3具MWJ-900噴水推

在如此強勁的動力支持下,常規的螺旋槳已經不能夠滿足這種情況下的使用需求。因此,「隼」級飛彈艇在尾部安裝了3具MWJ-900噴水推進裝置,不僅推進效率更高,而且還節約了結構重量,控制了飛彈艇的整體重量。

艇身中部攜帶有一艘高速摩託艇

為了適應日常巡邏任務中的登船檢查任務,「隼」級飛彈艇在艇體中部還攜帶有一艘高速摩託艇,方便檢察人員對疑似目標進行登船檢查。

作為「隼」級飛彈艇的武備核心,4具90式反艦飛彈(有時候也只安裝3具),以交叉方式布置在艇尾位置,最大射程150公裡,可以由本艇上裝備的OPS-18-3型搜索雷達和NOLR-9B偵查雷達引導。如果目標超出了搜索距離,飛彈也可以由數據鏈進行引導。

「隼」級飛彈艇主要裝備一覽

「隼」級飛彈艇的艇艏位置安裝有一門義大利奧託原廠的76毫米隱身艦炮,射速為100發每分鐘,由FCS-2-31型火控雷達進行引導。該雷達左側位置安裝有電視裝置,必要時可以由人工以目視遙控操作的方式進行射擊。艦艏後部甲板兩側各安裝有一挺12.7毫米重機槍,用於掩護艇員登船檢查。

「雄鷹」號飛彈艇

「隼」級飛彈艇從2000年開始建造,到2004年時,6艘艇全部完工。這6艘「隼」級飛彈艇分別為:「隼鷹」、「若鷹」、「大鷹」、「雄鷹」、「海鷹」和「白鷹」,這6艘「隼」級飛彈艇,也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戰後裝備的,性能最好的攻擊型快艇。

結語——定位尷尬的攻擊型快艇

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攻擊型快艇,在大部分情況下,承擔的都是低烈度的非作戰任務,比如巡邏、登船檢查和對日常船隻的驅離任務等,在這種情況下,後期的飛彈艇,如「隼」級飛彈艇,其裝備的90式反艦飛彈幾乎成了擺設。

「隼」級飛彈艇被當成巡邏艇用了

而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大中型艦船的增加,日本海上自衛隊對於攻擊型快艇的需求越來越小。因此,在世紀初服役的「隼」級飛彈艇,不僅成為了戰後日本最強攻擊型快艇,同時也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的絕唱。

相關焦點

  • 快艇中的戰鬥機:俄羅斯高速水翼船在中國的輝煌,最後被高鐵擊敗
    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那段時間,居住在重慶,三峽庫區等長江沿線的居民,一定對一種跑的飛快的載客「飛船」記憶猶新,這種快艇的外形就像一架客機,時速高達每小時70~90公裡,是世界內河航行最快的船隻之一。從宜昌至重慶的航運時間只需要8小時。
  • 擁有超凡脫俗的隱身性,22型一躍成為「明星」飛彈艇
    說到快艇也許大家會比較熟悉,但是說到飛彈艇也許大家就會比較陌生了,平時也不怎麼會聊到這樣的軍備,但是今天兵哥介紹的主角恰恰就是022型飛彈艇,這也是新一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飛彈快艇,值得大家關注。022型飛彈艇的名字看起來有一些奇怪,其實是因為其首艘編號為2208故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022級快艇是全世界第一種採用高速穿浪式艇設計的飛彈快艇,因此在這種技術上我國可謂是其他國家的前輩了,從這種艦艇問世以來,直至2009年中已經有超過80艘下水或服役,它用自己強大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非凡,也證明了它並不是一艘普通簡單的試驗艇,二是一艘承擔了重要責任和使命的專用艇。
  • 飛馬踏雪了無痕,御浪前行的水翼快艇,美國「飛馬座」水翼飛彈艇
    因為水翼艦艇上的水翼面一直與海水保持接觸,因此其航行狀態比滑行艇更加穩定。在1905年義大利就已經成功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水翼艇,而到上世紀60年代時,水翼艦船已經成為了當時較為常見的高速民用艇之一。「飛馬座」水翼飛彈艇誕生的背景——紅色力量在近海海域帶來的全新威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很長一段時間後,歐美海軍並沒有將小型快艇的威脅放在眼中。畢竟當時快艇能夠裝備的最為強力的攻擊武器也不過是魚雷,而當時的大部分魚雷必須在極近距離內施放才有較高的命中率,大中型艦艇上的遠程火力在這個距離外就能夠對魚雷艇進行提前打擊。
  • 我國八十艘022飛彈艇還有何用?出口到中東國家,改造成無人艇
    從2004年開始,我國就建造一款名為022型的新一代飛彈快艇,而該艇也是歷史上建造數量最多的一款水面艦艇,一直到2009年停止建造,其服役數量達到了80多艘,成為當時近海防禦時期不可或缺的一款水面作戰力量。
  • 022飛彈艇的確很不錯,為什麼現在不是很受重視
    一、威力強大,但也有許多不足022飛彈艇每艘帶八枚飛彈,對海作戰能力強大,但這個強大只是看起來強大,真的形成威脅,你要保證飛彈能在準確打到敵人。不能說你帶了一堆飛鏢就證明你武藝高強,重要的是你能扔出飛鏢,還能打到對手,即使對手閃躲也來不及。022飛彈快艇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如何及時發現目標、快速打出飛彈。
  • 順走疫苗是小事,當年從法國佬手上偷回5艘飛彈艇
    以色列技術人員在聯邦德國呂爾森造船廠看中了當時德國的141型「美洲虎」(TNC-42)魚雷艇。這是一種二戰德國S艇發展而來的木質魚雷艇,滿載排水量225噸。以色列人認為這種艇型優良的魚雷艇很適合用來改裝飛彈艇。他們提出將木殼艇體改為鋼製的,並要求安裝反艦飛彈、反潛魚雷、聲吶系統、布雷系統,簡直將一艘小快艇打造成「小驅逐艦」。
  • 22型飛彈艇重出江湖,隱身外形後無來者,20年前就這麼洋氣了
    最近,075在海南三亞與氣墊船合練,我們的第一艘兩棲攻擊艦即將服役。而在曝光的圖片當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它就是22型隱身飛彈艇。對,就是它,色彩斑斕的海洋迷彩、獨特拉風的隱身外形,讓人過目不忘,一下就找回了近20年前的時光。
  • 以小搏大,陪伴人民海軍由弱變強——國產飛彈艇發展簡史
    飛彈艇,是二戰結束以後,為適應現代水面作戰而開發出的一種新艦種。比起當時魚雷艇,飛彈艇同樣擁有速度快的優勢,並且可以在大型水面艦隻的主炮射程外發起攻擊,不像魚雷艇那樣需要冒著敵艦大小口徑火炮的狂轟來發起近乎自殺式的攻擊,實現了以小搏大效果。
  • 日本海上自衛隊——「大潮」號潛艇簡介
    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1961年是日本第一次《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的最後一個年度,日本海上自衛隊根據這一年度的計劃動工建造了「大潮」號潛艇,以替代從美國海軍借來的「黑潮」號潛艇。由於此前建造的4艘潛艇艇體過小,性能上也因此受到限制,海上自衛隊迫切需要不僅能用於教學訓練,而且能夠在日本近海實施作戰的潛艇。當時海上自衛隊還沒有水滴形潛艇的技術資料。只能延長艇體,採用所謂「艦隊型」的艇型。該艇重視航海性能,增大了安全潛航深度,強化了武器裝備,並最終確定為1600噸級潛艇。
  • 淺水重炮艇,知恥而後勇:韓國造16艘快艇,延坪島海戰復仇利器
    但北方強敵在海上屢次帶給韓國海軍的恥辱和痛苦回憶揮之不去,因此韓國的近岸艦艇多採用大口徑火炮,而且成為亞洲甚至是全世界都罕見的仍在大力發展高速炮艇的國家。韓國海軍新一代的主力炮艇為PKX-B型「虎頭海雕-2」型火箭炮高速巡邏艇,已訂購多達16艘,目前已經服役4艘。該艇的設計充分反映了韓國海軍的「火力不足綜合症」,其遵循的原則為「小艇扛大炮」。
  • 二戰德國海軍狡猾的水面狼群,戰果僅次於U艇的S系列魚雷艇
    這類艦艇在戰爭初期給盟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對盟軍海上運輸線帶來的威脅絲毫不亞於著名的U艇,這就是德國海軍水面狼群——S艇。S艇的誕生一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成為戰敗國德國的枷鎖,其海軍發展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不能建造大型水面艦隻和潛艇,魚雷艇成為當時德國海軍的唯一選擇。應海軍要求,德國各船廠開始了魚雷艇的研發。
  • 鮮為人知的二戰海戰,英國用魚雷艇群毆德國海軍艦隊,居然也能贏
    魚雷艇,在海軍中擔當的角色是刺客,一擊必殺。如若不中,則立刻用自身輕盈的高速優勢撤離戰場,不與敵人纏鬥。因為它沒有什麼裝甲保護,那薄薄的艙室被驅逐艦一炮就可以打成兩半。 德國雷擊艦,在二戰中,這種軍艦更類似於驅逐艦,它們的噸位接近,主要以大型魚雷為主要攻擊武器,在艦艇上還裝有一些火炮。
  • 叮人的牛虻,戰功卓著卻毫不起眼的美國海軍PT魚雷艇
    而美國軍方在戰前對這種「小玩意兒」沒有多大興趣,雖然他們的快艇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但並沒有將其運用到魚雷艇的研發中去。事情的轉機發生在1937年,駐守在菲律賓的時任菲律賓陸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發現了這種小型艦艇在實戰中的突出作用,並要求海軍在菲律賓組建一支快艇小隊。
  • 八枚魚雷打出一個大扇面,只中了一發,卻創造了海戰史上的奇蹟
    魚雷艇在蘇聯被譽為「英雄部隊」,形象地稱它是「送炸藥包的」。因此,學員們對能選上當快艇兵感到非常自豪。一年後,以這批學員為基礎組建起4個魚雷快艇大隊。1954年5月,駐守在青島的魚雷快艇第31大隊奉命南下,進駐舟山。這次南下是第31大隊的一個快艇中隊,在副大隊長紀智良、中隊指導員朱洪禧和副中隊長鐵江海率領下,準備和快艇第一大隊並肩作戰,奪取浙東海上對敵鬥爭的新勝利。
  • 10噸魚雷艇自殺攻擊萬噸日艦出雲號:《捍衛者》中的淞滬會戰
    在對於敵艦攻擊時,魚雷艇至少有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必須保持穩定的航向,正面對敵艦衝擊。就算敵艦開火,魚雷艇也不允許隨便移動。此時危險太大,哪怕敵人一枚機關炮擊中你,就是船毀人亡。魚雷艇成員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早在7月7日盧溝橋打響時,電雷學校魚雷艇部隊就做好了備戰準備。長江一線還沒有打響,他們服從大局,不能擅自出擊。
  • 印度版偷襲珍珠港,一場現代化的海上戰鬥,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
    1971年,印度獲得了8艘黃蜂級飛彈艇,這種飛彈艇可以看作是蘇聯第二代飛彈艇,滿載排水量209噸,最大航速38.6節,雖大航程1800海裡,海上自持力還是比較可觀的;它最具威脅的是搭載的4枚P-15「冥河」反艦飛彈,就在幾年前,埃及海軍曾用3枚P-15徹底擊沉一艘大型驅逐艦(也有觀點認為只有2枚實際命中)。
  • 解放軍鮮為人知的往事:一條魚雷艇,單挑美國第七艦隊
    這是解放軍鮮為人知的往事,一條魚雷艇單挑美國第七艦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經過近代時期幾十年的戰爭,方才從列強的殖民中逃脫出來。在我黨的帶領下,一個嶄新的中國出現,從此中華民族真正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新中國成立後,便長期處於美國的威脅和丑時之中。
  • 重裝輕騎兵:走近以色列「薩爾」6型護衛艦
    傳奇的「薩爾」系列1967年10月21日,在塞得港外停泊的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連遭埃及海軍蚊子級飛彈艇發射的3枚「冥河」反艦飛彈攻擊,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被反艦飛彈擊沉的驅逐艦。其實,在「埃拉特」號驅逐艦遇襲前,以色列已聽聞埃及海軍裝備飛彈艇,因此加快國產「迦伯列」反艦飛彈的研製步伐,為其尋找載艦,並最終定位為噸位較小的飛彈艇。
  • 重裝輕騎兵——走近以色列「薩爾」6型護衛艦
    傳奇的「薩爾」系列1967年10月21日,在塞得港外停泊的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連遭埃及海軍蚊子級飛彈艇發射的3枚「冥河」反艦飛彈攻擊,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被反艦飛彈擊沉的驅逐艦。其實,在「埃拉特」號驅逐艦遇襲前,以色列已聽聞埃及海軍裝備飛彈艇,因此加快國產「迦伯列」反艦飛彈的研製步伐,為其尋找載艦,並最終定位為噸位較小的飛彈艇。由於以色列沒有完整的船舶製造工業,為應對埃及的攻擊,時任以色列總理兼國防部長本·古裡安決定從西方引進無武裝艇體,安裝國產「迦伯列」反艦飛彈。艇體設計建造工作交由法國諾曼第機械公司承擔。